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调研员汤以成2019.6.20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东临上海,西抱太湖,北靠长江,南连浙江,是长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苏州所辖: 4个市(县)6个区; 面积848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占42.5%); 常住人口1450万,户籍人口698万。 目录一、总体情况二、具体做法三、几点思考一、总体情况1、基本状况(1)年产生垃圾总量(2018年)生活垃圾550.24万吨,日均1.51万吨餐厨垃圾61万吨,日均1671吨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810万吨(年)园林绿化垃圾20万吨(年)一、总体情况(2)终端处置设施垃圾发电厂7

2、座6座365家19个1座1座设计能力:1.03万吨/日设计能力:1600吨/日处置能力:500吨/日处置能力:150吨/日处置能力:5500吨/日处置能力:16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厂有机(易腐)垃圾处置站(点)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厂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厂一、总体情况2、分类历程 2000年-2010年,市政府与丹麦埃斯比约市和意大利威尼斯市共同向欧盟申请“苏州市生态垃圾管理项目”,主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培养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 2011年,推出“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工作思路。 2012年起,实施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规划(2012-2016年

3、)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2015年,被国家确立为第一批26个“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2016年,发布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办法(令)。2017年起,实施苏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实施强制分类,特别对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先行实施资源化就地集中处置。2018年,启动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地方立法。一、总体情况3、目前进展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小区 2075个,覆盖率55%;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 3310个,覆盖率96%;年回收废旧灯管70吨,废旧电池31吨,过期药品12吨,其他有害垃圾11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658个行政村,覆盖率67%;餐厨垃圾集中

4、处理850吨/日,处理率53%;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300吨/日,处理率60%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 130吨/日,处理率45%;建筑垃圾(不含渣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210万吨/年,处理率65%。二、具体做法1、总体思路: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源头大分流,前端细分类)二、具体做法2、分类模式:先“三分”后“四分”(先易后难),条件具备再“四分”(出路解决)三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二、具体做法3、实施范围:先城市后农村;城乡一体,同步推进二、具体做法4、设施配套:以终端处置能力保障,促进前端分类开展(末端决定前端)苏州市将大分流

5、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相匹配的处置终端。设施配套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2工艺:湿热水解+两级厌氧产沼建设模式:企业投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循环经济项目) 投资:1.45亿,其中一期8000万,二期6500万设计处理能力:350吨/天,一期100吨天,二期250吨。设施配套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300吨/天高新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200吨/天相城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200吨/天(在建)吴江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200吨/天(在建)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850吨/日设施配套建筑垃圾再生利用2处理工艺:破碎筛分制砖投资:1.13亿占地面积:114亩建设模式

6、:BOT特许经营期15年设计规模:5500吨/日2018年全市处置建筑垃圾(不含渣土)210万吨。设施配套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2工艺:破碎+再生利用建设模式:“相对集中+分散”和“就地处理”2018年,已建成19座,日处理能力:130吨/日模式设施配套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工艺:微生物菌发酵建设模式:采用“就地+相对集中”模式,在农贸市场就地、就近,或相对集中 设置小型处理站(点)投资:20-65万(不含运行经费) 日处理能力:300吨/日2二、具体做法5、两网协作:抓住再生资源的市场价值,推动可回收物体系建设两网协作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固定、流动、在线“三位一体”的网络建设社区回收点中心分拣

7、站再生资源产业园(居民回收)(分检打包)(集中处理利用)2018年全年累计回收各类可回收物63.56万吨。(经测算)两网协作补贴(低值:玻璃)制定苏州市低值可回收物(废玻璃)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建立专业收运队伍,通过收运补贴的形式,推进回收工作。两网协作市场化(织物)市场化运作,3家企业共设置织物回收箱约2500个,垃圾分类试 点小区已达全覆盖,2018年共计回收织物972吨。二、具体做法6、体系建设:注重分类各个环节衔接,逐步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闭环运行)垃圾分类收集亭(三分类)体系建设源头收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亭(三分类)单独设置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三分类)体系建设源

8、头收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亭(四分类)体系建设有害垃圾的收运及处置有害垃圾的收集和转运体系建设有害垃圾的收运及处置2018年全市累计收集废旧灯管70吨,废旧电池31吨,其他有害 垃圾11吨,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有害垃圾的收运及处置联合食药监局,开展过期药品的回收,2018年共收集居民过期药品12吨。体系建设厨余垃圾的收运及处置(试点)在部分小区及单位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置工作,探索源头减量模式。已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试点小区66个,日处理量6.06吨。选择了3个小区开展评估。体系建设厨余垃圾市级试点小区小区名称居民户数参与户数减量率厨余收集量小区类型万科本岸3155012.

9、71%36.45吨高档别墅莫舍社区71069726.64%349.07吨农村拆迁凯旋花园22516019.08%31.76吨普通多层合计125090723.66%417.28吨体系建设其他垃圾的收运及处置收集转运或填埋二、具体做法7、政策支撑:制定配套政策和法规,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52部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规划(2012-2016) 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 苏州市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置作业规范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验收办法(2015版)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办法 苏

10、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考核奖励办法(2017版) 苏州市单位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配置标准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2017-2020)(2012年)(2012年)(2012年-2019年)(2012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7年)(2017年)(201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杜绝混收混运的实施意见(2018年)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2019年)二、具体做法8、资金保障: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2012年起每年列入市、区两级政府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

11、专项经费约6000万元;市级预算经费主要包括宣传经费、调研经费、分类设施经费、前端收 集运输经费、终端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经费、综合考评及表彰奖励经费、 第三方测评等经费。三、几点思考1、一些难点(1) 群众工作开展难。(习惯改变)(2) 设施建设落地难。(邻壁效应)(3) 责任主体认定难。(单打独斗)(4) 收运体系衔接难。(体系闭环)(5) 资金保障持续难。(长期支撑)(6) 处置技术支撑难。(技术欠缺)(7) 推进速度把控难。(激进、冒进)(8) 社会质疑解释难。(混收混运)三、几点思考2、几点建议(1)顶层设计必须清晰,顶层重视必须到位。分类方向、分类模式、技术路径必须明确;法规、政策、标

12、准、规范必须配套;党政 主要领导必须挂帅,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督导(从娃娃抓起不如从领导抓起)。(2)宣传、教育、引导必须强化。要广泛、持续、差异化进行宣传;要简单、易懂、实用进行引导;要抓住中小学校、 社区、家庭、机关等主阵地进行突破。(3)监督、考核、奖惩必须跟进。监督、处罚不是目的,没有监督、处罚达不到目的。绩效榜、排名榜、红黑榜、荣誉 榜;积分奖励、行政处罚、拒收拒运等组合运用,打好组合拳。(4)终端设施建设必须配套。末端决定前端,出口保障进口。(5)体系建设必须闭环。建立“四不同”即“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分类收 运机制,杜绝“混装混运”。(6)日常经费必须保障。要持续、扩大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