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借鉴内容_第1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借鉴内容_第2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借鉴内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参数监护仪原理目录第一部分、多参数监护仪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5-71、 监护仪的发展阶段2、未来的监护仪3、信息系统4、网络协议5、经典监护仪特征6、便携机与分体机的区别第二部分、监护仪技术.8-91、 监护仪的测量范围2、监护仪监测的生理参数3、监护仪的测量方法及分类4、人体生理参数的特点5、监护仪的分类6、监护仪的发展趋势7、普通监护仪的结构图第三部分、心电监护基础知识.10-181、 心电图ECG的历史2、 心脏的基本解剖特点3、 心脏的基本生理特征4、 心电图-ECG定义第四部分、心电(ECG)的测量.19-211、 心电信号2、 心电监护设备的标准要求3、 心电设备的结构4、 心

2、电电极的连接和关系5、 心电功能板的结构6、 呼吸波的测量(阻抗法)第五部分、血压监护基础知识.22-271、 血压定义2、 无创血压3、 血压的单位4、 正常血压范围5、 血压的生理变异6、 影响血压因素7、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8、 NBP无创血压临床应用9、 测量无创压时的注意事项10、 高血压概念11、 血压的波动12、 动态血压13、 有创血压测量(IBP) 临床应用14、 心排量定义第六部分、血氧监护基础知识.28-381、 血氧的定义2、 血氧饱和度(SO2)3、 血氧监护的临床应用4、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5、 什么是缺氧?6、 血氧饱和度与血氧监护7、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

3、的发展 8、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光学理论基础9、 监测的部位10、 探头类型11、 血氧正常值12、 传统血氧技术13、 脉率14、 HP(Philips) 只采用频域算法(FST)15、 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16、 常见血氧仪系统的结构17、 血氧仪的发展方向第七部分、体温监护基础知识.39401、体温监测目的2、体温的分类3、监测原理4、典型值5、体温监测的应用6、影响体温的一些外界因素7、体温监测的种类8、温差9、体温温度监测部位和优缺点10、正常体温值11、影响体温的一般因素第八部分、呼吸监护基础知识. 41-421、呼吸基本定义-RESP2、呼吸过程3、呼吸测量方法4、呼吸测量原理(

4、阻抗法)5、呼吸运动正常值6、临床常用的呼吸监测指标7、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2)第九部分、监护仪应用基础.43-441、概论2、主控制板3、输出设备4、输入设备5、综合部分6、软件应用第十部分、监护仪原理.45-68.一、 概述二、 监护仪功能原理三、 监护参数校检四、 监护仪的维修五、 监护仪的安装六、 监护仪的基本操作七、 监护仪的清洁与维护一、多参数监护仪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1、监护仪的发展阶段 智能化之前的监护仪;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护仪 以PC或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监护仪 以网络为核心的监护仪 未来:以病人为核心的监护仪1.1、最早的监护仪 简单模拟和数字电路 无智能报警 辅助人

5、工监测病人 简单的显示(数码管甚至灯泡 )1.2、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护仪 开始智能化,有软件 自动报警,有人机界面 数码管、单色LCD 有数据、波形显示 汇编代码 多单片机结构 功耗约200W1.3、以PC或者嵌入式系统为核心 工控主板或嵌入式专用主板 有操作系统,使用C编程 可以连网:RS232485 多参数,便携式,模块化 功耗大幅降低,典型值50W1.4、以网络为核心 可以联入到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 构成CIS(临床信息系统) 传感器数字化,仪器软件化 无线、有线灵活联网 以病人信息处理为中心2、未来的监护仪 构成广域网- 全球甚至更广 以病人为核心,信息方便获得 随时随地监护,无

6、影响测量 更智能,更方便 更轻巧,更环保 可植入 无创的传感方法 3、信息系统3.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 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3.2、什么是C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 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提供临床

7、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如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如麻醉工作站、ICU工作站等)、实验室系统等就属于3.3、CIS范围。 通常是针对某一个临床科室 一般可以成为HIS的组成部分,并与HIS共享某些病人数据3.4、HIS(医院信息网络):负责管理整个医院的行政,后勤,财务等信息,一般包括门诊系统,药房管理,收费系统,院长查询系统 等CIS (临床信息系统):通常是针对某一个临床科室(例如ICU,手术室,产科,放射科等)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可以成为HIS的组成部分,并与HIS共享某些病人数据。4、协议4.1、

8、HL7 创建于1987年,目的是不同的医用软件交换数据。 1994年成为ANSI标准 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是由HL7组织制定并由ANSI批准实施的一个行业标准。 HL7 用来传输病人文字和数字信息,包括注册信息,转入、转出、转床资料,医疗保险,费用,实验室结果,护理,医嘱,用药,诊断等4.2、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用来传输数字医学影象资料,提供不依赖于生产厂家的影象设备和其他医疗设备之间的接口 1983年由美国放射学院和国家电子产品协会发布。 Version 3.0, ANSI

9、 standards4.3、CCOW 1999 年ANSI认证 HL7 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现不同医用软件之间的自动同步 在不同软件之间转换时,无须重新选择病人,或重新登录5、经典监护仪特征5.1、SureSigns VM 48.4“彩色TFT显示屏,最多2道波形显示可监测参数:3导联ECG、NIBP(手动、定时、STAT)、SpO2(PHILIPS/Nellcor/Masimo) TEMP(口温/直肠温/腋温);96小时趋势图;内置锂电池:4小时可选:打印机;有线联网功能,HL7;推车重量:3.1Kg5.2、SureSigns VM 68.4“彩色TFT显示屏,最多4道波形显示可监测参数:3/

10、5导联ECG、NIBP(手动、定时、STAT);SpO2(PHILIPS/Nellcor/Masimo) TEMP(食道温/直肠温/腋温);96小时趋势图;内置锂电池:4小时可选:IBP;打印机;有线联网功能,HL7;推车重量:3.2Kg5.3、C1便携式无创监护仪n 可监测参数: NBP (带STAT模式)SpO2、3导联ECG、TEMPn RS-232接口提供数据输出n 重量仅2.2Kgn 配置:NBP+ SpO2、NBP+ SpO2+TEMP、NBP+ SpO2 +ECG、NBP+ SpO2 +ECG +TEMP5.4、MP 20 Junior 10.4英寸TFT显示;3通道波形显示;适

11、用于成人、儿童、新生儿 标配:FAST-SpO2、ECG、心律失常分析、NBP、IBP或TEMP、1节锂电池 选配:微流EtCO2、IBP、TEMP 重量:5.8Kg 内置电池可工作5小时 无联网功能5.5、MP 20/30 10.4寸TFT显示屏(MP30为触摸屏) 3通道波形显示,可升级4通道 标配:ECG,RESP,NBP,SpO2,2TEMP 选配:主流/微流EtCO2, CO/PiCCO,心律失常分析,12导联心电分析, ST段分析,药物浓度计算,OxyCRG 存储: 120小时趋势图/表 护士呼叫系统, 脉搏调制音 内置锂电池(5小时) 内置记录仪: 2通道 MMS:可存储/导出数

12、据信息(8H的容量) 集成多参数监测(ECG/SPO2/RESP/NIBP/(IBP或 TEMP) 5.6、IntelliVue MP40/50 12.1寸SVGA显示屏(MP50为触摸屏) MMS的基本参数,扩展MMS的二氧化碳测量 血液动力学测量 (IBP, Temp, CO) 血液动力学测量扩展服务器(HMSE) 插件 特殊测量模块 经皮气体测量(TcGas) EEG、BIS SpO2 VueLink、记录仪 麻醉气体模块 (5种麻醉气体)6、便携机与分体机的区别: 一个平台 不同层次6.1硬件区别 MP40/50 MP60 显示屏大小 12.1” 15” 旋转钮 Navigation

13、point SpeedPoint 电池 有 没有 内置插件槽 4个 2个 MMS 插槽 标准 选项 (0) 接口槽的数目 2 3 标准接口板的数目 0 1 6.2软件区别 MP40/50 MP60 通道数 4,6 4, 6, 8 可支持的临床应用 MP40/50 没有扩展数据库 没有高级事件监测功能 没有高精度趋势图 Portal之窗的分辨率 640*420 800*568问题: 目前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大约还有功耗200W的监护仪约5万台,如果换成50W的监护仪,每年可节电多少?假设都使用火力发电,可减少排放CO2多少? 参考数据:功率为1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每年用煤20万吨 排放50万吨CO2

14、。二、监护仪技术1、监护仪的测量范围 基本对象: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 用途:用于对危重病人的生理或生化参数进行连续、长时间、自动、实时检测,并经过分析和处理侯实现自动记录、自动报警的医学仪器。 应用:CCU、ICU、NICU等病房。 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仍在发展。2、监护仪监测的生理参数 生物电数据和波形:ECG(单导或多导);血压:NIBP和(或)IBP;血氧SPO2;呼吸;体温;CO2;心排量;麻醉气体。3、监护仪的测量方法及分类3.1 按照获取信息的介质分类:体表生物电的测量:ECG、EEG、EMG等;生物医学传感器测量:NIBP、IBP、体温、呼吸 以及心排量等;光电传感方式

15、:SPO2、CO2、麻醉气体等。3.2、按照测量条件分类: 无创测量:ECG、NIBP、SPO2、体温、CO2等;有创测量:IBP、心排量等。 无创测量是目前的发展趋势。4、人体生理参数的特点4.1 被测生物量的难接近性: 例如ECG (心电),隐藏在人体表皮上面的生物电,幅值低,不确定因素很多; 血氧信号:红细胞带氧浓度的参数,无法直接测量,需要经过辅助方式进行等同测量; 血压信号:压力值必须借助于压力传感器,并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处理。 4.2随机性:被测信号与其他不确定参数相关,存在变异性,需要采用统计或概率分布的形式进行处理; 4.3生理系统之间有相互作用: 人体有大约75 万亿个细胞,

16、分属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存在大量的反馈环节。刺激某一部分,一定会影响其他系统,产生额外的反应,对被测信号有串扰作用。 4.4噪声 人体特征信号很弱,传感器的漂移、外界环境噪声、电磁感应以及人体的运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ECG :0.2-5mV ; EEG :10-50uV ; EMG :0.1-2mV 。 4.5信号的频率 人体信号大多数属于缓变信号,频率较低。 ECG :0.05-100Hz ; 呼吸信号:0.1-10Hz ; EMG :20 5000Hz ;EEG :1-50Hz 。4.6 安全性的考虑 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安全和有效。 防止电击产生的危害; 防止漏电流产生的危害; 防止误操

17、作产生的危害; 防止器件实效产生的危害5、监护仪的分类 单参数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中央监护仪;离院监护仪;其他专用监护仪,例如胎儿监护仪、麻醉监护仪、车载监护仪、睡眠监护仪等。6、监护仪的发展趋势 专业化:针对不同的生理参数专用的监护设备; 无创化:提高无创测量的准确度,代替有创测量手段; 微型化: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小,利于随身携带; 网络化:远程医疗兴起,可院外或家庭监护。7、普通监护仪的结构图网络监护仪的示意图三、心电图监护基础知识1、心电图ECG的历史心电图英语缩写ECG,德文EKG,1903最先由Einthoven首创,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可传导到皮肤表面的心脏生物电流,

18、简称“心电”。用心电描记器从身体表面特定部位将一系列心电输入、放大并记录成连续的波状曲线即为心电图。它是心电数量(标量)变化的记录,反映心脏的激动过程,其基础是单个心肌细胞活动期间产生的电流运动现象,即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全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综合即形成心电图。 解析心电图波形以检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对于判断心脏的病理或生理变化,特别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房和心室增大、冠心病、心肌疾患及其它异常改变有很大价值。所以,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快速的、无创的检查方法之一。很早以前就发现肌肉收缩会产生生物电,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定量记录下来,1903年威廉.爱因霍文应用弦线电流计,第一将体

19、表心电图记录在感光片上,1906年首次在临床上用于抢救病人,记录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重约300KG心电图机,1924年威廉.爱因霍文被授予生理学及医学诺贝尔奖。2、心脏的基本解剖特点 心脏 heart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外形:心脏呈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分心尖、心底、二个面、三个缘、三个沟。 心尖朝向左前下,心底朝向右后上,是大血管出入的部位,有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和肺静脉。在心底附近有环形的冠状沟,分隔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心有二个面,胸肋面和膈面。二面各有一条纵沟,分别叫做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线。心有三

20、个缘,右缘、左缘和下缘,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左缘主要由左房和左室构成。下缘主要由右室构成。心脏的结构特点心脏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其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后上方,心的长轴斜行,与人体正中线成45度角。 心脏的内部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个腔室,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心室位于下部;两房之间以房间隔,两室之间以室间隔分隔。心房和心室之间经房室口相通;房室口附有房室瓣,右心房、右心室间为三尖瓣,左心房、左心室间为二尖瓣。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接,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与肺静脉相接,左心室发出主动脉。 全身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再经

21、三尖瓣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肺内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左心房,再经二尖瓣进入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供应全身组织、器官。3、心脏的基本生理特征 心脏的基本生理特征包括:收缩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后三项都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生理机能,称之为电生理特性。 3.1、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在刺激下发生的除极化伴有明显而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包括除极、复极二个阶段和0相、1相、2相、3相、4相等5个位相。其中0相表示激动或除极化过程,1、2、3表示复极化过程,4相表示极化状态或静息期。 心室肌去极化(包括反极化)和复极化时程长达300-400ms,而骨骼肌仅数毫秒。动

22、作电位分为0 、1、2、3、4五个时期。 (1)去极过程(0期) 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0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仅12ms。但其去极化的速度很快,最大变化速度可达8001000v/s。 0期主要由于Na+的快速内流所致。 (2)复极过程 快速复极初期(期) 在复极初期,仅出现部分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左右迅速下降到0mV左右,故称为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ms。 平台期(2期) 当1期复极结束后,膜内电位达到mV左右, 复极过程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基本上停滞于0 mV左右。 快速复极末期(期)主要是快钾通道开放,依其膜内外的浓度差快速外流的结果。此期与神经

23、纤维的复极过程相似,约占时100150ms。 静息期(期) 由于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电荷量基本相等,膜电位基本保持稳定的静息水平,故又称静息期。 动作电位的产生基础是某些离子的跨膜运动。3.2、跨膜电位或膜电位心脏的生物电表现为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称为跨膜电位或膜电位,膜电位包括细胞处于静状态时的静息电位和兴奋时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心肌细胞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细胞内外的电位有显著的差别,如使细胞外液的电位为零,则细胞内电位90mv,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细胞对阴阳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以及膜内外的阳离子浓度有明显差别所致,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处于这种外正内负的恒定情况时称

24、为极化状态。3.3、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原理,是由于K+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3.4、 心肌的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此类细胞有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优势传导通路、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的期去极化由Na+的快速内流引起。特点:动作电位的幅度较大,上升的速度较快,传播的速度也较快。 慢反应细胞 此类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的房结区和结希区等的细胞。慢反应细胞具有自律性。 3.5、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窦房结细胞是一种自律细胞(autorhythmic cell),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

25、下,也会自动去极化。其跨膜电位的变化,只表现为、三个时期。 特点:期电位不稳定,能自动缓慢地去极化,称期(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起步电位:期自动缓慢去极化所产生的电位叫3.6、自动节律性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 自律性组织:包括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等。 苍白细胞(pale cell):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依组织学的特点定名为,简称P细胞。 概念: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两种方式实现:

26、抢先占领。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正常心搏节律是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故称 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 24期自动除极速度。3.7、 兴奋性 兴奋性: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 静息电位水平;(2) 阈电位水平 ;(3) Na+通道的性状 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1) 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 超

27、常期 3.8、 传导性传导性(conductivity)是指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是: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过渡细胞传至心房,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到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再经房室束、房室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网至心室肌。心肌的传导性影响因素:(1)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2) 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3) 阈电位水平 3.9、 收缩性 对Ca2+浓度的依赖性 细胞外液中Ca2+浓度降得很低,甚至无Ca2+时,心肌肌膜虽仍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细胞却不能收缩,这一现象,称 “兴奋收缩脱耦联”。 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心房或心

28、室同时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射血。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此期间,任何强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收缩发生在窦房结兴奋所引起的正常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compensatory pause),也称早搏(premature pacemaker)。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4、心电图-ECG定义4.1、定义: ECG是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它反映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目的: 心脏的生理功能与心电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当心脏生理功能发生失

29、常时,均可以从心电图的波形变化上反映出来。通过用肉眼观察或用波形分析技术判定、诊断出心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情况与变化趋势,对医学研究和临床都有重要意义。4.2、心脏电生理心脏的电活动引发心脏收缩,心肌规律的收缩使时,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维持正常的心律及全身血液循环。收缩时的电活动称为除极。舒张时的电活动称为复极。这些生物电的活动可以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被检测和记录。 正常时,心脏电功能来源于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细胞,电活动的传导功能由一组贯穿心脏独立存在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来完成,即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 、束支以及分支的网状结构。窦房结发出电脉冲后除极周围的心房肌,并在整个心房中扩布,再经房室

30、结缓慢传导后,电活动沿希氏束迅速下传到心室,并在室间隔分别经右束支和左束支下传,左束支又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即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再向下,电活动沿更纤细的特殊传导组织 浦氏纤维缓慢下传,到达普通的心室肌,并从心内膜缓慢地向心外膜传导。4.3、向量 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4.4、心电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心脏是一个立体的脏器,在心脏除极和复极的过程中,每一瞬间都会形成和产生电流方向及电压大小瞬时变化的电动力或称瞬时心电向量,这些瞬时心电向量相互抵消形成综合心电向量,其方向、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把这些瞬时综合心电向量连接起来,就可构成一个空间向

31、量环。心电向量环为立体结构具有三个面,即额面、侧面(矢状面) 和水平面(横面) 。当平行的光线照射向量环可得到三个平面的投影图像形成的向量图称为心电向量的第一次投影。4.5、心电轴代表瞬时心电向量的轴心线称为瞬间心电轴。将无数个瞬时心电向量进行综合、计算,得到整个除极或复极过程的平均心电轴,其代表除极或复极过程心电向量的平均方向。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包括P 电轴、QRS 电轴、T 电轴等。只是P电轴和T 电轴的测量不如QRS 电轴重要,所以心电图学中的心电轴是指QRS 波的平均心电轴。心脏除极顺序的变化直接影响平均心电轴方向的改变,临床可根据心电轴的方向对心电图进行评价。 平均心电轴的诊断标准

32、国内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略有不同,现以国内标准为例: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0 + 90,其中+ 30 + 90电轴无偏移, +300 电轴轻度左偏; 电轴左偏0 -90,其中030为电轴中度左偏,-30 -90电轴重度左偏; 电轴右偏+ 90 + 180,其中+ 90 + 120为电轴轻度右偏, + 120 + 180电轴显著右偏; 电轴重度右偏+ 180 -90。 心电轴是评价心电图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额面及水平面心电轴临床最常用,是心电图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4.6、心电图的形成 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经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即心脏电活动通过放置在体表10 个不同部位的电极检测,并经导

33、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描记出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心电图波形主要取决于投射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大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同一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波形与大小不同。4.7、心电图导联 1905 年Einthoven 开始创立了心电图的3 个标准导联,即、导联,并形成Einthoven 三角:导联左臂为正极,右臂为负极;导联左腿为正极,右臂为负极;导联则是右腿为正极,左臂为负极。导联中正极为探查电极,负极为回路电极。其反映了心脏额面电活动的变化。 此后,Wilson 等补充完善了额面导联系统,在不增加电极的基础上,把三个肢体电极通过电阻联在一起称为中心电端。导联中的三个负极

34、分成2 组,其中与相应导联无关的2 个负极与中心电端相联后,在与相关的正、负极共同组成三个加压肢体导联,即aVR 、aVL 、aVF 导联。这样每个导联的正、负极之间的角度为30 度,如果以导联为0 度,顺时针排列时分别为:、aVR 、aVF 、aVL , 形成了完整的额面6 轴系统。在此基础上,Wilson 又进一步发展了导联系统,用一组电极的一端与肢体相连,而另一端通过吸附电极与胸前特定部分连接,产生了水平面(横面) 上的6 条轴线,即V1 、V2 、V3 、V4 、V5 和V6 六个胸前导联。胸前的6 个不同位置安放的探查电极是正极,负极由三个肢体导联通过电阻联在一起组成的中心电端。胸前

35、导联每个电极安放的部位以心前骨骼为标志,V1 导联位于第四肋间隙胸骨右侧,V2 导联位于第四肋间隙胸骨左侧,V4 导联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V3 导联位于V2 、V4 导联连线的中点,V5 导联位于腋前线第五肋间隙,V6 导联位于腋中线第五肋间隙。从1905 年到1942 年,心电图导联系统经过37 年的不断完善,最终成为至今沿用的12 导联心电图。定义:对描记的心电图的电极位置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这种电极组和其联接到放大器的方式称为心电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加压标准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部导联:V1-V6 标准12导联特点是能比较广泛地

36、反映出心脏的大概情况,如后壁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符合临床诊断习惯。双极标准导联 I -RA +LA; II -RA +LL; III -LA +LL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导联 正极右臂 负极中心电端 aVL导联 正极左臂 负极中心电端 aVF导联 正极左下肢 负极中心电端胸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及V4之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处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4.8、心电图分析基本要素 节律;心率;P 波;P-R 间期;QRS 间期;QRS 形态;ST 段;T 波;Q-T 间期4.9、心电图的组成

37、与测量4.9.1、正常的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意义每个正常心动周期的心电图曲线由以下各波组成:第一个波为P波,是心房电活动波,第二个波为QRS波群,第三个波为T波,QRST波群为心室的电活动波。 P波:波组中第一个出现的小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过程。I、II、avR,V3V6正向,波顶园钝,光滑,可有轻微切迹,切迹间距0.04,avR倒置,III、avL、V1、V2可正、负双向,P波宽0.115s(秒),P波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正向0.15mV,双向0.2mV。 PR间期(PQ间期);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限,代表激动自窦房结经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到

38、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兴奋所需的时间,正常成人0.120.20S,儿童0.120.18S、心率不同、PR最高值也不同。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的总称。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第一个向上波为R波,QS波:全部向下的波。QRS波群各波的振幅高低深浅不同,分别以大小写的字母表示,如R、RS、qR、Rs、Rs、qRs、rSr等。正常Q波振幅1/4R,不超过0.3mV,波宽0.04s,不应有切迹,V1、V2导联正常时不应有Q或q波,但可呈QS型。一般R11.5mV ,avR0.5mV,RavL1.2mV,RV11.0mv,RVS2.5mv。QRS时限代表心室肌动过程所需时间,成人为0.060.10s。 ST段

39、:由QRS波群终点至T波开始的一段,反映心室肌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应基本在等电位线。 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 抬高:肢导联抬高0.1mv,胸导联抬高V1V30.3mv V5V60.1mv。 压低:ST段压低除III导可达0.1mv外,余导联均5次称频发早搏,5次/分,称为“偶发早搏”。 在频发早搏中,早搏与主导节律可以成对或成组(连续出现了组或3组以上)地出现,称为“联律”。常见的联律有二联律和和三联律。前者指早搏与基本心律交替出现;后者为每二次基本心律后出现一个早搏。 早搏可根据其形态与配对时间分为单源性早搏、多源性早搏和多形性早搏。 4.12.6、逸搏:一种被动性异位心搏,是指基本

40、心律延迟发生时由低位起搏点发出的12次异位心搏。逸搏常发生在窦性心动过缓、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二度以上的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早搏的代偿间歇之后。逸搏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它的出现可以防止心脏发生停搏,按逸搏发生的部分不同,可分为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和房性逸搏。4.12.7、 停搏: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起搏点在解除了频率抑制时仍不能形成并发出激动,其心电图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发源于某一起搏点激动PQRST波消失或缺如。停搏主要分为窦性停搏、心房静止和心室停搏三种。4.12.8、 室颤:一种极严重的心律失常,此时心室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而是现一种混乱的,快而不协调的除极状态。常常发生在心脏骤停之前,若不及时抢救,常可迅速死亡,心电图表现为QRST消失,出现一系列频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