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测定法_第1页
挥发油测定法_第2页
挥发油测定法_第3页
挥发油测定法_第4页
挥发油测定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仪器装置如图。 A 为 1000ml( 或 500ml 、2000ml) 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 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 B 应具有 0.1ml 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 : 装 置 中 挥 发 油 测 定 器 的 支 管 分 岔 处 应 与 基 准 线 平 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 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 约相当于含挥发油 0.5 1.0ml) ,称定重量 (准确至 0.01g)

2、, 置烧瓶中,加水 300 500ml (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 振摇混合后,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 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 5 小时 ,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 ,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 线上面 5mm 处为止。放置1 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

3、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干燥叶、茎、果1。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1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 HP5890 气相色谱HP5972 质谱联用仪。1.2实验条件色谱条件: BP1( non

4、polar )60 m0.22 mm025 m石英毛细管柱;柱温: 80 保持3 min , 以 5 /min 速率一阶升温至110 保持 10 min , 以 2 /min 速率二阶升温至160 保持 20 min ,再以 5 /min 速率三阶升温至220 保持 20 min ;载气:氦气,流量1 mL/min ;进样口温度:240 ;进样方式:1 L不分流进样;延时:7 min ;电压: 1 972mV 、质谱温度:173 ,扫描范围50 550 m/z。2 实验与分析2.1挥发油含量测定取干燥紫苏粉末(过40 目筛) 100 g,置圆底烧瓶中,照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甲法测定,得油率为0

5、5。2.2挥发油成分分析取挥发油测定所得紫苏油适量,用(正己烷无水乙醇)=1 1 制成 10 mg/mL 供试溶液,依法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所得图谱经计算机峰纯度检测,并将得到的质谱数据经Wiley138 质谱数据库检索,结果见表1。紫苏挥发油中分离出34 个色谱峰, 鉴定出 29 种化合物,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表 1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鉴定结果(略)紫苏叶油相对密度0.8325 0.8625紫苏(一 )概述紫苏,别名荏、赤苏、白苏、香苏等,学名Perillafrutescens L.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中国,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

6、、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 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 )、梗( 苏梗 )、果 (苏子 )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2(二 )特征特性1.植物学特征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P.frutescens(

7、L.)Deane )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P.frutescens( L.) (Thunb)Kudo.) ,又名野生紫苏。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 茎直立断面四棱, 株高 50 200 厘米,多分枝,密生细柔毛,绿色或紫色。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具锯齿,顶端锐尖,叶两面全绿或全紫,或叶面绿色,叶背紫色。叶柄长3 5 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 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组成顶生及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全缘。花萼钟状,上唇 3 裂,宽大,下唇2 裂。花冠管状,先端2 唇形,上唇2 裂微缺,下唇3 裂。雄蕊4枚,子房 4 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小坚

8、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 0.8 1.8 克。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 23。苗期可耐1 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 2228,相对湿度 75% 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三 )栽培技术(1) 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 月末至 4 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 69 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 月至翌年 2 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

9、1 月至次年6 月收获。(2) 种子处理及催芽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 5 个月才能逐步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 /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及光照条件下510 天,后置于1520光照条件下催芽 12 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3) 播种育苗江南地区育苗以3 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 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 14 克/ 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 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 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 1

10、0 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 3 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 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 进入 4 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4) 整地定植土壤在定植前10 15 天进行深耕晒垡,每公顷施复合肥1500 千克,人粪尿 45000 千克,垃圾肥75000 千克作为基肥。整地做成1.2 米毛垄,净垄面0.9 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 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2 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 月中旬,秧

11、苗有2 3 对其叶时进行。每垄定植6 行,株行距均为0.15 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芽紫: : 将种子播于用300 毫克 /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 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3穗紫苏: 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 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膜覆盖,使日照缩短至6 7 小时琦当长至6 7 片真叶时抽穗,穗长至68 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5) 田间管理生产期间看长势及时追施尿素7 8 次。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定植后20 25 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

12、全摘除。第五节以上达到12 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 23 节,可采摘达出口标准的叶 40 46 张。紫苏分枝力强。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在管理上, 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由于紫苏的分枝力强,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 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 9 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 3 对叶进行打杈摘心,此 3 对叶片也能达到成品叶的标准。(6) 病虫防治病虫害很少出现,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 1500 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使叶片穿孔失去商品价值。在防

13、治上,可采用敌敌畏、 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2 对叶片同时采摘。(7) 叶片的采收 菜用嫩茎叶,可随时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苏,需按标准采收,其采收标准是 :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 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一般于5 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壮健,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 月中、下旬及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 4 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 7 天采收一对叶片。 从 5 月下旬至9 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 对合格的商品叶,腌制后可达株

14、产120 克左右。作药用的苏叶, 于秋季种子成熟时,即割下果穗, 留下的叶和梗另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8) 采种 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 千克,过磷酸钙一次, 10 千克。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 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 如不及时采收, 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四 )营养价值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 100 克含还原糖0.68 1.26 克,蛋白质3.84 克,纤维素3.49 6.96 克,脂肪 1.3 克,胡萝卜素7.94 9.09毫克,维生素 B1 0.02 毫克,维生素 B20.35 毫克,尼克酸 1.3毫克,维生素C55 68 毫克,钾522 毫克,钠4.24 毫克,钙217 毫克,镁70.4 毫克,磷 65.6 毫克,铜 0.34 毫克,铁20.7 毫克,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