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抗旱规划方案_第1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_第2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_第3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_第4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XX市抗旱规划市水务局二九年三月前言水旱灾害是XX市主要灾害之一,解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人民为防治水旱灾害做出了巨大努力,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XX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旱灾情,每次灾害对全市经济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愈来愈大的趋势。因此,水旱灾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正确认识水旱灾害,减少损失,创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氛围,提出科学的抗旱减灾规划,不仅是水利部门而且是全市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XX市抗旱规划正是基于以上需要,根据渭南市水务局渭水发200978号关于认真搞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水利部抗旱规划工作大纲、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等规程规范要求编制的。规划以2007年为规划水平年,对1990年以来的旱情、数据及水旱灾害资料做深入分析,提出了2009至2020年期间全市抗旱减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经估算,XX市抗旱规划项目总投资为926482万元。但因XX市水旱灾害定量资料少,加之时间紧,水平有限,总感到还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抗旱减灾规划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21目录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1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一)指导思想3(二)基本原则4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6(一)规划范围6(二)规划水平年6四、编制依据和要求6(一)编制依据6(二)编制要求7五、规划目标和任务8(一)规划目标8(二)规划重点8(三)规划任务9六、规划主要内容11(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11(二)旱情监测预警系统34(三)抗旱水源工程规划36(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482(五)抗旱减灾保障体系49(六)投资估算和规划实施意见53(七)规划实施效益分析评价57(八)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58(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附表一抗旱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61附表二抗旱规划调查表和规划表1091XX省XX市抗旱规划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干旱灾害是XX市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XX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据统计,从1990年2007年的18年间,我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发生频次为100。而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我市就有3年发生了特大、严重和中等干旱,分别为1997年、2001年和2007年,发生频次为30。干旱发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去旱灾高发区域主要是在XX市的孟塬黄土台塬区和秦岭北麓洪积扇裙区,特别是XX市孟塬镇和卫峪乡、以及岳庙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等七个乡镇。近些年来,我市其他乡镇(处)的旱情也在扩展和加重,目前旱灾发生的范围已经遍及全市。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还经常出现冬春连旱或春夏连旱,有时是冬春夏三季连旱,给我市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2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会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当前我市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我市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68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应结合经济发展和抗旱减灾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抗旱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做好衔接,以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提升综合抗旱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编制抗旱规划,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也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护生态与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3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编制和实施抗旱规划,逐步提高我市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最大可能地减轻旱灾损失,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市制定了许多水利专业规划,如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XX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实施,对我市的抗旱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规划主要是针对当前抗旱工作的迫切需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抗旱减灾职能,着重就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基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4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抗旱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防御重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完善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全面抗旱,最大程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的原则。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协调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抗旱减灾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抗旱减灾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用水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抗旱规划要尊重自然5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肆意破坏。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抗旱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处理水源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3、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及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克服水利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的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防抗结合的抗旱减灾体系,提升抗旱减灾能力,增强抗旱工作的主动性。统筹发展,抗旱减灾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抗旱减灾规划的目标、速度、规模和重点。5、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抗旱减灾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6、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水资源条6件、干旱特点和抗旱能力现状,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确定抗旱规划的近远期目标、任务和重点。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明确抗旱减灾发展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确定抗旱减灾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抗旱建设资金,保续建保投产,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抗旱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XX市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等五个自流灌区,以及XX市大部分机井灌区。涉及孟塬镇、卫峪乡、岳庙办、太华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华西镇和北社乡等10个乡镇办事处,编制XX市抗旱规划。(二)规划水平年本次规划以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7四、编制依据和要求(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2、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768号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文件、XX省水利厅陕汛旱200912号关于认真做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渭南市水务局渭水发200978号关于认真做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3、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抗旱规划工作大纲和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4、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XX市抗旱预案、XX市城市抗旱应急预案和XX市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5、XX市水务局XX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XX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和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二)编制要求为编制好本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81、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发挥气象、农业、供水、水资源等部门的信息优势,做好抗旱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料,协调好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2、做好基础资料调研和核查工作。对所采用的基础性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和分析,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抗旱规划编制质量。3、处理好与其它规划的关系。做好与其它规划的衔接,避免重复规划。五、规划目标和任务(一)规划目标本规划用于指导今后十年的抗旱减灾工作。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我市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发生中等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二是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基本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三是发生特大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9(二)规划重点本规划的重点地区是旱灾易发区的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等五个自流灌区,以及孟塬镇、卫峪乡、岳庙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和敷水镇等七个抗旱能力较弱的乡镇办事处。本规划的重点内容是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和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并逐步健全完善XX市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做好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的抗旱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级抗旱指挥调度系统,逐步建立乡镇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强化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三)规划任务系统调查XX市的干旱历史资料、抗旱工程情况、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等,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估现状抗旱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10年抗旱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已建抗旱水源工程配套设施挖潜、改造和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方案,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预案制度、抗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10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宣传培训等;提出工程和非工程建设方案近期实施意见,逐步形成和完善XX市抗旱减灾工程与非工程体系,提升XX市抗旱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抗旱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为1、抗旱减灾面临的形势分析。在资料收集和对典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规划区内抗旱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规划区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抗旱减灾的需求,研究提出抗旱减灾的有利条件与主要制约因素;2、抗旱减灾思路研究。在抗旱状况评价及主要存在问题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缺水问题,统筹安排抗旱减灾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水利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提出本区域思路;3、抗旱减灾的规划目标制定。根据抗旱减灾的规划思路,对比抗旱减灾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减灾目标;4、抗旱减灾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研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的总体要求,结合规划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贯彻落实已批准的抗旱减灾规划,重点保障饮水安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维护河流健康生命、高度重视11因干旱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抗旱减灾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研究确定重点抗旱减灾工程建设;5、抗旱减灾管理体制与改革制度建设研究。在对制约抗旱减灾的制度性障碍及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政府对涉及水行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妨碍抗旱减灾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研究确定事关抗旱减灾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思路和制度框架等。六、规划主要内容(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1、抗旱基本情况调查(1)区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供需现状调查分析XX市位于渭河以南、秦岭以北的关中盆地东部。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与洛南县以秦岭为界,北和大荔县隔渭河相望。地处东径1095311012,北纬34223441。东西宽2800KM,南北长3450KM,总土地面积817KM2,耕地面积约2099万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82MM,降水总量达到469亿M3,形成地表水资源115亿M3(其中秦岭山区093亿M3、山外平原区02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44亿M3;扣除12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量081亿M3(其中山区基流量019亿M3、河水补给地下水量051亿M3,灌溉补给量011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8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8亿M3。水资源特点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710月,且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丰枯年相差41倍。二是水资源总量有限,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仅为684M3,但在关中地区相对较好。三是天然状态下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适合于工农业及人饮需要。四是秦岭山区和平原地区水资源多一些,东部塬区比较贫乏。XX市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其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有19条,5KM2以上的有15条,10KM2以上的有9条,皆发源于南部秦岭山区。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白龙涧、杜峪河、黄甫峪、华山峪、仙峪河、瓮峪河、罗夫河、葱峪河、方山河9条南山支流,相继汇流到白龙涧河、长涧河、柳叶河、罗夫河、葱峪河、方山河6条较大的南山支流。其中长涧河、柳叶河、罗夫河和方山河4条支流直接汇入渭河,白龙涧和葱峪河2条支流汇入二华排水干沟间接入渭。南山支流的共同特点是源近流短,水流湍急,在山区均为“V”形河谷,比降50150之间,出峪后比降变缓,峪口处多形成洪积扇裙,进入渭河阶地,由于历年修建堤防,河道基13本渠化,下游进入渭河段。南山支流中,以罗夫河最大,流域面积190KM2,由大夫峪、柳峪、竹峪汇流而成。主河道大夫峪源于秦岭的后沟岭,峪口以上河长305KM,峪口以下河长167KM,在王家城子附近入渭。峪口设有罗夫堡水文站,控制集流面积L22KM2,多年平均流量121M3/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942万M3;1957年7月17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43M3/秒,实测最少流量06M3/秒。支流柳峪集水面积65KM2,竹峪895KM2,均在峪口以下汇入罗夫河。次为柳叶河,流域面积1349KM2,由仙峪、瓮峪汇流而成。主源仙峪河发源于宋家沟,峪口以上面积372KM2,河长16KM;支流瓮峪面积385KM2,于峪口外南营村汇入仙峪,合成为柳叶河。柳叶河年径流量2887万M3,1953年8月1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L62M3/秒。长涧河由华山峪、黄甫峪、杜峪汇流而成,流域面积1L86KM2,年径流量2390万M3。主河道黄甫峪源于秦岭拴马桩,峪口以上流域面积3905KM2,年径流量1354万M3。1953年8月1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09M3/秒。支流华山峪面积1795KM2,杜峪面积1435KM2。白龙涧流域面积119KM2。主要为黄土台塬,年径流量1412万M3。主流蒲峪,峪口以上集水面积3535KM2,年径流14量7955万M3,峪口处已建成库容137万M3的蒲峪水库,故白龙涧的中下游河道基本干涸,河口排入二华排水干沟。葱峪、方山河流域面积仅2525KM2与17KM2,年径流量分别为240万M3、176万M3,其下游河道已成为排洪渠。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从西向东横贯我市北界,河道长度470KM,属典型的弯曲型泥砂质河床,河道比降为万分之一;据华县水文站实测资料,渭河年均径流量933亿M3,平均流量为29585M3/S,实测最大洪水流量7660M3/S(1954年8月21日),调查最大洪水流量10800M3/S(1898年,频率为50年一遇)。蒲峪灌区蒲峪水库总库容为1375万M3,有效库容为119万M3。83年投入运用以来,已淤积109万M3,现有效库容1082万M3。设施灌溉面积100千公顷(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120万亩)。水库建成后,反调节水库均未落实,因库容小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在正常年份,来水量较大,水库调节能力有限,弃水较多;在偏枯年份,灌区引水量增大,弃水相对较少,供水量有所增长。经计算50代表年,以蓄水3次计算,其径流量为7239万M3、可供水量为3246万M3;75代表年,以蓄水25次计算,径流量为5489万M3、可供水量为2705万M3;95代表年,以蓄水2次计算,径流量为3898万M3、可供水量为2164万M3。15自流灌区包括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019千公顷(028万亩)、015千公顷(022万亩)、014千公顷(021万亩)、070千公顷(105万亩)。农田灌溉可供水量采用供水保证率与灌溉保证率同频相遇,供水与灌区需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拟定的灌溉制度及灌溉时段,经排频分析计算,由于各自流灌区河源来水量大,灌区灌溉面积小,设计渠道过水断面大,不同频率年能够满足灌溉用水需求。灌溉渠道利用系数按065,分别求出50、75、95代表年的净灌溉定额为2L4M3/亩,277M3/亩,321M3/亩,毛灌溉定额为329M3/亩,426M3/亩,494M3/亩。经计算各自流灌区不同频率年农田灌溉可供水量分别为50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12321万M3、12690万M3、8404万M3和34998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928万M3、718万M3、682万M3和4277万M3;75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9343万M3、9622万M3、6372万M3和26537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1201万M3、930万M3、883万M3和5538万M3;95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6635万M3、5833万M3、4525万M316和18845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1393万M3、1078万M3、1024万M3和6422万M3。(2)抗旱基础工程现状调查水利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水库3座,即蒲峪水库和罗家沟一、二库,水库总库容173万M3。其中蒲峪水库属于小型水库,总库容137万M3,兴利库容117万M3;罗家沟一、二库属于小型水库,总库容36万M3。建成塘池14座,蓄水能力达到29万M3;抽排站23座,其中较大的抽排站有罗夫河、长涧河和桃林寨3座干沟排水站。建成各类机电井2019眼,其中配套机电井1904眼,装机容量1575千千瓦,供水能力87683万M3/年。其中,工业用水占50,农业用水占35,其他用水占15。地表水占总开发利用量不到20,地下水占80以上。全市灌溉面积达到1028千公顷,其中有效(农田)灌溉面积1001千公顷,园地灌溉面积020千公顷,其他灌溉面积007千公顷。发展节灌面积854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016千公顷,微灌面积003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283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499千公顷,其他工程节水面积053千公顷。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千公顷,其中蒲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黄甫灌区、仙峪灌区和瓮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019千公顷、015千公顷17和014千公顷,罗夫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70千公顷。同时建成河道堤防1092KM,其中渭河生产围堤28KM;砌护长度1984KM。建成二华排水干沟28KM;新建防汛道路2281KM。蒲峪灌区水库枢纽工程蒲峪灌区西起孟塬秦峪,东至XX东界,南依秦岭北麓,北抵陇海铁路一线。整个灌区平面分布大致呈条带状,东西长约500KM,南北宽约470KM,灌区面积约229千公顷(343万亩)。可灌溉孟塬镇和卫峪乡2个乡镇21个行政村。包括孟塬镇营里、楼底、严家、蔡家、柏庙、马村(赵家)、冯家、彭家(彭家窑)、池坡、迪家、司家、小寨、大寨、北城、红旗、沟里、贺家(六、八组)、余家(五组)18个行政村;以及卫峪乡东谢、西谢、苗家3个行政村。灌区水源为蒲峪水库和罗家沟一、二水库,其中罗家沟一、二水库为蒲峪水库子库。蒲峪水库位于渭河一级支流白龙涧河上游蒲峪峪口以上500M,距XX市15KM,兼有农田灌溉、调蓄防洪及人饮供水多种功能。该工程始建于1969年11月,受益于1978年3月。为等小型水库工程,兴利库容117万M3,总库容1375万M3,调洪库容205万M3,水库正常挡水位8525M,设计洪水位85415M,校核洪水位85514M。设施灌溉面积100千公顷(150万亩),其中东干渠灌溉面积041千公顷(062万亩),西干渠灌溉面积059千公顷(088万18亩);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12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53千公顷(080万亩)。灌区以白龙涧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条干渠自流输水,东、西干渠全长14KM。其中东干渠长45KM,西干渠长95KM。1998年10月以蒲峪水库为水源建成孟塬地区供水工程,设计解决孟塬区域54KM2黄土塬区199万人、1500头大家畜及华山(孟塬)火车站的饮水困难,项目区涉及XX市孟塬镇、卫峪乡和观北乡3个乡镇38个自然村,年设计供水量892万M3,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畜饮水量及乡镇企业的用水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蒲峪水库灌区的用水矛盾将更加突出。2006年5月蒲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水库病险问题已消除,可正常发挥效益。但由于灌区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已成工程因缺乏及时有效地维护,致使灌区缺水形势日渐严峻,效益锐减。黄甫灌溉供水工程黄甫灌区渠首工程在黄甫峪口以上100M处,由砌石滚水坝和放水闸组成。引水干渠全长58KM,其中西干渠长26KM,北干渠长32KM。控制峪口以上流域面积388KM2,年径流量1232万M3,设计引水流量018M3/秒,设施灌溉面积为026千公顷(039万亩)。可使玉泉办和岳庙办2个办事处5个行政村,包括玉泉办河南村、黄19甫村、郝堡村、荆房村和岳庙办康营村的部分农田得到灌溉。1982年东干渠杜峪河渡槽被冲毁,则杜峪河以东灌区改为其他水源灌溉,现引水流量为006M3/秒,有效灌溉面积缩减为019千公顷(028万亩)。2007年实际供水3768万M3,实际灌溉面积019千公顷(028万亩)。仙峪灌区灌溉供水工程枢纽位于仙峪河东岸,南起陇海铁路,北至老西潼公路;东到玉泉办西王村,西至玉泉办仙峪口村。1958年在峪口建成小型引水枢纽工程,控制仙峪河山区集水面积3720KM2,年径流量1269万M3,峪口建有浆砌石溢流坝,高12M,长5M,引水干渠3条,总长2913M,设计引水流量1M3/秒,现状引水005M3/秒,设施灌溉面积020千公顷(0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5千公顷(022万亩)。可灌溉玉泉办仿车村、西王村和仙峪口村3个行政村2部分农田。2007年实灌面积015千公顷(022万亩),实供水量3786万M3。结合西安博华制药(西北二合成药厂)工业供水要求,1992年进行了改建,坝高扩建到22M高,85M3长,并在峪口外右岸建有2座容积各为2000M3的钢筋混凝土矩形蓄水池,在农灌引水干渠东侧铺设直径250300MM铸铁输水管道,长860M3,输水到西安博华制药(西北二合成药厂)。该工程除了原有农灌用水要求外,年增加工业供水1663万20M3。2003年再次安装了一台B260高效净水器和次氯酸钠发生器,铺设直径为200160MM的PVCU供水管道5000M,解决了玉泉办仙峪口村、仿车村、王道一村、王道二村四个行政村7000余人、1000余头大家畜饮水困难。瓮峪自流灌溉工程由群众自发修建而成,渠首工程在瓮峪口铁路桥下游100M处,由砌石滚水坝和放水闸组成。引水干渠长度为270KM,支渠长度为400KM。控制峪口以上流域面积3570KM2,年径流量840万M3,设计引水流量015M3/秒,设施灌溉面积为016千公顷(0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4千公顷(021万亩)。可灌溉五方乡瓮峪口、桃东村、槐芽村、岭上村、台峪口、宁城村、徐城村、大城村和东吴村等9个行政村部分农田,2007年实际灌溉农田014千公顷(021万亩)。罗夫河灌溉枢纽工程罗夫灌区位于罗夫河主流大夫峪口,建于1955年10月,南依陇海铁路,背靠310国道,灌区紧靠华金公路和大华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该工程由渠首引水工程、东西干渠和36座闸、函、桥等建筑物组成。引水规模为050M3/S,东干渠全长550KM、西干渠全长600KM。支渠26条,总长15KM。控制集流面积122KM2,多年平均流量121M3/秒,平均径流量3942万M3,供水能力为150956万M3,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设施灌溉面积080千公顷120万亩,有21效灌溉面积070千公顷(105万亩)。可使夫水镇明星村、夫南村、横上村、横西村、台头村,桃下镇东光村、新营村、兴乐坊、上营村和五方乡西吴村3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0千公顷(105万亩)农田得到灌溉。2007年实际灌溉面积为048千公顷(072万亩)。供水工程方面目前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项目72处。其中一期农村人饮解困项目15处,包括孟塬镇迪家供水工程、沟李供水工程、秦峪供水工程、云肖供水工程、马村供水工程,卫峪乡沙渠供水工程,岳庙办青山供水工程、南肖供水工程、北肖供水工程,玉泉办仿车供水工程、郝堡供水工程、南洞供水工程、北洞供水工程,五方乡台峪供水工程,华阳乡川街供水工程等15个单项工程。解决了6个乡镇(办区)15个行政村,15293人、2473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二期农村人饮解困项目21处,包括孟塬镇余家供水工程、宋峪供水工程、孟塬0304年供水工程,卫峪乡平塬供水工程、吕城供水工程、西谢供水工程、王城供水工程、苗家供水工程,岳庙办梁庄供水工程、龙王供水工程、柴场供水工程、周城供水工程、严城供水工程、油巷供水工程,玉泉办王道供水工程、南洞二期供水工程、仿车二期供水工程,桃下镇上营供水工程,夫水镇左家供水工程、葱兴供水工程、姚田供水工程等21个单项工程。解决了6个乡镇(办区)24个行政村,19947人、225187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6处,包括孟塬镇孟塬供水工程、王沟供水工程、贺家供水工程,卫峪乡周家供水工程、南场供水工程、沙坡供水工程、双泉供水工程、延城供水工程,岳庙办金仙供水工程、龙王供水工程、王河供水工程、小涨供水工程、上曲供水工程,太华办红丰供水工程、红星供水工程、南营供水工程、渔场供水工程、西纪供水工程、屈家供水工程,玉泉办黄甫村供水工程、黄甫内供水工程、红岩供水工程,五方乡八里供水工程、甘头供水工程、桃东供水工程、桃西供水工程、宁城供水工程、董城供水工程、杨城供水工程,桃下镇兴乐坊供水工程、桥营供水工程、桃下供水工程,夫水镇台头供水工程、白坡供水工程、方山供水工程,华西镇演家供水工程等36个单项工程。解决了9个乡镇办事处55个行政村、29548人、6890头大家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土保持方面全市原有水土流失面积4950千公顷,2007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89千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为789千公顷。水产养殖方面发展水产养殖水域面积036千公顷,年水产品产量达到了3185T,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487万元。(3)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调查抗旱预案制度为了提高防抗干旱灾害应急能力,不断建23立和完善防抗干旱灾害方案,最大限度地将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使全市农作物及各类经济作物在干旱情况下得到及时灌溉,确保全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市就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抗旱预案编制大纲,编制完成了XX市抗旱预案、XX市城市抗旱应急预案和XX市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用于指导XX市城乡抗旱工作。进一步明确抗旱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基本原则,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各乡镇办主管领导职责、水利员职责,规范制度,形成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上下左右一体化模式。抗旱投入机制我市当前抗旱减灾工作基础仍然薄弱,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标准偏低,一些工程渠系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每年都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干旱还造成部分人和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给我市农村造成了不同程度经济损失。为了搞好抗旱救灾工作,XX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抗旱经费,并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用于抗旱工作,确保抗旱工作成效,以及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的需求。但数量难以满足抗旱需要,干旱年份只有靠中央、省地的抗旱经费补助。政府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建设抗旱工程。24农业、水利、农发等部门争取各种专项资金突入抗旱工程建设。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7年18年间,我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3975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9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9万元。抗旱灌溉面积774千公顷(万亩),解决临时饮水困难人数216万人、大家畜045万头,减少农业经济损失11340万元,减少粮食损失162万KG(详见附表23)。抗旱服务组织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是XX市抗旱工作指挥调度中心。主要负责全市抗旱工作的领导和部署,组织编制抗旱预案和发布干旱预警信息。旱情发生后,指挥部及时会商旱情及发展趋势,研究部署阶段工作,指挥全市抗旱灌溉工作。XX市灌溉管理工作站,是XX市抗旱工作管理单位,1984年月12月成立,目前在编人员28人。主要负责全市农田灌溉管理工作、以及防汛、抗旱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等。XX市抗旱服务队,1996年5月成立,属于国家级抗旱服务队。与XX市灌溉管理工作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全市农田抗旱灌溉工作。拥有抗旱设备固定资产50万元,机动浇地能力达到500亩/天。可以完成一般抗旱灌溉作业、以及简单机泵设备维修。全市设立有1个固定土壤墒情监测点、1个蒸发站和27个地下水监测点(详见附表24)。25抗旱物资储备,抗旱设备单一老化、不配套,抗旱设施仅有大小柴油抽水泵14台,电泵5台,抽水塑胶管210余M,无送水车辆,设施落后,以目前应急抗旱能力远远适应不了我市抗旱工作的需要,需请上级予以安排资金更新和购置。抗旱宣传培训主要通过世界水日、普法日和下乡抗旱期间的有利时机对群众进行节水知识的宣传,让群众对节约用水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内部抗旱技术人员及各乡镇办水利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之成为一支业务熟、技术精的抗旱救灾队伍。2、干旱规律及情势分析(1)历史干旱灾害资料收集整理XX市统计年鉴和水利年报资料从1990年2007年的18年间,我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发生频次为100。而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我市就有3年发生了特大、严重和中等干旱,分别为1997年、2001年和2007年,发生频次为30。但由于统计年鉴和水利年报只记录了旱情发生的时间月份、受旱面积等,对因旱造成的临时人畜饮水困难、粮食损失量和直接经济损失量等关键数据未作详细调查和统计,无法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所以也就不能用旱灾损失率计算确定旱灾等级。18年累计受旱面积475千公顷,受灾面积171千公顷,成灾面积130千公顷,绝收面积041千公26顷。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420万人,大家畜082万头。粮食减产7278万公斤,农业经济直接损失5099万元(详见附表21)。XX市志和水利志历史干旱灾害资料下面是XX市水利志记载的近年来较大的历史干旱灾害资料,说明XX历史上是一个干旱灾害多发的地区。1990年春季以后,境内雨量极少,持续高温干旱。沿山和孟塬旱地小麦减产23成。78月出现伏旱,总降雨量仅为326MM,比历年同期平圴降雨量125MM减少了74。38左右的高温天气持续38天。全市受旱秋田面积达817万亩,占全市秋田播种面积1567万亩的521;严重受旱面积564万亩,干旱死苗五成以上的有1万亩。秋粮减产480万公斤,造在经济损失达2356万元。1993年秋播以后,境内雨量偏少。1112月两月降雨量共424MM,土壤含水量不足,对越冬的麦田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据农业部门调查,全市一类麦田仅占30,三类麦田高达50以上。麦苗稀少,抗寒性差,有的田块麦苗冻死。1994年春、夏、秋三季少雨,连续干旱。35月降雨总量为929MM,比历年同期减少595MM。78两个月高温少雨,出现伏旱。降雨量为1207MM,比历年同期204MM减少了1014MM。9月份降雨量为1352MM,较历年同期降雨量27偏少3370MM。据统计全市共动用机井1353眼,抽水站7处,完成抗旱灌溉面积375万亩次。由于连续高温少雨,南山支流断流水库水量锐落,影响引流灌溉。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机井吊空,受旱面积较大。全年总减产为14950吨,其中夏粮减产9790吨,秋粮减产5160吨。1995年XX遭受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出现了两个“百日大旱”。16月降水量仅为1039MM,相当于正常年平均值的56成。6月份平均温度275,比历年平均气温高22。6月27日出现极端高温408。入夏后,旱情持续发展,渭河水量最小流量为17M3/秒,南山支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47M。全市有450眼机井吊空,3座水库全部干枯,23座坡塘有22座枯竭,22座抽水站有18座无水可抽。全市138万亩秋田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影响,受灾面积达73万亩。严重受灾面积41万亩,枯死绝收面积达1万亩。孟塬镇11个行政村13万人,2500头大家畜饮水发生危机。市财政拿出20万元拨给抗旱最急需切能见效的村组。市农行扶持抗旱贷款100万元,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发放抗旱贷款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0万元。市移民局拨放抗旱款10万元,用于购置抗旱设备维修,恢复抗旱机具和水利设施。据统计在抗旱保秋灌溉中,新打机井47眼,修复机井24眼,新修管道23公里,新修水泵43台,发电机53台,变压器23台,28架设输电线路28公里,临时抽水设施32处。全市动用机井1014眼,日最高上劳达6000余人。累计完成抗旱保秋灌溉面积6625万亩次。驻XX部队、中、省企业等8个单位对孟塬地区九个缺水村进行对口支援供水。蒲峪水库管理处,架设水泵抽水库死库容剩余水,为塬区群众供水,缓解了孟塬11个村的“水荒”问题。1997年34月,境内降水量较同期偏少15成。平均气温较同期偏高34,土壤含水率050CM为5至13。59月上旬,降雨量为31165MM,较历年同期偏少59成,其中67月旱象更为严重。渭河华县水文站出现了历史上首次断流,境内各支流河道同时断流。是年10月至次年2月底,境内持续干旱少雨,降水量仅3050MM,较历年同期偏少六成。土壤含水率050CM旱地为8,水地为10左右,低于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含水量的要求。1998年10月1999年2月150天,境内无明显降水,天气干旱。据市农业科技中心调查,土壤含水率,水浇地尚未春灌的麦田020CM中土壤含水率仅为64;旱地麦田土壤含水率只而24,干土层厚度达15CM以上。全市受旱面积达773万亩,占全总播种面1808万亩的428。严重受旱面积35万亩,南部沿山沙石地和东部塬区旱地农作物有2050的死苗。全市动用机井1061眼,自流渠7条,抽水站4处,架29设临时输电线路554KM。群众自筹资90万元,购置发电机20台,水笼带1万余米。全市冬、春抗旱灌溉面积2339万亩次,其中冬灌1204万亩,春灌1135万亩。有效的控制了旱情缦延,促进了麦苗的正常生长,为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2002年入春以来,境内遭受大旱,危及农作物的生长,全市总动员,积极投入抗旱。动用一切水利设施,投入抗旱灌溉,利用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灌溉。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完成抗旱灌溉2975万亩次,保障了夏粮丰收。(2)历史干旱灾害规律分析据史料记载,XX市历代干旱多出于春夏,以夏季最多,秋季较少,冬季更少。旱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沉重的。“尸骸遍野,人相食”,“十之生灵,亡去六七”,这是多么令人寒心的惨状。自周历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41年)至2002年的2843年间,共记录了354年的干旱灾害情况,其中有节令记述的有258年次,无节令记述的旱年96年次。在有节令记述的258年干旱中,干旱发生在春季的有86次,占333;夏季的有110次,占426;秋季的45次,占174;冬季的17次,仅占67;节令表明干旱多出于春夏,以夏季最多,秋季为少,冬季更少。干旱年次表明由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的581年中,出现干旱年份159次,平均每36年一30遇。大旱年次表明由明洪武元年(1368)至1980年,期间611年中出现大旱年份59次,平均每103年一遇。由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期间2134年中,出现特大旱灾21次,平均每101年一遇。由后晋天福八年(943年)至明正统九年(1444年)期间501年中,出现特大旱灾5次,平均每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明代。由明正统九年(1444年)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期间的196年中,竟出现特大旱灾8次,平均每25年一遇。明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16281644)中,XX先后旱灾10年,旱涝兼灾3年。经常性旱灾,涉及XX和中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连年荒旱民饥,激起了农民起义。自唐神龙三年(706年)至民国十八年(1920年)期间的1223年中,出现持续全年性干旱成灾共10次,平均122年一遇。史料中出现连续三年以上干旱年份共22次,其中七年的两次,六年的两次,五年的一次,四年的一次,三年的十六次。历次干旱灾害年次资料表明XX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百年一次特大干旱的自然规律”。这和历史上人们相传的干旱濒率是相吻合的。31(3)现状旱灾特点分析2000年以来,我市干旱发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去旱灾高发区域主要是在XX市的孟塬黄土台塬区和秦岭北麓洪积扇裙区,特别是XX市孟塬镇和卫峪乡、以及岳庙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等七个乡镇。近些年来,我市其他乡镇(处)的旱情也在扩展和加重,目前旱灾发生的范围已经遍及全市。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还经常出现冬春连旱或春夏连旱,有时是冬春夏三季连旱,给我市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4)干旱灾害发展趋势分析XX市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酷热多雨,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具有四季分明、干湿交替的特征。因地形复杂,南北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86137,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L6,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19272。极端最低气温是1977年元月30日,为165,极端最高温度1966年6月19日为433。10以上全年积温为296464541。降雨在地理上分布由秦岭向渭河漫滩递减,由854MM降到534MM。多年平均降雨量682MM华山站为9074MM,罗夫站为6648MM,XX站为326071MM,最大年降水量1983年为880MM,最小年降水量1986年433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7、8、9三个月占全年的53,122月仅占8。年水面E601蒸发量在8001200MM之间,平原区大于山区。相对温度68。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08天,年日照时数为2311时。预计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新的高度,水资源利用将以向农业供水为主,转向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发展。加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偏少的趋势仍将继续,干旱和缺水将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抗旱能力评价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2MM,降水总量达到469亿M3,形成地表水资源115亿M3(其中秦岭山区093亿M3、山外平原区02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44亿M3;扣除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量081亿M3(其中山区基流量019亿M3、河水补给地下水量051亿M3,灌溉补给量011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8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8亿M3。人均水资源量684M3,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水资源总体上相对贫乏。相对贫乏的水资源在时空、地域上分布极不均匀,同时还受补给来源、补给量以及地质地形的影响,造成我市秦岭沿山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贫乏;北部平原区相对丰富。33而我市南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北部以农业用水为主,需水量相对较少。但目前我市南部水源调蓄只有173万M3的蒲峪水库和罗家沟一、二库3座水库,以及5个自流灌区。正是由于水源调蓄工程少,使众多厂矿企业只得通过打深机井或远距离从夹槽区开采地下水,从而造成大部分地表径流变成过境客水。据调查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利用量仅有1730多万M3,占地表水资源可开采量的16(不包括渭河径流量);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利用量6000万M3,占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68。正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全市地下水位近年明显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秦岭电厂等企业在柳叶河至方山河之间建自备水源井,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已形成以秦岭电厂二期水源地为中心的区域性下降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下降达895M,使本区工业、农业、人畜用水矛盾日渐突出。另外,据调查,全市工农业用水年缺口10586万M3,而且承发展之势。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工农业用水缺口达11894万M3。罗家沟一、二库和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5个自流灌区,以及部分水井工程,大多数是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项目建设标准低、质量差,不少工程已超期服役多年。据调查,全市各灌区农田灌溉工程34中,经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的已约占30,大多数塘、坝、池渗漏、淤积严重,甚至荒废。渠道渗漏、塌陷,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渠系配套率低,大部分渠道基本没有防渗处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在035左右,普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排水站和机井配套不到位,配套率只有90,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农村饮水不安全情况依然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当一部分群众直接饮用的是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