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_第1页
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_第2页
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_第3页
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_第4页
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国家,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BC2070年 BC476年),(BC221年 AD1912年),(奴隶社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西周分封制 (前1046前221年),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目的: 对象: 权利: 义务: 影响:,巩固统治 子弟(王族)、功臣

2、、先代的贵族;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初:稳定政治秩序;传播文化。 后: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你知道分封制崩溃有何表现?,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分封制被破坏(春秋战国时),a.诸侯争霸; b.楚王问鼎,分封制有哪些隐患(局限性)?,3. 宗法制: 含义: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 宗法制: 内容: 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

3、,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3. 宗法制: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维护周朝的统治秩序.,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 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消极: 家庭本位,重人情关系,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 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 干部职务终身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

4、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 2.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皇帝制度 来源及建立: 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 特点: A.皇帝至尊 -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皇权至上(核心)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皇帝一人的意 志,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 C.皇位世袭 君臣关系:主

5、子与奴才关系,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形成和演变: 秦-建立; 组织结构及职能: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掌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系统 九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 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三公九卿制度影响 对秦朝影响: A、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对后世影响: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 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二 海内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1、形成与演变:,春秋战国出现,秦确立,2、内容:,3、特点:,4、意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

6、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发展:西汉,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血缘关系,地域,世袭,皇帝任免,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也容易出现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四.内部矛盾 1)地方:中央-地方 2)中央:皇权-相权,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和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权

7、力进一步被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是决策机构。,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布衣为相,是执行机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最高军政机构,副相,分割行政权,副相,分割财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设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统领宗教事物、管辖西藏地区,2.从秦至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是地方行政制

8、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汉朝,中朝,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皇权,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特点),趋势一:中央-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趋势二:地方-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政治:君主专权易造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积极作用:

9、,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西周至 春秋,官职世袭,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秦汉魏晋 南北朝,从社会基 层选用,隋唐北宋 明清,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世袭,才、德 到门第,考试成绩,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评价科举制,利:,a.破除士族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人才来源,巩固统治, c.保证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 d.促成社会读书风尚 e.为后代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弊:,a.考试内容仅限儒学,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打击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近代落后于西方。,中央 地方,中央 地方,御史大夫

10、,监御史,刺史,御史大夫,宋-提点刑狱司; 元-监察御史; 明中央:都察院;厂卫特务 地方:按察司 清都察院,御史台(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1.演变:,秦,西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13个州监察区,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2.评价,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实际效能有限: 无法制约皇权;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皇帝,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 (执行命令),门下省 (审核政令),六部,政事堂,三省六部制结构,吏,户,礼,兵,刑,工,

11、影响深远:,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以后历朝沿袭,1.明太祖废除丞相: 原因: 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过程: 罢除丞相职位,六部分治全国政务,直接隶属皇帝,明确宣布为定制 影响: 丞相制度永远废弃,皇权彻底战胜相权; 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明朝解决君相之争的办法:,2. 明朝设立内阁 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设立: 明永乐帝。 性质: 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职能演变: 初官位

12、较低的官员当值-后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评价(特点): 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 是一个咨询机构; 2)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 约作用; 影响: 宦官参政牵制,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 政治日益黑暗,。,内阁制与宰相制区别:,清朝专制政体的变化军机处 1.时间:雍正年间。 2.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3.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4.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 构, 但只是承旨办事 5.特点: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承旨办事。 保密性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6.结果:军机大臣承旨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 中到皇帝手中 7.影响: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