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鸟类博物馆_第1页
秦皇岛鸟类博物馆_第2页
秦皇岛鸟类博物馆_第3页
秦皇岛鸟类博物馆_第4页
秦皇岛鸟类博物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这是一个以滨海湿地和观鸟类栖息地为主要特色的场地,设计内容包括鸟类博物和滨海植物园及滨海游憩空间。本项目从阅读场地、感受自然过程、体会场地的精神的出发,通过景观和建筑的形式阐述了对人与自然、人力与自然力关系的理解。围绕泡状盐沼所形成的植物群落,源于“秦皇岛外打渔船”的鸟类博物馆和条带状的滨海绿地种植肌理,构成了本方案的鲜明特色。关键字:秦皇岛;滨海;湿地;植物园;博物馆;鸟类栖息地1. 背景与场地特征 规划的场地位于滨海旅游胜地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南起鸽赤路,东至鸽子窝公园,西至滨海大道,北至赤土山桥的海湾地带,面积约20公顷。场地北部建有秦皇岛市级体育中心、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西北部为

2、森林公园,南部为北戴河疗养区,东部为旅游胜地鸽子窝公园。作为理所当然的滨海旅游和游憩绿地,其具体内容有待设计确定,但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它具有成为旅游点的潜在价值。场地曾经被开发作为珍稀动物园,未果,半途而废,原有的部分滩涂地已被填埋,残留下一些工程痕迹。自然演替已悄然进行,野草丛生,其中不乏许多美丽的乡土物种,自成群落。 场地的以下几大特征为项目的设计和景观设计带来了灵感,概括为浅滩、湿地、低潮、海风、涌浪、观鸟、诗情。 (1)浅滩:由于新河河水在赤土山桥处入海,形成大面积的浅滩区,一米以下的细质沙滩一直绵延到数百米以外,涉水其中,可见黄沙上镂刻着波纹,鱼虾漫游其中,给人以独特的体验。 (2

3、)湿地:在海水和淡水交汇地带,形成湿地生物群落,潮起潮落,留下一汪汪水潭,芦苇和各种耐盐碱植物茂盛而有规律地生长着,成为鸟类和多种生物的天堂。 (3)低潮:秦皇岛海区的潮汐主要受渤海海峡进入的潮汐影响,由日月潮力引起的潮汐所占比例不大。潮汐类型为正规日潮,即在一个太阳日(24小时50分钟)内,出现一次高 潮和一次低潮。多年平均潮位为88厘米, 7-8月份最高,皆为116厘米,1月份最低,为58厘米。冬季潮位变化不大,仅差4厘米。 (4)海风:秦皇岛夏天炎热,海风对舒适度至关重要。场地内的海风为西南向,这为建筑的通风设计提供了依据。 (5)涌浪:因为浅滩和西南主导风的关系,这里的涌浪最为壮观,层

4、层排浪相随不倦, 如卷银堆雪涌向岸边,外打渔船迎浪停泊,此起彼伏。 (6)观鸟:也因新河河水在赤土山桥处入海, 而形成的大面积浅滩区,带来丰富的营养,滋生丰富的微生物和鱼类,成为鸟类的天堂, 40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吸引来之世界各国的观鸟爱好者。 鸟类以迁徙种类为主。春季鸟类迁徙期集中在三、四、五月份;秋季鸟类迁徙期集中在九、十、十一月。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最佳观鸟季节,数量、种类是一年中最多的。 (7)诗情:以上的自然特质,给这一区域带来了无限诗情,因此,有了毛泽东的著名诗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2. 功能与主题 基于以上场地特征的分析,

5、确定场地的功能主题:滨海植物展示区和鸟类博物园,集自然保护、观鸟、滨海植物科普、现代环境艺术、环境教育及旅游服务为一体,包括:(1)保护现有湿地,清理目前存在的污染和垃圾;保护鸟类栖息地,让游客与鸟类活动区域分离; (2)建立滨海湿生和陆生植物园,对废弃的原珍稀动物园进行改造和生态恢复; (3)建立步行系统和观鸟场所,并建立环境解说系统; (4)建立鸟类博物馆和环境教育中心; (5)对现有鸽子窝公园西部进行改造,形成统一的滨海公园带。 3. 主要问题与挑战 基于场地的禀赋和功能定位,本场地设计有以下两大挑战:挑战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游人对鸟类栖息地的干扰较大,如何处理好湿地及鸟类保护

6、与旅游及观光、及科普教育活动之间的矛盾,是本设计所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 挑战至二:场地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如何利用自然过程和场地禀赋,特别是海浪、潮水和海风、场地乡土植被,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是形成本设计特色的关键。 4. 设计 基于以上场地的自然与诗意禀赋,以及设计内容和场地挑战,提出以下设计形式,包括以下几大特点:4.1 两种肌理:“泡”与“条” (1)泡:有规律的潮起潮落,在海边留下许多深浅不一的水泡。来潮时,它们被充满水,并带来小鱼和虾蟹,潮退时,鱼虾被滞留在里面,成为鸟类的觅食处。这种自然过程及其形成的景观,是设计这些水泡肌理的灵感源泉。围绕水泡是不同生境和不同耐盐度、和不同

7、水分要求的植物,为多种鸟类和生物创造了栖息地,也为人创造了独特的体验。 与泡相对应,在鸽子窝公园内的湖面上,建立一个个泡状小岛,成为陆生生物的栖息地,也丰富了湖面的景观,给划船者创造了独特的景观体验。 (2)条:在不受潮水影响的滨海陆地,顺着风向,形成一种由一系列条带构成的肌理,沿条带布置种植畦或休息平台,也是林木的种植肌理。“秦皇岛外打渔船”在海边的停泊状态是条带肌理的灵感来源。这种肌理反映了风力和牵制力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条带上的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包括原场地中的禾本科草类。各类滨海抗风和抗盐碱的草类、灌木、乔木是植物园展示的主体。通过地形和植物的配置,可以形成多种空间体验。 4.2 一

8、个网络:步行、观鸟与环境解说 在上述泡与条的肌理上,建立一条主要木栈道和多条次级步道。它们或穿越条带状的林木所构成的空间,或穿越草带和木平台,或穿行于水泡构成的盐沼植物中,使人的活动面与湿地的生长面分开。 观鸟的构筑物从栈桥伸向海面,人在暗处,鸟在明处,可以很好地解决人的活动与鸟类保护之间的矛盾。沿木栈桥还分布一些休息平台和遮荫棚,它们与环境解说系统相结合。 4.3 一个中心:鸟类博物馆 鸟类博物馆与艺术馆位于场地的中部,利用原有筑废弃地建筑。功能为鸟类展览、艺术展览为主。除展览空间外,还包括库房、办公、精品展卖、卫生间、咖啡吧、休息空间及观海平台。展览空间考虑布展的灵活性。大堂考虑服务功能调

9、整的灵活性。建筑是一组“秦皇岛外打渔船”泊于海湾的意象,源于对场地海风的利用和诗情的表达;整体肌理与场地设计的条带肌理相融合,延续了带状乔木林和灌木丛的肌理,采用谦逊与隐蔽的姿态与环境共同构成统一的大地景观;建筑平面穿插、错动,同时建筑体块又与树丛交错咬合,通过形体的穿插变化,产生丰富的明暗效果,实现体量的虚实对比,为参观者提供多种空间体验;建筑在面向大海的一侧伸出高低错落的平台,提供良好的观海空间,形成建筑与海面渗透交融的空间气氛。游客参观旅程最终以平台和海岸风景达到高 潮。设计重视体现建筑的文化性格,整体造型纯净、雅致,采用现代语汇。 建筑高度以二层为主,局部高起,可以和周围树木相互掩映。

10、在主要若入口的延长线上,临海高起30米观景塔,使建筑群带有地标性作用。观景塔以空透、轻盈的形体嵌入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可识别性。 5. 结语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与大海、起潮落潮、涌浪、风、植物和鸟对话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保护湿地和鸟类同时使人类获得生态服务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表达场地的诗情,创造新的诗意的故事。独特的自然过程在大地上烙下了独特的景观,人可以不打扰自然的过程而欣赏和享用自然的服务,这便是架空木栈道和观鸟廊的由来;人力的介入可顺应自然过程,加速和强化自然过程,而使自然的格局更加完美,更加强烈,这便是“泡”的肌理的由来;人力也可以与自然过程相协商而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停在海湾里的“外打渔船”,也就是“条”的肌理的由来,建筑和种植因此而有了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理由和可持续的生命。这是一个在建项目,成败乃须实践检验。 项目委托:秦皇岛市园林局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设计总监:凌世红、刘向*、陈晨 主要设计人员:张静、张亦先、龙翔、刘君 参与设计:林少华、肖远、牛静、廖安生、孟羽佳、潘阳、李晓东、袁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