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_第1页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_第2页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前言:1、概念:皮内注射法(intredermic injection ) :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量小,约0.1ml 。)2、目的:(1)药物过敏试验; ( 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3、注射部位:( 1)药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 2)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 3)预防接种:常用三角肌下缘。( 4)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相应的皮肤上进行。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 可引起疼痛、 局部组织反应、 注射失败及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二、并发症(原因、表现、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 1)注射

2、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3、预防及处理: (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3、;(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 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 待药液注入, 直至局部直径约 0.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或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

4、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发生反应:1、发生原因:( 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度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3、预防及处理: (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

5、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务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 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 (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6、。(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两个针口。3、预防及处理: ( 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7、。(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3、预防及处理: ( 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

8、器、做到二快一慢。( 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五)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1、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询问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2、临床表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面色苍白、 出冷汗、口唇发绀、 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而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

9、泻等。3、预防及处理: ( 1)皮试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3)注射盘内备有 0.1%盐酸肾上腺素、 尼可刹米、 洛贝林等急救药品, (另备氧气、吸痰器等) 。(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抢救过程详见基护书 PNC 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六)疾病传播1、发生原因:( 1)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药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 2)使用疫苗,特别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2、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肝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