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瓦,马头墙_第1页
小青瓦,马头墙_第2页
小青瓦,马头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青瓦,马头墙徽州浅印象不同于北方的大红瓦片,没有皇家的金碧辉煌。青黑的小鳞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质朴的白墙,每走一步,都别有风景。不同于别处的风土人情,便由这青瓦、白墙先区别开来。一方水土自是养一方人。风俗、饮食、乡音与我所处的中原俱不相同。行万里路的意义也便在于此吧。追根溯源,这富甲一方的徽州亦不是从来就有。秦以前是战国时的吴越之争。那时在连绵群山中的这里,还是蛮荒。披散着头发的越人过着“饭稻羹鱼,水耕火种”的桃园生活。既无冻饿之家,亦无千斤之户。汉武帝时,虽有几次针对越人的强制迁离,但反是连汉人也看中了这块美丽的地方,纷纷迁到山中。随着西汉末年的大乱,北方的世家大族举族南迁,更是徽州发

2、展的开始。伴随着的便是经济重心在唐宋时期的逐渐南移。徽州真正的发展是在明中叶开始的。确切地说始自嘉靖年间。嘉靖以前民风纯朴,“诈伪未萌,奸争未起” 。人与人之间崇尚真挚友善,但到了嘉靖年间就“出贾既多,土田不重”了。究其原因,便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土地已不再是徽州人谋生的唯一依靠。况且,在此时的徽州,早已不是吴越之时地广人稀之旧貌。为了生存,在“本富为上,末富次之”的指导思想下,徽州人纷纷走出大山远贾四方。当然,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能者方成,拙者乃毁” 。弄潮儿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泪。此时贫富分化也随之加剧了,在人们对钱利的趋之若鹜中,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观也倍受冲击。清代的徽州盐商更是

3、在两淮盐业上呼风唤雨他们把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回徽州,在故里营造出到处雕梁画栋、深宅大院的徽式建筑。小青瓦,马头墙是徽式建筑的独特标志。一进徽州,便是了。青山绿水间点缀着这么几撮村落,黛瓦粉墙,烟云相绕。一种“道法自然”的清新质朴美感油然心生。徽州的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 自是体现着人与自然间的高度和谐。 风水学在明清时期的当地尤为盛行,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 。其实风水一说, 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 还是有相当多的科学依据的。 阴阳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最根本动力。因而,在择地和选址上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徽州,由于地处万山之中, 适宜建宅居住的平地并不多见,所以人们对

4、选址更加谨慎。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环抱作环形, 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背山防寒流。环水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既有利于健康,对于防火也很重要。前方开阔左右无碍利于空气流通,再者对于出行也很方便。水口隐蔽更是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小青瓦在古代是不稀奇的,同样的鳞瓦我在开封的老胡同里也见过,用鳞次栉比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反是恰到好处。马头墙却是徽派建筑所独有。防火是其主要的功能。因为皖南地区地少人多,建筑用地惜土如金。建筑群中道路狭窄,布局紧凑,如果没有马头墙,一旦发生火灾,就有可能会波及很广的范围,而事实上也证实了这一点。.马头墙的另一个功能是防盗。徽派建筑

5、往往屋宇连片,高墙深院。在房与房之间建成马头墙,就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建筑建成一座堡垒。不仅让外面的人无法进入院内,甚至也无法窥视到院内人的行动。这符合男子普遍外出经商的徽州地区的实际需要。剩下的便是其独特的装饰功能。马头墙在视觉上让徽派建筑产生一种非常突出的效果。蓝天、绿水、白云、青山、黛瓦、白墙,好一幅山水小品。一般民居的大门都有门楼。门框用上等的石料做成,左右对称着两块长方条石, 上面横架一块横石作门楣,下面横一块长条石作门槛。 皖南民居的大门最有特色的地方在门楼,门楼的样式有多种,但一般都有似横空出世的飞檐。飞檐下方多是砖雕做成的门额,这门额的雕刻成就了徽派艺术中的一种较深造诣。天井是徽派

6、建筑中的另一必不可少的结构。因为朝外的墙壁要造得又高又厚,而且,出于安全的需要,还不能留有窗户,那么怎样来采光呢?开天井便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徽派建筑中所有的天井在设计上都遵循“四水归堂” 的原则。所谓“四水归堂” 便是指四檐的雨水全部流向屋中间。这也是商人社会中特有的大众心理在建筑上的反映。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又都是狭小的,不由的让我联想到鲁迅的“四角的天空” 。大约二者的用意亦或有共通之处,禁锢着人们的眼界与思想。 “悔不该嫁徽州郎,三年两载守空房,图什么高楼房、大厅堂,不如嫁个种田郎.”典型的皖南民居有前厅和后堂。后堂是家中长辈居住的地方。前厅是会客、仪事、宴请等家庭活动的重要场所。前厅多挂

7、有中堂画, 两边的柱上悬有楹联。一张长条桌摆在堂前,桌子正中既是房子的中轴线。桌上一座长鸣钟,寓意“长命”之意,桌子左右分别是东瓶西镜,取意“平静”。体现了身处宦海、商潮中的徽州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徽派建筑的再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精美繁琐的木雕。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卢村木雕楼。雕刻精美细腻的木雕楼向后人展示着往日的显赫记忆,诉说着这里的点滴曾经。“儒商”是徽州商人的又一个雅号。经商的徽州商人是一群普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商人。不仅如此,他们还能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商业活动。因而,明清时期的徽商成为当今儒商的鼻祖。成为重信誉、讲究商业道德的商人们崇拜的偶像。那么,读书与营商本是两不相干的事情,

8、徽州商人是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做到和谐统一的呢?这不禁使我感到惊奇。商人这个群体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长期受歧视与压迫的角色。自从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以来,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一些抑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举措。当然,这与封建社会尚处于“农本经济”的历史时期是分不开的。 “士、农、工、商”商在四民中被排在最后一等。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无时不在地对人产生着束缚作用。因而,徽州人要想跨进商业的门槛,就得先完成一个思想上的解放。“九章大学终言利,一部周官半理财。”这便是对耻于言利的儒家思想的严重修正。正是在这种“以贾代耕”并不违背圣人训诫的信念支持下,解放了思想的徽州人被恶劣的自然条件逼上了外出经商的道路。“

9、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儿啊,做得生意,娘的心肝肉;做不得生意,做鬼也孤幽。 ” “贾而好儒” -这里的“儒”并不只局限于儒家的思想学说。而是指文化活动和文化素养。.用儒家伦理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更能体现徽商的一大特色。商人们研经制艺与儒生的皓首穷经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最终目的和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一在功名,一在营商。诚实守信是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核心。也正是“诚实守信”造就了一代成功的徽商。南湖书院 -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得不说的桃园小村- 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约10 公里处,村子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 余年了。在堪舆之风盛行的徽州,宏村的选址与全村的建筑的布局是有一

10、番考究的。牛型是这个信奉风水的村里人的骄傲。最早定居在徽州的是东汉年间的汪姓,在徽州汪氏家族在整个徽州可谓人丁兴旺。但在当时的宏村虽是历经了三百余年却是人丁不兴。历史性的一刻是在明永乐年间。在外做官的汪辛的老婆胡重娘,她对宏村人丁不旺的状况甚感担忧。于是便请来父亲的好友-当时有名的风水先生何达来村子里勘测规划。前后历经 10 年才完成,也便成了今天宏村的卧牛之型。牛头(雷岗山)牛角(村头红白树)牛肠(上下水圳)牛胃(月沼)一应俱全。何先生为何要将村子设计成牛形。我想这不外乎在农业社会里,牛是人们最崇敬的动物,是生产力得以发展的主要支撑。在改造过程中还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据说,宏村中的月塘工程在确

11、定方案时,许多人都主张将月塘挖成圆形,以象征花好月圆的美好年景。但胡重娘认为“月盈则亏”,所以力排众议,将月塘挖成半月形,给后人留下了自由的想象与期望。其实在宏村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人们在古水系中凝结着的智慧。从西溪引水入村经九曲牛肠入月沼连南湖,宏村这精妙绝伦的活水系统设计 ,无论是对整村人的健康还是对村内建筑的防火,都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清澈的山泉流经每家每户的房前或屋后。数百年来坚持每天八点前取引用水, 八点以后浣洗用水。 这种方便而且卫生的水系统自然健康。房前屋后的长流水也为防火救火提供了便利。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 房舍越来越多,原来的牛身渐显肥壮,村落要向外扩张。 于是到了明万历年间牛又多了一个胃“南湖”。至此,一个完整的牛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