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含意理解)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含意理解)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含意理解)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含意理解)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含意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点二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或情感的语句;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意蕴丰富的语句等。,高考对重要句子的考查主要有: 1、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2、分析重要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或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A.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往往是理解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重要句子。 做题时需确定句子中需要解释的 关键词(修辞、中心词、指代词), 语境意义(疏通上下文,明确其包括修辞义、引申义、观点、态度、情感) 扣紧语段中心或文章主旨回答。,原题呈现,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

2、,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要解答这道题,你的思路什么?,“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宋代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以及辛弃疾性

3、格、思想、情感和时代产生碰撞。,“一个”:?,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注意:词语的语境义,尽量用文中出现了的,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去替换它。,“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一句的含意:,宋代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以及辛弃疾性格、思想、情感和时代产生的碰撞,造就了他的词及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词语的语境义,尽量用文中出现了的,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去替换它。,1、找出句中关键词语的语境义,替换进去,将句子“翻

4、译”一遍。,“翻译”需紧贴句子,“匍匐行走”。,原文呈现,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

5、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这些树”:,恶劣环境中刚劲、挺立的胡杨树。,“精神榜样”:,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刚劲、挺立,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方法,2、理解句中指示代词的含义。,要点明指示代词的指代对象及其特征。,原文呈现,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

6、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突然闯进,绿色,海洋,惊喜,生机,宽广,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宽广的充满生机的绿色林带与沙漠形成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方法,3、注意分析句中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原文呈现,一个城市的气味其实是多元的。我从宁国路上过,大龙虾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会油然生出一种生

7、之趣味。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有时黄昏走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一阵油炸臭干子的气味忽然飘了过来。这时由不得心生欢喜,不知哪家又买了一碗,回家下酒去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味蕾在大龙虾气味刺激下生动而富有趣味的反应,充分表现了城市中这样一类气味所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4、运用了艺术手法的句子要点出具体手法,又要析其表达效果。,练习题,1、步步高P250(学生用书P132)我爱水 2、步步高P251(学生用书P132)“天目山” 3、步步高P252(学生用

8、书P133)“村落” 4、步步高P255(学生用书P307)拜谒芦苇,每天默写一篇 (110篇中选) 每天梳理字词,P 131(250)(2008年高考四川卷)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案】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解析】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主要通过什刹海的水在描写春意的。抓住关键词“什刹海的灵魂”,它的“灵魂”实际就是“水”。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答案】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解析】本段写的是秋天什刹海的秋意,再抓关键词“星光落在水面”写的是夜晚的什刹

9、海的美“ 听到诗神环佩”,再联系上文中作者写过一首关于什刹海,可知夜晚的什刹海的美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B、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用的作用。,1、文首句:提出话题,领起下文;点明主旨,统摄全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营造氛围等。 2、文尾句:总结上文,呼应前文,强化主题,揭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 3、文中句:过渡(承上启下)、渲染烘托。,解题思路: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理解和它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来答题。,B、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文首句:提出话题,领起下文;点明主旨,统摄全文(2010年全国卷大河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营造氛围等。 2、文中句:过渡(承上启下),渲染烘托。 3、文尾句:总结上文,呼应前文,强化主题,揭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 【注意】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理解,和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来回答,例如:“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3年高考四川卷) 【参考答案】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C、分析或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例如: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