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老年医学总论.ppt_第1页
第一章__老年医学总论.ppt_第2页
第一章__老年医学总论.ppt_第3页
第一章__老年医学总论.ppt_第4页
第一章__老年医学总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老年医学总论,2,学习目标,1.掌握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2.掌握老年病临床特点。 3.熟悉衰老的定义和机制。 4.熟悉衰老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变化。 5.了解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老年医学总论,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第三节 衰老及衰老机制 第四节 衰老的器官与生理功能变化 第五节 老年病临床特点,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特指社会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年轻人群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老年人群的转变过程。 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增高,即社会老龄化。,1.老年人年龄标准,W

2、HO规定: 发达国家65岁 亚太地区60岁 80岁为高龄老人 90岁为长寿老人 100岁为百岁老人,WHO新的年龄划分标准,44岁以下:青年人 4559岁:中年人 6074岁:年轻老人 75岁以上:老年人 90岁以上:长寿老人,2.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国家或地区人口中: 60岁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 或 65岁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 该国家或地区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 2000年全球(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老年人口年增长率:世界2.4% ;中国3.5% 向高龄化发展. 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

3、1.46亿,占总人口数的11.04%,据预测到2050年达到 4亿 (25%)。,第二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1.老年学,老年学(gerontology): 研究人类衰老的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 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卫生保健和其他诸多领域, 包括: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目前已成为一门重要而独立的科学体系。,2.老年医学,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 老年学 和 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 老年基础医学 老年临床医学:主要研究老年病; 老年流行病学 老年预防医学与老年保健 老年社会医学,老年基础医学,主要研究: 老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织形态

4、、生理功能和生化免疫等的增龄变化,探索衰老的特征、过程、原因、机制及延缓衰老(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老年临床医学,主要研究老年病尤其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诊疗和防治方法。 其中也包括老年护理医学和老年康复医学,重点研究老年病的护理工作和康复医疗。,老年流行病学,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分布以及老年人死因,研究遗传、环境、生活、卫生和心理等各种因素对衰老和老年疾病的影响,为老年人的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老年预防医学与老年保健,主要研究老年病的预防和老年人的保健工作,保持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 重点研究抗

5、衰老措施,普及卫生知识,对已患的疾病,即使不能治愈亦要争取减少病残。 涉及中年防病和中年保健。,老年社会医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老年医学,根据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来研究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同时也涉及对老年人的各种保健和社会福利事业。,3.时序年龄和生物年龄,时序年龄:即实际年龄。 生物年龄:即生理年龄,取决于组织器官 的结构与功能老化的程度,是反应器官功能状况的一个指标。,4.自然寿命、最高寿命、平均预期寿命,自然寿命: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遗传学意义上的最高年限。 最高寿命: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中最后一个或最后一批死亡的生存时间。 平均预期寿命:某一地区或

6、国家总人口的平均生存年限。,Buffon系数,Buffon系数= 寿命 / 生长期 最长寿命 = 生长期的57倍或性成熟期的810倍。 人: 生长期 :25年 最长寿命:125175年 Buffon系数:5.07.0,Hayflick极限,Hayflick极限: 体外培养细胞分裂生长在50次左右即终止(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遗传因素: 家族因素、性别因素、劣质遗传因素; 后天因素: 社会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体力活动。,23,老年患病不是必然归宿! 内因15% 外因85% 社会因素10% 医疗因素8% 气候因素7% 生活方式行为习惯60%,衰 老 是 必

7、然 规 律,24,公认的现代人的寿命又是多少呢?,厄瓜多的玛利亚卡普维娅,和卓別林以及希特勒一样,都是1889年9月出生。2006年8月27日去世,终年116岁。,美国田纳西州的伊莉萨白伯登1890年8月出生,于2006年12月11日去世,终年116岁。,世界上活的最长的是世界公认的有确凿的文件证明的、有史以来的长寿冠军是一位法国女人詹妮路易卡门122岁又164天(JeanneLouiseCalment)。,25,延缓衰老从壮年开始,分别摄于1941、1946、1953、1971年的英国皇太后,从中看出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26,中国人的寿命有多长?,传说中的寿星彭祖767岁,

8、但可信度不高。 报道的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查出的最长寿者是155岁。但关于该老人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公布。,27,中国

9、人的寿命有多长?,广西巴马寿乡132岁老人(来源:大河网 2010 .12.21),WHO 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还必须在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保持完好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 具备形体健康、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条标准的老年人才能称得上是健康老年人。,5.健康老年人,中华医学会老年健康的10条标准,躯体无明显畸形 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基本正常 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性格健全 情绪稳定 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能适应环境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健康表现,热爱生活, 喜欢活动; 认知正常, 自知之明

10、; 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 性格开朗, 通情达理; 面对现实, 善于适应; 人际协调, 家庭和睦。,31,第三节 衰老及衰老机制,一、衰老的定义,衰老(senility,aging):是指生物体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随时间进展而表现出的形态和功能不断衰退、恶化直至死亡的过程。,33,我们为什么会走向衰老?,1、不可控因素: 遗传基因。 生存环境。 2、可控因素 生活方式。 体内自由基水平。 激素水平。,衰老的特征 (丘比特(Cupid)标准),累积性(cumulative) 普遍性 (universal) 渐进性 (progressive) 内生性 (intrinsic) 危害性 (delete

11、rious),衰老的机制比较复杂,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遗传程序衰老学说 2.自由基学说 3.神经内分泌学说 4.免疫衰老学说,二、衰老的机制,36,世界公认的衰老理论:,自由基增加 衰老 免疫机能下降,该学说认为衰老如同生长、发育、成熟一样,均是由遗传程序(“生物钟”)决定的。 这种遗传程序使生物体按时表达出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生命现象。 如每种动物都有大致相同的最高寿命:家犬20年;家鸽30年;马46年;人类最高为120年。 这个“生物钟”就是细胞核内的 DNA。,1.遗传程序衰老学说,DNA如何控制衰老?主要有以下学说: “衰老基因”的表达; 基因

12、密码受限; 重复基因耗损; DNA修复功能下降; DNA抑制因子表达; 基因突变。,遗传程序衰老学说,遗传程序衰老学说,在该学说中,目前研究较热门的领域有: 与衰老有关的基因研究: 长寿基因(如EF-1基因、BcI-2基因等); 抑癌基因(如p53、p21、Rb等); 衰老相关基因(SAG),等;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DNA甲基化及线粒体DNA损伤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由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带有一个以上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主要有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自由基、氮氧自由基等。 危害:具有高度氧化活性,在体内发挥强氧化剂作用,损伤生物体的大分子或多

13、种细胞成分,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造成组织器官细胞数量的减少,出现衰老的病理改变(如脑萎缩)。,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自由基数量增加,衰老组织和器官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退,造成体内自由基积累; 自由基的增加反过来又促进细胞的凋亡,从而加重组织器官衰老的病理改变。 抗氧化活性物质可通过阻止细胞凋亡,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该学说认为机体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均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下丘脑是调节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的中枢,起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换能器的作用。 随着增龄,下丘脑发生明显老化,功能也显著减退 垂体及靶腺功能全面衰退、衰老。,有研究者认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是

14、调节衰老过程的主要场所,提出“老化钟”就在下丘脑,衰老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变化导致或调控着全身功能的退行性变化。,神经内分泌学说,免疫衰老学说,衰老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增强有关。 有研究显示,人体衰老过程中,免疫细胞(T、B细胞)绝对数目减少且亚群发生变化。 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能力下降;B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反应能力下降但对自身抗原的反应能力增强,从而造成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5,结 论:,衰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衰老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抗衰老行动越早越好。,第四节 衰老的器官与生理功能变化,一、概 述,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的

15、增长,人体各器官及组织细胞逐渐发生形态、功能和代谢等一系列变化,出现退行性改变或功能衰退状态. 生理性衰老的特点: 基本特征:普遍性、全身性、进行性、衰退性和内生性等; 个体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 或 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衰老速度和衰老程度都存在差异。 生理性衰老变化的总趋势不利于机体自身。,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 机体储备功能减退 机体抵抗力减弱 机体活动及适应能力下降 老年人心理变化,二、生理性衰老的主要表现,(一)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葡萄糖耐量降低:致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在寒冷环境中,容易发生体温降低,造成冻伤。 脑循环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即使血压稍

16、有降低,也将产生较明显的脑局部缺血,出现急性神经、精神障碍和跌倒。 血浆pH值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酸碱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出现酸碱平衡失常,尤其是代谢性酸中毒。,(二)机体储备功能减退,正常情况下,机体各器官有一定的功能储备以适应各种紧急情况,如心排血量减少时,可通过冠状动脉的功能储备而使冠脉血流量不至显著减少。 衰老时,各个系统脏器储备功能减退,是机体对疾病易患性增高的原因之一。,机体抵抗力:包括防御、自身稳定、监视、免疫等功能和承受高温、冷冻、创伤、射线、疲劳等伤害性刺激的能力。 衰老时,机体抵抗力减弱,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如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种肿瘤的发生率增加。,(三)机体抵

17、抗力减弱,(四)机体活动及适应能力下降,衰老时,由于体力下降,反应迟钝,运动的灵敏性、准确性下降,所以机体活动能力下降;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和代谢减慢,所以对外界和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下降。 老年人夏季易中暑而冬季易感冒;运动耐力明显降低,活动时容易出现心悸气促,活动后恢复时间也延长。,(五)老年人心理变化,低级心理活动:如感觉、运动等过程,受生理变化制约较大,随年龄增高而减退; 高层心理活动:如个性特征、智力等,特别是与语言思维和抽象概括有关的高级智力,在一定的衰老过程中,不但不下降,反而会增高。这决定于老年人是否善于用脑、勤于学习和思考等。,第五节老年病临床 特点,老年病的临床特点,临床

18、表现不典型 多种疾病同时并存 容易发生并发症 病程进展快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病情 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较小,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原因:老年人反应性减低;感受性差,尤其对痛觉的敏感性减退,等。 结果: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严重感染时只有低热,甚至无发热,高热少见。 严重肺炎时无肺部症状,或仅表现为食欲减退、全身无力、脱水或突然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 心肌梗死时无痛;胆石症和阑尾炎疼痛很轻。 无症状菌尿,无腹肌紧张的内脏穿孔;淡漠型甲亢。 无临床症状,常规查体发现肿瘤。,主要原因: 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联系较密切,一个系统发生异常,可导致另一个系统异常; 老年人很多疾病都为慢性过程; 各种症状的出现率及损伤的累计效应随年龄增加,造成多种疾病积于一身; 免疫障碍性疾病可同时或相继发生于同一个体。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导致医源性疾病。,二、多种疾病同时并存,影响: 常因一种疾病改变 或 掩盖 或 干扰另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使老年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变的十分困难。,二、多种疾病同时并存,最容易发生神经、精神系统的并发症,如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 易并发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长期卧床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