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_第1页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_第2页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_第3页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_第4页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珠江医院微生物室,.,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掌握: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实验检测项目及其临床 意义和评价;各系统病原体检查的处理步骤; 熟悉: 各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常见疾病及病 原学检测; 了解: 当今感染病特点与感染类型,常见医院感 染病原体及特点。,.,第一节 概述,.,一、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又称感染病,是由微生物(细菌、病毒、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机体组织细胞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其中,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1、微生物变异所出现的新亚型、亚性、不典型株及耐药株已成为当今主要的病原体; 2、感染患者多因免疫防御能力的下

2、降感染; 3、内源性感染与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增加,其中肠道菌群和口咽部菌群是最重要的内源性感染源。,二、感染病特点,.,1、按病原体分类:可分为细菌、病毒和真菌; 2、按病原体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3、按疾病特征分类:a.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b.潜伏感染、c.显性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带菌状态、不感染。,三、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来自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 得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的 感染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认为是医院感染。,四、医院感染,.,院感的特点: 1

3、、院感的感染链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构成,细菌是主要病原体,且多为异位菌和耐药菌;为此,采集时要防止人体定值菌及环境污染菌对标本的污染;鉴定时要鉴定到种并提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所有分离自无菌部位的菌株、重要的耐药株和流行病学重要的菌株都要保存35年;,四、医院感染,.,四、医院感染,院感的特点: 3、当院感发生率增加而超过该时期的预计值时就称为爆发,爆发时应当及时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五、一般实验检测,感染病的实验诊断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和 病原学实验诊断,前者是感染病的首要 检测项 目,具有初筛的作用 ,常见项目如下: 1、c反应蛋白:鉴别诊断细菌或病毒感 染的首选指标,还可

4、判断抗生素疗效和预后; 2、前降钙素原:pct的升高程度与感染严 重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血症 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五、一般实验检测,3、白细胞常规检查: a.白细胞上升:急性细菌感染(如g+c)、 某些病毒感染(如传单); b.白细胞下降:g+b(如伤寒、副伤寒沙门 菌)、疟疾、病毒感染; c.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病; d.单核细胞增多: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 e.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某些杆(如 百日咳鲍特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五、一般实验检测,4.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不同系统感染导致检测其器官功能改变的项目不一,如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还需做脑脊液常

5、规检测。,.,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检测,.,一、标本采集和运输,正确选择、采集与运输标本是病原学实验 诊断的第一步,留取标本的质量关系到实验诊 断的结果正确与否。 错误的检验结果主要是发生在检验前,所 以对不合格的标本要拒收并及时和临床沟通!,.,二、病原检测的方法,根据对与病原体相关的不同成分的检测,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 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病原体抗原检测 病原体抗体检测 病原体核酸检测 细菌毒素的检测,.,1、直接显微镜检查,包括以下四种方式:,.,2、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3、病原体抗原检测,用已知抗体,借助金标免疫、荧光免疫、酶免 疫等技术检测未知的病

6、原体抗原;,.,4、病原体抗体检测,用已知抗原,借助elisa、凝集试验、胶体金 标记eia等技术检测病原体的抗体,.,5、病原体核酸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pcr、实时荧 光定量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 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用来判断病 毒的活动性感染,细菌的鉴定、耐药基因检测 和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但容易造成假阳性 或假阴性。,.,6、细菌毒素检测,内毒素检测:鲎实验是目前内毒素检测最敏 感、最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判断细菌感染的 严重程度; 外毒素检测:免疫法是检测细菌外毒素最常 用的方法,可用来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或b、 大肠埃希菌vero细胞毒素、金葡的肠毒素, 对抗生素相

7、关性肠炎很有意义。,.,第三节 系统感染的实验诊断,.,一、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的定义: 病原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流,并通过血流 造成全身播散,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血流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包括: g+c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属,g+b如肠 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白念 珠菌和脆弱杆菌也较常见。 检测项目的选择: 血常规+crp+血培养鉴定,.,血流感染的标本采集和运送,血液标本: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发热寒战 者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0.51h采集,也可以在寒 战发热1h后采集;一般24h内周期性地收集23次血 标本培养。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及 时送

8、到细菌室进行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定量培养,.,血流感染的细菌检验程序,.,血流感染的真菌检验程序,.,血流感染的寄生虫检验,采血制作血涂片、固定与姬氏或瑞氏染色 可镜检找红内期阶段的疟原虫;对丝虫病、弓 形虫病和锥虫病的诊断也有价值。,.,血流感染检查的临床应用,血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流感染,要及时涂片、革兰 染色和镜检,报告到临床并分离培养鉴定到种; 血培养阴性:血培养5d后仍未报阳,可报告“培养5 天,未见细菌生长” 血培养应注意假阳性和一过性菌血症,对比前后 分离的菌株有助于判别; 另外,动态监测bg的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 展和预后。,.,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定义:

9、指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疾病,如 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脓肿。 中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新 生隐球菌、乙型脑炎病毒、单词疱疹病毒等; 检测项目选择: 血常规+crp+脑脊液生化项目+病原学检测(涂片镜检、培养鉴定、pcr、血清学试验等),.,中枢感染的细菌和真菌检验程序,.,中枢系统病毒和寄生虫检测程序,病毒检测程序:以血清学试验、核酸分子杂交 及核酸扩增技术为主; 寄生虫检测程序:取脑脊液沉渣涂片镜检,对阿米巴 滋养体、弓形虫、疟原虫、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有诊断 意义。,.,中枢感染检查临床应用,1

10、、脑脊液分离培养阳性: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革兰染色查见阴性双球菌 ,墨汁染色查见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均可报告。 2、血清学有助于诊断,但要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 3、pcr对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很有意义; 4、病毒性脑炎确诊有赖于脑活检病理发现细胞内包 涵体、病毒核酸或脑脊液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三、呼吸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常见病原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 细菌则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肺炎80%由细菌引起 ,以肺炎链球菌、金葡、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 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11、多见。 检测项目选择:血常规+crp+痰培养鉴定+免疫学 及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运送,呼吸道的标本包括鼻咽拭子、痰、通过气管收 集的标本(气管内吸出物、气管镜采集法),后者是 理想标本。 对于合格的痰标本才接收,当白细胞25个/lp, 鳞状上皮细胞10个/lp,应当拒收; 下呼吸道标本中一旦怀疑肺炎支原体、军团菌、 双相型真菌、结核分支杆菌等即可认为是合格标本而 直接进行病原鉴定。,.,呼吸系统细菌、真菌检验程序,.,呼吸系统病毒和寄生虫检验,病毒检验:主要采用病毒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 学检测方法。在流感季节,应对免疫力正常成人进 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免疫力有缺陷的成人,应采用 细胞

12、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小于2岁的婴幼儿 应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小于10的儿童应进 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 毒的检测; 寄生虫检验:痰液镜检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卫氏并殖吸虫、粪类圆线虫幼虫、蛔蚴、钩蚴等检 出有一定的意义。,.,呼吸系统感染检查的临床应用,痰涂片抗酸染色: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诊断意义; 痰中有颗粒状、菌块和干酪样物质:对放线菌病和 曲霉菌有诊断意义; 检测出肺炎支原体、军团菌、双相型真菌、结核分 枝杆菌:可认为是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检出与正常菌相同的菌:涂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培养后涂片镜检也为优势菌则由诊断意义; 有感染症状、脓臭痰但普通细菌培

13、养为阴性:提示 厌氧菌感染。,.,四、胃肠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是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临床特征的 常见感染病,有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细菌性痢 疾、结肠炎、胃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 常见病原菌:a.侵袭性细菌:沙门菌、志贺菌(a 群)、空场弯曲菌、大肠埃希菌(epec、eiec) 、幽门螺杆菌等;b.细菌毒素性细菌:霍乱弧菌、 志贺菌(b、c、d群),大肠埃希菌(etec、 ehec、eaggec)等;c.病毒:轮状病毒、杯状 病毒等;d.真菌:白念珠菌、曲霉等。 检测项目选择:血常规+免疫学+pcr/rtpcr+病 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胃肠道标本采集和运送,应取脓血或粘液粪便置于清洁容

14、器中尽快送检 (不能超过2h),然后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 对于传染性腹泻患者需3次送检粪便进行培养; 疑为寄生虫感染者,要尽快运送水样便以保持 原虫滋养体活力,若不能及时送检,应用含10%甲 醛和聚乙烯醇的小螺口塑料容器保存。,.,胃肠道细菌检验程序,.,胃肠道病毒和寄生虫检验,病毒检验:主要采用elisa或乳交凝集试验检测病 毒抗原、用核酸杂交、pcr和rtprc法检测病毒 核酸;血清学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寄生虫检验:通过检测粪便中寄生虫的虫卵、幼虫 、滋养体等对寄生虫感染进行诊断。,.,胃肠道感染检查的临床应用,粪便的直接镜检意义不大,胃肠道感染的诊断 有赖于细菌分离与培养; 胃粘膜活检

15、标本直接镜检对幽门螺杆菌较大的 意义; 镜检观察各菌落的数量与球菌与杆菌的比例对 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诊断价值; 细胞毒素试验检测艰难梭菌的毒素是诊断引起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金标准。,.,五、肝脏感染,肝脏感染:是由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肝 脏炎性损伤,主要包括肝炎和肝脓肿。 常见病原体:肝炎主要由病毒和毒素所致,包括 hav、hbv、hcb、hdv、hev和cmv;肝脓肿以 细菌性多见,主要是化脓性细菌,阿米巴肝脓肿也 较为常见。 检测项目选择: 血、尿、便、常规+肝功能生化+pcr+病原体 涂片分离培养鉴定,.,肝脏感染标本采集和运送,肝炎病毒是肝脏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血清是检测 肝

16、脏病毒的最常用标本; 细菌性肝脓肿多以兼性厌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 为主,应注意厌氧菌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验方法,.,肝脏感染的病毒检验程序,.,肝脏感染细菌和真菌检验,抽取肝脓肿的脓液,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 再根据镜检结果对标本中可能的细菌或真菌种类进行 初步估计;然后行病原体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 涂片染色镜检和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阿米巴肝脓肿可在肝脓肿的脓液中查见阿米巴包 囊和滋养体。,.,肝脏感染检查的临床应用,病毒性肝炎 的诊断主要检查病毒的抗原抗体, 免疫学检测主要有elisa、免疫胶体金法、免疫荧 光法等方法; hav和hev的诊断都主要依赖lgm,hbv主要检 查“乙肝两对

17、半”,hcv主要用elisa初筛,用免 疫印迹法确诊,hdv多用elisa法检测; 另外,pcr法也较常应用,以荧光实时定量 pcr应用最为广泛。,.,六、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由于大量微生物在泌尿系统中生 长繁殖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分为上尿路感染和 下尿路感染。绝大多数是单一病原体感染,培养3 种细菌及念珠菌的多为污染所致。 常见病原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奇异变形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检测项目选择: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分离培养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多以中段尿为主,对于厌氧 菌可采用膀胱穿刺法收集、无菌厌氧小瓶运送;若 是乳糜尿,需加等量乙醚震荡再进行寄生虫

18、检查。,.,泌尿系统细菌和真菌检验程序,.,泌尿系统感染检查的临床应用,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4条中的1条即可诊 断为泌尿系统感染: 1、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数103cfu/ml; 2、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培养g+c菌数104 cfu/ml、g+b菌数105cfu/ml; 3、尿沉渣用相差显微镜检查(x400)在30个视野 中有过半都能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在近期(1w)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的,尿液培养g+c菌数104 cfu/ml、g+b菌数105cfu/ml;,.,七、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当皮肤屏障受损,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即可通过 破损的皮肤侵入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或

19、发生全 身感染时,某些微生物也可以经血液扩散至皮肤或 皮下组织引起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 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 皮肤念珠菌等。 检测项目选择:细菌感染多采用脓性分泌物涂 片染色和分离鉴定;病毒和寄生虫则主要依赖临床 表现。,.,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标本采集和运送,1、采集时,首先要对皮肤表面进行消毒; 2、开放性脓肿要用无菌棉拭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分泌物,封闭性脓肿则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 3、怀疑是厌氧菌感染者,取脓液后要立即排净注射器内空气,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送检; 4、用于病毒检测的组织标本应放在有灭菌盐水纱布的培养皿内或病毒运送培养基内运送,匀浆、离心、过滤后做病毒分离鉴定。,.,皮肤及软组织细菌真菌检验程序,.,皮肤及软组织细菌真菌检验程序,.,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检验临床应用,1、镜检发现菌丝与孢子即可诊断真菌感染,若没找到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