00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p23.ppt_第1页
00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p23.ppt_第2页
00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p23.ppt_第3页
00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p23.ppt_第4页
00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p2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C EDUCATION,电子信息工程技术(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方向)专业概述,传统电子信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分析,培养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在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事网络工程设计、建设、管理、优化、管理、网站建设与及数据库维护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传统专业课程体系,相关政策信息,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阶段性目标为: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2、,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三网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有线用户1.6亿,尚有1亿有线用户并未数字化整转,不考虑有线用户增长,机顶盒开支约350亿;而尚未双向网络改造用户接近1.5亿,未来网络改造成本接近600亿,根据整转截止时点2015年,每年资本开支约200亿,可能利好上游机顶盒设备供应商和网络改造设备供应商。 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三网融合,还将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拓展业务提供范围。,3G时代、三网融合、智慧地球(Sma

3、rt earth)信息化浪潮在中国社会及产业中正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袭来。丰富的信息化应用将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崭新的动力,信息应用技术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趋势呈现开放化、工程化、服务化、标准化的特征。 下一次信息浪潮的袭来,业务(信息化技术应用)是推动力,业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然而懂这些技术的人不多,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市场对信息化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 未来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正需要大量能够实施综合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的技能型人才。,下一次信息浪潮需要怎样人才?,计算机,计算机,电话,电话,手机,手机,电话网,移动网,因特网,* 现有网络,PSTN,P

4、LMN,Internt,电视网,CATV,电视,上海,深圳,武汉,计算机,Internet,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电视,终端简单,语音业务为主,多媒体业务/数据业务为主,终端智能化,ATM 网 络,IP 网 络,固 定 网 络,移 动 网 络,传统电信网络,IMS网络,业务的多样化 业务的开放性,终端的智能化 终端的融合性 终端的多样性,网络的归一化 网络的简单化 网络的融合性,电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 电视传播网络,公共电话网(PSTN) 分组交换网(PSPDN) 数字数据网(DDN)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W-ISDN) 电信网络是传送交互信息,

5、因而具有全程全网、使用范围广的优点,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认证、计费等网络机制,但基本上是点对点的交互通信模式,且由于信令比较复杂,建立连接的灵活性差。,局域网(LAN) 广域网(MAN) Internet网 计算机网(如Internet)主要用于传送数据业务。由于采用IP包方式传送,具有异种网络连接方便、灵活的优点,不需要复杂信令。它们采用的IP协议簇,是一个为三网所公认的通用的承载协议,可使业务与网络分离,便于发展新业务。,缺点是:由于Internet网是开放的,网络资源是公用的,缺乏服务质量(QoS)的保证机制、网络安全和流量控制的管理机制,用户间交互访问受到限制,但访问网页却是方便的。,

6、有线电视网(CATV) 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卫星电视网等 广播网的任务是视频和语音的广播,适于被动式广播,覆盖范围广、信道频带宽,但不适于交互式通信(改造成双向HFC系统后,反向信道噪声尚未能妥善解决),也缺乏完善的认证和计费机制。,三网业务融合是发展趋势,三网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网络融合的核心:IP网络,信息应用,网络 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级,统一业务应用,1级,基础,2级,规划和设计,3级,各项核心业务技术,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电子信息化应用型人才技能模型,电子信息化应用型人才技能模型,掌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能力等。,掌握各项核心业务技术能力。,掌握统一业务平台信

7、息化应用能力。,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企业调研(一),企业调研(二),企业调研(三),企业调研(四),小型企业业务应用情况:,企业IP通信业务应用有租线业务(DDN、FR、ATM专线)、企业虚拟网VPN业务、互联网业务、电子商务、视讯业务。,企业调研(五),面向未来的家庭媒体和家庭网络方案、家庭网关,宽带接入网,LAN WLAN xDSL xPON ,PSTN,IP,NGN,移动/3G,FSAP,Lan Switch,SNMP Server,应用服务器,媒体服务器,AAA服务器,Datebase,Internet,家庭网络,PSTN通讯,VoIP,视频通讯,USB Printe

8、r,家庭电脑,网络摄像机,移动处理,会议电视,信息服务系统,无线上网,无线、语音控制,无线遥控,IPTV,游戏娱乐,AV娱乐,家庭安防系统,数字化家庭,HGW,面向未来的数字家庭网络全业务解决方案,2011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业规范研讨会,会议由电子信息教指委副主任鲍洁老师主持研讨,职业分析方法与步骤介绍,专业领域确定,研讨会程序,相关企业专家的介绍及个人职业历程简述,企业专家精彩介绍,各企业专家分组讨论确认代表性工作任务,代表性工作任务讨论,代表性工作任务讲解,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典型工作任务汇报与归类,专业定位,典型工作任务难易程度确定,研讨会程序,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共同研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9、填写,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知识点、技能点讨论,专业定位,IP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应用专业构建,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 课 程,主干课程1 (基础),主干课程2 (接入技术),主干课程3 (承载技术),主干课程4 (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专业概述,下一代接入网技术与应用,IP通信,需设备平台,需设备平台,程控交换技术,需设备平台,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概述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下一代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中设计思想及各种信息化的应用。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以及在下一代网络技术原理指导下借助企业信息化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会对下一代网络技术及

10、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期进一步学习的专业课程提供依据。,程控交换技术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软交换技术。本课程培养学生程控交换机开局、数据配置应用能力,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会对交换机的整体构造及原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后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IP通信基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IP通信的基本原理、IP网络组成、IP网络技术原理(LAN、MAN、WAN)及应用、IP网络的安全与管理等内容,该课程以IP技术为核心,培养能够以提供企业用户WLAN、LAN、远程接入、业务承载、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需要的应用型

11、人才。,无源光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无源光网络技术原理,发展与应用;了解无源光网络组网方式;掌握无源光网络实际应用,其中包括学习企业、家庭、小区的宽带业务、语音业务、组播业务(视频会议、IPTV、视频点播等业务)开通、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故障处理等;该课程以IP技术为基础、基于开放的网络架构,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光纤接入。,同步光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同步光网络技术原理、网络搭建及业务配置、实际应用;该课程以IP技术为基础,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数据传输。,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互联网发展趋

12、势与策略、IPV6技术原理、IPv6产品与标准化现状、移动IPv6技术、IPv4和IPv6综合组网技术及应用。该课程以IP技术为核心,培养能够以提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企业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网络构架、平台搭建、设备安装调试、语音业务核心技术原理及语音业务信息化实际应用。该课程以IP技术为核心,将语音业务与企业实际应用融为一体,整合全套的语音业务丰富的增值应用,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信息化应用。,企业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网络构架、平台搭建、设备安装调试、数据业务核心技术原理及数据业务信息化实际应用。该课程以IP技术为核心,将数据业务与企业实际应用融为一体,整合全套的数据业务丰富的增值应用,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