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1页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2页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3页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齐民要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是()a 阶级斗争激烈b 民族矛盾尖锐c 民族融合加强d 对外交流频繁2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 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b 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c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d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 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 ”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科技文化进步江南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abcd4公元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a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b加强了台湾

2、地区同内地的联系c占领了夷州d促进了夷州同内地的经济的发展5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呈趋势b“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嵩山之阻”的地理条件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d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6杜甫这样评价他的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他是()a刘备b诸葛亮c周瑜d曹操7汉末三国时期的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三顾茅庐 蜀汉建国 赤壁之战 东汉灭亡abcd8从东汉末到东晋的三次著名战役的相似之处是()都是南方政权战胜了北方政权战败一方的统治都迅速土崩瓦解都有保护南方相对安定局面的作用都对当时统治格局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3、)以少战多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以众胜寡战术上采用火攻的方式取得成功10两晋时,形成全国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南方地区的初步发展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豪强地主势力的衰落1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为统一黄河流域为使统治长治久安受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推动受汉族地主的影响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不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了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孝文帝名为南伐,实要迁都南伐与迁都均有阻力()1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

4、役是()长平战役官渡战役赤壁之战肥水之战1名校名 推荐14 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 我国 生了深 的影响。促 江南开 重要原因是北 方 少 数 民 族 内 迁 北 方 人 口 南 迁避 乱 江 南 战 争 相 对 较 少 南 方自 然 条 件 优 越()15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气候干燥,粮食不能 足众多人口的需要有利于学 族先 文化原都城位置偏北,不利于 一其中原广大地区有利于其南征16 三国 期,造船 最 达的是()a 吴国b 蜀国c魏国d 西晋17 造成 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的悲惨景象,是由于封建 事集 割据混 民 失土地而流亡少数民族的内迁 中央政 地方的控制()abcd

5、18 南北朝 期黄河流域出 的“胡人 服”“ 人胡食” 象的解 ,下列 法正确的有北方少数民族和 族在生活 俗上的相互影响 明民族融合成 一种 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 作用那里的人 行 怪异,喜穿异服装,吃异族食物()a bcd 19 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 当地人民采用的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a服用“麻沸散”,提高 瘟疫的免疫力b 清晨 “五禽 ”, 身体增 体 c通 寒 病 ,掌握防治方法d邀 思邈就地行医 学,宣 防治措施20 下列各 内容和王羲之的 法成就有关的是 建一种新的 体“魏碑” 法代表作 亭序 、黄庭 等他博采众 ,世称“ 圣”其子王献之 法造 极高,父子合称

6、“二王”()abcd二、非 21 下列材料材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极宏 ; 僧尼十余万, 丰沃。 所在郡 , 不可 言。道人又有白徒,尼 皆畜养女,皆不 入籍。天下 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 ,其蠹俗 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 俗附 , 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 僧尼皆令蔬食。 如此, 法 俗盛, 国富人殷。 不然, 恐方来 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南史郭祖深 材料二:浮 (佛教)害政,桑 (僧人)俗, 惊 起,弛 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耕而食,食不可 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上,上无 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

7、道也。神 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史 象?“天下 口,几亡其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建国家的直接危害是什么?2名校名 推荐针对佛教的危害,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提出什么主张?其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意义?22 阅读下列材料武侯祠坐落于成都,千余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它始建于西晋末年,现庙宇建筑为清康熙十一年( 1672 年)重建。 1961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武侯祠占地 37000 平方米, 古柏苍翠红墙环绕。 主体建筑坐北西南, 摆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廊, 过厅至诸葛亮殿与东西两厢房, 形

8、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 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回答:该祠堂是为纪念谁而建造的?祠堂前的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 反映了这样的史实?你怎样评价“武候”其人?23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提出 : “在民主融合的过程中 , 一般来说 , 统治汉族的少数民族融合速度较快 , 而被统治少数民主融合速度较慢 , 这是什么缘故呢 ?”结合史实分析是否存在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这一现象 . 如果你认为有这一现象 , 试分析形成这种观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d 3 d 4 b 5 a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a 12 c 13 c 14 d 15

9、d16 a 17 a 18 c 19 a 20 d二、非选择题21 佛教盛行 . 僧、尼和白徒、 养女“皆不贯入籍” . 入头税的收入大减. 材料一主张僧尼“还俗附农” ; 材料二主张“耕而食”、“蚕而衣” . 相同点 : 发展农业生产.意义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根本. 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22 诸葛亮 .反映了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结下深厚情谊的史实: 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 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大计. 他们的这番晤对, 纵论古今成败经验教训和当时天下大势, 结下了3名校名 推荐深厚的情谊 , 古今传为美谈.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具有过人的政治才干: 为刘备制定“联吴抗曹”的战略使蜀汉得以立足, 促使三国鼎立形成; 注意改善同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促进了民族融合 ; 重视生产 , 积极发展当地经济, 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23 存在这一现象.缘故 :a.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例。从东汉末到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受到汉族地主压迫。此时,它们都保持了本民族社会组织、语言和生活习惯,融合速度较慢。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统治广大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