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微生物专业室间质评小结_第1页
云南省微生物专业室间质评小结_第2页
云南省微生物专业室间质评小结_第3页
云南省微生物专业室间质评小结_第4页
云南省微生物专业室间质评小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云南省微生物专业(第二次)室间质评小结号标本:恶臭假单胞菌。严格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有些菌株为卵圆形,单端丛毛菌,运动活泼,最适生长温度2530, 42不生长, 4生长不定,菌落与铜绿假单胞菌相似。氧化酶阳性,试验为氧化型,借此可与肠杆菌科细菌相鉴别。鉴定中注意与其他假单胞菌相区别,恶臭假单胞菌只产生荧光素(即青脓素),而不产生绿脓素,且 42不生长,借此可与铜绿假单胞菌区别;恶臭假单胞菌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卵磷酯酶、陈旧培养物上有腥臭味,借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相区别。恶臭假单胞菌为鱼的一种致病菌,常从腐败的鱼中检出, 可作为人类咽部的正常菌群, 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

2、 偶从人类尿道感染、 皮肤感染和骨髓炎标本中分离出,分泌物有腥臭味; 也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和菌血症等。号标本: 热带假丝酵母菌。 属于假丝酵母菌属。 热带假丝酵母菌在玉米粉吐温培养基上培养天后涂片, 可见大量菌丝,菌丝上端有芽生孢子,可分枝或呈短链状,在隔膜处和隔膜之前形成芽; 在培养基上培养天后形成乳白色到奶油色无光泽或稍有光泽的菌落;在显色培养基上菌落成蓝色。目前省内大多数实验室采用了显色培养基来初次分离和鉴别假丝酵母菌属。该显色培养基可对临床常见的几种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别,如白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不同产家的颜色判定标准不同),但对于白色的假丝酵母菌

3、, 如近平滑, 则需要与隐球酵母属和其他酵母菌属进行鉴别,通常的方法可以用墨汁染色和脲酶试验将近平滑假丝酵母与隐球菌属区分开,前者都为阴性, 与其他酶母菌属的鉴别就要借此很多生化试验和形态学来区分。热带假丝酵母菌应注意与伪热带假丝酵母菌的鉴别,前者不同化乳糖和蜜三糖,同化海藻糖, 芽管试验形成类似白假丝酵母菌样的芽管(但萌发出的是带缢痕的芽,不是真正的芽管)。值得一提的是,微观检测对酵母菌属的鉴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观察有助于识别的结构:、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生芽位置;、荚膜的有无;、胞壁的厚度; 、假菌丝的存在; 、分生节孢子的存在,但由于真菌种类繁多,镜下形态观察需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可

4、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借此一些商品化的鉴定手段是可行的,如采用真菌鉴定板条、 细菌鉴定仪等。 本次标本在显色培养基中 (科码嘉) 呈现为蓝色菌落,不难鉴别,因此几乎所有实验室回报的结果都正确。号标本:溶血隐秘杆菌。 属于棒杆菌科中的隐秘杆菌属。 隐秘杆菌属有个种,其中与医学相关的有溶血隐秘杆菌、 化脓隐秘杆菌 (最近从放线菌中重新划分出来的) 和伯尔德隐秘杆菌。该菌为革兰阳性,呈多形性、棒状,有时呈颗粒状和念珠状,类似小链球菌,无鞭毛,无抗酸性。该菌在环境中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直径的白色小菌落,有两种菌落形态,即粗糙型(主要从呼吸道分离出来)和光滑型(主要从伤口分离),小时后形成狭窄的溶血

5、环(但溶血环不如化脓隐秘杆菌深和宽)。生化特征为:触酶阴性,硝酸盐阴性,无动力,不分解木糖。 值得注意的是该菌属曾经归放在放线菌属和棒状杆菌属,因脂肪酸分析显示更接近前两者。 本次标本镜下形态与放线菌属、 诺卡菌属形态很相似, 因此有些实验室报告为星形诺卡菌和放线菌(均不得分) ,三者可以用触酶、脲酶、弱抗酸染色试验进行鉴别(见表)。还有部分实验室报告为红斑丹毒丝菌而未得分,那么如何区分两者呢?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血培养上的溶血情况和产生与否进行区分,红斑丹毒丝菌在血培养板上呈现为溶血或不溶血, 产,而溶血隐秘杆菌为溶血、不产。溶血稳秘杆菌还需与其他隐秘杆菌相区别,见表,也可通过 系统准确地鉴定

6、隐秘杆菌中与医学相关的三个种。此外,对鉴定溶血隐秘杆菌有主要作用的是所谓的逆向反应, 在这个现象中起作用的蛋白质是一种由溶血稳秘杆菌1 / 3排出的磷脂酶。 溶血隐秘杆菌可引起大龄儿童咽炎、伤口及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本菌治疗一般选用红霉素、青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但所有内酰胺、 利福平和四环素对隐秘杆菌的都很低, 而大环内酯类对其有很强的作用,因此可将大环内酯类与内酰胺抗生素交替使用来治疗感染。表隐秘杆菌属、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鉴别的关键性试验菌名触酶脲酶(弱)抗酸染色隐秘杆菌属(与医学相关的种)放线菌属诺卡菌属表 隐秘杆菌属鉴别的关键性试验菌名 七叶苷 葡萄糖

7、麦芽糖 蔗糖 苷露醇 木糖溶血隐秘杆菌化脓隐秘杆菌伯尔德隐秘杆菌注:“”为以上菌株阳性, “”为以上菌株阴性, “”为菌株阳性。号标本:大肠埃希氏菌。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也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又细分为、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该菌在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上与普通的大肠埃希菌几乎没有区别,主要鉴别试验为大肠埃希氏菌不分解山梨醇,因此实验室可用自制或商品的山梨醇麦康凯平板进行该菌的筛选:大肠埃希氏菌在平板上呈现为无色菌落, 而普通大肠埃希菌产生红色菌落;也可通过科码嘉显色平板进行筛选

8、:大肠埃希氏菌呈紫色菌落; 目前还有一种商品化的大肠埃希氏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检测粪便标本。,不发酵山梨醇或迟发酵为本菌的主要特征。但需注意的是该菌最有力的鉴定依据仍然为血清分型。 大肠埃希氏菌与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毒素相似,即类志贺氏毒素, 也叫做细胞毒素, 这类大肠埃希氏菌在南美和欧洲是很常见,在发展中国家该血清型也是血性腹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当摄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后,即在大肠中产生这类志贺毒素,它们可直接损伤粘膜, 对肠壁上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如果被吸收, 则对其他血管内皮细胞 (例如肾脏 )产生毒性作用。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腹痛、血性粪便(初期为水样泻)、低烧或不发热,

9、 严重患者可显现出血性肠炎, 甚至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该菌的治疗与普通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方法一致。因此,结合年药敏标准和临床用药习惯,本次药敏试验考核了以下几个药物:氨苄西林(分)、庆大霉素(分) 、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任一药物正确得分)、头孢呋辛阿米卡星 (任一药物正确得分) 。本次标本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一个全敏感菌株,这与相关统计数据是相符的 (直至最近,大肠埃希氏菌对抗生素一律都是敏感的)。绝大多数实验室鉴定和药敏都正确,但有些实验室尽管对考核的这几个药物检测为敏感,而有些未考核药物却报告为耐药,还有极个别实验室报告为产的大肠埃希菌,需要查找原因并改进。号标本:迟钝爱德华菌。 属于

10、肠杆菌科爱德华菌属,该菌属含个种,其中迟钝爱德华菌是唯一与人类感染相关的种。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有周鞭毛,有动力,无芽胞,无荚膜;在血2 / 3琼脂平板上 35培养小时后形成圆形、湿润、光滑、灰白色的菌落。由于该菌不分解乳糖,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湿润、光滑的菌落,故需与非发酵菌相鉴别,关键性鉴别试验为试验: 迟钝爱德华菌为发酵型,而非发酵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该菌的很多生化反应和菌落形态都与不分解乳糖的大肠埃希氏菌相似,两者的关键性鉴别试验为产生情况:迟钝爱德华菌可产, 而后者多数不产。 但由于有极少数的大肠埃希菌也可产少量,故还需要借助其他试验进行鉴别,如木糖、 山梨醇和黏液酸发

11、酵试验: 迟钝爱德华菌可发酵这三种物质,而大肠埃希菌则相反。迟钝爱德华菌与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鉴别主要根据吲哚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 前者吲哚试验阳性、 不与沙门菌或志贺菌抗血清发生凝集,而后二者吲哚试验阳性、 可与相应菌属的抗血清发生凝集。迟钝爱德华菌与其他爱德华菌的鉴别见表。迟钝爱德华菌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其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类沙门氏菌肠炎,在所有的年龄组中都能发病,但小孩和老人更易感染, 且感染多与水和其他环境事故导致的外伤后感染有关。 该菌对多黏菌素具有抗性。如果需要对该菌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氨苄青霉素、增效联磺片和环丙沙星都是有效的。因此,结合年中肠杆菌科的药敏标准,本次选择性考核了以下几个药物的敏感性:氨苄西林 (分)、庆大霉素(分)、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 (任一药物正确得分) 、头孢他啶氨曲南(任一药物正确得分)、头孢呋辛亚胺培南 (任一药物正确得分)。本标本为一个全敏菌株, 以上药物均为敏感。 绝大多数实验室鉴定和药敏都正确。表 爱德华菌属鉴别的关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