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课题蜀相序号总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部分 预习学案:1、诗人生平简介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
2、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
3、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4、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作蜀相就是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祠堂时所作第二部分 课堂导学一、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导学与点拨 :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 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蜀相是什么诗?2、我们学过哪些咏史诗?它有什么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由凭吊古迹而
5、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资料:公元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一人决定。)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三顾”诸葛亮在
6、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侧面写诸葛亮“隆中对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三顾堂频烦多次。频繁天下计: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n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即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扬其报国忠忱,诸葛亮鞠躬尽瘁、忠心谋国之心。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
7、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归纳: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于隆中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壮志未酬的英雄。圣主良相,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伤痛、仰慕、叹惋。 这英雄也包括着自己。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8、,辅佐君主有为于大唐江山,却始终没有机会,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没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他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6、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7、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品评人物形象:诗
9、中塑造的诸葛亮形象: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事家。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西勉东南)。葛亮一生功劳卓著但也有遗憾,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但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了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罗贯中三国演义)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
10、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定军山武候祠对联)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胸怀大志,却壮志未酬的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二、“以意逆志”,探究此诗的主旨。1、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杜甫的志向是当一
11、名臣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可是“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政治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杜甫也要为大唐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切入诸葛亮的政治身份,他希望自己能象诸葛亮一样能“尽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
12、门!所以选此角度来抒发郁闷和隐痛,表达对一代名相无限的敬仰赞美羡慕之情。这也是以“蜀相”为题而不以“武侯祠”为题的原因吧。三、揣摩语言 想象意境1、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本诗前四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自问自答。“寻”:特意去找、寻访,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
13、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诗眼”分别“自”、“空。“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的。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
14、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自”与“空”两个字, 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四、比较阅读,合作探究: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八阵图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2025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冬春季节传染病防治课件
- 宣传培训的课件模板
-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57中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版智慧城市暗股投资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度高端酒店管理合同(含客房服务及餐饮管理)
- 2025版叉车装卸搬运与环保处理一体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不锈钢屋顶材料供应与施工承包合同
- 2025版大型企业仓储物流外包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发展对象培训结业考试真题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卷(附答案)
- 新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4章单元测试卷(了解电路)
- 大众文化导论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
- (完整版)形式发票模版(国际件通用)
- 原创领袖的风采-易发久
- 沭阳如东中学教学工作十八条措施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