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年 第24 卷 第1 期 CHINA POPULATION,ESOUCES AND ENVIONMENT Vol 24 No 1 2014 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胡鞍钢 周绍杰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情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均生态财富较低的国家,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挑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本篇论文对绿色发展的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以及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分析。从功能界定上讲,绿色发展观是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观,强 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机制分析中,论文
2、构建了绿色发展的“三圈模型”,分析了经济系 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共生性和交互机制。其中,绿色福利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财富是绿色福利和绿色增长的基础,绿色增 长是绿色财富累计和绿色福利增进的手段。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绿色增长有赖于有效的绿色增长管理。在发展战略上,论文探讨 了绿色 发展能力( 包括识别能力、投入能力和评估能力) 和绿色发展战略( 包括绿色规划、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 。绿色规划是绿色发 展战略的战略引导,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放弃 GDP 本位主义,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地方发展规划的实践中。在政策工具上,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政策,引导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对中
3、国发展而言,绿色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可选择的战 略,而是一个必须要遵循的发展战略,是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等五大建设的抓手。最后,论 文给出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绿色发展规划、强化绿色投入以及突出绿色政绩考核等。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绿色财富; 绿色福利 中图分类号 F06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04( 2014) 01 0014 07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 2104 2014 01 003 自 18 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主导了三次工业革命,经历了“蒸汽时代”( 1750 1850
4、 年) 、“电气时代”( 1850 1950 年) 和“信息时代”( 1950 2000 年) 。在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 盾,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异常气候所导致的自然 日益频繁,资源、能源供给日趋紧缺1。进入 21 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发展模式 将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黑色发展模式”转向全面的“绿 色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一个人均生态财富 较低的国家,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挑 战,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已经取代美国成 为世界第一,这不但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同样也 严重脱离了中国人均资
5、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例如,世界森林覆盖率在 2010 年约为 31% ,我国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66% ,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2。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有影响 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不能脱离国情和世情走传统的西 收稿日期: 2013 08 28 方工业化过程中的黑色发展道路,而是应顺应绿色工业革命的世界趋势,寻求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更进一步来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应当成为这场绿色工业革命的倡导者、创新者和领跑者。中国如果能够成功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不仅为中国开创一条新型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启示,具有世界意义。 1
6、功能界定: 发展观的演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传统发展观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依托,以资本主义制度为 基础,以物质财富的增加为目标,强调资本积累和高投入、能源和初级产品的高消耗以及伴随增长过程中不加限制 的消费增长,形成了增长至上的发展观,甚至是 GDP 崇拜( GDP Fetishism) 。传统发展观的功利主义必将导致经济 增长逼近甚至是超越生态边界 ( Ecological Boundary 作者简介: 胡鞍钢,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 通讯作者: 周绍杰,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
7、经济、发展规划、公共财政。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与储蓄倾向: 实证证据与政策含义”( 编号: 712730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编号: 70903039) ;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编号: 70903039) 。 14 胡鞍钢等: 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Conditions) ,导致增长的终结以一种的方式发生以及人类福利不可控制地下降。因此,不顾生态边界条件的增长模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至今没有完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脱钩( Decoupling) 。第三,绿色发展强调全球治理。由于全球
8、气候变化的对人 类社会的整体性威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 全脱离传统发展模式。 1987 年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的发展”。1992 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取得世界共识。与传统发展观相 比,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减贫,主张经济发展应 当充分审慎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尽管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具有进步性,但是可持续发展的仍旧是人类中心主义( Anthropocentrism) 的发展观,强调修正人类控制自然的模式,对传统发展观只是一种被动的、修正式的调整。此外, 虽然可持续发展观获得全球共识,但在实
9、践上没有形成足 以扭转传统发展模式的全球行动。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 有效的国际机制: 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占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高端部分,通过经 济全球化把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的低端产业转移至发 展中国家,藉此占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制高点; 另一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漠视自身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责任,没有在 可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其 同但有 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原 则, 它也应该成为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一方 面,发达国家要真正承担起绿色发展的国际责任,为发展 中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援助;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
10、应该建立基于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战 略,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工具加以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 绿色发展战略不是基于一国的,而是基于全球的。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将为人类发展史开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旨和内涵。伴随着2000 年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从初级能源消费来看,中国占世界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1% 上升到 2010 年的 20 3% ,占世界消费增长的 53%3 4。其中,中国煤炭消耗占世界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28% 迅速上升到2010 年的4
11、8% ,是美国的3 倍多,接近美国、俄持续发展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金 援助, 罗斯和欧盟 25 国的两倍3 4。此外,中国对矿产资源的消相反却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努力视而不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 国际机制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难有作为。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绿色发展逐步 成为新的发展共识。从内涵来讲,绿色发展更具包容性, 既包括传统可持续发展中所关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与粮 食和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 会的整体性 。特别是,人类社会已经逐步认识到气候 变化影响的范围广和气候异常影响的不确定性强对所有 国
12、家都是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包括: 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降雨情况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粮食作物产量下降; 气候变化导致冰山融化及各大河系水流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日益频繁,直接威胁人类的生产安全、生化安 全以及自然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发展观是第二代 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绿色发 展强调经济系统 、社 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共生性( Symbiosis) 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即三大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所主张的“天 人合一”的自然观非常接近。第二,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 色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显著特征是绿色经济 比重的不断提高,即以绿色科技
13、、绿色能源和绿色资本带 动的低能耗、适应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相关产业在 GDP 比重的不断提高,增长模式强调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 耗也在 2000 年之后急剧上升。其中,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 进口铁矿石产铁量占总产铁量比重) 从 2000 年的 35% 上升到 2009 年的 70% 以上5。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发展战略对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提高,它不是一个可选择的战略,而是一个必须要遵循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发展是“中国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2 分析框架与机制分析 2 1 分析框架: 绿色发展的三圈模型 绿色发展的理论前提是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
14、统的共生性,由此也决定了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既有 正向的交互机制( 良性循环) 也有负向的交互机制( 恶性循环) 。从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交互关系来看,两者正向的交互关系体现为: 自然系统是经济系统的物质基础, 为经济系统提供初级生产投入品( 例如,能源、矿产资源、林木产品等) 和生活消费品( 例如,水、粮食、畜产品、水产品等) ; 而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对自然系统的投入能力,进而对维持自然系统的功能维护和生产能力提供保障。例 如, 经济系统对森林的投入,有助于提升森林覆盖率,进而 有助于维系生物多样性、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等; 经济系统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有助于保护生态脆弱地区 的生态
15、环境,进而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系统产生积极的 1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年 第 1 期 正面影响。两者的负向交互关系体现为: 经济系统如果对自然系统过度攫取,或者经济系统对自然系统产生了过度的外部性而超出了自然系统的自然消解能力,自然系统将失去对经济系统的支持作用,甚至产生破坏性作用。例如,如果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度砍伐和破坏森林资源将导致森林和生态,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生产力的降低,导致经济系统的粮食短缺。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形成何种交互关系,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经济系统的运行处于自然系统的承载边界以下; 其二,经济系统对自然系统的有效投入,提升自然系统的承载边界。 从经济系
16、统和社会系统的正向交互关系来看,经济发展 有助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和健康) 和各项公共服务投入, 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又是经济增长的创新基础,各项公共服务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 和谐,使得资源更多地被投入到经济增长中,而不是被用于 管理社会冲突上。从两者负向交互关系来看,如果经济增长 的结果是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弱势群体没有分享到经济 增长的成果,导致社会认同程度降低以及社会冲突上升,恶 化社会系统; 社会冲突上升也将导致社会风险加剧,从而抑制投资和经济增长,恶化经济系统的潜在增长能力。经 济系统与社会系统形成何种交互关系取决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分享机制,例如提供普惠式
17、( General- favored-type) 的公共服务以及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从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正向交互关系来看,人力资 本提升( 例如,受教育程度) 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进而促进对自然系统的保护和投入; 自然系统的提升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进而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 例如,健康水平) 。从两者的负向交互关系来看,人力资本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影响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升,从而加剧自然 生态风险。此外,缺乏人力资本的社会群体由于不能通过 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获取收入,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 力。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上升,会导致社会 冲突加剧,引发更高的社会冲突管理成本,从而减少
18、对自 然系统投入的可利用资源。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形成何 种关系, 取决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生态治理以及培育 公众的环保意识。 基于以上三大系统共生性的讨论,本论文构建“三圈模型”对绿色发展进行机制分析( 见图 1) 。该模型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三大系统的共生性形成了以绿色增长( Green Growth) 、绿色财富( Green Wealth) 和绿色福利( Green Welfare) 的耦合关系( Coupling) 。其中,经济系统以绿色增长( Green Growth) 为基础,并受绿色财富和绿色福利影响; 自然系统以绿色财富( Green Wealth) 为基础,并
19、受绿色增长和绿色福利影响; 社会系统以绿色福 16利( Green Welfare) 为基础,并受绿色增长和绿色财富影响。在该分析框架中,绿色增长、绿色财富和绿色福利具有特定内涵( 见表 1) 。 绿色福利不仅包括人类生活的安全性福利和适宜性福利,也包括可持续性福利等。因此,绿色福利不仅涉及当代人的福利,也与后代人的福利有关。绿色福利是绿色发展的目标,以绿色财富为基础,并对绿色财富和绿色增长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 绿色财富是绿色福利的载体和绿色增长的基础,绿色 财富的累积是绿色增长的长期结果。绿色财富内涵丰富, 包括有助于绿色增长并实现绿色福利增进的各类资本: 有形、可测度的财富,例如自然资本(
20、 Natural Capital) 和实体资本 ( Physical Capital ) ; 无形的、可 测度的人力资本 ( Human Capital ) ; 以及无形的、难以测度的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 见表 1) 。其中,自然资本、实体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繁荣的直接原因。社会资本也可以被称为 社会基础设施( Social Infrastructure) ,是集体行动的准则, 通过影响社会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社会整合的形态、自 然资本的获取和使用、实体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累积和生产 率,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绩效,并从长期上解释了世界发 展史上的国家的繁荣与衰落。因此,社
21、会资本不仅是自然 资本、实体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重要决定因素,更是国家繁 荣的根本原因。例如,基于开放性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国家 的经济发展超越自身的自然资源限制,通过利用其它国家 的自然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 发育良好的市场机制、保护产权、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促进投资并提升实体 资本的累积和生产率; 以人为本的社会政策( 例如教育和卫生事业) ,会促进人力资本的累积,提升实体资本的生产 图 1 绿色发展的三圈模型 Fig 1 Three-circle model for green development 率、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绿色增长的制度安排,有助于降低自然资源损耗,
22、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性能力等。从某种 意义上讲,社会资本的发展是实体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 资本三大资本间产生协同作用( Synergy) 的软性支持要素,在促进绿色增长的同时,实现绿色财富的累积以及绿 色福利的提升。 绿色增长是绿色财富累积和绿色福利提升的手段。 绿色增长内涵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活动( 包括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显著具有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的特征,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实现脱钩; 第二,绿色增长促进绿色财富的累积和绿色福利的提升,降 低当代人和后代人在资源消耗上的冲突,并实现绿色福利 的可持续性。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是通过进步
23、性的制度安排( Progressive Institutions) 提升社会资本,鼓励绿色技 表 1 绿色增长、绿色财富与绿色福利 Tab 1 Green growth,green wealth and green welfare 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自然资本的消耗,提升人力资本, 进而提升实体资本的生产率。 胡鞍钢等: 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2. 2 机制分析: 绿色增长管理 从机制上讲,绿色增长是绿色财富累积和绿色福利提升的必要条件,是绿色发展的核心( 见图 2) 。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有效的绿色增长管理。在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是自然资本、实体资本和人力
24、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产出包括消费品( 包括产品和服务) 、中间投入品( 进入生产活动) 和投资性投入品( 通过投资活动形成实体资本或改善自然资本状况) 。绿色增长管理本质上是社会资本的一部分,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及所对应的外部性管理。其中,外部性管理是指对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排放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并促进资源使用的减量化。 绿色生产是指生产部门( 农业、建筑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的生产活动实现低能耗(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 低) 、低物耗( 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中间投入品使用 项目 Item 内涵 Contents 安全性福利:
25、水源地提供的安全饮用水、生长于未被土壤污染的粮食、未被污染水域出产的水产品等、空气质量; 适宜性福利: 城市绿色空间、自然保护区等所提供的生的强度降低) 、低排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较低的污染物排放) 。其中,循环经济系统、高效能源系统以及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绿色生产的关键支持。循环经济系统有助于实现低物耗,降低对初级原料的需求,进而降低对自然绿色福利 活适宜程度的提升; 可持续性福利: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性能力等方面的改进。 自然资本: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包括湖泊、江河流域) 、湿地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 实体资本: 生产性实体资本( 机械、设备、建筑等能够直接
26、生产有形产品或服务的各种资本) ; 生产性的基础设施( 公路、铁路、桥梁、电网、电信网络、市政管网等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 与外部性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 荒漠化治理工程、流域监测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垃圾收集与处理 绿色财富 系统、城市绿地等) ; 人力资本: 既包括劳动的数量,也包括劳动力的素质( 例如,人的教育水平、工作技能、健康状况等) ; 社会资本: 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本( 例如,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等各种制度资本) ; 非正式的社会资本( 社会规范 道德、文化习俗等) 。社会资本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特征,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演化。 包括绿色
27、生产( 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 和绿色消费,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趋 向“脱 钩” ( decoupling) ; 绿色增长促进绿色财富的累积和绿色福利的提升,降低绿色增长 系统的压力。高效能源系统既包括碳基源的高效化,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在总体能源供给比重的提升以及生产的低成本化,进而实现低排放( 特别是 CO2 排放) 。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是绿色生产的技术基础,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低物耗和低排放,也是促进绿色消费的技术基础,实现消费活动中低能耗和低排放。对应于生产活动的外部性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生产活动排 当代人和后代人在资源消耗上的冲突,实现绿色福利的可持续
28、性。 图 2 基于“绿色增长 绿色财富 绿色福利” 的机制分析框架 Fig 2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green growth-green wealth-green welfaremechanism 1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年 第 1 期 放( 废液、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 严格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边界以下( 保障可持续发展福利) ,而且不降低和威胁人类生活的安全性福利和适宜性福利。此外,通过外部性管理( 例如,循环经济系统) ,部分排放重新转化为生产活动的投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绿色消费是指人类的消费活动产生较低的能源消耗、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绿色消
29、费的实现也需要一系列的 支持性因素( 本质上也是绿色增长管理) ,例如绿色社区管理、资源类生活产品的定价机制以及绿色消费文化等。通过绿色社区管理使生活废弃物得到妥善收集和处理,并 通过循环经济系统再转化为生产性投入,实现绿色社区管 理有赖于基层政府与社区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藉此 也不断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资源类生活产品的价格机 制是指利用价格手段( 例如,阶梯定价) 在保障居民对于水、电、煤气等方面的基本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抑制居民对 这类生活资料的过度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是指培养公众 的环境意识( 例如,采用环保包装、购买和使用绿色标识产品、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等) ,降低居民生活方式对能源、资
30、源和环境的压力。 有效的绿色增长管理是绿色财富和绿色增长的软性支 持因素( 用虚线箭头表示) ,直接影响绿色财富的累积和绿色增长的质量,进而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绿色福利。一方面,作为一类社会资本,绿色增长管理对自然资本、实 体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累积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提升绿色 财富的累积( 例如,提升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实体资本的生产率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改善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正面影 响) ,进而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绿色福利。另一方面,绿色增长管理也通过影响社会发展( 例如,公众的环保意识) 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绿色福利产生正面影响。 总体而言,绿色发展就是在充分认识“经济自然 社会”三者交互机制的基础
31、上,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三大系统间的正向交互机制,极力避免负向交互机制,进而实现绿色发展。其中,经济系统实现从“黑色增长”转向“绿色增长”; 自然系统实现由“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积累绿色财富; 社会系统实现人民健康、社会和谐,提升绿色福利。 3 发展战略 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取决于能否实现绿色治理,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绿色发展能力和绿色发展战略。 3. 1 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能力包括识别能力、投入能力和评估能力 ( 见图 3) 。识别能力是指对影响和制约绿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行识别( 特别是对三大系统的脆弱性以及导致三 18 大系统之间形成负向反馈关系的机制) ,也包括对绿色发展的投入
32、需求进行识别。例如,在自然系统中,对自然资 源账户的全面核算,包括自然资源的分布性、供给的可持 续性,同时也包括自然资源的生态脆弱性评价、自然资源 使用的外部性评价以及生态投入的需求分析; 在经济系统中,对促进或抑制绿色增长( 包括生产和消费) 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在社会系统中,对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有效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有效手段进行识别。此外,识别能力也 包括对三大系统之间的反馈机制和相互影响程度的诊断。例如,环境恶化( 自然系统) 是否导致公众健康的恶化以及恶化程度( 社会系统) ; 环境恶化对粮食安全( 经济系统) 的影响。 图 3 绿色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Fig 3 Analytical
33、 framework of green development capacity 投入能力是指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各相关 领域的投入水平。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各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区 差异,这也导致了各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入需求和投 入能力之间的不匹配: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地方财力的地区差异,导致绿色投入能力的差异; 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和生态基础又决定了绿色发展的投入需求( 包括投入领域和投入强度) 的差异性。因此, 实现投入需求和投入能力之间的匹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 键,这取决于中央对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在绿色发展 方
34、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此外,中国存在明显的区域间生态外部性,有必要通过财政 转移支付对生态公品提供地区进行补贴和投入。例如, 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中国提供最重要 的环境保护公品,但是西北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相 对落后的地区。 评估能力是指对与绿色投入相关的评估能否做到科学 性和全面性,并最终对绿色投入具有指导性。科学性是指在评估过程中各类指标的可测度( Measurable) 、可报告 ( eportable) 和可核查( Verifiable) ,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绿色发展的客观状况。全面性是指评估不仅要采用 客观指标( 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
35、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应引入主观指标( 即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 ; 不仅要对绿色投入的经济效应评价,也应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不仅要对绿色投入的短期效益评 胡鞍钢等: 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价,也要对绿色投入的长期效益评价。科学、全面地评估对碳基能源部门,征收碳排放税,并把相关税收列入绿色技 绿色投入具有指导意义,是不断优化绿色投入的依据。3 2 绿色发展战略 中国已经明确了绿色发展战略( 见图 4) 。2009 年 9 月 涛主席在 气候变化峰会上就气候变化问题 首次阐述中国立场,承诺中国将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到2020 年单位 GDP 的 CO2 排放比
36、 2005 年有显著下降。同 年 11 月 常务会议提出 2020 年单位 GDP 的 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 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此外,会议还规划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15% 左右; 森林面积比2005 年增加 4 000 万 hm2 ,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 m3 。这些战略目标明确了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是一个综合的发展战略,包括绿色规 划、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其中,绿色规划是绿色发展的 战略指引, 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是绿色发展的政策工具。绿色发展的 理念已经被纳入五年发展规划。
37、例如,“十一 五”规划突出了绿色发展的思路,绿色发展指标被列为约 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基本完成,而 “十二五”规划又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了 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的“绿 色发展时代”。通过绿色规划,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放弃GDP 本位主义,抛弃GDP 崇拜( GDP Fetishism) ,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地方发展规划的实践中,并付诸实施。 图 4 绿色发展战略 Fig 4 Strategy for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间接政策工具,是指通过金融 手段促进资本流向促进绿色经济部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
38、经济活动的生态成本,控制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例如,通过利率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流向环保产业、高 效节能技术领域和循环经济领域; 通过信贷配额限制金融资本流向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排放的 门; 发挥政策性金融手段的“开发性金融”职能,对投资规模大、资本回 收周期长、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的投资项目进行信贷支持。 绿色财政是绿色发展的直接政策工具,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杠杆作用促进绿色发展。从税收手段看来,可以通过征收和调整排污费等手段加大排放成本来抑制环境公害产生,并把排污收费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专项基金; 对于 术的开发和应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专项基金; 对于循环经济项目实施增值税抵扣政策,降低相关企业税负,
39、大力 促进生产或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使用的 减量化。从财政支出手段来看,对具各类有重大生态效应 的工程以及跨区域重大环境治理项目( 例如三江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荒漠化治理等项目)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基金给予充分的投入保障,严格监控财政投入的使用流向 和项目资金的执行效果;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环保设备,对企业购置绿色环保设备给予补贴或税收抵扣; 积极引入绿色政府采购( 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逐步提升绿色采购支出占政府总体采购支出的比重, 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补贴绿色消费,推广绿色标志家电产品,促进公民的绿色消费意识。 4 总结性
40、评论 按照的战略构想,即中国要在 2050 年实现现代化,届时中国将完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70 年的发展历程, 而中国的“十二五”规划( 2011 2015 年) 将完成这一发展历程的上半程。2016 2050 年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征程的下半场,也是中国由基本完成工业化到 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 展的成就在于善于把握时机、利用时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 关键问题,进而推进和带动全面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过 程逐步接近成熟阶段以及人口老龄化逐步进入纵深阶段, 中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挑战。对于中国 现代化的下半场征程而言,绿色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可选择 的战
41、略,而是一个必须要遵循的发展战略,应该把绿色发 展作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 态建设等五大建设的抓手。 在经济建设中,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绿色增长; 在政治建设中,应当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意识; 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全民族的绿色文化意识,丰富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社会建设中,大力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建立良性的社会分享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 在生态建设中,应当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生态投入,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绿色福利,实现“吃饭、造子孙福”
42、。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制定绿色规划。通过绿色规划引导绿色增长,积累绿色财富,提升绿色福利。以全国发展规划为指导,各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应当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地方 1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年 第 1 期 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明确针对本地的绿色发展主题,推进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把绿色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二,积极强化绿色投入。完善资源类产品的定价机制,逐步完善资源使用税,建立生态与环境的补偿机制,使得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充分反应资源类产品的稀缺性以及资源类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成本。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鼓励企业绿色
43、投资,严格实施各项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律。各级政府逐步推广绿色采购,制定绿色采购标准,逐步提升绿色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第三,突出绿色政绩考核。转变各级地方政府的发展观,按照不同地区所对应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强化绿色考核、弱化 GDP 增长的考核,提高绿色发展相关指标在地方政绩考核的比重,并对地方党政负责人实行离任绿色审计。 参考文献( eferences) 1胡鞍钢 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 2012 Hu Angang Innovating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M Beijing: China enmin University Pr
44、ess,2012 2The World Bank Group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orld Bank,2012 3The BP Group BP Statistical eview of World Energy BP, 2011 4The BP Group BP Statistical eview of World Energy BP, 2006 5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统计年鉴 2011M 北京: 钢铁工业 ,2011 China Steel Industry Association China 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
45、k 2011M Beijing: China Steel Industry Press, 2011 6Dasgupta P Econom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 编辑: 李 琪) Green Development: Functional Definition,Mechanis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HU An-gangZHOU Shao-ji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
46、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China is one country with lower per capita ecological wealth 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hina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development,and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choice
47、for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definition,mechanis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reen development On functional definition,the green development outlook is the second-generation outloo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mphasizing the systematic, holistic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social and natural systems On mech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运营专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电机研发助理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财务顾问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太赫兹技术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第二中学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联考联盟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供水公司窨井管理办法
- 档案项目流程管理办法
- 农机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 2025区域型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
- 财务报表编制与审核合同模板
- 上海闵行区教育系统招聘实验员考试真题2024
- 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中高端电子铝箔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DB54∕T 0275-2023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交通货运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制度
- 中烟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学习雷锋精神争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