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_第1页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_第2页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_第3页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_第4页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门石窟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学院: 园林学院 班级:2015级风景园林二班 姓名: 杨婷婷 学号: 2015224658 2018年5月27日精品.目录1. 龙门石窟遗产概况和范围-1 1.1 龙门石窟概况-1 1.2 龙门石窟范围-32.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历程-32.1 龙门石窟保护历程分段详述-32.1.1 开窟时采取的保护措施-32.1.2 开窟后历代的增建、改建工程-52.1.3 科技保护的时代-52.1.4 各阶段保护工程的效果-63.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现状整体情况-63.1 自然环境-63.2 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7 3.2.1 管理机构及构成-73.2.2 资金来源和分配使用

2、状况-73.3 旅游开发利用-73.3.1 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状况-73.3.2 旅游设施建设-83.3.3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84. 龙门石窟的价值及其体现-84.1 文化遗产价值-84.2 艺术价值-84.3 科学研究价值-84.4 旅游价值-84.5 经济价值-95.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内容-96.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原则-10 6.1 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10 6.2 可识别性原则-10 6.3 可持续性原则-107.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方法-108.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119. 龙门石窟文化遗产前景展望-13 精品.1. 龙门石窟遗产概况和范围1.1 龙门石窟概况中国三大佛

3、教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以悠久历史、精湛雕刻、灿烂文化著称于国内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它象一块璀璨的瑰宝镶嵌在香山伊水之间,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龙门居住十八载,在赞龙门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又称伊阙,地处古都洛阳南郊。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见表一),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

4、、286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表一 龙门石窟不同朝代的开凿情况 表格来源:知网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个时代的造像有不同的凤格。北魏佛像秀骨清丽,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脖子细长,胸部平坦,衣纹

5、采用平直刀刻法,刚劲质朴;唐代造像体态丰胰,脸部丰满,双肩宽厚,脖子短粗,有横纹,胸部隆起,衣纹采用圆刀刻法,自然流畅。图1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精品.图2石窟内佛像 图片来源: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龙门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见图3。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图3龙门石窟示意图

6、 图片来源:知网1.2 龙门石窟范围根据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规定,龙门石窟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精品. 保护范围为:自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佛座向东2000米至张合山,向西700米至洛伊公路,向南800米至二道桥,向北2400米至广化市场街。建设控制地带为: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800米至二广(洛界)高速公路,向西1200米至王城大道,向南2000米至草店伊河大桥,向北400米至园林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包括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龙门村、郜庄村、寺沟村、张沟村、魏湾村、郭寨村、东草店村、西草店村和镇南社区、河东社区。园区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园区人口3.6万人

7、。 图4龙门石窟位置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2.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历程2.1 龙门石窟保护历程分段详述 石窟寺保护工程历代不断,大体可划分为开窟时、开窟后和现代三个阶段。2.1.1 开窟时采取的保护措施石窟寺的保护工程是从其设计建造时就已开始了的。防崩塌设施:为保证洞窟开凿后不致因应力变化造成崩塌,设计者根据宗教的需要,按不同地区的地质、地理条件安排洞窟的形制,或以中心柱支顶,或者将窟顶凿成穹窿形。从我国石窟寺中心柱窟形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延续情况(北魏至宋历代均有)可以判断出,中心柱和穹窿顶均具有石窟保护的性质,仅把它们看作是一定历史时期的风格或样式,而当作石窟断代的依据,显然是片面的。龙门石窟

8、为石灰岩质地,其窟形多为穹窿顶,而居砂岩地区的四川大足、宁夏须弥山石窟,则至唐宋时期仍有中心柱窟出现。防雨水设施:我国石窟群中的防风雨设施分布较普遍,形式上有排水沟(如图5)和防水雨篷(如图6),见于龙门北魏时期第140窟(宾阳洞)外二力士、第119窟(唐字洞)及第1609窟(石窟寺)等都属于此类,只是深度多只有o40米。唐代,其深度增加到o70米以上,其中的第521、522(双窟)、543窟(万佛洞)等,深度已达1米以上,很好地保护了外壁的雕刻。另一种形式是大型木构窟檐,它既保护了雕刻,又有雄伟壮观的气势。龙门石窟中有看经寺、潜溪寺等,时代均属唐。其建筑为单坡、无墙体,不影响通风及光线。此外

9、还有与主洞同时开凿的前室,安西榆林窟是很好的范例。精品.与开窟同时的保护设施及遗迹,从文物保护的原则上讲,应予以保护和保持;从功能上讲,也应该是值得当今借鉴的,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还可以在保持原有外观的前提下,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效果变得更好。图5排水沟 图片来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古人是如何保护龙门石窟的图6防水雨篷 图片来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古人是如何保护龙门石窟的2.1.2 开窟后历代的增建、改建工程石窟开凿后,历代都以不同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实施增建或改建工程,有的是考虑到佛教徒居住的方便,也有的是为了保护供奉的神灵或借以许愿。精品.窟檐建筑:奉先寺在窟形上具备了防雨、防山洪冲刷设施,又有

10、防风化涂料的保护。其造像比例掌握了透视学的视觉差,高大的佛像比例匀称。然而,宋代在它上面加盖的九间保护性大房,却破坏了壁面雕刻艺术在视觉上的完整。从佛教信仰上讲,让大佛肩扛大梁“终身劳累”,显然是不合适的。从地面建筑柱础遗迹的布局看,百余根柱子林立,确实遮挡了视线,通风及采光也受到影响。类似这种情况还有龙门第403窟(潜溪寺)窟檐(清代改建)和陕西的彬县大佛寺窟檐,都造成洞内常年潮湿。记载中,乐山大佛是自扛凌云阁梁架。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的第5窟大佛楼,也同样是肩扛大梁。窟门:自唐代以后,一些佛教徒为保护石窟,或为居住,对一些洞窟凿槽装门或作砖券门洞。这种方法凿毁了雕刻(如宾阳中洞洞门的神王、路

11、洞的供养菩萨等)。另外,还造成洞内光线不足,通风条件不好,凝结水积聚,雕刻品溶蚀严重。据测记,其相对湿度年多在75以上。1960年前,我们的石窟保护工作还停留在三十年代的看守办法。由于人们认识上的问题,仍多采取加门券洞的方法。本来通风很好的古阳洞、药方洞,因门券小或作封闭房屋式窟檐,七十年代庆阳北石窟第3窟采取装门封闭办法,造成洞内无干燥时。民间对残破佛像的修补:石刻受到破坏(主要是被盗),佛教徒、民间艺人对其进行了修补。因其材料及工艺水平所限,常常把很好的艺术品补得不成样子,而且还在雕刻品上打孔、装木杆铆固。宾阳洞外力士身上的无数孔洞就是一例。支护:即对石窟崩塌残留部分进行支顶。二十年代龙门

12、石窟已有两项工程:东山第2500窟、2600窟(大万伍佛洞同北洞)间墙崩塌后砌石支顶。奉先寺大佛南侧溶洞砌石填补,保持了其稳定性和完整性。这一类砌补属抢险工程。2.1.3 科技保护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石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但因科技落后,其方法多沿袭几百年前的老方法,效果如旧:(1)对残断雕刻品用水泥补修,如奉先寺阿难像、敬善寺力士、菩萨等处。(2)建古阳洞砖券门洞,修封闭式药方洞窟檐(实为建房)。(3)伊阙佛龛之碑水泥亭,重力落在将要滑落的碑体上。自1965年起,龙门石窟的保护进入了科技保护时代。为积累科技保护的资料,开始 对气象及洞窟干湿度进行观测,并研究洞窟周围树木对石刻的危害

13、,总结出了洞窟潮湿的原因。工作中发现,清理窟顶、边坡树木,是保护洞窟及所在岩体的整体稳定性的主要措施,随之开始了科技保护工程:(1)为降低洞窟内湿度,消除凝结水,拆除了宾阳洞、古阳洞洞门及药方洞、潜溪寺 窟檐。(2)用化学灌浆结合工程金属铆杆的方法,对洞窟雕刻品及岩体进行加固,达到整体 稳定。(3)修建大型防水雨篷及窟檐工程。(4)建防护围墙、栏杆(单纯的保护设施)。(5)为方便游人参观、安全检查及研究工作而修建台阶栈道。 (6)进行防止雕刻品风化的研究。精品.图7洞窟内的红外相机和渗漏水收集仪器 图片来源:新浪历史2.1.4 各阶段保护工程的效果历代石窟保护工程,无论是从宗教信仰,还是从政治

14、需要出发,总的都是为保护石窟的安全。然而,由于人们的科技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效果不一。与开窟同时进行的工程,如排水系统、窟檐、防风化材料以及石板雨篷等,多设计合理,对石窟的保护功能强,效果也好。开窟后增建、改建的工程多数不合理。这阶段的工程是以保护为目的,但却往往起到了破坏作用。至科技保护时代,其保护的前提是对前人保护工程的总结以及对积累的资料的分析,因而具有较好的效果。例如,拆除宾阳洞等窟洞门,保持洞内干燥,是在对1965年洞窟观测纪录作现场分析后进行的;在分析擂鼓台现存宋代防水雨篷保护效果后,依照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国际宪章规定(1最低限度的干预。2可识别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3

15、可逆性原则),参考原建石板雨篷排水沟遗迹,只是因科技材料的进步,现修建的雨篷在体量上比过去大,效果有所改善。3.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现状整体情况3.1自然环境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文化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知识和佛像雕刻艺术。龙门石窟既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人的佛教信仰程度,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的博大精深。龙门峡谷与秦岭山系一脉相连,由西向东绵延,伊水作为峡谷中最重要的河流,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流滴,将龙门峡谷分割成东西两部分。龙门峡谷气候属于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风大有扬沙,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凉爽光照足,冬季干燥少降水。每年6月下旬到9月上旬,龙门峡谷进入雨

16、季,10月上旬至次年5月上旬,龙门峡谷进入旱季。当地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可达44,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可达零下20,年平均气温为14,无霜期为211天。伊水流量不稳,通常雨季的流量达到全年流量的六成以上,因此在暴雨之后,会出现伊河洪水淹龙门的现象。伊河两岸泉眼众多,平均出水高度高出伊河水面2米以上。各泉眼流水温度介于24-25度之间,流量终年稳定。龙门峡谷虽然气候环境不错,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森林覆盖区,只不过由于自古以来靠近人口密集区,原始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所以现存森林主要为人工培育。由于龙门石窟有着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所以在对龙门石窟保护开发过程中既要注意其一般特征,也要研究其特殊方面,一般与

17、特殊相结合,才能做好龙门石窟保护幵发的工作。精品.3.2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3.2.1管理机构及构成目前,我国对世界遗产的管理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采取属地管理体制,即将管理权下放地方;二是由于不同政府部门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对遗产管理的主体较多,保护利用中的利益关系显得格外复杂,长期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龙门石窟在此问题上也不例外。为了改变龙门石窟多头管理的局面,进一步提高龙门石窟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水平,2002年3月洛阳市政府决定在龙门石窟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龙门石窟研究院)”,实现了对龙门石窟文物的统一保护,统一管理。龙门石窟管理局属于正县

18、级事业单位,直属洛阳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辖包括石窟保护中心、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白园管理处、香山寺管理处等六个二级机构。现有人员70余人,其中石窟保护中心有7名研究工作人员,均为国家正规院校毕业,两名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涵盖环境、化学、文物保护、地质等学科。3.2.2资金来源和分配使用状况景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门票收入,基本没有上级财政拨款。1999年在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时,洛阳市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周围环境进行大规模治理改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无偿捐助125万美元资金,帮助对岩石风化、崩塌、石灰岩凝浆对雕刻品不同程度覆盖等病害的进一步治理。目前,龙门石窟的门票年收入在6 000万人民币左右。以2

19、005年为例,门票收入约为6 000万人民币,龙门石窟管理局(研究院)2005年度工作人员工资等费用约为1 200万元人民币,保护维护费用为500万元,水电费用约为150万元,办公经费600万元,其他等杂项805万元,共计3 255万元。3.3旅游开发利用3.3.1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状况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来参观。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龙门石窟接待的旅游人数也逐年增多,并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旅游门票收入是龙门石窟的主要收入。20世纪90年代以前龙门石窟旅游门票价格非常低,存在管理和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90年代以后,门票价格进行了多次调整,目前已经拟从每张80元调

20、升为120 160元,门票收入逐年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为石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十分充足的资金。近年来接待人数和收入情况见表2。表2龙门石窟接待人数及门票收入表 表格来源:知网年份 旅游人数(万人) 旅游收入(万元)精品.20012002200320042005200690 2 70093 378065 278098 5371110 6000130 73003.3.2旅游设施建设龙门石窟在旅游设施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了市区通往景区的龙门大道的扩建、改造和绿化工作,将10.6 km长的龙门大道建成了一条高标准的旅游通道;兴建了龙门西山万亩森林公园;投资上千万元,建立了景区技防和

21、电子门禁系统、景区网站和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开辟了旅游者休息室,并且进行了配套导游设施的建设;及时更新导游设施,完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为老弱病残游客专门开设残疾人通道,免费提供轮椅、拐杖、童车、雨伞等配套服务设施。2007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耗资480万元,布灯近3 000盏,完成了龙门石窟的夜晚亮化工程。3.3.3对地方经济的影响龙门石窟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点旅游目的地,在全国及世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近些年,随着龙门石窟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到龙门石窟开展研究和观光旅游。龙门石窟游客数量稳步上升,旅游门票收入大大增加的同时,对周边区域当地人

22、民的就业和收入也起到好的作用,并且对洛阳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的行业发展和人员就业等起到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龙门石窟的价值及其体现龙门石窟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许多价值,可以说龙门石窟自凿建、发展和完善至今使其集宗教、美术、建筑、书法、服饰、医药、经济和旅游等价值于一身,使对其价值进行营销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龙门石窟的价值。4. 1 文化遗产价值龙门石窟可以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 “里程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雕塑充分体现了每个朝代的政治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水平、服饰欣赏和宗教信仰等,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

23、大量的实物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4. 2 艺术价值龙门石窟的雕塑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堪称展现中国石窟雕塑艺术变革的 “里程碑”。另外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它所保留的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拥有巨大的书法艺术价值。4. 3 科学研究价值龙门石窟遗址是历史的产物,能够给人类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创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龙门石窟为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科技史的修正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4. 4 旅游价值精品.当

24、今社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不言而喻,只要是稍有能力者,皆愿在条件许可的支况下外出旅游,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增长自我的见闻见识。于是,旅游在今日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产业。4. 5 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来源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又表现在民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两方面。文化遗产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得以提高文化素质,故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增高。5.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内容龙门石窟以其千年来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保护好石窟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其独特的环境风貌成为整个风景区规划工作中的重点所在。从龙门石窟现存的问

25、题和病害分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应以整体安全保护为主。其主要内容为:1、认真保护“两山相对,望之若阙”的自然环境;2、防止自然力的破坏,特别要防止各种形态的水害;3、加固悬岩,防止崩塌;4、加强宣传,深化人们(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的文物保护意识。龙门石窟自然环境风貌保存状况之差,已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防止其遭受进一步的破坏。石窟的环境保护也不容忽视。如在何处修建栈道,其结构造型如何处理;窟区内的公厕如何选以及对其外观的处理;窟区出入口的形式处理等问题,都应审慎对待。为了防止降水对洞窟和壁面雕刻品的浸害,建造一些遮蔽和防冲刷的设施是必要的,它也应该成为石窟保护工作中的一项

26、安全措施。龙门石窟整个保护区和窟区局部存在着一个环境风貌保护问题,也就是如何有效地保护原状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对石窟保护工作的冲击。主观原因表现为没有抓住石窟保护区的“功能规划”。“功能规划”就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汇总在一起这一点在具有时代特色的风景区规划管理中意义重大。要做好总体功能规划,首要的问题仍然是保护区范围的划定,特别是进一步规定和明确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有效范围。为此,我们应采取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其他社会经济功能建设的“两利”方针,并在总体功能规划中加以体现。“两利”方针的核心是保护好文物,包括历史遗迹和环境风貌。在规定保护范围时,应

27、该估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会给保护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能预见当地基本建设、经济事业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事业发展趋势。特别是龙门石窟环境风貌的保护单位,其绝对保护区的范围应更广,对其控制区的规划则应更严格。当然,保护范围规定之后,能否按照法规执行,还有个政令与法令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政令应当按照法令行使和承担相应的权力及义务。政令不能有悖于法令而自行其事,造成政法不一,甚至权大于法。在执行所划定的保护范围的规定时,政府除了应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外,还要发挥必不可少的协调作用,即以总体功能规划为手段,使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以保护文物为目的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实践证明,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要保护好文物

28、,仅靠文物主管部精品.门是行不通的,必须有政府行为的参与、协作。环境风貌问题不仅存在于保护区与非保护区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保护区内部。以服务设施为例,包括保卫和售票用房、公厕、照相、餐饮、工艺品小卖部等等设施,其布局、规模、体量、造型及选址等,都存在着与文物的关系问题。例如龙门西山的公厕,不设是不行的,但设在何处,怎样防止污染和协调观瞻,都有改进的必要。而工艺品零售摊点的设置、造型、大小等,也都应有一个统一的设计。又如保护区出入口的设计形式问题,为了石窟文物的安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还需要设置入口建筑,但其造型应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旅游设施的建设,也是现在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以

29、上所述,都应该纳入总体功能规划中统筹安排,妥善处理。6.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原则6.1 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真实性(authenticity)与完整性(integrity)原则被业界和学界公认为文化遗产法最基本的原则。真实与完整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所应遵循的标准性要求,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开,要求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他针对遗产的一切行为应达到真实而完整地存留、传承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 遗产工作者应该获得、记录、收存或传承历史上曾经产生或现存的完整、原样的遗产,应该向今人展示、为后人留下完整的、原生态的遗产;必要的修复、可允许的再利用不得或尽量避免毁损遗产原样。6.2 可识别性原则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经

30、过允许的新建、加建、扩建、改建项目,遵照威尼斯宪章的要求,尽量做到新老分开。老的构件、材料、做法、结构形式尽量保留。新的部分采用新材料、新做法,最终在对比中达到新的协调。6.3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表现在保护历史遗存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可持续性还表现在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首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继续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作为景点要慎重,防止破坏。7. 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方法(1)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

31、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目前北京的遗产地存在管理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3)合理开发,适度利用。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

32、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尽快“与世界接轨精品.”,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4)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

33、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我国、我市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5)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8.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1999年河南省洛阳市制定了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办法,之后又制订了洛阳市文化古都保护计划、龙门石窟保护规划,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宽视。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针对龙门石窟保护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1、龙门石窟景区附近的西山公路过去车流量较大,景区管理冉发现西山公路飞扬的尘土

34、对石窟表面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将西山公路改道从后山绕行,原有路段改为游客步道。2、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在每个石窟群顶部建立了科学的排水渠道,尽量降低了降水对佛像石质的侵烛。世纪年代初,景区管理者引进了有机娃防水剂对佛像进行保护,里然该材料能让石窟岩体在一定时问内保持干燥,但负面作用较大。 3、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为了降低伊河洪水对石窟的威胁,疏浚了伊河水道,采取了防洪措施。1997年,景区管理者重新改造了奉先寺排水渠道。20世纪80年代初,景区管理者又先后改造了潜溪寺、宾阳洞排水渠道。这些排水渠道提升了龙门石窟景区应对洪水威胁的能力。 4、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为了方便游客欣赏各洞窟,将石窟景区分为三

35、个区域,即西山潜溪寺至摩崖三佛、东山四雁洞至擂鼓台、双窑至极南洞。景区管理者在相应的位置设置了一个总入口,且三个区域之间有一根主干旅游步道贯通。精品.图8参观龙门石盡的阶梯、水泥通道及保护石窗的栏杆 图片来源:知网 5、龙门石窟研究院从2005年开始与北京大学、天远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对石窟石像进行信息化管理,采用三维技术尹段完善洞窟石像档案记录;应用虚拟复原技术对毁损石像进行复原研究;使用网络技术建立数字龙门,让龙门石窟的文化影响随互联网的传播走入千家万户。图9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石佛头部与身躯的虚拟复原 图片来源:知网6、 改革幵放后,龙门石窟所在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

36、问题也逐步出现,对石窟的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2000年,洛阳市为了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取缔了大部分对当地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单位。精品.7、 2004年8月,“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举行,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龙门石窟的保护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2004年秋天,我国商务部、文物研究所与意大利商务部签订文化遗产保护协议,将在龙门石窟幵展文化遗产保护培训项目,我国投入900万人民币作为项目启动基金,意大利140投入余万欧元作为设备购买基金。由于中外双方的共同合作,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取得了新的水平,重要洞窟已实现全天动态监测。8. 龙门石窟文化遗产前景展望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遗产景区的旅游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