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2016年4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危机与应对”专题复习课件(31张).ppt_第1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6年4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危机与应对”专题复习课件(31张).ppt_第2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6年4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危机与应对”专题复习课件(31张).ppt_第3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6年4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危机与应对”专题复习课件(31张).ppt_第4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6年4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危机与应对”专题复习课件(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轮专题交流,二轮专题,巩固基础、新情景中理解知识、知识复习与方法训练相结合,危机与应对 以“灾难”为例,1.天灾水旱灾害、虫害、疾病、瘟疫、地震等 2.人祸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危机,灾难与应对,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依据材料和图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8分),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2009年海淀二模,1.天灾水旱灾害、虫害、疾病、瘟疫、地震等,灾难与应对,应对重大水利工程,史实: 战国时期,秦都江堰

2、、郑国渠等 秦朝开通灵渠(军事、航运、灌溉) 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坎儿井) 隋朝开通大运河 北宋木兰陂(选修一P56图,有“引水、蓄水、灌溉、排洪、挡海潮”的综合功能;福建莆田,仍在发挥作用) 新中国:兴修众多的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治理黄河、长江、淮河等,人类不恰当的活动与自然坏境的客观变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的脆弱使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同时水利建设对农业有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在和平安定和战乱时期,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也是应对水患干旱等的相应措施。,1.天灾水旱灾害、虫害、疾病、瘟疫

3、、地震等,灾难与应对,应对天灾的措施: 重大水利工程 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 农业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农业经验技术积累(“四大农书”) 数学(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针灸等 天文学(天文观测工具、记录、历法等) ,1.天灾水旱灾害、虫害、疾病、瘟疫、地震等,灾难与应对,(2010北京卷)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4、”“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2016海淀零模37)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

5、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12分),1.天灾水旱灾害、虫害、疾病、瘟疫、地震等 2.人祸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危机,灾难与应对

6、,(1)政治: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等 (2)经济: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 (3)思想文化:宗教、文化危机等 (4)国际关系:战争危机等,应对人祸的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危机应对) 朝代初期政策的调整:如汉初“无为而治”、唐太宗时期的休养生息等 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北魏和唐朝推行租(庸)调制、均田制;明朝的“鱼鳞图册”等 董仲舒的新儒学、“三教合一”、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向(轨迹)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迁移(内迁);二是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7、南迁);三是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外迁),如秦朝迁中原人去越族地区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黄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的重心,人口分布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政局动荡长期战乱,中原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北重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逐渐被打破。唐朝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北人持续大举南迁。于是,南方逐渐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随之超过北方,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2.中国近现代(民族危机、阶级矛盾、生产力落后等应对)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政预备立宪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资产

8、阶级: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传播民主思想(及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 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 新中国: 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统一问题)、对外关系的处理 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探索与失误、改革开放等 科技、教育等 ,2012年 西城二模 37,(4)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10分),1938-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分)一些史学家为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分)从中国历史中挖掘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

9、义教育功能。(2分),3.世界史(危机应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新模式) 俄国(苏俄、苏联):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二战后的三个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民主化改革 甘地、凯末尔改革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等 ,解读题的类型,过程类(发展、历程) 主题类(主题、角度),1.2015北京卷(3):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10分) 2.2014北京卷37(2):阅读图16至图

10、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3.2013年北京卷37(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4.2012北京高考37(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解读题的解题方法过程类,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10分),解读题的解题方法主题?,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10分),应对,挑战,应对,应对,(挑战)西学东渐以来,许多新鲜事物无对应汉字,造成交流不便;(应对)面对这种情况,国人采取

11、对旧词赋予新的涵义,或采取直译外来词的方法创造新词加以应对,(影响)便利了中外文化交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挑战)旧汉字使用繁体,存在书写、辨认困难等缺点,(应对)1956年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影响)易于认读,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的加深以及中国国力的增强,除了音译外来词外,(应对)还通过创造“孔子学院”等新词应对这种变化,(影响)有利于汉字在世界上传播。 (提升)综上所述,百年汉字虽经变迁但并未被废除,面对各种挑战积极应对,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汉字作为民族语言应得到保护。新文化运动存在过度否定的倾向。,(1挑战)西学东渐以来,许多新

12、鲜事物无对应汉字,造成交流不便;(应对)面对这种情况,国人采取对旧词赋予新的涵义,或采取直译外来词的方法创造新词加以应对,(影响)便利了中外文化交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挑战)旧汉字使用繁体,存在书写、辨认困难等缺点,(应对)1956年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影响)易于认读,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3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的加深以及中国国力的增强,除了音译外来词外,(应对)还通过创造“孔子学院”等新词应对这种变化,(影响)有利于汉字在世界上传播。 (提升)综上所述,百年汉字虽经变迁但并未被废除,面对各种挑战积极应对,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汉字作为民族语言应得到保

13、护。新文化运动存在过度否定的倾向。,总原则:概括信息+解释分析+总结升华,(对应关系),(应对),(挑战)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传播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西方医学在医疗制度、医学研究、治疗和药物等方面居于优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遭遇到挑战。针对挑战,如何吸收西方医学优点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中医亟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传统中医在吸收西方近代医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分),(总结提升):近代中国传统医学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面对近代文化的冲击,传统中医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艰难发展,对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以“应对挑战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海淀零模,(2016顺义一模)以“吸纳与兼容”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现在人们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很多都是历史上由外国传入。外来瓜果蔬菜名称因传入历史时代不同呈现“胡”、“番”、“洋”等系列。(2),名称受社会进步影响,大多发生去外来化转变,融入本土文化系统。(2),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在发展历程中不固守传统,吸纳外来元素,兼容外来元素;彰显中华文明既博大精深,又主动兼容并蓄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