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2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3通过推敲鉴赏与反复诵读,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4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5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在小说阅读的实践中,学会“品味、感悟、欣赏”的读书方法。所选的四篇小说都是传统名篇,作品在烛照现实丑恶的同时,更表现出作者悲悯博大的情怀,蕴涵着永不磨灭的人文精神的光辉。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我有以下一些基本设想:1本单元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阅读

2、小说的基本方法,知道读小说应读什么,该怎么读。2教学可从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作品的味道。3教眼要设在“理解、鉴赏”之上,让学生多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感悟,尽量避免零敲碎打的问题教学。4每篇小说都要注重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各有侧重,故乡可侧重人物形象的品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侧重情节的赏析,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侧重环境描写的赏读,多收了三五斗可侧重对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群像的学习。5本单元的教学应特别重视综合学习与探究,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蕴涵在本单元小说中的一些有趣的话题,确立专题进行比较阅读和探究,使学生学会开掘阅读的深度,避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快餐式阅读。

3、6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可引导学生与文学家展开对话,使学生在读出社会,读出人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单元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 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阅读,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的特点及基本欣赏方法。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研究专题。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在你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情节,请简要谈谈。自由发言二感知1交流小说的常识和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1)小说的三要素。(2)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感悟、品味、欣赏(3

4、)读小说的几个要点:了解小说的要素;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揣摩其塑造人物的方法。此为较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线索;品评小说的细节;评价作者或作品的风格。此为较高层次的要求。2自由阅读本单元课文,按照下列提示整理文学常识。课题作者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反映时代3以“亲近文学大师”为主题,搜集本单元作家的有关资料,介绍他们最突出的成就。4自由谈谈本单元中你最感兴趣的小说或人物。交流补充阅读课文,了解常识。搜集资料,介绍作家。自由谈论。三确立专题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再读小说,确

5、立或讨论专题。故乡学习目标1能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对人物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2能结合小说反映的时代,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探究文章的主题。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议论来突出主题的方法。4揣摩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一提到故乡,我们的心中便会涌起许多温馨而美好的回忆:有童年的欢声笑语,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难忘的父老乡亲你能例举一些诗词谈谈吗? 例举诗词二感知1组织学生根据“我”的见闻梳理文章的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词。 故乡 故乡 故乡2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开头第

6、1、2段和结尾第84段。提问:你觉得文中的“我”面对现时的故乡是怎样的心情?3组织学生交流,点拨归纳。1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表述自己的感受三研读(一)1千里迢迢地赶到二十年不见的故乡,不是激动、兴奋,而是悲哀。故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使“我”一踏上故土,就惊呼“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2组织学生研读文中描写故乡环境的句子,找出写出景物特点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最为传神。故乡的景过去现时神异的图画萧索的荒村思考归纳:景变、人变研读有关句段,完成表格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对于反映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四研读(二)3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是

7、“我”所未料到的,因此“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那么曾经的伙伴、乡邻们会是什么样的呢? 组织学生根据表格提示(还可添加项目),分析闰土形象的前后变化。少年时中年时闰土外貌特写动作重现生活状况精神追求提取文中信息,完成表格内容。五小结几十年的岁月沧桑,闰土由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一个愚钝的、麻木的失去了生命力的人;那么,被人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如今又怎样了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讨。共同回顾,明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研读(三)组织学生研读文中描写杨二嫂的有关文字,自行设计表格反应杨二嫂前后的变化。教师巡视,个别点拨。组织交流,归纳。独立完成表格的设计和内容的填

8、写。小组交流。二研读(四)曾经美好如“神异图画”的故乡如今却变成了“萧索的荒村”,曾经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却变成了迟钝衰老的木偶人,曾经文静端庄的豆腐西施却变成了尖酸刻薄的圆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故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课文内容,探讨故乡变化的原因。交流明确: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经济凋敝,无论是作为农民的闰土还是作为小资产者的杨二嫂都承受着“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挤压的痛苦。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人的精神逐渐麻木空虚,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膜。总之,是时代赋予了故乡苦痛的因子。三研读(五)所有美好的值得“我”留恋的记忆都被残酷地毁灭掉了,“我”又怎能不感到悲

9、哀?悲哀之余,“我”在离别故乡时还想到了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最后三段, 结合“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谈谈对“希望”的理解。熟读最后三段文字。讨论明确: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背诵最后一句话。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真情讲述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昨天、今天、明天为题,为讲述栏目录制一期节目。1出示提问要求:(1)必须切合文章内容,切合人物身份。(2)尽量着眼于“今天与昨天”的对比。(3)尽量关

10、注细节。2问题示例:(对闰土)二十多年后,当你和迅哥儿重逢时,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你“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你还管迅哥儿叫“老爷”,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我”)当你听到闰土叫你“老爷”时,你当时好像打了一个寒噤,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对杨二嫂)二十多年前你被人称为“豆腐西施”,为什么二十多年后你却有这么大的变化?3教师巡回指导,着重对主持人设计的问题进行点拨。4组织一到两组同学进行讲述并作适当评价。这一环节也可由教师担任主持人,请三位同学担任嘉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现场再让学生补充一些。小组分工,选出主持人,其余为嘉宾。嘉宾分别扮演“我”、“闰

11、土”、“杨二嫂”。主持人设计问题,其余准备相关内容。讲述,评价。二拓展延伸1“我”对故乡的昨天满怀眷恋,对故乡的今天倍感凄凉,对故乡的明天寄托希望。作者正是运用对比的手法,采用细节描写,向我们沉痛地讲述了故乡的变迁史。请同学们以昨天、今天、明天为标题,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写写自己家乡的变化。2组织交流评价,对采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文章予以重点表扬。作文交流评价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梳理及对悬念的分析,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3体会蕴涵在人物形象中的深刻主题思想。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在故

12、乡这篇小说中,作者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对故乡二十多年前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无比悲凉的心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勤,看看这位“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又是如何抓住“变”字来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和反映社会现实的? 听,思考。二感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复述故事情节。读课文,复述。三研读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2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3从不同的称呼上,反映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请在括号上填上适合的词。( )于勒赞于勒遇于勒( )于勒4

13、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从中你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人际关系?5有人评价“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是此小说的一大特色。请再读课文,就此发表一下你的看法。交流归纳:(1)小说运用了插叙,使全文情节曲折动人。(2)小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连结尾都是一个悬念,引人入胜。(3)于勒是结构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对于勒的描写是先扬后抑,先虚后实。(5)课文着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极度盼望、赞美与惊恐、咒骂的对比,情节大起大落。1默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交流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14、;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探究原因。3再读课文,交流看法,体会小说情节设置的巧妙。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研读1言行是折射一个人心灵的一面镜子。请你找出有关菲利普夫妇的言行的语句,并据此为他们写一份行为心理鉴定书。示例:菲利普言行心理或性格2你能为他们开一份“心灵处方”吗?3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也很精彩?请找出来推荐给大家。找出描写主人公语言行为的语句,分析其心理和性格。自由发言。二拓展遇于勒是小说中最出人意料的情节。假如菲利普夫妇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又会怎样呢?请根据老师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口头续写故事。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

15、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想像作文口头交流三作业假如在船上,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并追了上来,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请改编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与结局。书面作文。四链接向学生推荐关于金钱或亲情话题的优秀文学作品:莫泊桑项链漂亮朋友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高尔基童年 简爱傲

16、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记下书目,课后选读交流。在烈日和暴雨下学习目标1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3学习领会课文中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看到“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曾经感受过的某次烈日或暴雨的景象,请作口头描述。那么,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烈日和暴雨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在烈日和暴雨下感受一番。自由发言。二感知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小说三要素,完成填空: 在烈日与暴雨下 哪些是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哪些是写祥子

17、在暴雨下拉车?据此划分情节。初读课文,感知情节。三研读一1组织学生找出对“烈日”的描写的句子和段落,并朗读体会。提问:你最喜欢哪几句?哪些词用得传神?谈谈你的理由。提示:从修辞手法、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等方面分析。)2把在烈日下祥子所受的煎熬和心理活动找出来,圈出用得传神的词语,在书上批注人物内心的感受。细读课文,勾画词句,作好批注,交流评价。四研读二1假如要把“在暴雨下”拍成一部由三四个镜头组成的短剧,由你担任摄影师,你会怎样拍摄?请根据下列提示写一份拍摄计划。镜头画面内容拍摄理由一二三四2根据上述画面内容想像,如果你是祥子,联系当时的处境,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再读课文,勾

18、画词句,填写表格。想像交流,体会人物的悲酸心理。五作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请仿照示例作一点评。例: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一个“砸”字,突出了雨点之大,写出了雨点的气势和威力。1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了过去。2因为中了暑,或是发了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3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点评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研讨“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又坐了一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有人说,祥子的悲惨遭遇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他呆在家里或另谋出路,结果就会不一样。请你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

19、及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提示:联系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及祥子的身世来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二探究1根据下面三段文字,写出你的发现。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骡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的响动。2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感受是否仅来自于自然界的烈日和暴雨?根据提供的五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20、。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3末句“他哆嗦的像风雨中的树叶”有什么深刻含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三诵读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请摘抄下来,反复诵读。摘录,诵读。四拓展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也有日晒雨淋的经历,请你选择最厉害的一次,详细描述“烈日”或“暴雨”和人的心理活动、感受。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借鉴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适当运用修辞。写作交流多收了三五斗学习目标1能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说出“丰收成灾”的原因。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心理变化,说出本文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

21、当代农村生活的见闻。可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即使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农民们也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自由谈谈当代农村的生活现状。二感知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米行粜米街头购物 船上议论三件事。)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三研读1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组织学生围绕“米行粜米”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2请你将朗读时感受到的旧毡帽朋友的心理变化用词语

22、表达出来。先熟悉“米行粜米”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小组分角色朗读,最后由一两组在全班朗读。学生相互评价。概括并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四探究1“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可总得粜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破布袄的口袋里正需要洋钱。”请从文中提供的信息,说说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2从上面的讨论中,你能发现旧毡帽们丰收成灾的原因吗?3小说为什么要塑造旧毡帽群像?如果只塑造几个有姓名的人物来展开故事,与原文写法比较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4课文结尾句说:“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

23、平常而又平常的”。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先独立阅读、思考,再交流明确。五拓展今天上课时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见闻,新旧社会的农村的确有天壤之别。但是在当前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果你是一位当权者,你会采取哪些办法?自由发言。综合学习与探究学习目标1能运用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赏析小说中经典传神的语言,领悟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对整篇小说的作用。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专题探究,学会对一组小说进行比较阅读,初步了解一些赏析小说的角度和方法。3能在熟悉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书信的格式,写出自

24、己的独特感受或见解。课堂学习课时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语言品析课结合综合学习与探究的第一题、第三题、第四题对本单元各作品中的语言(包括语段、句子和词等)进行品析, 1推荐各作品中最生动传神的语言,在旁边写上赏析的话。2将自己认为的经典语言摘录在积累本上。3小结在作文中如何借鉴作家的语言表达技巧。赏析摘录第二课时专题研究课1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搜集资料,形成观点。参考题目:a相同的悲,不同的情同组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比较b“变”是不变的手法对小说中变的艺术的探讨c让人物在细节中闪光浅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d无巧不成书谈本单元各小说中戏剧性情节e浅谈环境描写在小说的重要作用2同一专题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形成书面材料。展示并汇报专题研究成果。选择专题研究。同组交流。展示成果,并相互评价,补充。第三课时书信写作课1以“与文学大师的亲密对话”为主题,就本单元的文学家,任选一位与其对话。要求:(1)必须结合文学家的具体文学作品;(2)要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3)格式要求采用书信体;(4)注意用语的得体。2组织交流评价修正。写作交流评价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