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下永久的悔word教案_第1页
语文版语文八下永久的悔word教案_第2页
语文版语文八下永久的悔word教案_第3页
语文版语文八下永久的悔word教案_第4页
语文版语文八下永久的悔word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影教学目标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二、解题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

2、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2、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3、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

3、听课文录音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答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主要写了我的父亲反映了父爱这个主题)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 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

4、念)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此时让学生欣赏背影的录音) 第二课时1、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1)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

5、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答案: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2)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

6、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辛酸的泪 4、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理解记叙的要素)5、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

7、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6、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板书结束语: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

8、捶捶背、揉揉肩永久的悔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教学突破: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一课时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

9、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

10、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请学生默读课文。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

11、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四、本课小结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五

12、、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

13、来。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6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14、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

15、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四、完成课堂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

16、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季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线索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红的:随堂练习设计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4)他拿出一个

17、馒头,扳了一块给我。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4、通过分角色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理解的学习兴趣。2 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史书的分类一、编年体(年代)如:左传纪传体(人物)如:史记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记事本末体(事

18、件)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二、导入:(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时说的一句名言,并且说:魏征的死使他从此少了一面镜子。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这么看中魏征呢?(因为他善进忠谏)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还是很多的,但多数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商朝的比干,就因为进谏而被剜心。为什么同样是进谏,却有差别这么大结局呢?明确:1、君主不同;2、进谏方式不同。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位臣子是如何进谏的。板书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解题并演示:问:这是什么句式?包含几层意思?

19、明确: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1、邹忌讽齐王;2、齐王纳谏问:讽是什么意思?明确:讽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四、主要人物及作者简介:1、主要人物简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2、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20、,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理解文意;同时多媒体投影以下生字: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2、自读课文第一段,指出下列词语含义:修、私、窥、美、昳丽3、分别找出本段的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总结: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