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总)_第1页
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总)_第2页
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总)_第3页
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总)_第4页
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修复相关生物学概念1. 骨膜:骨膜是骨表面除关节外所被覆的坚固的结缔组织包膜。在骨端和肌腱附着部位,非常致密地附着在骨上。其它部位的骨膜厚,容易从骨上剥离。骨膜由两部分构成,外层由胶原纤维紧密结合而成,富有血管、神经,有营养和感觉作用。内层也称形成层,胶原纤维较粗,并含有细胞。生长中的骨膜,在其内面有成骨细胞整齐排列,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参与骨的增粗生长,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在老化的骨膜内细胞数减少,也不具备造骨细胞的机能,但在骨的再生过程中可恢复造骨能力,从骨膜向骨组织中进入的粗大纤维称为夏贝氏纤维(sharpeys fiber)。在肌肉、腱的附着部位纤

2、维多,可以深入到骨组织中,但在其它部位,夏贝氏纤维数少。代替骨的骨膜系由软骨膜变化而来。2. 骨髓: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规则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

3、,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3. 密质骨:密质骨是骨骼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长骨骨干,扁骨和不规则骨的表层。密质骨看上去似很紧密,但其中含有许多相互连通的小管道,内有血管及神经,血管可供应骨组织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4. 松质骨:骨松质是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做骨小梁的骨质互相交织构成的。骨松质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松质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按照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排列,因而骨能承受较大的重量。5. 骨原细胞:骨原细胞位于结缔组织形成的骨外膜及骨内膜贴近骨组织处。细胞较小、梭形、核椭圆、胞质少。骨原细胞为骨组织的干细胞,随着骨生长、改建、

4、分化为成骨细胞。6. 成骨细胞: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7. 骨细胞:是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相当于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细胞转化而来。当新骨基质钙化后,细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时细胞的合成活动停止,胞浆减少,成为骨细胞。骨细胞能产生新的基质,改变晶体液,使骨组织钙、磷沉积和释放处于稳定状态,以维持血钙平衡。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

5、,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8. 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表达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是破骨细胞主要标志。9. 骨陷窝:骨细胞的胞体埋在坚硬的细胞间质的腔隙,叫骨陷窝。精品.10. 膜内化骨:由含骨原细胞的结缔组织膜直接骨化而成骨。在人体只有额骨、顶骨、面颅骨及锁骨等少数扁骨是膜内化骨。11. 软骨内化骨:又称软骨性骨发生,即由间充质聚集先形成骨的软骨性胚基,然后软骨胚基不断生长并逐渐被骨组织所置换。颅底、躯干、四肢骨等,主要是以此方式发生。12. 骨折:指骨的完整性

6、或连续性中断。13. 骨折愈合:指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愈合过程;最终结果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14. 骨折直接(或一期)愈合:指骨折端通过直接成骨和骨单位重建从而达到骨性连接。这种骨折愈合只有在切开复位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并采用坚固的加压固定使骨折端紧密对合后才会发生。一期愈合又存在接触愈合和间隙愈合两种方式。 15. 骨折二期愈合:当骨折端接触得不够紧密且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动时,骨折愈合将经过软骨成骨的过程,骨折端在应力刺激下,通过炎症反应、骨痂形成和改建而获得连接,这种方式即二期愈合。二期愈合的骨折端在x线片上可以见到较明显的外骨痂形成,并有骨吸收的过程。16.

7、 骨单位:骨单位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骨单位的长度为35mm,哈弗斯骨板420层,故骨单位粗细不一。中央管和穿通管相通,穿通管内的血管、神经以及结缔组织进入中央管。17. 骨小梁: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如丝瓜络样或海绵状,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18. 间骨板:间骨板填充于骨单位之间,为形状不规则的骨板,是旧的骨单位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它与骨单位之间有一条黏合腺。黏合腺由含较多骨盐的骨基质形

8、成。19. 内环骨板:内环骨板由数层不完整的骨板形成,位于骨髓腔面并与腔面平行排列。骨板层可因骨髓腔的凹凸面而排列很不规则。20. 外环骨板:位于骨干的表面,骨板与骨干表面平行排列,约数层。在外环骨板层中有孔道与骨干呈垂直方向,穿行于骨板层之间,此孔道称浮克曼氏管(volkmanns canal),骨外膜的小血管由此管进入骨内。21. 骨膜炎: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22. 骨膜反应:骨膜反应又称骨膜增生,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通常表示有病

9、变存在。在组织学上,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由新生的骨小梁。骨膜反应的原因:骨膜反应不是特异的,常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也可见于正常生长发育阶段。23. 骨痂:骨痂是形成于骨修复处的复合组织。它在骨折后可呈现持续性和渐进性的组织类型转变,血肿-肉芽组织-钙化组织-编制新生骨,直到恢复其原有的刚度。骨痂 形成是活骨刺激的反应,包括化学性、感染性、力学不稳定等的反应,骨痂是固定不稳定的征象。24. 骨不连:骨折不愈合称之为骨不连。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强大能力,当骨折给予适当的治疗,大多数骨折都会很好愈合。然而,一部分骨折却难以愈合。当骨折愈合比较缓慢,称为延迟愈合。当骨折不能愈合,

10、则称为骨不连。在所有骨折病人中,大约5%的患者愈合困难。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续活动,骨不连通常伴有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精品.25. 骨化中心:骨发育过程中,首先骨化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骨化从此处开始,然后逐渐扩大,最后完成全部骨化。胚胎早期,软骨干中部出现一个原发骨化点,骨化点内的软骨组织退化消失,成骨细胞积极活动,形成骨组织,这一变化称骨化,胎儿出生前后,在骨两端的软骨内也先后出现骨化点,称继发骨化点。由继发骨化点形成的骨结构称骺。26. 初级骨化中心(一次骨化中心):胚胎早期,软骨干中部出现一个原发骨化点为初级骨化中心(一次骨化中心),骨化点内的软骨组织退化消失,成骨细胞积极活动,

11、形成骨组织,这一变化称骨化。27. 次级骨化中心(二次骨化中心):胎儿出生前后,在骨两端的软骨内先后出现骨化点,称继发骨化点(二次骨化中心)。由继发骨化点形成的骨结构称骺。28. 骨折延迟连接: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延迟连接。x线显示 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29.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畸形愈合是指创伤或手术后肢体弯曲或长度改变,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上肢的畸形导致功能的明显减弱。下肢畸形导致疼痛、跛行及髋、膝、踝关节负重的改变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30. 骨缺损:骨缺损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常见病。创

12、伤、感染、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31. 骨重建: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形成后骨的增长和增粗过程即为塑型过程,而骨单位的更新过程即为骨重建。32. 骨修复过程: 骨修复过程不是三种细胞孤立的参与,而是三种骨细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这就是frost所谓的“基础多细胞单元”(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 bmus)。基础多细胞单元作用于骨膜,骨小梁表面以及皮质骨,替换旧骨生成新骨,其作用顺序为激活吸收形成(activation-resorption-formation,a-r-f)。成骨前趋细胞即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

13、的刺激下被激活,首先参与到骨吸收过程中,成骨前趋细胞被吸引到骨吸收部位,通过各种因子刺激前成骨细胞增生,分化成为成熟的成骨细胞,并合成骨蛋白(包括i型胶原,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糖蛋白)以及生长调节因子,再发生基质矿化。由于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致使成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离开骨组织使骨面暴露,游走的破骨细胞才得以进入和附着骨面,开始骨吸收。骨吸收时破骨细胞附近的成骨细胞也参与吸收,分解骨陷窝内的胶原成分。骨吸收后残留的各种成分及其产生的多种因子,又作用于成骨细胞,从而诱导骨形成过程开始。33. 骨诱导: 是指来自植床周边宿主结缔组织中的可诱导成骨前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被诱导定向产生骨原

14、细胞,经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参与)。34. 骨基质: 骨基质为骨组织的基础,其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基质和无机成分(骨盐)两种。有机基质包括胶原(骨胶纤维)和非胶原化合物(无定形基质),约占骨干重的35%,是由骨细胞分泌形成的。胶原约占有机基质的90%以上,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组成,还有少量v型胶原蛋白。骨盐占骨干重的6570%,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占84%,其它还有caco3占10%,柠檬酸钙占2%,磷酸镁占1%,和na2hpo4占2%等。骨盐约有60%以结晶的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其余40%为无定形的cahpo4。骨中镁离子占体内镁离子总量的50%,骨中钠离子也占体内钠离子总量的35%,而且大部分钠

15、易于交换。35. 骨矫形:骨矫形又称无菌性坏死,或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就是因为大量酗酒而引起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精品.36. 胶原:胶原是细胞外最重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胶原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半晶体的纤维,给细胞提供抗张力和弹性,并在细胞的迁移和发育中起作用。37. 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是钙磷灰石(ca5(po4)3(oh))的自然矿物化。38. 孔隙率:孔隙率,指散粒状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39. 爬行替代:游离

16、自体植骨块上的大部分骨细胞死亡形成死骨, 它仅作为新细胞向内生长的支架,最后被新骨完全替代。40. 无机材料:无机材料指由无机物单独或混合其他物质制成的材料。通常指由硅酸盐、铝酸盐、硼酸盐、磷酸盐、锗酸盐等原料和/或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卤化物等原料经一定的工艺制备而成的材料。41. 有机材料:有机材料指的是成分为有机化合物的材料,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都含碳元素,日常见的比较多的棉、麻、化纤、塑料、橡胶等都属于此类。42. 固化:固化是指物质从低分子转变为高分子的过程。43. 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反应的一种概念

17、。一般地讲,就是材料植入人体后与人体相容程度,也就是说是否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毒害作用。44. 钙化:有机体的组织钙盐的沉着而变硬,例如儿童的骨骼经过钙化变成成人的骨骼,又如肺结核的病灶经过钙化而痊愈。病理学上指局部组织中的钙盐沉积,常见于骨骼成长的早期阶段,亦见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结核病干酪样坏死病灶中的钙化)。45. 生物矿化:是指由生物体通过生物大分子的调控生成无机矿物的过程。与一般矿化最大不同在于有 生物大分子生物体代谢、细胞、有机基质的参与。 是生物形成矿物的作用,是生物在特定的部位,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生物有机物质的控制或影响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固相矿物的作用。46. 交联:

18、线型或支链型高分子链间以共价键连接成网状或体形高分子的过程。分为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47.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并协同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异常的病理反应以及免疫耐受。按介导效应反应免疫介质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分为致敏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指人体对病原体或异物通过免疫系统时作出的防御反应。48. 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即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

19、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也指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能形成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49. 排异反应:排异反应是异体组织进入有免疫活性宿主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一免疫过程。50. 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51. 血肿: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52. 纤维性骨痂: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精品.53. 骨性骨痂: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

20、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即骨性骨痂。54. 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指以生物组织为材料,处理为薄片,应用于玻片以适合显微镜之观察。此为组织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及方法。常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与玻片的制作技术改进而发展。55. 骨密度: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56. 遗传毒性:遗传毒性是指环境中的理化因素作用于有机体,使其遗传物

21、质在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和碱基水平上受到各种损伤,从而造成的毒性作用。57. 免疫抑制: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甚至容易长肿瘤。但是免疫超常也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如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因为自身免疫力表达异常,把机体正常组织当作攻击对象,造成机体的损害。58. 假手术:用假手术组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手术本身(严格来讲,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也可视为一个干扰因素)不是引起统计学差别产生的原因,如果最后的统计学结果说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有差别,那么我们就不能判定干扰组较于正常组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不是由于你的干扰因素引起的了。59. 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查是指检查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理改

22、变的病理形态学方法。60.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61. 脾脏系数、胸腺系数:均是脏器系数的一种,脏器系数又称脏体比,是实验动物某脏器的重量与其体重之比值。正常时各脏器与体重的比值比较恒定。动物染毒后,受损脏器重量可以发生改变,故脏器系数也随之而改变。脏器系数增大,表示脏器充血、水肿或增生肥大等;脏器系数减小,表示脏器萎缩及其他退行性改变。一般选用肝、肾、脑、肺、脾、心、睾丸等主要脏器,或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实验结果应与同时进行的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脏器系数是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此法简便易行,

23、而且较为敏感。62. 白髓:位于脾脏内部,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白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当血液流过脾脏的时候,白髓中的淋巴细胞辨认并吞噬掉任何侵入的细菌和病毒,以此方式过滤人体血液,防止机体被病菌感染。63. 红髓:红髓指动物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胃的背面,胃与膈之间,呈内侧向内凹陷的扁椭圆形或条索状等。64. 赘生物:机体或器官内、外面在病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突出物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种。前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内膜上的赘生物,后者多由肿瘤突出而形成心瓣膜上的赘生物受血流冲击脱落后,可造成脑、肾、脾等脏器的栓塞。65. 失重率:失重率就是物质经干燥后损失的质量除以

24、干燥前的质量。66. 多核巨细胞反应:是人体对慢性感染的一种正常的反应,好比急性炎症时白细胞增多,是机体正常的反应。67.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陈旧性骨折系指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而言。所谓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处的远近骨折断端对线对位不佳,或成角,或旋转,或重叠而成畸形连接,其造成的原因多为整复不良,或固定不确实而使整复后的骨折断端再度移位、或过早地在无保护下的负重而使断端移位,并且在发生这些情况后又未及时矫正,终于形成畸形愈合。精品.68. 俯卧位: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69. 骨科损伤控制学(dco)的概念提出于1993年,旨在针对于损伤的稳定和控制,减少外科手术操作的额外负担,避免患者因为“二次打击”引起身体情况的恶化。骨科损伤控制学强调使用微创手术操作理念,例如外固定支架固定,有限切开内固定等。另外,骨科损伤控制学关注于出血的控制,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骨折的临时固定,从而避免对于患者造成额外的损伤。70. dugas征: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称阴性。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贴紧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相反,称dugas征阳性。71. ward三角:股骨颈做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