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蒸发量计算_第1页
循环水蒸发量计算_第2页
循环水蒸发量计算_第3页
循环水蒸发量计算_第4页
循环水蒸发量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循环水蒸发量计算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一些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成了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火力发电厂是一个耗水大户,其中循环水冷却塔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电厂耗水量的60%以上。因此,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对整个电厂耗水量有着较明显的影响。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冷却塔的耗水量,又是如何影响的呢?下面以一台 300MW 火电机组为实例具体分析一下其变化的内在规律,以期获得对火电厂节水工作有益的结论。2 S9 U Y$ q- l& o/ _% P1.计算所需数据: (机组在 300MW 工况下)冷却塔循环水量 36000t/h循环水温升 9.51 0 A6 l7 w

2、2 9 u# w: M凝汽器循环水进水温度20空气湿度 61%循环冷却塔的端差 5(端差为冷却塔循环水出水温度与大气湿球温度之差)4 a9 a, e4 C8 J3 t/ w; M循环水浓缩倍率3.0. d. T+ $ j5 Q. . R2.影响冷却塔耗水量因素分析:火力发电厂循环水冷却系统运行中,维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是两个平衡,即: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二者相互联系, 如果其中一个平衡变化,那么另一个平衡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r7 # M9 M: N/ Y7 h, m8 _,2.1 循环水的水量平衡:, Y2 L6 s+ p7 ! a2 r水量平衡过程是: 机组运行过程中, 对于敞开式

3、循环冷却水系统来说, 水的损失有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漏泄损失(由于量较小,一般可略去不计)等,要维持水量平衡就需要同时对系统进行补水。循环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数学表达式为:PBu =P1+ P2+ P3 1公式PBu:补充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P1:蒸发损失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1%P2:风吹损失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P3:排污损失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在以上平衡中通常P1 所占的份额较大,而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凝汽器的热负荷,以及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因素) ;P2 的大小取0.1%(机组冷却塔中装有除水器时);P3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循环水系统所能达到的浓缩倍率。水量平衡的另一种数学

4、表达式为:M=E+B+D 2公式 2. R1 C) |$ J: % F9 pM :补充水量, t/h; E :蒸发损失量, t/h;B:风吹损失量, t/h;的 D :排污损失量, t/h其中: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蒸发损失计算公式为:E=k t Qm 2公式 3; ?, F3) F+ X( N2 Qk:与环境大气温度有关的系数,%; t:循环冷却水温升,; Qm:循环水量, T 。循环水蒸发量计算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冷却水量发生变化时,同一机组t 成反比变化,因而蒸发损失水 t) T(2 - : R! V量则保持不变的。由公式 1 和公式2 可以推出: B Qm P2公式 4) S8 E9 u( J

5、8 o z2 SD Qm P3公式 5 # D+ h8 J- D* C2.2 循环水的盐量平衡:循环水系统的盐量平衡过程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循环冷却系统中水的蒸发作用,循环水中的溶解盐类不断浓缩,因此就需要通过排污等方式降低溶解盐类。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进入和失去的盐类达到平衡后可得:, O) c* A D K= ( P1+ P2+ P3) /( P2+ P3) 1公式 6!n g( c# % O S3 B由以上两个平衡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机组出力,浓缩倍率。3.影响耗水量因素的定量分析:+ n& K8 w, z, D0 G.R9 g

6、7 U6 T3.1 环境温度变化对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空气湿度61%,机组出力 300MW ,浓缩倍率K=3.0 )3.1.1 蒸发损失量的计算:* ?+ L0 a4 W9 m当循环水进口温度为 20时,环境(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 ,查文献 3 可得,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1。查文献 4 可得, k=0.142% 。代入公式3 可得: E=k t Qm=0.142% 9.51 36000=486t/h3.1.2 风吹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 4 可得: B= Qm P2 =360000.1%=36 t/h 8 U9 l Y t- i& k ) P$ b3.1.3排污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

7、 6 可推导出: P3=P1+ P2 ( 1- K ) / ( K-1 )代入可得: P3=0.575%由公式 5 可得: D= Qm P3 =360000.575%=207 t/h3.1.4耗水量情况:/ L8 j! p, # x$ d; D 7 w# w5 q由公式 2 可得: M=E+B+D =486+36+207=729t/h, Y% S: s% x s c运用以上方法,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温度为6、11、16、26、31、36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 和图 1) # U# N% H7 b9 4 M* Z$ J6表 1: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

8、响o8 C: D+ z* Y# E n%环境温度()6111621263136循环水耗水量循环水蒸发量计算( t/h)5756266787297818328830 v5 x! q) t/ i4 | 7 W+ a2 n& S1 & s7 L+ g& U* 1; L1 y. x J( q/ v4 t图 1: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 W7 n. C% E0 s7 K+ O& c8 Q q8 P2 U B3.2 环境湿度变化对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循环水进水温度20 ,机组出力300MW ,浓缩倍率 K=3.0 )由 3.1 的计算结果可知,当环境湿度在61%时,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

9、t/h。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当环境湿度为66%时,冷却塔的耗水情况。% a7 H+ Z0 s: l! 6 l3.2.1 蒸发损失的计算:当环境湿度为66%时,取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 则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 , 根据文献 3 可知,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0。查文献 4 可得, k=0.14% ,+ _) z ?0 r) : b代入公式3 可得: E=k t Qm=0.14% 9.51 36000=479t/h3.2.2 风吹损失量的计算:: A- F2 b*p; 1 f4 R由公式 4 可得: B= Qm P2 =360000.1%=36 t/h3.2.3 排污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 6

10、可推导出: P3=P1+ P2 ( 1- K ) / ( K-1 )代入可得: P3=0.57%由公式 5 可得: D= Qm P3=360000.57%=205 t/h : % A7 y ) ; c4 x& m3.2.4 耗水量情况:由公式 2 可得: M=E+B+D =479+36+205=720t/h 8 - O; S1 e4 u2 4 Z. m1 X3 # 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湿度为71%、 76%、56%、 51%、 46%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 和图 2)7 M x j# E0 u1 7 l6 e- v表 2: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

11、水量的影响环境湿度( % )46515661667176(Z2 Q3 A * N, q1 x; v7 L, |0 M循环水耗水量( t/h)7617507397297207096985 I) v: N; V1 g/ H0( T1 s8 |0 P& 4 r2 M b+ + p% x图 2: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循环水蒸发量计算3.3 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循环水进水温度为20,大气湿度为61%,浓缩倍率K=3.0 )1 9 : G; C& j R6 Z#R% V% t由 3.1 的计算结果可知,当机组出力为100%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 t/h。下面我们

12、来计算一下,当机组出力为75%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情况。3.3.1 蒸发损失的计算: 1 w1 q, # y 7 O由公式 3 可知,当机组出力变化时,t 将会随之而改变。哪么如何变化的呢?) S9 m! ?5 P K2 9 , 由文献 5 可知,凝汽器的传热方程数学表达式为:D t =G Cp t 5在机组出力变化时, G、 Cp 是不变的,而 将有所变化,但变化很小,在此认为不变。( M( L- 1 p/ 9 b+ K# V因此,由上式可推出: t1/ t= D1/ D公式 5& q A, U& w _, Q$ N( C我们知道,汽轮机的排汽量变化与机组出力变化基本是成正比的,因此,当机

13、组出力由100%降至 75%时,由公式5 可得: t1=75% t=0.759.51=7.13+ 0 & m8 _1 . v0 代入公式 3 可得: E=k t Qm=0.142% 7.13 36000=364t/h7 ) z* e D3 G U; z3Q3.3.2 风吹损失量的计算: R# E& y) 7 |: F& |由公式 4 可得: B= Qm P2 =360000.1%=36 t/h l) p/ 4 % G: E; g8 4 w3.3.3 排污损失量的计算: U+ W( z; G! b7 N由公式 6 可推导出: P3=P1+ P2 ( 1- K ) / ( K-1 )代入可得: P

14、3=0.41% e2 v) E; 9 f3 c- J由公式 5 可得: D= Qm P3=360000.41%=148t/h 1 B+ p. W# R7 c3 i; J, u 1 z3.3.4 耗水量情况:由公式 2 可得:M=E+B+D =364+36+148=548t/h) & D# K& B9 r( N: ?! R;u ! |/ O( R运用以上方法,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机组出力在60%、50%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 和图3)# B. m g8 G4 g3 y( |表 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机组负荷系数( %)5060751006 k/ A

15、w4 H6 |1 7 J%循环水耗水量(t/h)3654385487292 t$ V. C5 M% h(i9 g3图 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1 Z* 6 ; E# / c2 , R6 y/ h + P% F% g-S; J3 L3.4 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机组出力300MW ,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大气湿度为61%)) A; Y& f4 ! A s# B由 3.1 的计算结果可知,当循环水浓缩倍率为K=3.0 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 t/h。3 O# H k2 R z) t*循环水蒸发量计算W,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当浓缩倍率K=3.5 时,循环

16、冷却塔耗水量的大小。1 2 ( 4 h ! # w9 w; Y3.4.1 取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则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查文献 3 可得,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1。查文献 4 可得, k=0.142% ,6 |7 C1 r. h; r; x0 O+ a代入公式 3 可得: E=k t Qm=0.142% 9.51 36000=486t/h 4 q3 I6 G( U3 t f6 _ 8 h( S3.4.2 风吹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 4 可得: B= Qm P2 =360000.1%=36 t/h - |* z3 j/ B/ A0 : j+ |* b0 a3.4.3 排污损失量的计算:-

17、? G g3O! U. m6 h4 c: R由公式6 可推导出: P3=P1+ P2 ( 1- K ) / ( K-1 ) 代入可得: P3=0.44%# E6 |8 g! J8 E6 a% L: P- a由公式 5 可得: D= Qm P3=360000.44%=158 t/h3.4.4 耗水量情况:由公式 2 可得: M=E+B+D=486+36+158=680t/h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温度为4.0、4.5、5.0、 2.5、2.0 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4 和图 4)) X9 h% ; r+ E9 O表 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

18、浓缩倍率2.02.53.03.54.04.55.0循环水耗水量( t/h)972810729680648625608图 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4.结论与建议: P: h% u8 Y% + d+ w4.1 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环境温度每变化1,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约10 t/h 。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28 个百分点。 r6 o4 O- V0 b4 G1 Y5 t& g6 K4.2 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近似为线性反比关系。环境湿度每变化1 个百分点,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约2 t/h。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056 个百

19、分点。% o m# x% B, M% ; l4.3 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机组出力每变化1个百分点,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7.3 t/h。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2 个百分点。该结论是依据发电机组推导得出的,对热电联产机组不适用。1 V- s- x$ o1 r) K) P# u建议: 1)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应重视汽机侧漏入疏水扩容器的疏水量。因为该疏水量循环水蒸发量计算的增加相当于增加了凝汽器的热负荷,也即相当于机组出力是增加的。2)应重视冷却塔的日常维护工作, 因为若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较差会引起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上升,这不但会增加其耗水量,同时还导致机组煤耗升高。在 3.3 的计算中,若不忽略的变化,则计算结果与忽略变化相比,耗水量将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会超过 10%。4.4 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是一个反比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 S8 z. n. i1! n; j当机组循环水浓缩倍率升至4.0 以后时, 浓缩倍率的变化对循环水耗水量的影响基本上就已经比较小(循环水浓缩倍率每升高0.1,循环水耗水量则下降1.5 t/h)。即:当浓缩倍率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