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_第1页
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_第2页
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_第3页
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使用时间】2017年10月 【编辑】高亚男 【审核】高一语文组【主题】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归去来兮辞学案 2011.12.30第三课时(课堂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并背诵全诗。2、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作者抒发的复杂情感。二、课堂学习(一)初读,整体感知自读文本,概述诗歌的叙事思路: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乃瞻衡宇”至“感吾生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

2、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二)品读,赏析文本1、默读诗歌,你从中读出了陶渊明一种怎样的心情?用原文中的一字概括。“乐”2、哪些诗句体现了陶渊明的这种情感?请找出依据并且具体说明。明确:归家之乐-居室之乐庭园之乐交游之乐劳作之乐。第一段写出了归家似地急切,在第二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壶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

3、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三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第四段中写到了“植杖耘耔”的劳作之乐。(三)再读,合作探究再读诗歌,思考本诗的字里行间还隐藏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心为形役之悲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

4、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世与我相违之痛诗人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

5、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但从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诗人在官场受挫后遭受的打击和痛心。吾生行休之忧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泻,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叹,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

6、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委心乘化之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聊”是姑且、暂时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

7、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这些文句,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3、自由诵读,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三)深读,拓展延伸陶渊明年轻时本着“大济苍生”的豪情壮志走进了官场,但是黑暗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于是他改变了志向,在田园中自宽自慰、自娱自乐。有人认为陶渊明的这种选择是消极、逃避的,你如何看待?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

8、、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

9、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助读材料 1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清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没有人比他更大的。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

10、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与道同盛衰之意),孰能如此者乎?”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而于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筚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瞰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园丘,畴肯以此而易彼手?”(引自诗人玉屑)3陶渊明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

11、与时乖。缆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可视为“复驾言兮焉求”一句的注脚。)4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可视为“绝交以息游”一句的注脚。)5陶渊明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往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

12、,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时与朋友往还的情况。)6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首诗反映诗人隐居中读书的情况。)批陶渊明 宋代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我们暂且不说此话是否恰当至少看出后人看对陶渊明的推崇。 在晋宋交替的乱世。政治昏暗,吏治腐败,陶渊明在仕途不如意和对官场不满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呼喊后,草草

13、结束了自己九十余天的彭泽令生涯,归隐田园。似乎从那时起陶渊明成为了一个神,一座高峰,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偶像。后来的王维、辛弃疾、陆游等等都在向陶渊明靠拢,他们在厌倦了官场生活后往往回归到这里。 在人们盲目的崇拜陶渊明时,我想到老庄的无为、中庸思想,消极避世这不是人生的本来。陶渊明面对的统治,老百姓民不聊生时,他做过多少?他努力过多少?对!有人会说政治昏暗,不是他所能改变的,我想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政治是不会有由暗转晴的一天。就算最后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毕竟努力过。在政治同样昏暗的宋朝有明察秋毫的包拯;专制统治残暴的明朝中叶有铁面无私的海瑞;在丧权辱国的清末年有大义凛然的林则徐、以死柬国的王鼎他们虽

14、然都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都独树一帜、造福一方,汗青流名。而陶渊明呢!努力过多少,辞去彭泽令时年仅40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却辞官归隐去过虚无避世的生活。 毫不客气的说,陶渊明是一个生活的逃兵,命运的逃兵。他除了所谓的高风亮节和虚无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流给后人,他还留给后人了什么?他还能留给后人什么?在文学史上地位与他不相伯仲的苏轼留给后人一座苏堤和全城百姓倾城泪别太守的故事;辛弃疾留给后人投军报国,为民杀敌的英雄气概;文天祥留给后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丈夫气魄;甚至连李白杜甫这样仕途比他还要失败的人都始终心牵百姓、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后寻找新的途径来报国报民。这些陶渊明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15、! 因为陶渊明,后来不知多少青年才俊放弃了报国的机会而去选择与陶渊明相同的生活,试问中国失去了都少能臣才吏!这些人都想错了,他们不可能成为陶渊明,选择陶渊明的道路注定他们只能成为沧海之中最平常的一粟。 综观中国文学史,李白以豪放和放浪不羁、天马行空的诗风占据一席之地,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豪放的诗风著称,李清照、柳永以含蓄的词风、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婉约”一派。而将陶渊明田园诗发扬光大的王维和孟浩然在文学史的地位则无法与上述诗人相提并论。真正也只有陶渊明以田园诗在文学史上能够站距一席之地,说明虚无思想是不得人心的,陶渊明和他的诗也只是士大夫阶级在厌倦当时生活后用来排解内心空虚的

16、诗文而已。他的诗和思想也只是当时社会造就的他和他的诗 这个世界需要也只需要一个陶渊明。三、背诵指导背诵本文,有三条方法,请根据提示,一一探究,并尝试背诵。1根据本文的韵脚背诵;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

17、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

18、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2.梳理本文叙事思路,根据思路背诵;3.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尝试背诵。四、基础巩固1.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

19、,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归去来兮辞(并序)选自陶渊明集校笺,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解析】选D。应为“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交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做铺垫。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流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农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