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二、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小组同学互相检查。)(一)对外开放的背景(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980年, 、珠海、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2)特点:(3)作用:特区在发展 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

2、行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 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 、 、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 地带。(3)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 ,生产 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三)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时间: 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目标: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

3、设成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带动 和整个 经济的新飞跃。3、影响: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四)对外开放体系的形成及特点:1、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 、沿海开放 、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为什么一定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背景)1、国际:2、国内:探究二:经济特区与其它地区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四、知识小结: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

4、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性

5、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政策。五、效果评估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2下列哪一城市既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又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A长沙 B深圳 C重庆 D北京3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

6、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江开放港口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技术开发区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不结盟政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6.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是A开发、开放浦东 B设置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沿海港口城市 D开辟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材料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百年中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