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性、自我与服装.ppt_第1页
第三章 个性、自我与服装.ppt_第2页
第三章 个性、自我与服装.ppt_第3页
第三章 个性、自我与服装.ppt_第4页
第三章 个性、自我与服装.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服装社会心理学,吕昉 ,第一节 个性与服装 第二节 自我概念与服装,个性、自我与服装,第三章,气质、风度、大方、得体、保守、时髦、庸俗 是个性?是打扮?,章节结构,第一节 个性和服装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身体形象和服装 第四节 自我评价和服装,第一节 个性和服装,衣着服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或者说反映了个性的哪些方面?,一、什么是个性,个性(Personality),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Person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ersona面具之意,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面具。

2、在古代,戴这种假面具表示戏剧中人物心理的某种典型性,如“高傲的人”、“狡猾奸诈的人”等等。心理学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是个性。,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 反映在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 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二、个性类型学说,(一)气质的体液说 (二)体型论 (三)向性的类型说 (四)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一)气质的体液说,气质是不依人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人的不同气质表现在: 情绪体验的强弱 意志努力的大小 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快慢 注意时间的长短,转移的难

3、易等方面各不相同。,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在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称为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称为黏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称为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称为抑郁质。,胆汁质,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行动坚决、果敢;反应迅速,理解东西快,但不细心,准确性差;热情直爽,内心明显外露;情绪发展快而强烈,易于冲动,难于克制,但持续时间不长。,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容易适应新环境,善于交际,对人热情;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注意力易于转移;情绪易于发生,也易于改变,内心明显外露。,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

4、,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做事有条不紊;情绪稳定,但难于转移;内心不易外露,善于克制自己;沉默寡言,交际适度。,抑郁质,抑郁质的人动作缓慢,心细敏感,善于觉察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情感细腻,深刻而持久,但难于外露;行为孤僻,乐于独处,不善交际,拘谨,胆小。,(二)体形论,气质的体形论认为,人的气质和体形有关。 德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克瑞其米尔主张人的气质取决于他们的体形。他把人的体形分成三类:肥满型、细长型和筋骨型。,克瑞其米尔关于体形与气质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形气质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体形分类的三个维度: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和外胚叶型。 内胚叶型的人图舒服,好饮食,会找轻松的事,

5、追求社会的认可和社会感情; 中胚叶型的人武断,过分自信,体格健壮,咄咄逼人,主动积极; 外胚叶型的人善于自制,爱好艺术,这种人敏感,睡眠差,容易疲劳。,谢尔顿的体形分类,(三)向性的类型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力比多作用的方向不同,把人区分为外倾(外向)和内倾(内向)两种基本类型。力比多是拉丁语,它的原意指一种能量,是原动力。 荣格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是在整个个体生命的特定时刻表现出来的。任何人都具有外倾和内倾两种机制,只是其中占优势的一种,决定一个人是外倾型还是内倾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从个性的内倾和外倾、稳定与不稳定两个维度出发,将人分成稳定的内倾型、稳定的外倾型、不稳定的内

6、倾型和不稳定的外倾型,如图示。,(四)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勤奋与懒惰,慷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勇敢与怯懦等,都是性格特征。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它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把人们的基本生活领域分为六个方面,依据个人倾向于其中某一领域,相应地把人分成六种类型。 1经济型 2理论型 3审美型 4权力型 5宗教型 6社会型,三、个性与服装行为的关系,个性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关于个性的理论与测量方法 。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就必然会通过他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同样个性也会影响到一

7、个人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行为。,内向性格的人和外向性格的人在穿着方式上有不同特征。 性格内向的人偏爱冷色调的、对比弱的、小花纹的设计,重视协调性; 而性格外向的人喜欢暖色调的、色彩浓重的、对比强烈的、大花纹的设计,并对服装有强烈的关心、装饰倾向。,外向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和低明度色,外向且情绪稳定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 ; 内向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偏爱鲜艳的颜色,内向且情绪稳定的人偏爱黑色和淡的冷色 ; 性格属于平均类型的人偏爱暖色的纯色及明快的冷色调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一、自我和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是指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主体。自我概念则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 一个刚刚脱

8、离母体的婴儿,尚不能把自我(自己)与非我(周边环境)区分开来。随着婴儿的成长,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和相互作用,逐渐产生了自我的主体感。,自我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己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和对自我行动的控制与调节。 自我概念可区分为现实的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概念。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相貌不丑,身材适中,衣着打扮适度,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和其他方面感到满意,从而激发出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服装,所谓“服装造就人”,说的就是服装与自我概念形成的关系 服装特别是在幼儿期男女性别自我认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常常根据穿着者的服装而知觉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从这一意义上说

9、,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有物质的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自我概念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人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生理的自我前游戏阶段,从婴儿出生到儿童早期 个体无法自行选择服装和其他消费品,个体也不知道社会对他的装扮所期盼的是什么 最明显的是个体的性别角色,社会的自我游戏阶段,儿童会尝试各种不同身份,并且记住其他人的反应。3到14岁是一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 35岁的儿童,以及能明确区分男女衣服的颜色、样式和发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会经历两种社会化过程:先行的社会化和幻想的社会化,孩子年龄

10、和性别对童装颜色偏好的影响,心理的自我竞赛阶段,个体会发展出某些特定的抽象思考能力,以便协调及整合其他人的看法,形成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方式。 服装成为认同某个团体的重要符号 服装所表达得较多的是对自我肯定而非否定的一面,但是对其中某些人而言,服装是自卑感的来源。,三、自我概念与服装的选择,自我概念以服装为媒介向他人传递,从他人赞赏的反应中获得自我的强化。同时,穿着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服装产生某种内在的体验,对着装者的自我概念起到进一步的强化作用。 一方面自我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穿着方式,另一方面,穿着方式本身也反过来强化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和服装及他人的关系,四、理想的自我概念和服装行为

11、的关系,现实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自身的现状所具有的认知、感情 理想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有某种期待,包括自己的相貌、身材、能力、修养等,即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或某些方面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通常,现实的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概念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差异。,藤原(1987年)以317名女大学生为对象,对理想的自我概念、现实的自我概念、喜欢的服装形象、不喜欢的服装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得到两个主要因子“一般性期望”因子和“个性”因子。,理想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喜欢的服装、不喜欢的服装的位置关系,喜欢的服装,现实的自我,讨厌的服装,理想的自我,自我概念与服装形象的关系,服装 外观形象,穿着者 自我概念,关系

12、自我概念与服 装形象的关系,行为 寻找能改善和保持自 我形象的样式与品牌,满意 选择有助于理 想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强化,第三节,身体形象和服装,一、身体形象,人类对自身躯体的关心和重视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还在人类的“孩提”时代,人们便将猎获物的皮毛披在身上以期引人注目,或者将贝壳串成项链美化自身。,身体形象有三个特点:,1.组成身体形象的成分是多方面的,诸如健康、胖瘦、相貌、体格等 。 2.身体形象的描述常常是个体主观上的一种感受,因而也常有被扭曲的倾向 。 3.身体形象是身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心理界线,有人称之为“防御网” 。,二、理想的身体形象,“标准的身体”可称为“社会的身体”: 许

13、多社会都存在一般所期待的身体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身体体态将得到社会较高的价值评价。,所谓理想的身体形象,也就是被特定文化认可和标准化了的身体形象 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形象符合这种美的标准,通过种种方式重建自己的身体形象。例如描眉、文身、整容,利用各种服饰装扮自己等。,身高体重臀围胸围比例腰围,56.848.047.943.540.038.4,70的人希望增加身高 60的人希望减少体重,女大学生身体满意度问卷调查,三、身体的满足感和身体装饰的动机,对身体的烦恼与理想的身体形象有关。 当现实的身体形象和理想的身体形象一致时,个体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快感,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两者不一

14、致,差异较大时,个体会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感和焦虑情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自身身体形象的关心和对美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整容、美容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实际上人们装饰自身的动机是复杂的,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很具体的“功利性” 目的。,第四节 自我评价和服装,一、自我评价的形成和服装,自我评价是个体与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 肯定性的强化引起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否定性的强化带来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个体保持或中断某些行为,自我评价常常来自于他人的反应、社会比较和认知的协调三个方面 他人的反应: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

15、子” 关于他人看到自己姿态的自我觉察 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 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社会比较:一个人不仅从他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评价,同时也通过对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与同龄人比较 与同一阶层的人比较 认知的协调:自我评价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反应或盲目地与他人比较,而是由自我概念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降低他人评价的重要性 证明自我信念的正确性 换一种行为方式,二、自尊心、安定感和自我防御机制,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肯定的自我形象,从而获得自尊感和心理的安定。 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否定的自我形象,引起自卑感和心理的不安定。,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

16、家和服装工作者从1959年开始采用“时装疗法”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成功。通过让患者观看时装表演,请时装专家进行服装教育指导,开展化妆、发型、服装设计等的实地教育,让患者动手制作衣服和进行时装表演等活动,以恢复患者的自尊心和安定感。,自我防御机制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它们是潜意识的,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运用它们; (2)它们篡改或曲解现实。,几种自我防御机制和服装行为的关系,压抑 渴望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但是做不到,就会暂时把自己的想法排除于意识之外,降低衣着服饰的重要性 合理化 一个爱时髦的人,尽管不缺衣服,但是可能以这些衣服已经过时为理由买新衣服 自居作用 模仿 以别人的优点、荣誉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投射 自己某方面的弱点或缺点,别人身上也会有 升华 时髦的打扮就是借助社会许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魅力 补偿 能力或社会地位地下而心理上感到自卑,可能买名牌时装来提高自己的身价,综上所述,服装既是物质自我的组成部分,也是用来表现社会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