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4-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_第1页
20140504-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_第2页
20140504-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_第3页
20140504-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_第4页
20140504-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报告农产品行业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解析:自下而上的反演式变革2014-5-4行业研究(深度报告)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 / 32分析师: 陈佳 862765799811 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3080003联系人:联系人: 杨靖凤 (8621)68751636 公司代码公司名称投资评级行业内重点公司推荐市场表现对比图(近 12 个月)2013/5 2013/8 2013/11 2014/2 40% 30% 20% 10% 0% -10% -20% 报告要点我们的生猪专题系列旨在用全球化视角解读生猪养殖业,本

2、篇报告着眼于解析美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包括历程、原因、影响三部分;从而为我们后期猪周期的国内专题做借鉴。n 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三步走,实现行业大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启动于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此后迅速推进,到 20 世纪初已基本成形,21 世纪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入深水期。纵观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历程,具体概括为三个阶段:(1)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此为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位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期间存栏量超过 5000 头的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主要特征在于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3)第三阶

3、段为进入21 世纪后,规模化步入深水区,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 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n 产业链整合压力逆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我们认为,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下游。为顺应下游终端零售商的规模扩张,屠宰加工企业的整合加速,中游加工业开始通过合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最终倒逼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化。Smithfield Foods 的成长历程即是中下游企业加速整合趋势下推动美国生猪规模化变革的一个缩影,而其也从微观层面印证了自下而上压力逆施驱动美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资料来源:Wind农产品 沪深300n 美国生猪价格历

4、史演绎:从波动加剧到逐步弱化规模化初期,美国生猪养殖主要以独立散户的农场养殖为主,生猪价格存在清相关研究向幸福靠近2014-4-17 农 林 牧 渔 行 业 2013 年 业 绩 前 瞻 :2014 拥抱种业龙头和疫苗2014-2-24一 焦聚农业现代化,利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014-1-20晰的周期性波动,波峰波谷交替出现。进入规模化快速推进期,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更为显著,且更为反复。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化进程加快,供给端变化加剧导致波动加大。规模化深水期,基本为后规模化时 猪价格波动减小,周期性现象也日渐模糊。这一时期的波动大多源于季节性因素和偶然性的疫情干扰。总结为:在规模化深水期,猪周

5、期演绎由过去的供给变化加剧导致的价格波动大周期调整为因季节性需求或疫病因素而演绎的价格变动小周期。行业研究(深度报告)目录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4 / 32行业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三步走5阶段一: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6小散逐步退出6规模养殖初步昭显6阶段二:猪场存量继续下降,养殖规模持续扩张7技术革新助推养殖效率提升8专业化养殖成行业主流模式9阶段三:规模化步入深水区11产业链自下而上压力逆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12屠宰加工企业横向扩张为生猪养殖规模化提供驱动12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为规模化养殖形成支撑14合同生产方式牵线搭桥,纵向协作14公司自行一体化量小体大,不容

6、忽视17见微知著从 Smithfield Foods 看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变革18Smithfield Foods 的成长历程18Smithfield Foods 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引领行业潮流19当猪周期遇上规模化抑制容易,消除不易21美国生猪价格历史演绎:从波动加剧到逐步弱化21探寻生猪价格历史轨迹21生猪养殖规模化之利渐行渐远的美国猪周期23追根溯源能繁母猪产能波动对猪价的拉动效应26生猪养殖规模化之殇日益拉大的价格剪刀差29图表目录图 1:19772009 美国不同规模存栏量生猪养殖场数量5图 2:美国生猪存栏结构5图 3:美国生猪产能变动5图 4:美国生猪总出栏量5图 5:美国不同规模

7、养殖场数量6图 6:美国小规模猪场数量及猪场总量变化6图 7:19771986 年美国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量7图 8:19862000 年美国场均生猪存栏及总存栏量7图 9:生猪存栏千头以上猪场数量及占总量比重7图 10:美国不同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1988)8图 11:美国不同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2010)8图 12:美猪头均年产仔量9图 13:美国生猪养殖窝均产仔数及生猪出栏体重9图 14:生猪养殖场专业化9图 15:美国不同类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10图 16:美国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量11图 17:美国各规模养殖场数量11图 19:1981-2011 年美国不同结构屠宰加工厂数量

8、变化13图 20:美国屠宰加工厂年屠宰总量及厂均屠宰量13图 21:美国屠宰加工厂年屠宰量结构占比13图 22:美国屠宰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14图 23:美国食品零售商行业集中度14图 24:合同生产模式解析图15图 25:家庭农场养殖方式下的猪场规模分布(1998)15图 26:合同生产方式下的猪场规模分布(1998)15图 27:美国不同生产方式下生猪场均出栏量16图 28:不同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占比变化16图 29:养猪户依照合同生产的比例(育肥猪场)16图 30:公司提供合同收购的比例(育肥猪)16图 31:Smithfield 的发展历史及并购过程18图 32:Smithfield

9、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19图 33:Smithfield 各年生猪出栏量及合同出栏量占比20图 34:Smithfield 各年母猪存栏量20图 35:Smithfield 各部门利润及当年生猪平均价格21图 36:Smithfield 各年销售收入及变动21图 37:Smithfield 各年净利润状况21图 38:美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经历了从加剧到逐步弱化的过程21图 39:美国生猪价格历史原因探析23图 40:规模化初期美国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24图 41:规模化初期美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4图 42:规模化进程中期美国生猪价格24图 43:美国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24图 44:美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

10、4图 45:规模化进程后期美国生猪价格25图 46:美国生猪价格季节波动(2003-2006)26图 47:美国生猪价格季节波动(2007-2013)26图 48:美国国内猪肉供给量及消耗量26图 49:美猪存栏量及其变动26图 50:美国生猪存栏量及其变动25图 51:美国生猪出栏量及其变动25图 52: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拟合分析 (1980-1990)27图 53: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拟合分析 (1991-2000)28图 54: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拟合分析 (2001-2012)28图 55:19942009 美国生猪现货市场交易量占比持续下降(%)29图 56:19702

11、009 生猪出场价与猪肉零售价之比29图 57:美国生猪收购价格与终端市场猪肉价格(期货市场)30表 1:美国生猪养殖业技术创新与实践8表 2:不同类别农场养殖效率10表 3:不同规模养殖场年末生猪存栏量占比(%)11表 4:美国 1993-2009 年期间关闭的屠宰加工厂12表 5:生产合同和预定协议对比14表 6:美国一体化养猪企业排名17表 7:美国生猪销售方式(2006)18表 8:美国猪周期概况22行业研究(深度报告)行业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三步走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正式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此后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快速推进。在此期间,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 90%,由 7

12、0 年代末的 65 万家减少到现阶段的7 万家左右。行业规模化持续推进,具体表现为:(1)行业整体产能提高近 22%,生猪年总出栏量增加 35%,由8000 多万头提升到 1 亿多头;(2)场均存栏量增长近 10 倍,由 70 年代末的 95 头左右上升到 2009 年的 900 多头;(3)猪场经营效率显著改善,1975年至 2009 年,美国平均 PSY 由 9.75 头提升到 19.05 头,增长 95%。(4)随着合同生产方式的推广,生猪养殖场运营也逐渐专业化,繁育一体化猪场在 1992 至 2004 年间占比由 66%快速下降到 18%,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种猪培育农场、仔猪喂养场及肥

13、育猪场。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第二阶段位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期间存栏量超过 5000 头的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 主要特征在于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第三阶段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700 单位:千家 1 - 99100- 499500+1,000+2,000+5,000+600数量急剧下降500猪场规模扩张400300体量趋于稳定2001000图 1:19772009 美国不同规模存栏量

14、生猪养殖场数量图 2:美国生猪存栏结构5000 及 以 上 2000-4999 1000-1999 500-999 100-499 1-991008060402020092007200520032001199919971995199319911989198719851983198119791977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图 3:美国生猪产能变动图 4:美国生猪总出栏量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30 / 323600340032003000280026002400220020001

15、800能繁母猪存栏(千头)季末母猪存栏均值由240 万头增加至300 万头,产能提升22%美国生猪出栏(万头)生猪出栏量增加 35%,由 8000 多万头提升到 1 亿多头12000110001000090008000700020092006200320001997199419911988198519821979197619731970196719641961Aug-11 Feb-10 Aug-08 Feb-07 Aug-05 Feb-04 Aug-02 Feb-01 Aug-99 Feb-98 Aug-96 Feb-95 Aug-93 Feb-92 Aug-90 Feb-89 Aug-87

16、Feb-86 Aug-84 Feb-83Aug-816000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阶段一: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小散逐步退出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美国生猪养殖场家数接近 65 万,且生猪存栏量 100 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占比达 78%。而到 1989 年养殖场总量减少至 30 万左右,降幅达 50%以上,存栏量在 100 头以下的小猪场由 50 万下降到 20 万左右,占比也逐渐降至 66%。小型猪场(生猪存栏量 100 头以下

17、)选择退出主要源于:(1)小型养殖场因不具备成本优势且无法保证产品品质而难以适应行业整合;(2)80 年代之前美国的牲畜养殖补贴政策按照生产面积支付,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小型猪场难享国家优惠,生存艰难。小散的退出为规模化养殖场腾出了空间,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 存栏量 500 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此期间增加近 12%(1977-1989 年)。图 5:美国不同规模养殖场数量图 6:美国小规模猪场数量及猪场总量变化1 - 99100 - 499500-9991,000+700600500400300200100197707006005004003002001000存栏量100头

18、以下的猪场数量(千家)美国生猪养殖场总量(千家)下降幅度 50%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1977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规模养殖初步昭显由于大量小型家庭农场养殖户的退出,美国生猪存栏总量在 80 年代经历了大幅下滑, 存栏总量减少至历史最低点约 5100 万头,降幅达 24%。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养殖场数量的快速下降,规模化的养殖场受资金、技术等高壁垒条件限制难以迅速填补这部分空白。但

19、该阶段规模化养殖的苗头初步彰显,场均存栏由 87 头左右显著提升近 150 头,增长近 2 倍。图 7:19771986 年美国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量总存栏量(千头)场均存栏量(头)700001606000014012050000400001008060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19773000040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阶段二:猪场存量继续下降,养殖规模持续扩张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在猪场存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场均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进入 90 年代

20、以后,美国的生猪存栏总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该阶段养猪场数量快速减少,由 1989 年的 30 万户减少至 2000 年的 8.6 万户,降幅近 70%。但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有效弥补了退出者留下的市场空白,尤其在 1995 年以后场均存栏量快速爬升。1986 年场均生猪存栏在 150 头左右,到 2000 年上升至近 700 头,增幅达 413%。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10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在 1986 年开始大量产生,总量近8000家左右,到 2000 年增至近 12000 家,增幅 50%。1996 年开始出现出栏量在 5000 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数量在 1400 家左右,到

21、 2000 年达到 2000 多家,四年内增幅 45%。图 8:19862000 年美国场均生猪存栏及总存栏量图 9:生猪存栏千头以上猪场数量及占总量比重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800总存栏量(千头) 场均存栏量(头)70060050040030020010030025020015010050各规模存栏量猪场数量(千家)500以下500-9991000-19992000-50005,000+下降幅度为 70%20001998199619941992199019881986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22、19992000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占比来看,1988 年出栏量 1000 头以下的养殖场占总出栏的32%,而出栏量在 50000 头以上的占比只有 7%。到 2010 年,规模在 1000 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下降到 2%左右,相应的出栏量在 50000 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上升到 51%。生猪养殖场能够进行快速规模扩张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小散退出释放了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因为规模化养殖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供给稳定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契合了行业整合需要。图 10:美国不同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19

23、88)图 11:美国不同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2010)不同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1988)美国不同养殖场出栏量占比(2010)7%12%32%9%21%19%1000以下1000-19992000-49995000-999910000-4999950000+2%7%12%51%10%18%1000以下1000-19992000-49995000-999910000-4999950000+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技术革新助推养殖效率提升生猪养殖方面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实践是推进美国养殖业规模化变革、提高猪场养殖效率的主要原因。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诸

24、如遗传基因学、营养学、喂养设备改进、医药服务、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技术提升和应用推广。例如人工授精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提升猪群的基因潜力及种猪的受孕率,1990 年该技术仅在 7%的养猪场应用, 到2000 年这一比例增长到 23%,2006 年达到 40%。从另一角度看,大规模的养殖场尤其是育繁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场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采用更为普遍。使用人工授精的养殖场数量 2009 年占比为 20%,但这些猪场的生猪出栏量占比达到 84%。其他技术的应用在猪场层面比重一般都低于 50%,但其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重大都在 65%以上。表 1:美国生猪养殖业技术创新与实践技术项目农场占比(

25、%)生猪出栏量占比(%)2004200920042009育繁一体化农场人工授精12206284终端杂交22305264阶段饲养48446766全进全出育种模式43507066全进全出育肥模式20346084保育期仔猪抗生素使用目的:促进生长38315340疾病预防62556760育肥期抗生素使用目的:促进生长43235940疾病预防38355145专业育肥农场阶段饲养67737175全进全出育肥模式79848884育肥期抗生素使用目的:促进生长42355238疾病预防58496450资料来源:USDA-ERS,长江证券研究部技术的革新与实践促进猪场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PSY(母猪头均年产仔数)

26、提升了一倍,由 70 年代的 10 头左右增加到 20 头;同时窝均产仔数由 1974 年的 7 只左右上升到 2000 年的 8.8 只左右,产仔效率提高 26%。生猪出栏体重也出现明显提高,由之前的 245 磅上升到 270 磅左右。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的养殖场更加注重繁殖、育肥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成本效益,以获取竞争优势。图 12:美猪头均年产仔量图 13:美国生猪养殖窝均产仔数及生猪出栏体重 PSY(头)1020918168147126102008200620042002200019981996199419921990198819861984198219801978197619745200

27、8200620042002200019981996199419921990198819861984198219801978197619748280生猪出栏体重(磅)窝均产仔数(头)270260250240230220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专业化养殖成行业主流模式生猪养殖规模化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了养殖场的专业化发展。美国传统的养殖场大都属于育繁一体化模式,从种猪繁殖到育肥猪出栏全程参与。规模化的养殖场更多依据生猪的成长周期实行专业分工,不同养殖环节独立经营。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生猪饲养可分为 3 个不同的阶段:繁殖(Farrow)仔猪哺育(Feed

28、ing)育肥猪饲养(Finish),并依此设立专业的种猪选育场、仔猪哺育场及育肥猪饲养场。第 1 阶段繁殖,专门的种猪场致力于种猪选育及仔猪繁殖;第 2 阶段仔猪哺育,仔猪哺育场所提供专门的哺育设施、专业化的饲料和人工照料,经过 810 周的时间,猪仔的体重达到 40-60 磅后将其转移至育肥猪场;最后,育肥猪养殖场主要负责生猪饲养至出栏标准,育肥过程采用专业的饲料配方和科学养殖技术。养殖场的专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图 14:生猪养殖场专业化传统的养殖场育繁一体化(Farrow-to-Finish Operation)种猪培育由屠宰加工企业负责种猪选育,仔猪专

29、栏哺育,并提供给育肥猪养殖场。(Farrow Operation)专 业 化仔猪喂养专门的育肥猪养殖场,由农户负责饲养至达到出栏要求(Feeding Operation)育肥猪饲养 (Finish Operation)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江证券研究部育繁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场在 1992 年占比 60%以上。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的养殖方式也不断推广。到 2004 年,专门的育肥猪场数量已到达 80%左右,而传统的育繁一体化猪场数量下降到不足 20%。图 15:美国不同类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19921998200410080604020 0自繁自养场 专业育肥场 资料来源US

30、DA, ERS using data from USDAs Survey, 长江证券研究部相比于自繁自养农场,专业的育肥农场在饲料、人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效率更高,成本消耗更低。饲料消耗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的育肥场在先进的喂养技术支撑下,其饲料系数相比于自繁自养农场要高出 1.65 倍。同时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及专业饲养人员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猪场在人工效率方面要高出育繁一体化猪场近 4 倍, 总的生产成本可减少 37%。表 2:不同类别农场养殖效率成本项目199219982004自繁自养农场饲料系数磅/英担416374354人工效率小时/英担1.130.720.54生产成本当前美元4

31、6.6343.542.44专门的育肥农场饲料系数磅/英担383282214人工效率小时/英担0.890.240.15生产成本当前美元37.5431.0826.59资料来源USDA, ERS using data from USDAs Survey, 长江证券研究部阶段三:规模化步入深水区进入 21 世纪,美国规模化相对减速:生猪养殖场数量稳中微降,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趋于稳定;但在结构上,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占比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 6000 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 10%。近几年来,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似乎已接近天花板,生猪场均存栏量在920 头附

32、近徘徊。同时从生猪养殖场的数量来看,由 8.6 万户缓慢减少到 7 万户左右。但从结构上来看, 存栏在 2000 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数量占比进一步上升,由 2000 年 10%增加到 16%。存栏结构上,变化比较显著的表现在年末存栏超过 5000 头的超大型养殖场,这类养殖场数量由 2000 年的 2000 家左右增加到 2009 年近 3000 家,年末存栏量占美国国内存栏总量的比重也处于稳步上升状态,由 2002 年的 53%增加到 2009 年的 62%。图 16:美国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量图 17:美国各规模养殖场数量70000650006000055000500004500040000

33、3500030000总存栏量(千头)场均存栏量(头)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200901 - 99100 - 499500-999 1000-1999 2000-50005,000+907560453015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0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表 3:不同规模养殖场年末生猪存栏量占比(%)年份1-99100-499500-9991000-19992000-49995000 及以上2002

34、1.05.07.012.022.053.020031.04.56.511.024.053.020041.04.06.010.026.053.020051.04.06.010.026.053.020061.04.05.010.026.054.02008.224.460.12008.024.061.12007.524.062.0资料来源:USDA-NASS,长江证券研究所产业链自下而上压力逆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我们认为,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下游。为顺应下游终端零售商的规模扩张,屠宰加工企业的整合加速,中游加工业开始通过合

35、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最终倒逼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整合为生猪养殖规模化提供驱动除具备技术进步、土地资源丰富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外,中下游屠宰加工企业及零售企业前期的横向整合规模化进程的主要助推因素。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是伴随着中游屠宰加工企业的并购整合实现的。二十世纪 60 年代, 技术的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了美国屠宰加工厂的并购浪潮,屠宰企业数量急剧下降, 幸存下来的成为掌控行业命脉的超级龙头。20 世纪之前的美国养殖业在谢尔曼反法案等法案的支撑下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1960s 由于IBP 的崛起及其引发的集约化作业生产线系统在屠宰加工厂的推广

36、导致竞争局面再次破。新的生产方式使得产量大幅提高,成本也得到降低,而那些无法适应变革的小企业和成本高居不下的大企业或退出,或被并购,开始逐渐消亡。表 4:美国 1993-2009 年期间关闭的屠宰加工厂公司加工厂关闭日期屠宰能力SwiftSt. Joseph, Mo.1993.1210000SeaboardAlber Lea, Minn.1994.214000Thorn Apple VallyHyrum, Utah19951500Reeves PackingAda, Okla.1995400Worthton PackWorthington, In1996.44700Premium PorkMo

37、ultrie, Ga1996.44700Ohio Packing Co.Columbus, Ohio1996.4900IBPCouncil Bluffs, Lowa1997.47300Dakota PorkHuron, S.D.1997.85850Thorn Apple VallyDetroit, Mich1998.714000Fisher PackingLouisville, Ky.19983000Field PackingOwensboro, Ky.1999.71200AVA PorkShamokin, Pa.2000.22500FarmlandDubuque, Lowa2000.6110

38、00Brown PackingLittle Rock, Ark.2000.6600Fineberg PackingMemphis, Tenn.2001.2500ExcelMarshall, Mo.2001.78000Mosby Packing Co.Meridian, Miss2001.7400AMPAC/Lowa PackChicago, III2001.123600HormelRochelle, III2003.17100Metzger FoodsPaduca, Ky.2003.3250Simeus FoodsForest City, N.C.2003.10300Americas Fami

39、ly FarmsAlcester, S.D.2003.11600RC PorkDowns, Kan.2004.51500Smithfield FoodsSmithfield, Va.2005.97800Bryan Foods(Sara Lea)West Point, Miss.2006.36200Lowell PackingFitzgerald, Ga.2005.6350Meadowbrook farmsRantoul, III2008.123800TOTAL CAPACITY122050资料来源:Paragon Economics, Inc, 长江证券研究部自十九世纪 80 年代至今,屠宰加

40、工厂的数量下降了 56%,以屠宰规模在 100 头以下的小型加工厂退出为主,降幅达 58%。另一方面,屠宰加工厂的平均规模及屠宰加工能力却大幅扩张,1981 年总屠宰量在 8700 万头左右,到 2011 年上市到 1 亿多头,扩张近26%;厂均屠宰量增长近 3 倍,由6 万多头上升到 18 万头左右,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从生猪屠宰厂的结构来看,1981 年屠宰量在 100 万头以上的加工厂生猪屠宰量占比在60%左右,这些加工厂在存量规模上持续扩张,到 2011 年数量由 38 家下降到 27 家, 但屠宰量占比上升至 90%。大型的屠宰加工厂一般由行业寡头所拥有,到 2010 年以Smith

41、field 为首的前四大屠宰加工企业占领了国内猪肉屠宰加工领域近 70%的市场份额,屠宰加工领域显现出极高的市场集中度。在屠宰加工企业加速整合的背后是下游终端零售商快速的规模扩张,猪肉零售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前四大零售商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市场份额在 16%左右,到 2009 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 50%,行业前二十的零售商囊括了近 82%的猪肉销售市场。大规模的零售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并且出于品质保证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他们更倾向于向大型的屠宰加工企业采购,这进一步倒逼加工型企业的整合。图 19:1981-2011 年美国不同结构屠宰加工厂数量变化160014001200100080060

42、04002000单位:家1-9991000-999910000-99999100000-249999250000-499999500000-9999991000000+2011200920072005200320011999199719951993199119891987198519831981资料来源:USDA, 长江证券研究部图 20:美国屠宰加工厂年屠宰总量及厂均屠宰量图 21:美国屠宰加工厂年屠宰量结构占比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20112009200720052003200119991997199519931991198919871985198

43、319810总屠宰量(千头)厂均屠宰量(千头)2001751501251007550250100%80%60%40%20%20112009200720052003200119991997199519931991198919871985198319810%1000000+500000-999999 250000-499999 100000-24999910000-999991000-99991-999资料来源:GAO,Smithfield 2010,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GAO, Supermarket News, 2009, 长江证券研究部图 22:美国屠宰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图 23:美国

44、食品零售商行业集中度前四大屠宰加工企业生猪加工市场份额(2010)33%31%8%17%11%Smithfield Foods Tyson Foods Swift &Co Cargillothers90%80%70%60%50%40%30%20%10%0%CR4CR2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2009资料来源:GAO,Smithfield 2010,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GAO, Supermarket News, 2009, 长江证券研究部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为规模化养殖形成支撑经受行业大整合洗礼而不断壮大起来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为了保持成本优势,并且保证生猪采

45、购的货源稳定性和高品质,开始通过合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独立的小型养殖场因成本劣势、技术落后等原因无法得到大型采购企业的青睐而逐渐退出或被并购。合同生产方式牵线搭桥,纵向协作在产业的纵向协作下,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场之间的采购交易都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进行,原来的公开市场交易在很大程度上被取代。合同生产在 1960s 由 Murphy Farms 首次提出,随后 Tyson Foods 等公司将之付诸实践,主要分为两种:生产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s)和预订协议(advanced marketing agreements)。表 5:生产合同和预

46、定协议对比生产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s) 预订协议(advanced marketing agreements)生猪所有权采购商养殖户采购商(制定标准并监督)生产性投资包括仔猪、饲料,运输等养殖户养殖过程按照采购商的标准执行养殖户自由发挥,合同规定数量,质量和支付标准养殖户收益劳动力报酬,较为稳定在考虑养殖户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与现货价挂钩发展速度1992 年仅占 5%,2004 年已经占到 28%的养殖场和 67%的生猪存栏量。养殖户可能持有一种或者两种合同,到 2004 年接近 90%的生猪是通过合同生产。资料来源:GDAE Working Paper, 长江证券研究部合

47、同生产模式的出现及快速推广主要源于该模式在大规模生猪养殖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一方面,生猪养殖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一般的独立养殖户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资金来源,养殖规模难以做大。而在合同生产方式下, 大型屠宰加工企业能够为与其合作的养殖场提供担保及管理服务、猪仔、兽医服务和其他投入,降低了规模化养殖的门槛。另一方面,当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快速增加时,所承受的市场风险也就越大。在合同生产模式下,养殖者收到的是固定回报和生产奖励,实行定向定量的生产,市场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屠宰加工企业身上,从而降低了养殖户承担的风险。同时,合同生产也很好地满足了采购方的需求。养殖者

48、按照合同要求定制生产,生猪供给在品质、数量、时间、地点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保证,产业链效率大大提高。图 24:合同生产模式解析图公司生产合同农场固定价格接受者提供劳动力和猪场设备生猪经营者&风险规避者合同制定者提供种猪、饲料药物,技术服务等生猪所有者&风险承担者协议采依照合同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长江证券研究部整理从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猪场规模分布可以看到,合同生产更有利于大型猪场的建立和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在独立的家庭农场养殖中,近 70%的猪场都属于小规模猪场,而在合同生产方式下的养殖场不存在小型规模, 都处于工业规模以上( 注: 美国存栏量在500-1000 头的猪场大致归为工业规模)。图 2

49、5:家庭农场养殖方式下的猪场规模分布(1998)图 26:合同生产方式下的猪场规模分布(1998)小规模工业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工业规模中规模大规模16%14%69%1%17%52%31%资料来源:USDA, ERS using data from USDAs Survey, 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USDA, ERS using data from USDAs Survey, 长江证券研究部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通过合同采购或出售的生猪场均出栏量也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其背后是养殖规模化的相辅相成。合同生产方式下的场均出栏量从 1992 年到 2004 年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提升近三倍,而通过其他方式交易的养猪场,场均出栏量增长较为缓慢。与此同时,合同生产方式也得到快速推广,从 1970 年到 1999 年近三十年时间,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合同生产方式下的出栏比例由 2%左右上升到 60%,而独立养殖模式下降到不足 40%。图 27:美国不同生产方式下生猪场均出栏量图 28:不同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占比变化800070006000500040003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