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第 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编演情景剧,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创作表演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表演、撰写论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3)学生编演情景剧:通过扮

2、演不同角色,体现新式交通通讯工具传入带来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礼节和称谓等习俗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 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

3、形成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教学过程1名校名 推荐一、 利用谈话导入师生交流: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去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得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再以一则“旧闻播报”“淞沪铁路通车”导入新课:十九世纪后半期, 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影课题)二、 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生答: 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三、 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1 组:精读第一子目,出示情

4、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2 组:下发助学资料(附后),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3 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 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 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 为学生提供道具: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四、成果展示:1. 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 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生答:近代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便于人们通讯联系)你还想了解到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生成问

5、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2. 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2名校名 推荐我 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照相、 影 入中国、 中国 影的 展 程及代表作品、中文 的出 和 展、 近代中国 史最 、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 印刷 及其 献)无声 影是如何 众明白人物在 什么?(思考交流)3. 自 自演情景 :剪 子 商 我 从中 了社会 俗的哪些 化? (剪 子、 易服 、 改称呼、 礼 、 足,通 投影展示一一了解) 些 化体 了当 社会怎 的 展 ? (通 得出: 剪 易服、 足表 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 礼 反映出平等的 展 )五小 、巩固 同学小 本 内容;(投影配合)以 答的方式

6、巩固本 所学?中国建造的第一艘 船是?中国出 的第一条正式运 的 路是?我国拍 的第一部无声 影是?我国拍 的第一部有声 影是?中国第一部在国 影 上 的影片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 是?近代中国 史最 、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六、延伸 :1、我国古代有四大 明, 什么近代 多 明都是由西方 来的?( 交流:近代封建 治的腐朽, 关 国政策的影响;科 制度的毒害。教 点 :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封建 文明与西方工 文明的差距, 致近代中国在科技 明 新上落后了) 要赶超西方科技,我 怎 去做?( 外开放,汲取一切先 文明;改革教育,鼓励 新)2、近代社会生活的 化, 中国社会生活 来了怎 的影响?3名

7、校名 推荐(火车、轮船的传入,使交通更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的出现,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些科技成果的传入,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并与辛亥革命一起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 向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方向不断迈进。)(附:下发给第二小组的助学资料)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 8 月 11 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电影。中国的民族制片业,开始于外国电影传入 9 年之后的 1905 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老北京的著名实业家任庆泰(1850 1932),在他自己开设的“丰泰”照像

8、馆的天庭里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这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的无声影片,片场约5分钟,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正式的诞生。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 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 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在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 年 3 月 15 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1941 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 1962 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

9、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电影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凭藉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从 1905 年开始,中国电影就这样在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诸种技术演变的同时, 也不断以影像的方式, 承载和表达着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好恶与思索、苦难与奋争、光荣与梦想。商务印书馆4名校名 推荐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于1897 年。一百多年前的上海, 西方的印刷技术已很普及, 曾在报馆当排字工人的夏瑞芳、 鲍咸昌等几个人,于 1897 年以集资入股形式,成立了“商务印书馆”,主要印刷学校所用的课本。商务印书馆集编译、出版、发行

10、为一体,在其百年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商务印书馆以编译介绍国外重要学术著作而闻名海内外。 清末,他们就出版了我国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推动了哲学界的变革维新,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后,相继推出严复的一系列译著,介绍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影响很大。 30 年代,他们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印行两百余种,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全为全国首屈一指。在工具书的编纂出版方面,商务印书馆数十年来, 成绩卓著, 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 他们于解放前出版的 辞源 、新华字典等辞书,经多次修订,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工具书。解放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大俄汉词典、现代日汉大辞典、新汉德词典等数百种辞书,

11、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成为我国最权威的辞书。1932 年,商务印书馆曾遭受侵华日军的轰炸,使总务处、编译所、印刷厂及“东方图书馆”等,损失很重,元气大伤。解放后的1954 年,商务印书馆由上海迁至北京。根据国家统筹安排,为发挥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优势,确立了以翻译出版外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等学术著作和各类大型词典、工具书等书为主的方针,成为我国具有翻译、编辑、出版特色的重点出版社之一。进入 90 年代以来, 商务印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经营范围,翻译出版了当代外国名著西方的智慧、 挑战风险等。为开拓国内外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牛

12、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现代汉语八百词 ( 日文版 )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中外文工具书,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7 年举办了诞辰 110 周年庆典。百年老书馆,正跨入一个新时期。照相术的发明和传入中国1837 年,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1839 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 摄影术在法国正式诞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 广州等地。今天司空见惯的照相馆,清末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称为:画楼、影相铺、像馆、照相楼、照相号、照相寓等。咸丰年间( 1851 1861 )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请当地外国兵营中的一个会摄影

13、的人传授摄影术, 学成后置办器材, 增加了照相业务, 同时还兼营画像。他们店名叫“宜昌”画楼,这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尤其是当时照相还不具备放大技术,很多中国人想要“大照片”,画楼只能是先拍摄一个小照片,然后由画师再根据照片画像放大。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象当时的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有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照相术特别受到皇室和达官贵人的追捧。慈禧5名校名 推荐太后酷爱照相, 第一次请日本摄影师照相,赏赐竟达2 万金, 后来还聘了专职的摄影师;末代皇帝溥仪也非常喜爱照相, 留下了许多生活照片, 但是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照相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享

14、受。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应是康有为等人于1895 年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陆最早的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戊戌维新时期,光绪皇帝倾向变法,对报刊的出版持宽容的态度 , 因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涌现了强学报、务实报、国闻报、知新报、湘学报等一大批著名报刊,从而迎来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以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 ,宣传 “民主”、“科学”,执中国南北报界之牛耳。外国商办报刊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著名的为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 年邀约友人投资,在上

15、海创办的申报,该报从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到1949 年 5 月停刊,出版长达 77 年,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久的报纸。为吸引读者申报的新闻内容办的非常丰富,体现出较强的信息观念。以申报为标志,中国近代报刊的四种基本形式新闻、论说、文艺、广告被确定了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申报的创办掀开了中国新闻史的崭新一页。1909年该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1912 年转让给近代著名的报人史良才,从此业务大兴,成为旧中国屈指可数的著名大报之一。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 1934 年 10 月 5 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