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_第1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_第2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_第3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_第4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2. 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3.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结果。4. 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能力目标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德育目标1.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

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1. 总括法。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节,首先应把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介绍给学生。2. 比较法。对洋务派与顽固派可采用此法。3. 归纳法。对于洋务运动的概况,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4. 逻辑推理法。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培养新式人才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理推导。5. 分析法。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用此法。6. 讲解法。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常规教具、投影仪、图

3、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 “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节中将要学习到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看投影打出的材料。投影显示1名校名 推荐“甲午 争中,日 一直把藏在威海 的北洋 犯京津地区的最大障碍,把能否消 支 看成是能否在 取 的关 。1895 年 1 月,日本决定 攻威海 ,消 困守在港内的北洋 ,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1 月 20

4、 日,日本 在 合 的掩 下,开始在山 荣城 成山 登 ,包抄威海 后路。 30 日,日本海 占 威海 南、北两岸炮台,随即封 西港口。日 海 一起 炮,集中火力 刘公 和港内的北洋 行攻 。北洋 广大将士 力抵抗,曾在 2 月 1 日至 6 日 退 。但北洋 在日 炮火的 炸下,多数船只被 沉。随着威海 形 的日益 , 中的外国 和教官开始勾 一些无耻将 ,逼迫丁汝昌投降。丁宁死不降,先命令各 冒死突 ,后又命令炸 只以防 。但一些将 拒 行命令。 “定 ”管 刘步蟾用炸 炸沉了 浅的“定 号”,并在当天夜里 然自 , 践了自己在开 初立下的 “苟 , 将自裁”的誓言。 2 月 11 日,日

5、 炮火更加猛烈, 援和突 的希望完全断 ,丁汝昌在 望中自 。丁死后,英国 浩威假托他的名 起草降 , 出了残余 廷十一艘和刘公 炮台及 器械,向日 投降。 17 日,日 开 威海港,并在刘公 登 。至此,威海 基地完全陷落,北洋 全 覆没。同 , 志着洋 运 底破 。 ”那么,什么是洋 运 呢?洋 运 是如何 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 的?洋 运 在中国近 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如何?我 如何去 价它?下面,我 一起来学 些内容。板 第二 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 洋 运 一、“自 ”与“求富” 1. 洋 运 的背景教 解同学 ,在洋 运 的背景里,我 要掌握两个内容。一是近代化的含 和洋 运 在近

6、代化中的地位;二是洋 运 起的具体背景。所 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 ,探索救国之路的 程。它的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 上的工 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近代化的 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 程。中国的近代化,从本 元 4 篇 文的 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 面(洋 运 )到制度 面(戊戌 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 面(新文化运 )的演 。由此我 可知:洋 运 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是中国近代化 程中在技 面上的一个集中表 ,此 一。第二,两次 片 争,都以清政府的妥 投降、 不平等条 而告 束。两次 片 争中国的失 ,惊醒了地主 中一些 先 、开通的人士。他 到了列

7、的船 炮利是 致两次 争中国失 的主要原因。他 开始抛弃原有的夜郎自大的 念,逐 地向西方靠 。开始用向西方学 、引 西方先 技 的方式来 挽救清朝的 治, 人民的反抗。 部分人中有的成了后来的洋 派。在他 的努力下,洋 运 在19 世 60 年代 起于中国的大地上。下面我 来看洋 运 的概况。板 2. 洋 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教 引 同学 看 本的第一段 ,从中找出洋 派的形成和洋 派的代表人物。学生看 学生回答洋 派的形成:第二次 片 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治集 内部一些 开明的官 主 利用西方先 的生 技 , 兵富国, 脱困境, 清朝 治。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 王奕 ,在地方是曾国藩、李

8、 章、左宗棠、 之洞等人。教 引 在当 ,与洋 派相 的 有一个 固派。尽管咱 教材上没提 个概念,但从“ 固派” 三个字上,我 大致可以推出 个派 的特征。 同学 大胆 言。2名校名 推荐学生 言 言一: 固派面 西方的侵略,采取了猜忌防范的 度。思想上是保守的、不开通的。 言二: 固派 是在思想上不开放的,看不 外来的事物的一个派 。在 外上 是以封建的、原有的方法 待。 言三: 固派 是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 言四: 固派是与洋 派相 的, 外来事物是深 痛 的。教 解 固派是清朝 治 中与洋 派相 立的一股政治 力。大学士倭仁、徐桐、李 藻是 一派的代表人物。他 惟祖宗之法是尊,惟古圣

9、 是尚, 目塞听,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新事物,幻想回到 关 国的 代。他 洋 派提倡学 西方 言文字,引 先 技 ,采用机器生 等活 , 是“用夷 夏” ,深 痛 。他 的复古守旧思想,根植于中国自 自足的小 ,因而有广泛的社会基 。与 固派相 立的洋 派,是当 清朝地主 中 开明的一派,他 是在 期 民起 的 程中, 洋 洋炮的作用有了 身的体会;两次 片 争的失 ,使他 逐 到中国正面 着几千年来的“大 局” , 的一套措施已 不能 付新的形 , 必 学 西方 本主 国家的“ 技” ,才能挽救 欲 的封建 治。 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 章、沈葆 、 之洞等

10、人。在中央政府中 得了恭 王奕 持。他 西方 本主 国家“ 技”的 ,是 了一个 程的。六十年代初,他 所看到的“ 技” , 是船 炮利,因此大力引 事装 和 工生 , 制造局,船政局等。后来,他 一步 到 力量是 事力量的基 , “必先富而后能 ”,于是着手建立近代工 交通企 。 他 没有提出而且也不可能提出把学 西方的运 推向 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教 渡下面 同学 把洋 运 的概况看一下,然后 ,内容 包括 、旗号、主要内容、各条内容之 的 系等。板 3. 洋 运 的概况学生看 教 提 洋 运 的 范 是什么?学生回答 19 世 60 年代到 90 年代。教 提 洋 运 主要打着什么

11、 的旗号 行?学生回答“ 夷 技”“自 ”“求富”。教 提 洋 运 分 几个 期?每一 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洋 运 打着“自 ” “求富”的旗号,前后分 两个 期, 19 世 60 年代 70 年代 前期, 19 世 70 年代 90 年代 后期。教 提 洋 运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在前期,洋 派采用西方先 生 技 , 了安 内 械所,江南制造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 事工 。洋 运 后期,洋 派在 事工 的同 ,又 了一批民用工 。主要有上海 船招商局、 阳 厂、湖北 布局等。从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洋 派又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 。随着洋 运 的展开,

12、洋 派在各地开 了一些科技学堂和 事学堂。 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 事和科技人才。教 引 同学 从上面的回答中,能否得出“洋 ”的含 。 大家 一下。3名校名 推荐学生 学生回答“洋 ”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 ,它包括 事、民用工 的 、 新 、派遣留学生等,后又 展到修路、开 、 厂等。 (注:学生如果不能得出正确 , 可由教 解解决)教 提 同学 用最 的 言来 明洋 运 主要内容之 的 系。学生回答洋 运 前期,洋 派 了一批近代 事工 。到了七十年代,又以“求富” 旗号 了一批近代民用工 ,以弥 事工 展中面 的 金、燃料和交通等方面的 。 了培养洋 人才,洋 派又开 了一些科技学堂和 事学

13、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 事和科技人才。教 小 从前面的内容看,洋 运 的概况一 里,我 了 、旗号、主要内容几点,下面我 用板 表 出来。板 : 19 世 60 年代到 90 年代旗号:“自 ”“求富”主要内容: a. 了近代 事工 ; b. 了近代民用工 ; c. 筹划海防、 建海 ; d. 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教 引 同学 把洋 企 的介 迅速 一下。然后思考:洋 派 的企 属于什么 的性 ?学生 教 指 先 同学 在 内容中找出洋 企 的特点。学生回答(1)安 内 械所生 的子 供湘 自用, 由 中拔 。 (2)江南制造 局是官 的, 由清政府 拔,生 不 成本,不考 效益,缺乏

14、展的 力。它采用封建衙 式的管理,用管 的 法来 束工人,工人缺乏生 极性, 品 量也得不到保 。(3)福州船政局起初聘 洋匠,但洋匠受雇期 ,挟技居奇,唯利是 。后来福州船政局改 了 种状况。教 引 那同学 想一想,洋 派 的企 属于不属于真正的近代企 ?学生回答不属于。教 引 那算是 本主 的 模式 ?学生回答不算,近代化的机器生 , 有相 的管理模式。洋 派用机器生 ,但在管理、技 、 金方面都是旧的模式,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近代化的 本主 的企 模式。教 分析关于洋 运 的概况,我想 以下几点:一、洋 运 是 19 世 60 年代到 90 年代由清朝中央政府中的洋 派掀起的一 以学 西

15、方先 技 的手段, 以 清朝 治 目的一 运 。他 在中央以奕 代表,在地方以曾、李、左、 代表,先后打出了“自 ”和“求富”的旗号。 了一批近代 事、民用工 。并且在 70 年代,由于 南海疆危机,清政府又开始筹划海防,在10 年内建成了三支海 , 了培养洋 人才,从 1862 年开始,洋 派不断 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以适 洋 运 展的需要。下面,我 介 一个代表江南制造 局。江南制造 局: 1865 年,李 章 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旗 厂, 厂是当 “洋 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 ,能 制造 船及 炮。他将 座 厂与原来丁日昌、 殿甲分 主持的二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 局( 称“沪局”

16、 )。1867 年, 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 , 模大 充。沪局的生 主要由五 :一是 支,二是大炮,三是 ,四是 ,五是造船。从 1869 年后,沪局每年有固定的 来源, 1874 年到 1894 年 ,每年 最多 高达九十万零七千余两( 1884 年),最低 三十五万三千余两( 1877 年),平均每年 六十六万两。同其他制造局相比,沪局 充裕,技 力量比 雄厚,因而成 当 国内最大的兵工厂。4名校名 推荐教 渡上面我 学 的是洋 运 的概况。洋 运 到 19 世 90 年代破 ,以 1895 年中日 争中的威海 之 、北洋 全 覆没 志。那么,洋 运 失 的原因是什么呢?在 致它失 的

17、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主要的、根本的呢?下面我 此来作一分析。板 4. 洋 运 的破 及原因教 引 前面我 甲午中日 争的内容。我 清楚,甲午中日 争中威海 之 北洋 全 覆亡, 志着洋 运 底破 , 同学 根据前面我 所找的洋 企 的特点,来思考洋 运 失 的原因。大家可以 一下,然后回答。学生 学生回答回答一: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生 程中不 成本,不 效益。回答二:洋人挟技自居,不肯真正地帮助中国。回答三: 品 量不 关,比如,洋 企 制造的炸 , 箍不合格, 需用挫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 在 斗中使用 种炮 ,深受其害。回答四:官吏 ,中 私囊。比如上海 船招商局 期使用官款, 展迅速

18、。从 1873 年到 1893 年,它 利白 六百多万两,但大都落入李 章私囊。民 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 法。回答五: 散人 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工人没有政治上的、人身上的自由。 极性 不起来。教 分析同学 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下面,我具体地把 个 分析一下。一、洋 运 是清朝地主 内部 人民反抗, 清朝 治而采取的学 西方技 的措施。 运 的指 思想是“ 器不 道” (器指技 ,如 船利炮。道指的是 的 理道德和封建 制制度)。也就是 ,只学 西方的先 技 ,不改 中国的政治制度。因此,我 把洋 运 称作是技 面上的 革。在近代化 上,洋 运 只是在 上的机器生 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由于没

19、有做配套改革,因此,失 是必然的。而且, 曾、李、左 些人来 ,他 也不会、不可能 行政治上的 革, 是由他 的 属性决定的。二、由于只是技 上的改 ,因此在洋 运 中出 了一种奇怪的 象:那就是近代化的机器生 面 的是中世 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不 成本、不 效益、 金管理不善等 在洋 企 中司空 。从 事工 来看,完全采取官 的形式。 主要来自海关关税、厘金、 等。它 的 品,不是普遍的商品,不参加市 的交 。它 所生 的 炮、 、船 ,一般是由清政府 拔使用,不 算 品的价格。在 管理上具有 厚的封建性。就 而言,每个局、厂不是独立的企 位,而是政府的一个分支部 。上有 督、巡 督、 理

20、衙 制;下有 、会 、提 、委 、司事等。另外 有一批挂名支薪,并未到差的人 。工厂衙 化,是企 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以当 的福州局 例,据1873 年 浙 督李 年等奏称: 局(福州船政局)每月“洋 匠薪” “ 工 薪水”“ 役工伙” “工匠工食”“使丁运夫挑工口粮” “各船薪 ”等 开支共 三万九千余两。当 局每月 定 五万两,“薪水工食”等竟占去将近百分之八十,无怪乎 厂造船 用大大超 了向国外 船的 用。三、洋 运 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系 的整体的工程。只凭几个 心的督 在 理,力量分散, 成大 。再加上 固派的阻 ,因此, 程 步 。四、洋人挟技自居,唯利是 。从内部 洋 运 加以破坏。

21、五、除了上面四点之外, 注意的是洋 运 中,当 清朝的最高 治者 “平衡” 力,利用 固派 制洋 派, 致了洋 运 展 慢。另外, 1891 年后,慈禧太后把海 移作修 和 。削弱了北洋 的力量,甲午 ,不能 与此无关。教 渡同学 ,洋 运 在中国近 代史上,在向西方学 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我 当如何来 价 运 呢?如何面 洋 运 誉参半的 价呢?怎么5名校名 推荐样给它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是我们应掌握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问题。板书二、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指导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目中的内容,看一下教材的观点是什么?师生朗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

22、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教师引导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教师提示同学们在思考时可以看课本上所引的李鸿章反省的一段话。学生回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办了三十年,不管在客观上它有多少进步作用

23、,总而言之,它在挽救清朝统治方面是没有达到目的。教师引导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学生回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创办有那么多的军事工业,并没有使中国强大。创建有三支海军,也没有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统治。但它没有达到目的,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我们讲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是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的伦理纲常及其管理制度,经营方式方面的问题和外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等。其实,洋务运动不能挽救清朝的统治是必然的。其理由有以

24、下几点。一、“变器不变道”的指导思想注定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近代化的经济模式的建立必须用近代化的政治制度来做保证。思想文化的传播乃至成为主流也是必要的。而洋务运动做不到这点。二、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 70 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而这两个因素增长的速度越快,封建生产关系瓦解的速度就越快。这是洋务运动不能挽救清朝统治的第二个理由。三、洋务运动不能挽救清朝统治还表现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