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1 19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_W_第1页
2017 01 19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_W_第2页
2017 01 19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_W_第3页
2017 01 19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_W_第4页
2017 01 19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_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主讲教师:授课时间:2017.01.19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讲义) 一、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及分类 犯罪排除事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犯罪排除事由分为法定的犯罪的排除事由和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前者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事实上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其他事由,比如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等等,这些就属于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 二、正当防卫 (一)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

2、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侵害的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成立要件 1. 防卫起因要有现实的 侵害存在 2. 防卫对象针对 侵害人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是通过对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遭侵害。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只能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 而不能针对第三人防卫。 3. 防卫意图主观上有防卫的意识 行为人主观上意识到了侵害正在发生,而且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利益。 以下三种情况下不构成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2)相互斗殴;(3)偶然防卫 4. 防卫时间侵害正在进行 所谓正在进行

3、,就是侵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以下三种情况,应当认为侵害已经终止:(1)行为已经结束;(2)侵害确已自动中止;(3)侵害人已经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侵害能力。 注意:财产犯罪的例外情形 在侵害是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侵害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害人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防卫。 5.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的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无过当防卫(又称特殊防卫) 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抢劫、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18 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

4、当,不负刑事责任。 【强化练习】 1.(单选)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A.要有现实的侵害发生 B.只能是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 侵害C. 正当防卫是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D.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单选)王某和李某素有仇怨,李某扬言要找机会杀掉王某,王某得知后,先下手除掉了李某。王某的行为(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 ,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自救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3.(单选)甲拿刀乙,乙在仓促逃跑中发现甲 6 岁儿子丙在路边玩耍,便冲上前去用胳膊使劲勒住丙的脖子,威胁甲说再过来就要勒死丙,甲只好放弃乙,但 6

5、岁的丙因长时间被勒造成脑瘫。乙的行为构成( )。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 4.(单选)公民甲持刀抢劫公民乙的财物,乙在争夺甲手中所持刀具时,将甲撞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乙的行为( )。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D.故意 5.(单选)王某持抢劫张某,在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掉在地上, 张某见状,捡起往王某心脏部位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刺死王某的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 ,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6.(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

6、是( )。A.事后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 B. 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C. 防卫过当实际上是一个罪名 D.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一般应当认定为故意 7.(多选)对正在进行( ),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 A.抢劫B. C. D.故意 三、紧急避险 (一)概念 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 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 (二)成立要件 1. 避险起因要有现实的危险存在 (1) 造成危险的原因:人的违法行为、自然

7、界的力量、动物侵袭等。 (2) 危险必须现实存在,否则构成假想避险。 2. 避险对象针对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利益,损害较小利益的行为。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3. 避险意图是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免遭侵害 4. 避险时间已经发生,尚未结束 5. 避险限制不适用在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6. 避险限度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 限度标准:保护的权益第三者的权益 。 人身权大于财产权;生命权是最高权利 财产权之间一般以财产利益比较。公共财产利益一般大于个人财产利益。 (2) 避险过当的责任承担: 刑事责任: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民事责任

8、: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因自然灾害引起风险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不同点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起因条件 要有现实的侵害 要有现实的危险 对象条件 侵害人 第三者的合法利益 限度条件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主体条件 没有限制 有限制 【强化练习】 9.(多选)下列情形不适用于紧急避险的是( )。 A.来自于自然界的危险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C.来

9、自于动物的侵袭D.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10.(单选)在紧急避险时,避险的行为人对第三者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 C.要小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D.可以大于等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 11.(单选)2008 年 7 月,某客轮在大海上航行时,突然遇到台风,船长凭自己多年航海经验决定抛弃旅客所携带的大量货物,以减轻重量,保护广大旅客的生命安全。最终全船旅客得以安全抵达目的地。对于船长抛物救人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紧急避险,对于财产损失,船长不承担刑事责任 B.属于正当防卫,对于财产损失,船长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C

10、.属于紧急避险,但对于财产损失,船长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D.属于正当防卫,对于财产损失,船长不承担刑事责任 12.(单选)限度条件是紧急避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必要限度的认定,下列应当掌握的标准中,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A. 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利 B. 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权是最高权利 C. 在财产权利中,应以财产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 D. 当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能两全时,公共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13.(单选)李某为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为了逼迫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 李某,李某成重伤,无奈之下李某抢了路边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

11、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行为 C.不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不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 四、其他犯罪排除事由 (一)被害人承诺的行为构成要件: 1. 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有处分权限 2. 承诺者对被承诺的事项具有理解能力 3. 承诺必须出于真实意思表示 4. 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 5. 不能超过承诺的范围 【强化练习】 14.(单选)关于被害人承诺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 岁的赵某承诺王某,可以将自己卖掉。王某果然卖掉了赵某,王某不构成犯罪B.C

12、.李某同意丁打自己一拳,而丁却连续打击李某致使其重伤,丁不构成犯罪D.李某重病不治,同意王某自己。李某不构成犯罪 (二)自救行为 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在国家机关尚未依照法律程序采取措施之前,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 实现自己权利的行为。构成条件是:(1)行为人是先前受到损害的直接被害人;(2)存在恢复权利的紧迫性。此处难点在于区分自救行为和正当防卫行为。 【强化练习】 15. 甲抢劫乙,得手之后迅速逃跑,乙发动车辆追赶甲,在甲跑了 50 米之后拦住乙,打了乙一顿,并将钱包夺了回来,甲的行为构成( )。 A.自救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D.防卫过当 16. 甲的摩托车被盗数日,某天,甲在街上看到自己

13、的摩托车停放在马路边,立即报警, 在来之前,眼看乙要骑摩托车离开,甲为了拦阻乙,一拳乙,将车追回。甲的行为属 于 ( )。 A.正当防卫B.自救行为 C.紧急避险D.故意犯罪 (三)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 从形式上看,与某些犯罪的客观行为具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这些行为是基于法律法规或者基于正当业务而做出的,因此不是犯罪。 本节小结 (判断)1.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属于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排除事由。 ( ) (判断)2.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或者自己的利益。( ) (判断)3.正当防卫针对的对象是 侵害,这种侵害包括来自于人的侵害,动物的侵害和 自 然 界 的 危 险 ( ) (

14、判断)4.假想防卫也是正当防卫的一种表现形式,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 ) (判断)5.甲乙相互斗殴,不是正当防卫。因为甲乙没有防卫的意图。 ( ) (判断)6.正当防卫可以针对侵害人或者第三人进行防卫。 ( ) (判断)7.对抢劫、等暴力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实施正当防卫的,也要注意防卫限度 。 ( ) (判断)8.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利益,迫不得已侵害较小的利益。 ( ) (判断)9.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 ( ) (判断)10.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此处的限度是指保护的利益可以大于等于损害的 利 益 。 ( ) (判断)11.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15、正当防卫是针对的是侵害人。 ( ) (判断)12.只要经过被害人承诺,无论承诺是否合法合理,都可以作为犯罪排除事由, 不认 定 为 犯 罪 。 ( ) 事业单位:刑法高频考点之犯罪排除事由(笔记) 【说在课前】 做题时,有时会遇到案例中出现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选项,这类题目即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犯罪排除事由类的题目。今天的课程从四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个部分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及分类,考查形式以案例居多,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即可。第二、第三部分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排除事由,考察频率高,要重点掌握, 给出案例可以判断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或者是紧急避险,它们的构成要件、区别

16、分别是什么。第四部分,其他排除事由,法定行为、自救行为、被害人承诺行为,题目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以选项形式考查,看到这些关键词的选项需要了解。 一、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及分类 犯罪排除事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犯罪排除事由分为法定的犯罪的排除事由和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前者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事实上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其他事由,比如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等等,这些就属于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 【解析】 1. 概念:某一个行为从形式上看与犯罪行为很相像,如果没有社会

17、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2. 形式上犯罪,在实质上没有社会性。比如:甲发现乙在偷东西,于是上前制止乙, 不慎将乙达成轻伤。实际分析甲的行为没有任何危险性,是社会鼓励的行为,此时不犯罪。 3. 找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虽然法条当中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事实上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的其他事由。实践中,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也可以作为犯罪排除事由。 二、正当防卫 (一)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侵害的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 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与“”作

18、的行为。 (二)成立要件 1. 防卫起因要有现实的 侵害存在 2. 防卫对象针对 侵害人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是通过对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遭侵害。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只能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 而不能针对第三人防卫。 【解析】 1. 防卫起因。 (1) 行为必须是侵害行为。例如:公因为张三犯罪逮捕张三,此时张三不能对公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正当防卫,因为行使的是合法行为。 (2) 现实存在。侵害必须真实存在,不能是臆想出来的侵害,否则构成“假想防卫 ”,例如张三和李四去买菜,李四看了张三几眼,张三想入非非,越想越害怕,转过头拿起石头砸向李四,张

19、三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因为李四没有进行现实的侵害。假想防卫可能构成犯罪。 2. 只能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不能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例如,甲意图乙,发现 甲的儿子小甲在路边玩耍,乙迅速劫持小甲,要挟甲,言明如果甲杀自己,自己将会小甲。乙不构成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甲,小甲并不是侵害人。 3. 防卫意图主观上有防卫的意识 行为人主观上意识到了侵害正在发生,而且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利益。 以下三种情况下不构成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2)相互斗殴;(3)偶然防卫 【解析】 1. 目的是为了制止犯罪行为甲要 乙,乙与甲搏斗,此时乙具有防卫意识,存在防卫意图。 2.

20、不构成正当防卫: (1) 防卫挑拨激将法。例如甲意图伤害乙,但是害怕构成故意伤害罪,甲遂 乙,逼迫乙出手,此时甲还手也不是正当防卫,因为甲并不是为了制止犯罪,只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做出的行为,甲不具有防卫意图。 (2) 相互斗殴决斗。王 A 和王 B 同时看中一个女孩王五,他们二人约定决斗,胜利者可以追求王五,最终双方重伤。王 A 和王 B 均不构成正当防卫,因为二人没有制止犯罪行为的意图。 (3) 偶然防卫行为人并不是为了制止犯罪,只是行为人的行为非常凑巧地制止了犯罪行为。例如,甲正准备拿枪杀乙,突然路边出现一个精神病人对甲狂追不已,甲被迫放弃犯罪,精神病人不构成正当防卫。 3. 为了保护国

21、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利益、他人的利益。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错误,因为可以保护国家的、公共的、他人的利益。一个人见义勇为是正当防卫, 因为此时行为人为了保护他人的利益。例如,甲正在抢劫一名女性,乙发现此事,拿起砖头砸向甲, 乙是正当防卫。 4. 防卫时间侵害正在进行 所谓正在进行,就是侵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以下三种情况,应当认为侵害已经终止:(1)行为已经结束;(2)侵害确已自动中止;(3)侵害人已经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侵害能力。 注意:财产犯罪的例外情形 在侵害是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侵害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害人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防卫

22、。 【解析】 1. 正在进行:侵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 2. 尚未结束的情况。(1)行为已经结束;(2)侵害确已自动中止;(3)侵害人已经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侵害能力。侵害的状态已经停止。 3. 甲是一个保安,发现乙偷东西,上前制止,甲与乙搏斗过程中,乙昏迷倒地,丧失侵害能力,甲再对乙进行伤害,此时甲不是正当防卫,因为行为已经结束了。 4. 财产犯罪的例外情形:在侵害是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侵害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害人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防卫。例如甲偷走乙的钱包,乙发现甲就在前方 50 米处,如果乙抓紧追赶,能挽回损失,此时认为乙是正当防卫。 5. 防卫限

23、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的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无过当防卫(又称特殊防卫) 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抢劫、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 1. 防卫过当:考试题中的情形非常清晰。例如甲偷了 A 的东西,A 或者把甲打成重伤,此时超过了必要限度,构成防卫过当。 2. 我国刑法中没有正当防卫过当罪,当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死亡,即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3. 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过当程度及其他情形,法官

24、做出裁量。 4. 法条里的“应当”和“可以”的区别。应当减轻是一定减轻;可以减轻,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可以减轻也可以不减轻。 5. 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考虑防卫的限度。例如甲要 A,A 在防卫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对甲防卫时的限度。 6. 构成无过当防卫时致死不论。 (1) 情形:进行行凶、抢劫、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行凶”正在,甲拿刀冲向乙,乙不知道甲是意图还是抢劫,此时甲的行为就是行凶。 (2) 只能是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不能进行无过当防卫。 (3) 无过当防卫必须满足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只是对防卫限度不作要求。 【强化练习】 1.(单选)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5、不包括( )。A.要有现实的侵害发生 B.只能是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 侵害C. 正当防卫是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D.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解析】1.A、C、D 项表述正确,B 项错误,正当防卫可以保护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国家利益、本人利益,选非题,B 项入选。【选 B】 2.(单选)王某和李某素有仇怨,李某扬言要找机会杀掉王某,王某得知后,先下手除掉了李某。王某的行为(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 ,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自救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2.D 项正确,侵害行为尚未发生即属于故意。【选 D】 3.(单选)甲拿刀乙,乙在仓

26、促逃跑中发现甲 6 岁儿子丙在路边玩耍,便冲上前去用胳膊使劲勒住丙的脖子,威胁甲说再过来就要勒死丙,甲只好放弃乙,但 6 岁的丙因长时间被勒造成脑瘫。乙的行为构成( )。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 【解析】3.A 项错误,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乙针对的对象错误。B 项错误, 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生命都是对等的。D 项错误,不构成正当防卫,即不存在防卫过当。 【选 C】 4.(单选)公民甲持刀抢劫公民乙的财物,乙在争夺甲手中所持刀具时,将甲撞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乙的行为( )。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D.故意 【解析】4.选 B 项,

27、持刀抢劫,严重人身安全,构成无过当防卫。【选 B】 5.(单选)王某持 抢劫张某,在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掉在地上, 张某见状,捡起往王某心脏部位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刺死王某的 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 ,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5.A 项、C 项错误,行为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才构成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昏迷倒地,侵害已经结束,张某在侵害结束后的行为属于故意。B 项明显错误。防卫过当的前提也要遵循正当防卫的条件。【选 D】 6.(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后

28、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 B. 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C. 防卫过当实际上是一个罪名 D.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一般应当认定为故意 【解析】6.选 B 项。A 项错误,事后防卫属于故意犯罪行为。B 项正确,属于无过当防卫。C 项错误,防卫过当根据具体情节定过失致人重伤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D 项,一般认定为过失犯罪。【选 B】 7.(多选)对正在进行( ),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 A. 抢劫B. C. D.故意 【解析】7.选 A、B、D 项,C 针对的是财产犯罪,不是严重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 【选 ABD】

29、 三、紧急避险 (一)概念 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 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 【解析】 概念:保大放小。生命权利益大于财产权,例如张三的生命受到威胁,情急之下抢了一辆摩托车逃跑,此时张三构成紧急避险。 (二)成立要件 1. 避险起因要有现实的危险存在 (1) 造成危险的原因:人的违法行为、自然界的力量、动物侵袭等。 (2) 危险必须现实存在,否则构成假想避险。2. 避险对象针对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利益,损害较小利益的行为。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3. 避险意图是

30、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免遭侵害 4. 避险时间已经发生,尚未结束 5. 避险限制不适用在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6. 避险限度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 限度标准:保护的权益第三者的权益 。 人身权大于财产权;生命权是最高权利 财产权之间一般以财产利益比较。公共财产利益一般大于个人财产利益。 (2) 避险过当的责任承担: 刑事责任: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因自然灾害引起风险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

31、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解析】 1.要有现实的危险存在,否则构成假想避险。造成危险的原因:人的违法行为、自然界力量、动物侵袭。 (1) 人的违法行为:例如有人意图张三。 (2) 自然界力量:地震、泥石流、台风。例如抛物救人,在船上航行,因为发生台风出现了危险,船长为了拯救大家的生命,抛弃船上的货物,船长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了财产权。 (3) 动物的侵袭:路边出现野狗追逐 A,A 害怕骑走了路边的摩托车,构成紧急避险。2. 避险对象:紧急避险针对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针对的事侵害人。例 如:甲要杀乙,甲与乙搏斗,乙是正当防卫。甲要杀乙,乙开走了摩托车,乙是紧急避险。3. 避险意图保护

32、合法利益,与正当防卫相似。 4. 避险时间已经发生,尚未结束。 5. 避险限制不适用在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例如消防员有救火的义务, 在火场上,不能进行紧急避险。发现拿着刀,不能进行紧急避险。如果此时允许紧急避险,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6. 限度标准。保护的权益第三者的权益。在司法实践中: (1) 人身权财产权。 (2) 生命权是最高权利,生命和生命之间没有大小,不允许用别人的生命进行避险, 例如甲要杀乙,乙把丙拉到自己身前,乙不构成紧急避险。此处的生命权是人的生命。 (3) 财产权之间,公共财产个人财产。 7. 在我国,公共利益不一定大于个人利益。紧急避险中不能因为保护公

33、共财产利益而用人的生命权进行避险。 8 避险过当的责任。民事责任: (1) 因为人引发的危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甲乙,乙情急之下开走了王某的摩托车,王某的损失由甲来承担,因为危险是甲造成。 (2)自然灾害引起的危险:例如抛物救人中,由船长适当承担或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3) 紧急避险不当或者过当,由避险人承担民事责任。因为甲乙,乙抢走了丙的摩托车时造成丙受伤,乙承担一定责任。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不同点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起因条件 要有现实的侵害 要有现实的危险 对象条件 侵害人 第三者的合法利益 限度条件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主体条件 没有限制 有限制 【解析】 1. 起因:正当防卫因为人引发;紧急避险可能是人、也可能是自然灾害、动物侵袭。 2. 对象:正当防卫针对侵害人,紧急避险针对第三者。 3. 限度条件,两者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正当防卫中有无过当防卫的情形。 4. 主体条件,正当防卫没有主体的限制,紧急避险不适用在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强化练习】 8(多选)下列属于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的是( ) A.要有系那是的危险发生 B. 为了保护较大利益迫不得已损害较小利益C.针对侵害人进行避险 D.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解析】8.A 项、B 项、D 项

35、入选。C 项错误,紧急避险必须针对第三人。【选 ABD】 9.(多选)下列情形不适用于紧急避险的是( )。 A.来自于自然界的危险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C.来自于动物的侵袭D.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解析】9.B 项、D 项入选。【选 BD】 10.(单选)在紧急避险时,避险的行为人对第三者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 C.要小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D.可以大于等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 【解析】10.选 C 项,对第三者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要小于危险所造成的损害。【选 C】 11.(单选)2008 年 7 月,某客

36、轮在大海上航行时,突然遇到台风,船长凭自己多年航海经验决定抛弃旅客所携带的大量货物,以减轻重量,保护广大旅客的生命安全。最终全船旅客得以安全抵达目的地。对于船长抛物救人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紧急避险,对于财产损失,船长不承担刑事责任 B.属于正当防卫,对于财产损失,船长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C.属于紧急避险,但对于财产损失,船长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D.属于正当防卫,对于财产损失,船长不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11.选 A 项,抛弃货物挽救生命,为了保护大的利益放弃小的利益,是紧急避险。C 项表述错误,紧急避险不承担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如果是自然条件造成的危险而进行避险

37、行为的,较少地承担或者不承担民事责任。【选 A】 12.(单选)限度条件是紧急避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必要限度的认定,下列应当掌握的标准中,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A. 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利 B. 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权是最高权利 C. 在财产权利中,应以财产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D. 当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能两全时,公共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解析】12.A 项、B 项、C 项均正确。D 项错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生命权高于财产权,即公共财产权个人生命权。【选 D】 13.(单选)李某为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为了逼迫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 李某,

38、李某成重伤,无奈之下李某抢了路边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行为 C.不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不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 【解析】13.选 D 项,保大放小,紧急避险。【选 D】 四、其他犯罪排除事由 (一)被害人承诺的行为构成要件: 1. 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有处分权限 2. 承诺者对被承诺的事项具有理解能力 3. 承诺必须出于真实意思表示 4. 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 5. 不能超过承诺的范围 【解析】 1. 第四部分不是考试重点

39、,常见于案例选项,了解即可。 2. 被害人承诺简而言之:你让我做的。例如张三跟李四言明,要求李四打自己一顿,李四3. 我国不承认安乐死。 4. 构成要件: (1) 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承诺人不能承诺侵害他人利益,例如 A 询问李某,听说王某里有大额资金,能否偷走,李某应允,此时李某对王某的资金没有处分权,不能进行承诺。 (2) 承诺者对被承诺的事项具有理解能力:李某知道张三是精神病,李某对张三言明卖他去黑煤窑,张三同意,此时张三因为没有理解能力,不构成被害人承诺。李某对小孩实行拐骗行为,小孩承诺行为不构成被害人承诺。 (3) 承诺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存在胁迫和欺骗的情形。李某

40、扬言,要打张三, 张三不同意,李某以张三的儿子要挟张三,张三同意李某打自己,不构成被害人承诺。 (4) 现实承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承诺。 (5) 不能超过承诺范围。例如张三让李四打自己一顿,张三不能打完后刺伤李某,超出范围的构成犯罪行为。 【强化练习】 14.(单选)关于被害人承诺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 岁的赵某承诺王某,可以将自己卖掉。王某果然卖掉了赵某,王某不构成犯罪B.C.李某同意丁打自己一拳,而丁却连续打击李某致使其重伤,丁不构成犯罪D.李某重病不治,同意王某自己。李某不构成犯罪 【解析】14.A 项错误,没有理解能力。B 项正确。C 项错误,超过承诺范围。

41、D 项错误, 安乐死,我国法律不承认。【选 B】 (二)自救行为 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在国家机关尚未依照法律程序采取措施之前,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 实现自己权利的行为。构成条件是:(1)行为人是先前受到损害的直接被害人;(2)存在恢复权利的紧迫性。此处难点在于区分自救行为和正当防卫行为。 【解析】 1.1 月 19 日,A 的手机被甲偷走。1 月 21 日在地铁上发现甲拿着自己的手机,此时追 回手机的行为称为自救行为。 2.与正当防卫的区分:正当防卫要求侵害行为尚未结束,自救行为先行为已经结束,为了救济自己的权利才是自救行为。 【强化练习】 15. 甲抢劫乙,得手之后迅速逃跑,乙发动车辆追赶甲,在甲跑了 50 米之后拦住乙,打了乙一顿,并将钱包夺了回来,甲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