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选练习7_第1页
阅读精选练习7_第2页
阅读精选练习7_第3页
阅读精选练习7_第4页
阅读精选练习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年阅读精选练习七(四十)精神拾荒三步曲(3月30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

2、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

3、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11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12第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13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2分)a、 b、 14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

4、作者观点的理解。(4分) (四十一)幸 福(3月31日)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时光如水,却始终未冲刷掉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幸福,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男人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见啊!”女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的双腿能走路啊! ”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胸怀。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

5、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 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享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会坦然

6、地迎难而上,潇洒地笑看云卷云舒。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你就能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受美,感受幸福吧。12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13文章从残疾夫妇的故事写起,说说这样写的表达作用。(3分) 14第段中说“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请结合阅读积累举一个典型事例。(4分) 15“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

7、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请谈谈你对这句子的理解。(4分) (四十二)生命之芯(4月1日)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

8、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

9、子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10、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9联系上文,体会第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4分)答: 10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选句序号( )赏析:

11、11文中第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4分)答: 12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5分),见解深刻独到,语言简洁流畅,最多可加工2分)答: (四十三)古诗词中的色彩美(4月2日)“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

12、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

13、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

14、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

15、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14说说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15、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

16、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四十四)每一棵草都会开花(4月3日)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 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

17、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

18、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刹那间,台下一片静。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19、。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15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 分) 16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17品读第 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 分) 18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9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

20、出现真实姓名,60 字左右)。(3 分 (四十五)记住回家的路(4月4日)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

21、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

22、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

23、究是有限的;你不妨时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描,找到录适合自己的领域,并把事情做得尽善尽关。于是你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选自 记住回家的路)20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中“家”的含义是什么?( 2 分) 21研读 两节,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2 分) 22第 节画线句中的“禀斌”和”习惯”分别指什么?( 3 分) 23周国平的文章淡泊中蕴含着积极,平实中闪烁智慧,给人启迪。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 节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举出一例作为事实

24、论据。(3 分) 24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 分)(1)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演唱的 常回家看看 ,一夜之间就传播了大江南北;听肴优美的萨克斯乐曲 回家 ,总会让天涯游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2)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四十六)年的召唤(4月6日)马国福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25、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

26、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年是在岁月深处汹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端起来尽情分享。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

27、稔的风景, a 的脸庞, b 的方言, c 的故人,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每当过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燃烧,我知道,那是潜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我在尘世间喧嚣孤单的心,才能归于安详。年,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情感标记,是岁月长河浣洗后让我们回归传统的生命节点。是年,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你可以在异乡将泪水咽下,但顺着年的召唤,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

28、,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年,是穴居在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个圣物,它是一种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传统的召唤。顺着这声悠长的召唤,你会发现人世间最美丽恒久的爱恋,最温暖宽容的情怀花蕾一样,被年举在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丛生。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15根据文章内容,从“熟识、熟思、熟悉、熟透”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段的横线处。a处应填 b处应填 c处应填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4分)(1)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簇,将乡愁的箭矢

29、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2)一直以来,我都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 17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各种动物?(2分) 18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散文,在行文过程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游子在他乡 的感受和在故乡 的感受。(3分)19请简要说说第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1分) 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年”的认识。(3分)材料一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放假起始日由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

30、,如今“年”的传统功能和内涵被冲淡,一些家庭的年夜饭不再在家里吃,部分年轻人对“年”很淡漠。材料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许多人无法返乡,“留在他乡过年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09年阅读精选练习七答案答案:(四十)11、学,思,录。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三者都很重要。12、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13、a学和思 b录1

31、4、略答案:(四十一)12“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能感受到幸福”,或“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胸怀”。13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事实论据。(3分,写到后2句可得3分)14示例:张海迪身体高度残疾,但她乐观对待,潜心学习,在创作中感受到心灵的满足,创出了人生的辉煌。其余只要能证明观点都对。(4分)15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拥有正确的心态,正确的眼光,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你就会拥有平和的心境,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4分,意思对即可)答案:(四十二)9、(4分)“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2分)发愣、

32、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2分)10、(4分)参考答案:a: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1分)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1分),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1分)b、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1分)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1分),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1分)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1分)后勤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1分),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1分)还可从词语欣赏的角度来赏。11、(4分)参考答案: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3分),都值得崇敬和

33、珍爱(1分)12、参考答案提示:(原则不赞同写得好可或加分)如赞同,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如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答案:(四十三)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15(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

34、,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17(3分)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答案:(四十四)15 、( 2 分)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每问1 分,共2 分)16( 2 分),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 分)17( 2 分)( l )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

35、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2 )他同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3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4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 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18、(3分)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1 分)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2 分,意对即可。)19( 3 分)比喻贴切合理,得l 分;评价与比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言流畅,得2 分。答案:(四十四)20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