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园林布局基本原则.ppt_第1页
第六讲园林布局基本原则.ppt_第2页
第六讲园林布局基本原则.ppt_第3页
第六讲园林布局基本原则.ppt_第4页
第六讲园林布局基本原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二、功能明确,组景有方,直接功能,休息娱乐,卫生防护,静态的,动态的,静态的,动态的,观赏、休息,运动、游泳、教育,净化空气、水土保持,防火、防灾、避难,间接功能,美化城市,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市民素质,园林的功能,动,静:钓鱼、音乐、棋牌、绘画、摄影、品茶等,主动,被动:乘坐各种电动有了器械,例:登月火箭、秋千、滑梯等,体育活动:游泳、划船、球类、田径、登山、滑冰、狩猎等,游乐运动:射箭、碰碰车、碰碰船、游戏、攀岩、蹦极等,游憩活动,(二)在园林总体布局中,功能分区是首先解决的问题。,用实例讲解一个公园所应包含的功能区及其功能。如:大门口区、中心广场区、疏林草地区、

2、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戏水区等。,凡尔赛宫包括行宫区、宫苑区,颐和园:宫廷区、生活区、园林区,杭州(花港观鱼)A、鱼池御碑亭区,B、观鱼区,C、牡丹区,D、大草坪区,E、密林区,F、新花港区。,(三)组景,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区、景点,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园林中的游赏路线主要指贯穿于全园景区、主要景点及景物之间的联系与贯通线路,也就是园林中的主要道路的结构和系统,其小路只起到辅助作用。不同的景区有不同的道路设置。如:,1、水景区,一般多作环湖导游。主要原因是由人们固有的对水景的亲近性所决定的。水可游、可赏、可玩。,单调,丰富,2、山林区

3、,道路的分布多沿山脊或山谷走向。向上观赏远景,向下观赏俯视景观。 游览路线忌讳直通,方向重复,或树干分叉。路线组织追求环行、均衡分支、自成循环系统。,3、景物观景点的设置,观景点:游人在观景时所处的位置就称为观景点。 观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坐北朝南,不仅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而且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可产生平静、舒适、深远安宁的感觉。 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伸向前方,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平视风景由于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在透视上无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效果较少。但不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均有消失感,因而景物的远近深度

4、,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较强的感染力。,平视观赏,仰视观赏,可肃然起敬,景物产生高大、雄伟、庄严,给人一种紧张气氛 游人居低处向上瞻望景物称为仰视。仰视观赏的景物,其垂直地面的直线会产生向上的消失感,所以景物高度的感染力较强,易使人们感到雄伟、庄严;但对赏景者也具有一定的压抑感,易产生紧张情绪。如需创造雄伟、庄严的景观时,就应把主景升高,使游人居低处向上瞻望。,俯视观赏,可观整体,有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纵览全园的感觉. 游人居高临下向下眺望观赏景物称为俯视,俯视时人的中视线与地平面相交。被俯视的景物垂直地面的直线产生向下的消失感,所以景物愈低显得愈小,故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俯视观赏景物时,

5、有开阔或惊险感。,俯视鸟瞰(深沟峡谷),有惊险感。 平视鸟瞰是远景,视点远伸,有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园林中,常常在天然形势险峻,俯视风景很深的峡谷和河川的山上布置亭桥和建筑等,居高临下,创造游览胜景。如无地势可借者,建楼台或高塔,亦可受到俯视的效果。,平视、俯视和仰视,在观赏时不能截然分开。如登高山峻岭,先在下面向上望,再一步一步地攀登,眼前就出现一组组的仰视画面;当登上最高处时,向四周平视鸟瞰,以及再返回低处时,眼前又出现了一组组的俯视鸟瞰景观。,4、观赏视距,1、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观赏点:又称视点,指人们观赏景物时人眼的空间位置。 观赏路线:又称游览路线,它既是园林中的

6、交通线,又是贯穿各个景点的供人们游览的风景线,对风景的展开和观赏程序起着组织作用。,视域:指人眼观赏的视野。一般视域以30内所见景物较清楚,不转动头部,看清景物的视域,垂直方向为2630,水平方向为45,此为最佳视域。,观赏视距,视距:也称观赏视距。指视点至观赏对象之间的水平距离。视距决定于景物的高度以及人们对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人的视力。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为12002000m。,视角:也称观赏角,指视点与景物上部轮廓连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通常取水平、垂

7、直两个方向的视角作为衡量景物观赏的标准。,(三)观赏视距,概念,2、合适视距,当垂直视域为30时,其合适视距为 D(H-h)ctan (H-h)ctan(30*) (H-h)ctan15 3.7(H-h) D为合适视距;H为景物高度;h为人眼高度; 为垂直视角。,2、最佳视距,当水平视角为45时,其合适视距为: Dw/2*ctan(*) w/2*ctan(45*) w/2*ctan22.5 1.2w D为合适视距;W为景物宽度; 为垂直视角。,当景物高大于宽时选用D3.7(H-h) 当景物高小于宽时选用D1.2W,2、最佳视距,当观赏视距为景物的1倍,即视角45时,只能看到景物的局部和细部;(仰视) 当观赏视距为景物的2倍,即视角27时,能观察到碑整体; 当观赏视距为景物的3倍,即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