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_第1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_第2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_第3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_第4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 中国古代陶器,一、陶器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三、陶俑 四、紫砂陶,一、陶器的起源,(一)我国陶器发明的传说 (二)陶器起源的猜想 (三)陶器起源动因探讨 (四)陶器的影响 (五)陶器的制作方法,(一)我国陶器发明的传说,宁封子:列仙传: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舜: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神农: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陶说卷二引周书:“神

2、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813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女娲: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二)陶器起源的猜想,1.竹编器物外涂泥法:以泰勒、摩尔根和恩格斯为代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2.火烧启示法: 火下陶火上陶,(三)陶器起源动因探讨,理论探讨:从陶器作用谈陶器有起源的必要,从技术方面看具备制陶能力。 实物发现:根据目前早期陶器的发现情况检验假说。,1. 农业说,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引逸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王

3、东:农业起源的产业创新,使定居、熟食、扩大活动空间、人口数量扩张成为世界历史的四大趋势,由此造成生活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呼唤着陶器作为新型容器,起着烹饪器、饮器、食器、贮存器这四大功能。(王东:农业、新石器、陶器三大技术创新论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新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1期),2. 定居说,西亚是大麦、小麦的产生地,有农业无陶前陶新石器时期。 日本是陶器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有陶无农业。自然资源丰富,陶器与定居关系密切。,3.人口增加说,末次冰期结束后,生物重归活跃,人口增殖,原有的仅仅依靠自然物的生活方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四)陶器的影响,扩大人类生存活动空间 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积

4、累财富、推动定居生活 促进了人类智力的提高和文化的传承,(五)陶器的制作方法,手制:捏制法、泥条盘筑法、泥圈叠筑法、泥片贴塑法,捏制法,主要用于制作小件陶器或陶器附件。,泥条盘筑法和泥圈叠筑法,泥片贴塑法,轮制:慢轮和快轮,古代的慢轮,现代傣族人的慢轮制陶,快轮制陶法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先进的制陶工艺,采用拉胚和轮制相结合的技法可以把陶胎做得只有1毫米厚,被称为蛋壳陶。,(六)各地陶器起源的时间,地中海周边地带的西方陶器,最早的通常不超过1万年,多数在9000年之内,在此之前有上千年的“无陶新石器文化”:西亚陶器,最早的产生于公元前7400年前后,多数地区陶器出现在距今9000年8000年间,在

5、此之前有一段长达一二千年的前陶新石器时代文化,古希腊半岛上的最早陶器,大体上出于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北非的东撒哈拉新石器文化最早的陶器创造于公元前8000年左右,即距今1万年左右,古埃及的最早陶器,发现于上埃及塔萨文化、下埃及的法万姆A文化,大体相当于公元前4500年。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以及日本陶器的起源都在1万年以上,日本个别材料可达1.6万年。,参考:王涛国外早期陶器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2007年2期。,延伸思考,农业、磨制石器、陶器三大发明之间的关系? 新石器时代“新”在哪里?,课前阅读,张旭中国古代陶器,地质出版社,1999年。 熊寥中国陶瓷古籍集成:注释本

6、,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段清波主编掌上珍中国古陶器,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二、中国古代陶器简史,(一)新石器时代早期 (10000BC-7000BC),珠江中上游、广西与广东山前台地、洞穴中发现万年陶片的主要有6处:柳州大龙潭鲤鱼嘴、桂林庙岩、桂林甑皮岩、南宁豹子头贝丘遗址、宁顶狮山贝丘遗址、广东翁源县青塘洞穴遗址、狮头岩黄岩门洞穴遗址等,其中年代最早而又比较准确的首推桂林庙岩陶片,年代为距今1.6万年,鲤鱼嘴个别陶片年代在2.3万年前。,华南,长江中游,发现万年陶片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两处: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玉蟾岩出土陶器,C14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123

7、2万年120年和1481万年230年,长江下游,发现万年陶片的新石器早期遗址,主要为江苏溧水神仙洞和浙江上山遗址。,华北,目前已有4处新石器早期遗址发明了万年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北京怀柔转平、北京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山西怀仁鹅毛口石器制造场遗址。,东北,内蒙古扎赍(ji)诺尔也发现了年代在1万年以上的陶片,与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穴居遗址在一起。,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特点,陶器从无到有,陶器火候较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多为简单的圜底器和平底器。,(二)新石器时代中期前段(7000BC-5000BC),陶器有所进步,但仍有一定原始性。器物均为手制,有泥圈套接、泥片贴塑和泥条盘筑三

8、种,火候仍不高,出现了圈足器和实三足器。,北辛文化陶器,城背溪文化陶器,裴李岗文化陶器,延伸思考:陶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三)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段(5000BC-3000BC) 陶器制作技术明显进步,出现慢轮技术,器形规整,纹饰多样,彩陶发达。圈足器、三足器比较流行。在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尖底器。,大汶口文化陶鬶,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陶豆,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壶,半坡遗址人面鱼纹盆,小口尖底瓶,几何纹钵、壶,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瓣纹盆,庙底沟文化,庙底沟文化彩陶盆,马家窑,马家窑文化彩陶盆,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四)新石器时代晚期(3000BC-2000BC),仍以手制为主,快轮技术得到发展。 蛋

9、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良渚文化陶器,四、历史时期的陶器,陶器的地位逐渐下降,让位于青铜器和瓷器,但在日常生活中和丧葬活动中仍然有一定的地位。,二里头文化的陶器,爵 盉 瓦足盆 鼎 盉,商代平民日常使用的陶器,商代平民族众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仍然是陶、石、骨、蚌器,与新石器时代没有太大的差别。,偃师出土的商代早期陶器,簋 斝 鬲 大口 尊,郑州出土的商代中期陶器,鬲 斝,殷墟出土的陶器,贯耳壶 绳纹鬲 联档鬲 豆,贵族使用的陶器上常常有模仿青铜器的花纹,豆 壶 罍 缶 罍,西周的陶器,用陶拍拍打陶坯可以使器壁更加结实坚固,但是经过拍打的陶器表面会留下绳纹或篮纹。南方流行几

10、何形花纹。,商周时代开始出现少量原始瓷,建筑用陶,殷墟的陶水管(左)周原的板瓦(下),战国时期的瓦当、铺地砖和排水管,战国秦汉时期的空心砖是用来建墓的,汉代普通民居的模型,汉墓出土的豪族院落,殉葬用的冥器(明器)是阳间生活的再现,九枝陶灯 陶灶 陶井 陶仓 磨坊,汉代的釉陶和彩绘陶很有特色,釉陶壶 釉陶缶 钫 鼎 甗,绿釉陶器是汉代新出现的,陶仓 陶壶 陶望楼,谷仓罐宗教气息浓厚,课前阅读,张旭中国古代陶器,地质出版社,1999年。 熊寥中国陶瓷古籍集成:注释本,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段清波主编掌上珍中国古陶器,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建议题目,汉砖花纹研究综述 汉代陶房研究

11、综述 陶鼎研究综述 陶器上的升仙思想,第三节 中国古代陶俑,一、陶俑的涵义 二、历代陶俑的概况 三、陶俑的研究现状,一、陶俑的涵义,俑:古代墓葬中陪葬用的偶人。东周墓中出现,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後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郑玄注曰:“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礼记檀弓 “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集注,二、各时期俑概述,春秋战国时期俑形体很小,仅高5-10厘米左右。火候低。有武士俑、奴婢伎乐等。,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俑,秦汉时期是陶俑的兴盛期。,纪念碑性的大型群塑 秦始皇兵马俑,西汉陶俑在艺术上还显得比较拘谨,有楚墓漆木俑的风格,体态纤细,下端呈喇叭形,人物形象主要有侍仆、婢女、舞女等,还有裸体造型的陶俑。,徐州狮子山楚

13、王陵兵马俑,东汉陶俑注重表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充满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格调。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技法简练、不落俗套、不拘细节、也不太注重比例尺度,盛行劳动生活群像。,簪花舞俑,击鼓说唱俑,汉代百戏舞乐陶俑,伎乐俑,六博俑,劳作俑,胡人俑(张亮讲解),魏晋南北朝,盛行武士俑、铠甲俑、甲骑俑、骑俑等。在男女侍俑、乐舞俑等人物造型上,魏晋时期带有“秀骨清像”特点,南北朝时期 “褒衣博带”。,北朝陶俑,唐代陶俑表现出雍容富态和华贵的面貌,内容上出现了贵妇、闺秀、文武百官和大量异域人物形象。,异域风格陶俑,唐代胡人俑,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

14、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由宋世娟讲授,宋代陶俑,又回复了清秀纤修的体态,不再有唐时的丰满。宋代新出现了生肖俑、戏曲人物俑等,俑像较庄重,一般都比较小。,宋代以后,陶俑有衰减势头,趋于简化,数量减少,至明清时期,陶俑已不常见。有的明墓仍见有较具规模的仪仗俑群,,三、陶俑的著录和研究情况,文物图录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 、陈根远掌上珍中国古俑 陶俑专集:秦廷棫中国古代陶塑艺术、沈仲常等四川汉代陶俑、陕西省秦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兵马俑、徐州兵马俑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汉兵马

15、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中国汉阳陵彩俑等,文物考古、艺术刊物,文物考古中国历史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雕塑等 学术研究专著:分两种,一种是在美术史或雕塑史中对陶俑的专门论述,一种则是对陶俑的专题研究。前者如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等;后者如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张占民秦俑纵横谈、曹者祉、孙秉根主编中国古代俑、冯普仁俑等,如何研究陶俑,研究内容:陶俑的历史、艺术价值、丧葬思想、科学技术、社会背景、文化交流等等,课后思考,汉代陶俑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现实?,四、紫砂陶概说,一、紫砂陶源流及名家,紫砂的创始年代,一般都从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等旧著定在明朝正

16、德年间。 文献证据:北宋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又在三十五卷答宣城张主薄遗雅山茶次其韵中有“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的记载。 考古证据:羊角山的考古发现证实紫砂始于北宋。,明代开始流行的紫砂陶器,南京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墓出土的紫砂壶 供春学艺陶塑 供春壶,明清时期,紫砂艺术得到巨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紫砂名家。 今日紫砂业仍充满活力。,三大名家,供春,正德嘉靖年间人,以制紫砂壶为业,款式多种不一。,时大彬,时大彬(15731648),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被推崇为壶艺正宗。,明代制壶名家时大彬作品,陈曼生,陈曼生(17681822) ,名鸿寿,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称“曼生壶”。,清代名家邵大亨、黄玉麟的作品,清代名家陈鸣远制作的象生陶,桂枝歇蝉摆件 笋形水盂,思考:紫砂壶为何深得各界喜爱?,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泡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