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03 盛唐书法,1、馆阁书家唐隶书 张爱民,导言: 初唐的书法艺术曾表现出向多元发展的趋势,在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之后,大约在7世纪末,书法艺术呈现出向立法与抒情两极深化的趋势。 到唐代中期,立法与抒情两极深化发展趋势到达顶峰:一方面,书法的诸多法则,如用笔、结体,章法等有关技法,各种书体的相关书写方法也基本确立;另一方面,书法直抒胸臆,表达书者性情等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蕴。,1、馆阁书家唐隶书,1)唐玄宗对隶书的倡导 2)主要隶书大家及其成就 集贤院书家:徐浩、蔡有邻、史惟则等 馆阁翰林院书家:韩择木等,唐玄宗李隆基,书小史中称他“善骑射,通
2、音律,历象之学,好图书,工八分章草,丰伟英特。” 其书法丰厚腴美,给人以淳厚之感。 其传世书迹有石台孝经、鹡鸰颂、纪泰山铭等,鹡鸰颂,书体行书间有楷间,墨彩射人、沉着丰厚,坚劲爽利。笔法雄秀,结构丰丽。 清王文治跋:“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臣者所能仿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 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唐玄宗重视书法和盛唐隶书的盛行,(1)尊贤尚文,完善馆阁制度。 弘文馆聚集工书善鉴之士,从事校书、抄写及搜罗遗书等专职工作,并有专业的抄书手。据文献记载,编制明文规定的抄书手有:集贤馆100人,弘文馆30人,崇文馆10人,司经局、史馆各20
3、人。同时还配有拓书手、笔匠、熟纸匠、装潢师等辅助型的专业技术人员 (2)唐玄宗喜好隶书。 玄宗不满当时风行的以“二王”为祖的书风,提倡要隶书、章草来矫正楷书、草书。为此,他亲自书写泰山铭及石台孝经,又颁布字统来规范隶书的形式和写法。于是时人应其所求,圆润丰腴的隶书在盛唐大为流行。,石台孝经,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立。此碑以四块高各590厘米,宽各120厘米巨石组成,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孝经亭内。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李亨篆额。碑文隶书直追汉隶风规又小变其法,丰腴爽利,颇有盛唐气概。,纪泰山铭,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摩崖高1320厘米
4、,宽530厘米。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x25厘米。额题“纪泰山铭”竖列2行4字,字大4556厘米。形制端正,气势雄伟。,唐代隶书大家及其成就,徐浩 盛唐分隶四家: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徐浩,徐浩(703782年),字季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封会稽郡公,世称“徐会稽”。徐浩以文辞、书法皆受皇帝重用,成为御用书家,为帝王书写诏令。书为家学,祖父徐师道、父亲徐峤之皆有书名。其善鉴识,精真、草、隶,与颜真卿齐名,有“颜徐” 之称。 其书法圆融精熟,温厚端正,讲究字形、线条的力度。后人评论多认为其书缺乏韵致。 清王澍虚舟题跋说:“唐人隶书之盛无如季海,隶书之工,亦
5、无如季海。 存世著名作品有隶书碑刻嵩阳观记、楷书李岘墓志。,嵩阳观记 李岘墓志,韩择木,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人,韩愈叔父。出身国子监太学,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为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曾先后任太子、诸王侍书十余年。擅长隶书,是唐代隶书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叶慧明碑,书法庄重有古法,瘦劲而有姿态,与一般丰腴的唐隶不同,与汉隶曹全碑风格接近。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书:“虽姿字不至峻茂,而严正可畏。”,蔡有邻尉迟迥庙碑和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唐代隶书的风格及认识,以韩择木为代表的隶书大家,虽然在唐代深负盛名,具有较大影响,但是,他们并未给隶书的创作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进步。原因在于,唐代日常书写所用的是楷书、
6、行书,隶书距人们已远,他们的隶书创作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迎合当朝者的喜好,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尚法风气的影响,从法度的出发点去理解、书写隶书。因此,唐隶仅得汉隶之形,去汉隶风神尤远,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 清初的万经分隶偶存中比较了汉隶与唐隶的不同:“汉多拙朴,唐则日趋光润;汉多错杂,唐则专取整齐;汉多简便如真书,唐则偏增笔画为变体,神情气韵之间,迥不相同耳。至其面貌体格,固优孟衣冠也。”周亮工说“汉隶至唐已卑弱”。,2、行书大家李邕,李邕生平 李邕的行书 李邕行书的特色,1)李邕生平,李邕 (675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7、。他生性耿直,敢于直言,因此,得罪不少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陷害,常被贬官,流放。后为宰相李林甫所害,含冤杖杀。 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书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 善正、行、草书,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很多寺观和显贵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前后共为人写碑文八百篇,得到的润笔竟达数万之多。,2)李邕的行书,李邕所处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崇尚隶书,曾有字统40卷颁行天下,天下丰碑大碣,隶书占多数,并出现了一批分隶书家,但李邕不趋时书,潜心二王行书,并以行书入碑,既表明了李邕不流于俗的个性,更表现了其超乎常人的才情。 清钱泳书
8、学: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 代表作: 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3)李邕的行书贡献,宋欧阳修试笔中说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董其昌所评:“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清刘熙载艺概说: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
9、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 李邕可谓是行书豪放派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其书对后世颜真卿、苏轼等书风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3、唐草书及书家,唐代草书的发展是划时代的,初唐时以孙过庭为代表,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字字独立的传统今草,到盛唐玄宗时期开始迈人狂草阶段。最初,贺知章与孙过庭一样仍是“二王”体系的今草书风,但稍加狂放。至张旭、怀素则发展出无拘无束、纵情恣性的连绵狂草,拓展了草书的表现领域。 代表书家:贺知章、张旭、怀素,贺知章及其草书风格,贺知章(659一744),字季真,一字维摩,自号“四明狂客”,唐
10、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又称“贺秘监”、简称“贺监”,他排行第八,张旭呼他“贺八”。因少年时即以文词知名天下,与李白、张旭等人称“酒中八仙”,张旭与贺知章是姻亲,两人交往密切,很是投缘,时人往往“贺张”并称。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1、,贺知章性情旷达,善谈笑,清鉴风流宛如神仙。他为人狂放不羁,喜饮酒。草书是他率真感情的流露。 “见厅馆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孝经 (现藏日本) 有晋人法度,追求高古,含章草隶意。唐窦臮曰: “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 宋宣和书谱曰: “每醉必作,为文词初不经意,卒然便就,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尤见真率。往往自以为奇,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张旭的草书,(约675759,一说约658748),字伯高,吴郡昆山人,官至太子左率府长史,人或称“张长史”。张旭性情旷达奇逸,喜饮酒”,又有“张颠”之称。“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
12、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人称其“张颠”。,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固幽闲鼓吹中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
13、,就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张旭的草书师从其堂舅陆彦远,上承陆柬之、虞世南,取二王法。他在“二王”传统草书基础上创造出笔势连绵回绕、纵势的狂草,开拓出草书的新形式。他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这种师法自然的思想对后世有极大影响。 代表作:古诗四帖 、肚痛帖,肚痛帖,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测。”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古诗四帖,写在五色笺上,由数纸拼接而成。
14、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董其昌跋云:“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明丰坊跋云:“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天才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典型郭子绪,张旭草书的建设性主要表现在:,将人的感情充分地注入到书法的线条中,实现了书法作品与人的精神的沟通。 张旭的草书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道路上比孙过庭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怀素的草书,(725785一作737?),字藏真,湖南零陵人,幼时出家为僧。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很贫穷,买不起纸,遂广种芭蕉,在芭蕉叶上练字,有“绿天庵”之称;又在漆盘、板练字,盘、板皆穿,废笔成冢。李白说“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可见怀素练字所用笔墨之多。怀
15、素的学书道路与张旭不同,并没有哪位名家传其笔法,他是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苦笋帖、大草千字文,张旭与怀素风格的异同,,1怀素的书法创作方式与张旭颇为一致,常常在酒
16、后乘兴而作。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观张旭所书千文,千状万变,虽左驰右骛,而不离绳矩之内。”颜真卿认为“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元沈右书画斋题跋记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2、怀素草书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草书史大胆建构,而与张旭草书相辅相成。刘熙载艺概书概曰“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极为精辟地提到了旭、素书风的同中之异。 “悲喜双用”,就是充分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 “悲喜双遣”,就是排斥情感,但不是枯寂如死灰。怀素对于线条的提炼,更加纯净,几乎是纯中锋用笔,一味地将线条一拓直下,好像排斥了喜怒情感,,李白草书上阳
17、台帖,现藏故宫博物院纸本,本帖字五行:“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 唐李白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草书是凝固的舞蹈,4、篆书的尚法,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政策,客观上起了规范文字字形的作用。但是小篆的正规字形书写起来十分不便,于是在官方小篆通行的同时,古隶也与之并行并占据实用领域的核心。随着对文字书写方便快捷的需要,隶书在汉代逐渐代替了篆书。接着,楷书、行书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代替了隶书。从而引出汉字字体演变过
18、程的宣告结束。此后,行书和楷书成为人们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篆、隶书的实用意义则大大减弱了,同时,也正因为篆隶书从日常应用领域退出了,篆、隶书的使用因此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显得庄重并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气息,比如在很严肃的写碑场合,碑额常由名书家用篆书写,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李邕李思训碑、史惟则大德戒律师碑等名家所书碑刻皆以篆书作碑额。有唐一代,于篆书有较大成就者,当推李阳冰。,李阳冰的篆书,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祖叔。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阳冰
19、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唐舒元典玉箸志给予其篆很高评价:“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相有倍矣。” 李阳冰的篆书极负盛名,凡丰碑巨碣,多请之篆额,尊为“有唐字宝”。,三坟记,三坟记是为李曜卿兄弟三人建的,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唐大历二年(767年 )刻。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
20、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庚子消夏记)。,城隍庙碑与崔祐甫墓志篆盖,颜真卿,A、颜真卿其人 B、颜真卿楷书法的建设的典范,a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 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费县)。 21岁举进士.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多受皇帝重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天宝末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时安禄山反叛.真卿乃募勇士.与从兄杲卿共举兵抗击.后援绝力穷.乃弃郡还朝.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事四朝不变其节.兴元元年(784年)被叛贼李
21、希烈杀害,谥“文忠”。,颜真卿不仅人品高洁.书学造诣更是无与伦比.他出色地继承了初、盛唐书法成就.充分吸收了汉魏诸碑的养料,形成自家面目. 其书法比之前人.具有不加雕凿的坦率和真诚.大刀阔斧.直起直落.峻劲纯朴.没有一点书生式的酸腐气;他的字雄劲质朴.自始自终表现出一种刚严、忠厚、坚实。其书法之美, 是一种五岳山峦的雄浑壮美. 由于他的出现.使整个书坛打破了近四百年几乎一直为“二王”书法所笼罩的局面开拓了一种宏博深厚的新书风.一直影响了以后整整一千多年书法的发展。,b颜真卿楷书法的建设的典范,颜真卿的书法渊源 颜体的形成过程 颜体的特色 颜真卿书法的意义,颜真卿的书法渊源,1、既承家学,又参名
22、师 2、既学古人,亦学今人 3、既从文人书法家得益,又向民间吸取营养 4、既学楷书、行书,也学其它各种书体,1、既承家学,又参名师,颜真卿出身名门世家,其先祖为北朝官宦,家学渊源深厚。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其五世祖颜之推仕于北齐,颜氏书风遂受北方书风影响。北齐书法,带有浓厚篆隶笔意的楷书碑刻,感受到其用笔朴实浑厚、方圆兼备,结体平稳宽绰、开张雄伟的风格,其“平画宽结”的特点正是颜体楷书的基本精神。 自南朝以后.颜氏是精于文字训诂和善于书法的名门望族,当时的书法可能是属于二王一系的,故颜之推曾有“承晋、宋余俗”之语。颜家书法传统对真卿有激励作用。 其幼年丧父.随母殷氏寄居舅家.殷氏世
23、家多出书法名家,使他从中摄取了丰富的营养。 虚心向名师学习。以“二王”、褚遂良、张旭为师,刻苦钻研。,2、既学古代人,亦学唐代人,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非常重视,不但书写过温泉铭)晋祠铭等,还亲自撰写了王羲之传,并下诏搜求王羲之遗墨,精拓王羲之摹本。碑刻怀仁集王圣教序、集王兴福寺残碑。在当时那种文化传播渠道尚不畅通的年代,这种做法就足以给学书者带来极大的方便。而颜真卿相去唐初不过百余年,又处在书法鼎盛时期,是完全具备学王条件的。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甚至和他同时代年事稍长的徐浩都是学王而又具有自己特色的书家,颜其卿也从他们的书法中学习。多宝塔的用笔起落顿按分明,横线稍细而呈弧势,竖画较粗而
24、取直,笔势稍内擫等特征,就是受唐代诸家影响的结果。,3、既从文人书法家得益,又向民间吸取营养,颜其卿向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学习,从他们那里获益是众所周知的事,而他的书法能独树一帜,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他早年就读于长安福山寺,四十岁时充河西陇右军试复屯交兵使这些基层官吏,这些都给他造成了和下层文化人及写经生等接触的机会,所以在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感应碑除受初唐诸家影响外,从笔法到结体都明显受到了隋唐某些民间书家的影响。六十岁后颜体风格业已形成,六十三岁时写的大字麻姑仙坛记,用笔横竖归一,字间的空间摆布力求匀称,形成了质朴、敦厚体势雄放的独特风格,说明他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一生中从
25、未中止过。,4、既学楷书、行书,也学其它各种书体,颜真卿虽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然而他对隶、篆、八分及其它书体也研习颇深。颜真卿的曾祖颜勤礼工于篆箱,他的兄弟辈中,耀卿工诗善草隶;旭卿善草书;茂曾颇工篆搐;允南善草隶(见颜勤礼碑)颜真卿虽未述及自己的情况,他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不留心各种书体。他向张旭学草书,前文已述及。他的楷书加强腕力作用,强调中锋行笔,参以了篆籀笔意,这就足见颜真卿不但研习篆书,而且活学活用于楷书之中,同时他在隶书上也下过功夫。东方朔画赞碑阴“有汉东方先生画赞碑阴之记”几个大字即颜真卿用隶法写成。,颜体的形成过程,颜真卿是大器晚成的大书法家.其“颜体”的初步形成是在“安史
26、之乱”期间.此时他大约50岁.而楷书真正的成熟.几乎己近60岁. 因此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三个时期:50岁前为早期. 65岁前为中期. 65岁后为晚期。,早期(50岁前):继承传统.兼收并蓄.立坚实骨体“颜体”的初步形成,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 “点画净媚”.书法结体严谨遒实.布白紧凑规整.风格秀丽刚劲、沉稳多姿、妖媚动人.直接二王书法及唐初欧、虞、褚之余风.受传统书法影响较大.,多宝塔碑,多宝塔碑的最大特色便是规范端正,结字谨严平稳,端正整密,刚劲秀丽,朗畅多姿.其书法风格与当时盛行的楷书风格完全一致,是盛、中唐时代官方书法的典范。,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
27、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 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2、中期:(55-65岁)寓新意于古法,走出樊篱,自立门户,这一过程中.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的被罢黜,使其大大拓展了心灵空间.而生活方式的频繁转换.使他从人生体验中领悟更多.因而颜真卿将前期的体验和思考反复锤炼,从而形神兼备。 风格:端庄雄厚。中锋用笔.圆转藏
28、锋. 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而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结体上则方正端庄.稳健厚重;在布白上以行密取气势。至此境界.颜真卿己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变法出新意.以雄魂铸就了“颜体”。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郭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等.,麻姑仙坛记63岁作品,清何绍基尤爱此碑,在跋中说:“神光炳峙,朴逸厚远实为颜书各碑之冠。”,3、晚期(65岁后):臻妙绝顶.超古铸今.灵活变通“颜体”的全盛,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六十五岁以后.其书法艺术臻至绝顶。 此时期代表作有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在这些典型碑
29、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颜勤礼碑71岁作品,结构更趋端庄大方,字形修长俊美,用笔沉稳厚重,点画起止及转折处强化用笔,构成提按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跌宕有致,生机郁勃。宛若老树绽花,别具风姿。,颜氏家庙碑字形方正、重心居中,笔力雄健、结体庄密,朴拙敦厚。,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沉雄博大。尤能反映出颜书的丰采。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真迹原藏清内府。今在日本,藏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颜体楷书的总体特征,正大,凝重,雄伟。 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美学原则拙,重、大,在本来仅能表现个人情趣的文字书写形式中充分体现出来,完成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嫁接,化虚为实。 虽然颜真卿在世时并不遂志,50岁之后曾屡遭谪贬。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价格诚信管理暂行办法
- 丽江本地灌溉管理办法
- 2025年曲靖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回忆版含答案
- 清散通窍方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肺经蕴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 基于“毒损络脉”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气阴两虚、瘀毒阻滞证)的临床研究
- 具有MXenes结构的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研究
- 2025年营养师基础知识考核试卷:营养师营养干预与健康管理策略含答案
-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预防及减轻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美学原理与应用)历年真题解析含答案
- 2024年三台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感染的血液透析隔离技术
- 构造地质学课件
- 化工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工贸企业外委施工安全管理督导检查表
- 线条系列(会变的线条、雄伟的塔、茂密的花) 单元作业设计
- 注安建筑施工实务记忆口诀全套
- 供应商审核计划表
- 亿航智能介绍
- MGGH冲洗水管道接口安装四措二案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