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产城融合_第1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2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3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4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政协办201321号关于转呈立足产城融合 深化城乡一体 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的函县政府:县政协文史与宗教委员会与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立足产城融合,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并递交政协第八届德清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现将该报告转呈县政府,供决策参考。附:立足产城融合,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政协德清县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8月27日立足产城融合 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

2、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十八大报告七次提及“城镇化”,毫无疑问,未来若干年内“城镇化”将是政策资源密集、改革举措频现、创新空间开阔之处。处于创新驱动、转

3、型发展的德清,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十八大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对德清实现“全面翻一番,实现新崛起”,建设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不仅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必须“三化同步”。因为:工业化发展是城镇化的先导和发动机,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城镇的集聚效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城镇化发展的程度影响着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化发展

4、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支撑,加速了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进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有力提升农村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收益,扩大农业投资,加速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现代化进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和要素条件。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创新方法,科学实施,着力推进。本调研报告是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结合德清实际,来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提出两大理念

5、:一是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二是把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城乡一体。观点一:产城融合是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整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产业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增加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我县实现产城融

6、合发展已势在必行(一)产城融合是我县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以来,我县工业逐步从布局分散、粗放经营向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园区、德清工业园集中集群集约发展。2012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62.9%,三大工业平台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5.5%。资源和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具备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基础,产城融合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二)产城融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年来,我县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变化巨大,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

7、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截至2012年底,我县城市化率为61%。因此,坚持的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是未来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县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我县建设“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战略目标,对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城融合”可以打造产业支撑强大,城镇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促进社会资

8、源的整体高效运用,加快实现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田园城市。二、我县在产城融合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产业积聚力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够长期以来,德清缺乏大中型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德清的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全县有工业企业2551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只有604家(年产值亿元企业160家,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18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20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目前我县非常缺乏产值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核心企业引领全县工业产业的跨越式集群发展。德清工业的发展领域过于

9、宽泛,发展重点不够十分突出;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能集聚大量相关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的能力不强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地比重一般为65%以上。截至2012年底我县一、二、三产的比重为7.0:57.2:35.8,三产的比重还偏低,因此,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的能力还不强。(三)现有工业集中发展区功能亟待完善我县规划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集中发展点,高效推进了工业集中发展,但工业区规划缺少市政、生活配套,符合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道路交通、水电气、通

10、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特别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商务配套、公共综合配套等较为缺乏,满足工人居住的生活配套更为稀缺,企业的商务需求难以满足,企业员工通勤半径大,运营成本高。(四)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关键环节在整合与执行上存在问题,导致产与城不能完全相融长期以来,我们在规划布局产业和城镇建设时,联动考虑较少,产城分离较多,产业区与生活区、休闲区分隔较远,城镇缺乏特色与活力,园区缺乏人气和商气,传统的产城分离格局难以实现“城以业兴,业以城荣”,同时,无论空间利用、资源利用还是资源整合运用等方面集约效益不高,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或运用不经济。规划、建设和管理在顶层设计时,尚有产城融合的想法,但在具体执行

11、时,都各自为政,无法整合,互相脱节。如工业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没有“三规合一”,工业区和城区的城市管理不相融等。(五)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的认识上不到位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缺乏权威、清晰、统一的认识,在推进产城融合的系统规划、运作方式、实施意见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探索,存在就工业发展工业、就城镇建设谈城镇建设的“两张皮”情况,缺乏系统性较强的顶层规划,指向性较强的发展标准和评价体系,实践性较强的实施意见,推动性较强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模式,以及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难以找到工业的着力点和抓手。三、推进我县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对产城融合的组织领导,提高对产城融合的

12、认识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产业就是做城市。我们应该把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作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现实选择,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功能复合、要素多元、配套集成、充分协调、效应综合”的具体要求,加快建设产业支撑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城融合”的发展区,全面推进“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相融”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符合“秀美、富裕、和谐”现代田园城市发展要求的新型城镇。建议成立“德清县产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经信、商务、农办、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13、。办公室可设在发改委,形成县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考核鼓励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提出产城融合的统计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目标管理。产城融合的标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初步考虑可以包括产业聚集度、主导产业规模、市场投入产出比等产业发展状况,水电气路讯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和配套水平等城镇发展状况,以及从业人口的调整人口比重、工作半径、工作区和生活区通行时间等产城互动状况等内容。(二)创新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1要专题研究产城融合规划。应加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引导,注重产业特性、人口特征、城镇特色,注重产城之间的融合互补,专题研究德清县产城融合发展的具

14、体措施,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完善要素保障、功能配套、深化细化规划布局、落实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符合德清实际的指导性意见。2探索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同步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区管理等配套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集中发展区3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实行BT、BOO、BOT等多种途径参与产城融合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等多种产城融合建设模式

15、。4研究产城融合的政策保障。增强土地保障。加大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在年度土地指标安排时,优先保障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合理配置工业园区内工业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加大对园区内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城融合土地保障能力。完善融资体系。加强园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产城融合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为产城融资提供资金保障。支持人才引进。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住宅公寓、风险投资和商业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

16、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镇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镇为载体,以城镇化为依托,并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我们要以不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全面实施“3131”工程,着力构建3+X工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重点产业,全面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努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要优化提升发展特色产业,使我县新型纺织、食品加工、

17、文化休闲用品、皮具皮件、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抢占杭州都市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按照“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下渚湖生态休闲度假区、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城东商务总部服务区、永安金融商贸服务区、城南科技创新服务区、站场商务商贸服务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巩固提升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生活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生活性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四)以“生产、生活、生态”为理念,大力推进产城融合随着新型镇化的持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因此,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进一步破除

18、城乡二元体制上的障碍。要按照规划引领、设计引导、环境先行、配套先进、产城相融、居商相宜的发展思路,凸显“低碳、生态、智慧、宜居”新理念;要建管并举,以城带城,合理布局重点区域功能,构建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路网、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市智能管理,要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加快构建新城产业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高新技术研发区、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等重要产业载体;要坚持社会事业与新城开发同步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加快引入优质社会事业资源,着力推动形成满足各层次需求的便捷、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五)强化“一主、一副、三大组团”的城镇结

19、构模式,充分贯彻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 1着力打造中心城市“十二五”规划中,在整合提升武康城区、高水平建设站场新区、加快开发临杭工业区、改善城市宜居的品质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上,清晰明了,产城融合的理念十分凸显,只是我们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要坚持有效执行,贯彻到底,决不走样,并在此基础,创造新思维,探索新方法。按照“三区一湖”中心城市框架,根据“十二五”报告提出的“整合提升武康城区、高水平建设站场新区、加快开发临杭工业区、保护性开发下渚湖湿地”要求,加快“三区一湖”高水平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议将“三区一湖”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大武康”概念,撤消武康镇、乾元镇、雷甸镇、三合乡,建立武康街道和乾元

20、街道,将乾元镇的部分区块和雷甸镇整体并入临杭工业区,三合乡并入武康街道。将乾元镇站场高铁区块作为德清交通枢纽,统筹乾元旧城改造,强化与武康城区的基础设施衔接,延09省道至武康城东区块作为今后城市建设核心区块前瞻性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将下渚湖湿地开发和塔山森林公园建设,作为今后城市休闲旅游度假区整体推进。在产业布局和发展方面,今后重点推进开发区和临杭工业区建设,加快完善两个园区商务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产城融合。2大力培养发展特色城镇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其它乡镇可以根据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倾向、生态条件和文化特色等因素,进行合理分工,彰显各自的特性。努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如工业强镇、商贸重镇、交通枢

21、纽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风情小镇等等,加快形成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如副中心城市新市,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重点推进德清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承接上海、杭州等地的产业转移和扩散,培育、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卫星城市和统筹带动县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中心,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风貌和运河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而筏头和莫干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人口,将西部山区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来规划建设,加强生态功能保护,积极发展山林资源加工、旅游度假、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点

22、二: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明确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使城乡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获得大改善。一、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所存在的问题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有很多,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度大;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缺乏激活机制;农民村续增收不够稳定,增收难度在扩大;一些制度与体制的约束,使城乡二元结构难于破除。农村问题千头万绪,然而从深层次看,农村问题

23、都是和“土地”紧密相连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行的土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已逐步显现。目前农村存在的困境,如果不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不仅是第一产业无法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二产、三产,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归纳起来,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源于与土地有关的两大矛盾: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现代化农业要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不可能实行规模生产。目前农村“细碎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不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率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而生产成本却很高,因此,土地单位面积效益低下。由此致使大量农民

24、选择进城或进企业务工,更是导致土地粗放耕种,甚至撂荒。正是由于这对矛盾,导致农民持续增效困难。而由于农村的主要资源土地掌握在千家万户之间,村集体经济当然难于巩固和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难于改善。虽然现在普遍存地土地转包和租赁行为,似乎也是一种参股形式,但其形式还是低级的,难于根本扭转目前农村存在的农民和集体都无法大获其益的困境。第二,农业人口转移与城镇化滞后的矛盾。随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或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土地,这些农民要么进城,要么就近安置。当大量离开土地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时候,城镇化滞后的矛盾逐渐暴露:部分农民面临失业;现行户籍的制度等使城乡二元结构从

25、根本上难于破除;社会公共服务尚不能实行均等化;农民集中居住还存在困难。二、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力求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德清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需要在城乡之间建立一种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为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而在认真研究和深入审视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目标,参照外地的成功经验,建议在以下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重大突破:(一)全面推行“三集中”、“三置换”。“三集中”,即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三置换”,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成城镇公寓房,拆一还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

26、成社会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置换成土地股权。通过“三集中”、“三置换”,可以化解长期以来困扰地方政府的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的难题,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可以大大加快农民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三集中、三置换有利于村集体组织掌控以土地为核心的有效资源。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原则,对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进行规划,坚持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战略,加快推进以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掌控耕地资源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土地集中流转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发展模式、合作农场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模式,集聚项目、土地、人才资源优势,做大规模、做强产

27、业。三集中、三置换有利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二)以农户参股的方式进行土地集中。虽然土地是国家公有,但承包到户后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已经是农民个人所有。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了“农民工”,在一定意义上讲,农民工就是持农业户口的产业工人,其中八零后的农民工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成熟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对土地的兴趣越来越少,自家的土地要么由留守老人耕种,要么承包给他人,甚至直接撂荒。应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耕种,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按一定的比例分红,让不种地农民安心地离开土地,而且每年还能从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一笔固定的收入。这种方式的优点:一

28、是整合后的土地经营者,可以发挥其资金、技术、设备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劳动力转移效果显著;三是这种方式适合以村为单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运作,农民自由出让土地,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收益,操作比较容易。(三)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五大”合作组织,即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投资性富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 参照以前农业合作社形式,以村为单位把土地集中起来,农户入社,不但能够集中土地,还能够集中资金、生产资料,按地亩、投资、劳动力投入做利润分成。这种方式的优点:一是农户自愿加入合作

29、社,自愿出资,可以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地推进合作社的规模和运作水平;二是劳动力转移效果也比较显著,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土地集中后,每人可耕作30亩,转移出的人口可以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我们继续保持“人口红利”的优势;三是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从种到收,从良种的选择、土地的改良、农用机械的使用、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治到农产品进入市场,都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规划;四是土地投入减少、产出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也有保障,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在这种形式下,农民变成了社员,不但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收入会大大增加,从事大量农产业的社员,也会吃着地租挣到双份钱,收入大增。五是可以充分

30、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五大”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分享更多收益的长效增收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特别是可以解决当前困扰农业农村工作中土地如何经营、农民如何增收、集体经济如何壮大的难题。(四)鼓励农民进城进镇集中居住,积极推进村庄建设。1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进中心村。对本县、镇规划区、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开发区区域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镇落户的,采取“土地换保障”办法,实行“拆一还一”,以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对县、镇规划区、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开发区区域外无“三置换”意愿的农户,符合改建、新建住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