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解绪论、脑1.ppt_第1页
断解绪论、脑1.ppt_第2页
断解绪论、脑1.ppt_第3页
断解绪论、脑1.ppt_第4页
断解绪论、脑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供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影像学”专业使用) 2013、2,授课计划与安排,本期学时:54 本期周数:18 每周学时: 3 每周安排:见课程表。 成绩统计:作业10% +学习态度10% + 检测10% +实验考核20% +期末50% = 总成绩。 授课地点:教室、实验室、多媒体室。 注意事项:遵守学生准则、备好学习用具、 课前预习、课后归纳、复习。,冠状切面对照,正常颅脑的横断层和影像对照,水平切面,矢状切面对照,正常垂体的矢状、冠状影像,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系统的组成研究其位置、形态、 结构、功能特点的科学。(以学) 局部解剖学:按人体局部层次研究其位置层次、结构、

2、毗邻的科学。(未学) 断面解剖学有以下特点:1.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 2.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 3. 与临床结合密切。,绪 论,断面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冰冻切片技术 塑化切片技术 火棉胶切片技术 激光共聚焦技术 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断层影像技术:超声,光学成像, CT, MRI, SPECT, PET等 影像融合技术,一、断面解剖学的定义、特点、学习目的:,定义: 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 基本功能的科学。,特点; 1、准确反映原位结构及变化; 2、可追踪结构的连续性进行定量分析; 3、结合面广泛。,要求: 具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知识。,学习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

3、、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等服务。,断层与断面的关系 ( P3 ),断 层:指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依靠CT、MRI可以观察到其层内的结构。,断 面: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其内部结构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第一章 头 部 ( p5 ),第一节 慨 述 (复 习:神经系统知识),复 习:神经系统知识,端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 间脑: 中脑 (CNS) 脑干: 脑桥 1、组成 脊髓: 延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 2、功能:主导作用。,神经系统组成,脑 脊髓 (中枢),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周围),名 词; 反 射: 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刺激,通过

4、神经系统所作出的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组成包括5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 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传入神经 感受器,3、神经系统常用术语:,1)灰质和白质: 灰质(皮质):在CNS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的暗灰色区域。 白质(髓质):在CNS内,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的白色区域。 2)神经核与神经节: 神经核:在CNS内,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 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 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3)网状结构:在CNS内,由灰、白质交织而 成,界限不清。 4)纤维束和神经: 纤维束:在CNS内

5、,由起止和功能基本相 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状。 神 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 集聚成条索状结构。,第一节 慨 述,常用基线: 1、下眶耳线(Reid基线): 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常用于标本制作) 2、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常用于颅脑横断层扫描) 3、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注: 1、头部水平断面常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2、水平断面解剖均为:层面的下面观。,下眶耳线,眦耳线,上眶耳线,常用基线,第二节 脑的应用解剖,脑的组成?,脑的组成及外形:(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内面观,底面观,端 脑,小 脑,脑 干,间脑,脑的组成与相互间位

6、置:,小 脑,中 脑,端 脑,脑 桥,延 髓,间 脑,小脑扁桃体,脑干,一、大 脑:大脑半球,大脑纵裂,胼胝体。,1、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大脑回。 三面: 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三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叶: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外侧沟,上 外 侧 面,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内侧面,距状沟,顶枕沟,岛叶,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A、上外侧面: (1)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 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内沟、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3)颞叶:颞上沟、颞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

7、岛 盖”:分为额盖、顶盖、颞盖。,中央前沟,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中央前回 中央沟,顶内沟,缘上回 角 回,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上外侧面主要沟、回,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B、内侧面: 胼胝体、胼胝体沟;扣带沟、扣带回、海马旁回、钩; 中央旁小叶; 距状沟,楔叶,舌回。 C、下面:嗅球、嗅束、嗅三角;“边缘叶”“边缘系统”。,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带沟,胼胝体,楔叶,舌回,海马旁回,钩,扣带回,内侧面主要沟、回,脑的底面观(下面),嗅球,嗅三角,嗅束,2、内部结构,(1)基底核: 位于半球髓质内,位置较深, 包括4种组成。 1)尾状核:头、体、尾。 2)豆状核:苍白球、

8、壳。 3)屏状核:薄层灰质。 4)杏仁体:连尾状核尾。,杏仁体,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基底核:,壳,岛 叶,苍白球,尾状核头,屏状核,尾状核尾,脑冠状切面,脑水平切面,“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 壳 新纹状体 豆状核 苍白球:旧 纹状体功能: a、维持骨骼肌张力 b、协调骨骼肌运动。,杏仁体,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2)、大脑髓质:,1)联络纤维:本半球内叶、回之间联系,分长短两种。,联络纤维,2)连合纤维:左右半球间的联系如:胼胝体、前连合、 穹隆和穹隆连合。,穹隆,胼胝体,胼胝体,前连合,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 枢的上、下行纤维。最集中 的位置在内囊。 内 囊 (

9、P9) 1)位于尾状核、豆状核、 背侧丘脑之间。 2)性质:宽厚的白质纤维板 3)形状:水平切面呈“”。 4)分部:前肢、后肢、膝。 5)损伤:“三偏”征。,尾状核,脑水平切面,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内囊通过的纤维,脑冠状切面示投射纤维,内囊,岛叶,投射纤维,连合纤维,屏状核,联络纤维,可见到三种纤维,通过内囊的投射纤维示意图,附:大脑皮质:,是感觉、运动的最高级 中枢。其进化的结果是 功能定位。 (1)第一躯体运动区: (躯体运动中枢) 位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 前部,第4、6区。管理对 侧半身骨骼肌随意运动。 为倒置人体投影(头是正 的投影)。,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投影关系,(2)第

10、一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中枢) 位中央后回和中央旁 小叶后部,第3、1、2 区。接受对侧半身的 深、浅感觉纤维。 其投影形态同前。,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投 影 关 系,(3)视区:(视中枢) 位距状沟周围皮质。接受 视网膜同侧颞半、对侧鼻 半的纤维。 (4)听区:(听中枢) 位颞横回。接受双侧冲动。 (5)语言区:(语言中枢) “优势半球”左半球。4部分: a、说话中枢(运动性失语) b、听话中枢(感觉性矢语) c、书写中枢(失写症) d、阅读中枢(失读症),视区,听区,说话中枢,书写中枢,阅读中枢,听话中枢,二、间 脑、小脑和脑干,(一)间脑:位于中脑上方,大部分被端脑掩盖。有背侧丘

11、脑、 下丘脑、上丘脑、第三脑室。 1、背侧丘脑:(丘脑) 位于间脑背侧的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被Y形纤维板分为 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腹后核)三部分。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视交叉 漏斗 垂体,丘 脑,丘 脑(背侧丘脑):,外侧核群,内侧核群,前核群,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后核,2、下丘脑: 由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垂体共同组成。,视交叉 漏斗 垂体,丘 脑,3、上丘脑: 由髓纹、缰三角、松果体等共同组成。,视交叉 漏斗 垂体,丘 脑,松果体,上丘脑:1、丘脑髓纹 2、缰三角 3、缰连合 4、松果体,松果体,缰连合,缰三角,丘脑髓纹,外侧膝状体,内

12、侧膝状体,下丘脑核团:,室旁核,视上核:产生加压素。 室旁核:产生催产素。 两种激素经神经元轴突 至神经垂体储存。 下丘脑功能: 调节内分泌、体温、摄 食、水电解质平衡、情 绪改变等。,视上核,神经垂体,视 交叉,(六)第三脑室 位左、右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 状位狭窄裂隙,其交通为: 前借左右室间孔 侧脑室; 后经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底为乳头体、灰结节、视交叉; 顶为第三脑室脉络从。,第 三 脑 室,第 四 脑 室,侧 脑 室,(二)小 脑,位置和外形: 位颅后窝,脑桥和延髓后上方。有小脑半球、 小脑蚓、原裂、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小脑蚓,上面,下面,原裂(前、后叶分界)

13、,后外侧裂,小脑的三个脚: (1)小脑上脚(结合臂):传入、传出纤维组成 (2)小脑中脚(脑桥臂):传入纤维组成 (3)小脑下脚(绳状体):传入、传出纤维组成,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的分叶: 1、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绒球脚;古小脑,(前庭小脑) 2、前叶:原裂以前部分;旧小脑,(脊髓小脑) 3、后叶:原裂与后外侧裂之间部分;新小脑,(大脑小脑),小脑分叶的功能 1、古小脑(前庭小脑):调节平衡、维持体位。 2、旧小脑(脊髓小脑):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3、新小脑(大脑小脑):协调肌运动。,小脑纵向分部: 1、引部:通过顶核 2、中间部:通过中间核 3、外侧部:通过齿状核,小脑

14、内部结构:灰质(皮质)、白质(髓体)、小脑核。,1、皮质:分子层,普肯耶细胞层,颗粒层,2、小脑纤维联系:通过3对脚与脑干,脊髓联系,前庭小脑的纤维联系,平衡功能,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为调节肌张力,功能为调节随意精细运动,3、小脑核:齿状核(最大),顶核(第四脑室顶上方), 球状核与栓状核(位于顶核外侧称中间核)。,本次课重点:,1、掌握大脑的分叶和表面主要沟回。 2、掌握基底核、纹状体、内囊概念。,作业:,1、大脑表面分哪几个叶?有哪些主要沟和回? 2、什么叫基底核?包括哪些结构? 3、什么叫纹状体?可分为哪几部分? 4、何谓内囊?位于何处?有哪些功能? 5、熟知“内囊”周围结构。,脑的组成与位置:,小脑,中脑,端脑,脑桥,延髓,间脑,小脑扁桃体,(二)小 脑:,1、位置和外形: 位颅后窝,脑桥和延髓后 上方。有小脑半球、小脑蚓 小脑扁桃体(疝)。 2、内部结构: 灰质(皮质)、白质(髓体) 小脑核。 3、功能: 平衡、 调节肌张力、 调节随意精细运动。,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小脑蚓,上面,下面,小脑内部结构:,(三)脑干: 位颅后窝。上接间脑下续脊髓、后连小脑。自下而上分 三部为:延髓、脑桥、中脑。有第四脑室和中脑水管。,中脑 脑桥 延髓,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1、外形:(腹面观)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 脑桥:桥臂、基底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