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ppt_第1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ppt_第2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ppt_第3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ppt_第4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文学,磨坊主的女儿 英 丁尼生(1809-1892 ),那个磨坊主的女儿哟 如今已经长成一个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姑娘了 我多想成为她的一粒耳坠 在她的耳旁轻轻地摆动 白天和夜晚隐藏于她的发间 这样,我就可以常常触摸 她那雪白而温暖的脖颈,磨坊主的女儿 英 丁尼生(1809-1892 ),我多想成为她的一条腰带 这样,我就可以常常拥抱她娇美的纤腰了 就可以常常触碰她热烈跳动的心 于是,我就能够随时感受到她的悲哀和平静 如果我的感觉是正确的话 我将会紧紧地将她拥抱,磨坊主的女儿 英 丁尼生(1809-1892 ),我多想成为她的一条金项链 这样,我就可以随着她那温暖而散发着芳香味儿的乳房 在每

2、一秒钟有节奏地起伏 于是,当我和她如此靠近的时候 就能够时时感觉她的缠绵情意 但愿她在每个夜晚睡觉的时候 -也不要把我摘去,闲情赋 晋陶渊明,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屦,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

3、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掇音。,手镯,汉王粲闲邪赋:“愿为环以约腕。” 化妆品,汉张衡 定情赋:“ “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腰带,唐刘希夷公子行:“愿作轻罗着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清曹尔堪:“恨杀轻罗胜我,时时贴细腰边。” 兰灯,宋刘弇安平乐慢:“自恨不如兰灯,通宵犹照伊人眠。” 鞋袜,清董俞山花子:“愿作翠堤芳草软,衬鞋弓。” 茶杯,清王士禄评山花子:“愿化芳瓷供茗饮,将身一印口边脂。” 琵琶,唐裴諴新添声杨柳枝词:“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明代乐府吴调挂真儿变好,变一只绣鞋

4、儿,在你金莲上套;变一领汗衫,与你贴肉相交;变一个竹夫人,在你怀儿里抱;变一个主腰儿,拘束着你;变一管玉箫儿,在你指上调;再变上一块的香茶,也不离你樱桃小。,“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钱钟书,比较文学,任课教师:付飞亮,江西临川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讲师。 邮箱: QQ:1282557595 电话西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第十九条 根据教学要求,每门课程必须布置适量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习题、文献题、小论文、小制作、练习、操作等。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应作好书面记录,并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评成绩内。 对

5、迟交作业的学生要酌情扣分,对缺交和抄袭作业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重做。,第二十一条 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认真考勤,学生抄袭作业或全学期缺交该课程作业达1/3以上者,应取消其课程的考试资格,令其重修。 第三十二条 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初向学生公布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考勤:20%;作业:10%;考试:70%,教材与教学内容,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一编绪论 第二编本科范围内的比较文学 第三编跨学科研究 第四编比较文学与当代新兴的文化与文学理论研究,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

6、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集知识理论性与实践分析性为一体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以一种超越国界、族界,超越文化体系与学科界限的“世界文学”视野,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自我与他者。 作为一门课程,比较文学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开阔视野,具有开放性思维,对已学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高层次的文学研究。在讲授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和讲解大量比较文学研究实例,培养学生在文学研究中选题、选视角、选方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文学

7、方法和视野,进行具体的文学解读和研究。,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第一节 “比较”跨越与开放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第一节 “比较”跨越与开放,一比较文学的名称 法国学者巴登斯贝格认为,这个名称是“词不达意的”。 “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引起了如此之多的争论,而对其解释又有如此之多的分歧比较文学至今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学科和概念。”(韦勒克) 这个名称曾引起各种歧义,不仅影响了学科的发展,至今仍然还有误导性。,“文学”不是文学,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中国或者外国,都曾把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述统称为“文学”。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虽然刘勰等人初步意识到文学的特征,提出了

8、“文笔说”,但也仅仅将“文学”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清末学者章炳麟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西方的“文学”,欧洲直到十八世纪,文学“仍然指的是博学或一切诉诸于文字的知识”,“用文学一词来指所有的文学创作作品,在十八世纪得到迅速的民族化”。 文学literature,其中这里的“文学”单指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是一个分支。,“比较”不是比较,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文学研究都是比较文学。 “比较”,作为人类思维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与人类的认识史同样古老而悠久。当劳动使猿变成人后,人

9、类在具有识别万事万物的能力时,已经在运用比较了。 比较comparative ,人类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也是人们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里的“比较”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比较”进入文学研究,欧美“比较文学”中“比较”一词,肇源于拉丁语的“Comparativus”。 十二世纪,频繁出现“比较”这一名词 进入文学理论著作,从英国的麦勒斯在1598给其著作命名开始“英国诗人同希腊、罗马和意大利诗人的比较探讨”。 法国诺埃尔和拉普拉斯1816年为中学生编辑出版一部文学作品选集,取名为比较文学教程。此书并无比较文学方法与理论,比较文学一词在法国流行。 法国“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1838将其在巴

10、黎大学讲稿整理出版,该书序中,正式冠以“比较文学”这一术语。,比较与文学的“合成”,将此术语与比较文学实质合而为一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1864)和小安培(18001864)等,在他们的讲座与著作中经常使用此词。 安培在论中世纪法国文学同外国文学的关系中强调:“先生们,我们进行了这种比较研究。没有这种研究,文学史是不完善的。而假如我们经过比较以后,茅塞顿开,找到了外国文学在某一点胜于我们的文学,我们有见地并公开承认人家的进步,那我们会以做这样的人而无上光荣,会以这样的离经叛道而引以为自豪。”,文学中比较古已有之,自有文学以来,比较就一直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

11、法之一。 编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孔子,在比较基础上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他论诗重“无邪”,要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在比较十五国风后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郑国民歌却是“郑声淫”,主张“放郑声”。 柏拉图将文学与哲学相比较,认为现实仅是近似于精神“分有理式”的“影子”,艺术所摹仿的只是“影子之影子”,“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再现理式本身”,所以文学是在编织美丽的谎言,既不能给人“真知”,也不能使人增强对“低劣情欲”的扼制。,传统文学研究中的比较,西方很早就将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进行比较。 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李白和杜甫孰优孰劣的比较与评述,自中唐“抑李扬杜”的元稹开始

12、,经历代评论家直到当代郭沫若的晚年之作李白和杜甫等,一直争论不休,或是“抑李扬杜”、或是“抑杜扬李”,或是“李杜并重”,均为比较。,比较不是区别是否比较文学研究的准则,比较既不是比较文学所专用,也不是比较文学才特有。 重要的还是应当看其研究的文学现象,是否跨越了国界、族界或学科界限。 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文学意识自觉的一种表现。,二比较文学的实质,“比较”的两重意义 :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之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 ;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 比较意味着的跨越和打通 :地域观念上跨越和打通国家、民族的界限;学科领域上跨越和打通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 只有比较文学才提倡从知识总体的角度并用世

13、界文学的眼光来整体地研究与认识文学。 此前提下的比较研究,才是比较文学 。,“比较”真谛:跨越与打通既定的界限,比较文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在人们对于世界文学、民族文学有所了解和意识,对于文学本身范围内的研究感到不满足后,开始有所新的探索时才产生发展起来的。 比较文学具有一种开放意识,要求突破界限。,各种语言中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法语littrature compare,其含义既可以指“被比较、被对照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指“比较性的文学研究”,同时还隐含了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的意思, 比较文学德语是Vergleichend

14、e Literaturwissenschaft。德语“比较”(vergleichende)是一个现在分词,从而使法国学派所强调的注重结果(compare)变成了注重过程与行为;同时也将原来的Literaturgeschichte(文学史)演变为Literaturwissenschaft(文学的科学),从而使这一学科从关注历史联系与事实影响的“文学史分支”变成了更注重思想探索的文学,这与德国的学术传统是密切相关的。 1871年,意大利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其名称是效法法国,叫“Letterature Comparata”。 比较文学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

15、re。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钱钟书的研究视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钱钟书先生的巨篇宏著管锥编所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范例。,陶渊明闲情赋的十愿十悲,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屦,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

16、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掇音。,“愿接膝以交言”,此愿万一尚得见诸事实;“愿在衣而为领”至“愿在木而为桐”,诸愿之至竟仅可托于虚空。实事不遂,发无聊之极思,而虚想生焉,然即虚想果遂,仍难长好常圆,世界终归缺陷,十“愿”适成十“悲”。 钱钟书,钱钟书先生比较文学研究,管锥编第145则“悖论可成好词”中,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对闲情赋的创作手法做出了创造性的科学论述。 钱先生在列举了古今中外

17、各家相似写法的实例比较分析,指出:“无论少只一愿或多至六变”,不是“尚不足为陶潜继响”,就是“稍逊一筹”。 原因是中外各家的写法,都只写了“愿”,如中国的只是“愿化芳瓷供茗饮,将身一印口边脂”,或“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而西方的也只是“甘愿做蚤虱或溷器”等,都不如闲情赋能“十愿适成十悲;更透一层,禅家所谓下转语也”。 下转,是佛学禅理中的术语,说的是人最初于面对之物境记忆不忘、朝思暮想,以致达到愚痴成性,以致背离不妄不变的本来心态,并就此陷入生者死、死者生,即“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旋火轮”(见佛藏楞严经)的下转境况。,“苏格拉底与基督的相似之处恰恰在于其不

18、相似之处.” “我相信,因为这是荒诞的。”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比较文学的“比较”,比较不仅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支撑点,而且也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分析、归纳、演绎、综合和生发等各个论述环节,使被研究的各个文学对象之间,由于相互参照的角度、层次更广更深,因此事物的特性也更易于确定,彼此的同异及其内在关系也更易于发现。 比较文学与其他文学研究相比,它对比较法的运用具有特强的“自觉意识”,就在于它既有不同文学文化的参照比较视野,又有求同辨异、探求其内在关系的比较研究逻辑学理。,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历来著名比较学者

19、给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 爱尔兰波斯奈特所给出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法基亚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者站在两个或几个语言或国家的文学边界上,去审视其主题、观念、著作或情感的种种交流。,美享利雷马克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

20、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俄日尔蒙斯基认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文学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与文学接触;相应的区分为: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的类似和文学联系和影响,通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美奥尔德里奇的观点,“比较文学最简单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

21、究文学现象,或文学与其他的关系。”,法艾田伯曾提出:,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比较性、汇通性、跨文化的学科,对研究者的学养、素质要求比较高。 “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那样的,如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 “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极而言之,不久以后最优秀的比较学者应是这样的人:一方面具有百科全书式的才能,通晓几门2000年左右世界上重要的书写语言;另一方面并且有对文学的美具有深切感受”。,季羡林先生的定义,“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

22、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70,北大出版社1987年),季羡林教授认为,“大家知道,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1985年10月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全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的开幕词),英国苏珊巴斯奈特博士,比较文学:批评导论:“对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简明回答是,比较文学是关于跨越两个以上文化的文本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对跨越了时空的两个以上文学相关模式的关系研究。”,钱钟书 先生的定义,“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是专门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区别

23、开来。,乐黛云教授的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P135),卢康华、孙景尧教授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通过对文学现象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目的在于认识民族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殊规律),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它是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目的、方法、历史的文艺学

24、学科“。(比较文学导论P7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是美国雷马克定义的翻版。,陈挺比较文学简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通常说的比较文学是狭义的,即指超越国家、民族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主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这些关系、影响、异同的研究,认识各民族文学各自的特点,探索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广义的比较文学还可以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音乐、绘画)等与其他意识形态(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比较文学是一门不受语言、民族、国家、学科限制的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学科

25、,它从国际主义的角度,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通过比较寻求各民族文学的特点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1988,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曹顺庆教授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

26、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 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叶维廉的观点,比较文学顾名思义。是讨论两国、三

27、国、甚至四五国间的文学,是所谓用国际的幅度去看文学。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每国文学的独特性消除,而追求一种完全共通的大统合呢?,比较文学学科,其研究是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更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不是为了比优劣、赛高低,而是以世界文学与总体知识的视野,来参照比较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学和他者的外国文学,以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本教材的比较文学定义 :,我们认为,把比较文学看作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更符合比较文学的实质,更能反映现阶段人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认识。,二、比较文学定义释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跨越民族

28、的界限 跨民族界限往往跨语言界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跨越民族文化,更意味着超越文化体系 跨学科更表现出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既表现为两者间的互相影响、渗透的关系,也在于研究两者间的互相阐发、互相印证的关系 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途与桥梁,是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新型的文学研究。,三、关于跨越性问题,第一、四个“跨越”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全面的概括。其中,跨民族是最根本的。 第二、“跨”的含义: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之必备特性;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研究者的心态。 第三、跨民族、跨语言和跨文化是相互联系,在内容上有所

29、重叠的。,第四、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直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跨民族研究的意义和本质在于跨文化。在同一文化体系内各民族文学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于异文化体系的文学实际。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超越民族文化,更意味着超越文化体系。 第五、跨学科研究中比较把握好“跨越”的限度。跨学科研究既可以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也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阐发、互相印证的关系,为的是更好地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蕴含和文学发展的规律。,研究对象,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外在联系,即事实联系,可以进行影响研究 内在关系,即价值关系,可以进行平行研究 交叉关系,可以进行跨学科研究,

30、“文化”体系的两种涵义,文化:或等于民族文化体系(以语言为标志)。其中既可以是一个大民族文化(如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也可以是小民族文化(如中国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 文化:或等于学科文化体系,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概念术语体系和操作方法体系。,研究主体:要求具备跨文化视野,能够整体把握两个不同对象所属的各自体系的文化属性 能够保持价值的中立性 能够揭示两种事物间联系的文化的实质内涵,四、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在研究视野上具有跨越性。 其研究对象应具有文化性。 其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 其体系建构上是开放性的。 其研究过程则是对话性的。,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一、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31、与比较文学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认为,世界上有8大互动冲突的文明,Charles Bernheimer 主编的: 多元时代的比较文学,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伯恩海姆(Charles Bernheimer):跨世纪的比较文学(1993)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 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文明”概念,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分析了曾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21种文明 有人认为,用“跨文明”替代“跨文化”更能彰显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以及学科理论建构此次重大转折的基本特征。 文明与文化两个概念之

32、间 是有差别的,我们这里还是强调“文化”,二、比较文学的独特价值,文学层面上: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与通途 文化层面上: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层次交流,民族文学概念 national literature,在某个民族文化土壤里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本民族的政治、社会历史、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反映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民族文学,也叫国别文学或国家文学。民族与国家,是资本主义兴起后才形成的概念,在西欧语言中,通常是同一个词。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过着共

33、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 各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观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总和的民族传统,并具体体现在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与理论著作之中。因此,民族文学就是指具有继承关系和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学。发达的民族文学,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这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共同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风俗习惯等特征,在其文学中的具体反映。这种特征,相对于别的民族来说是该民族才有的独特个性;而对于该民族成员来说,则又是他们普遍具有的共性。,外国文学foreign literature,顾名思义是指外国语言文学,包括了英

34、国语言文学、俄国语言文学、法国语言文学等非本国语言的其他各国文学。 大学中文系开设的“外国文学史”课,书店、图书馆等处标为“外国文学”的一部部作品,并非是外国语言文学,而是中文版的翻译文学。它的原产地是外国,经翻译移植才“新生”到了本国。从语言来说它相同于本国语言文学,而不同于原作的外国语言文学;从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表述形式来说,它又不同于本国语言文学,而相同于原作的外国语言文学;,世界文学之一 world literature,一是指一系列文豪巨匠的文学作品和文学遗产,如荷马史诗、唐吉诃德、神曲、莎士比亚戏剧等经典文学遗产,以及经过时间考验并获得了世界声誉和永久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 德国的文学

35、史家施德里希在歌德与世界文学一文中提出:世界文学经典须兼备两个要求:超越民族界限而广为流传,并经由许多时代而为读者所一直喜爱;具有以超民族、超时代的普遍性为基础的绝对价值。因此,依此标准,世界文学就应该是超越族界的地理空间、超越时代的时间间隔,并广为流传并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优秀作品。,世界文学之二,二是指一种未来的理想的文学。 歌德最早1827年提出Weltiliteratur 。 美国当代文论家韦勒克在他那部有影响的文学理论一书第五章中说:“用世界文学一词,无非是指世界各国文学成为一统的时代,表达各国文学将熔为一体的伟大理想,到那时每个民族都将在这个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声部。但是,连歌德本人也

36、看到,这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没有哪个民族会愿意放弃自己的个性的。”,世界文学之三,全世界各民族地区在各个时代所创作的文学的总和(一个硕大无比的集合体)以及关于它的一种研究。 韦勒克说:“它包含应该去研究从新西兰到冰岛世界五大洲的文学这个意思。”,世界文学之四,四是指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国际性、世界性精神生活方式。歌德说过“世界是我们扩大了的家园,它给予我们的,同自己的祖国所给予的同样多,” 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明显包含一种加强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生活样式。,各民族之间的文学联系,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 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 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楚辞离骚的外来影响,楚辞离骚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难理解的“摄提纪年的摄提格(寅年)”、“孟陬mn zu正月”等词。 有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总体文学gene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