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法词汇(中英)_第1页
公证法词汇(中英)_第2页
公证法词汇(中英)_第3页
公证法词汇(中英)_第4页
公证法词汇(中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调解】(PEOPLESMEDIATION)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和道德习俗,在当事人之间主持进行协商解决纠纷的活动。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项创造,是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补充。它作为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活动,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增进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经验”。人民调解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和达成调解协议都是自愿的;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众自治行为;方便群众;作为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补充,能够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及时有效地解决矛盾,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同时进行法制教育,培养群众的法制观念。【人民调解的任务】(TASKOFPEOPLESMEDIATION)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项(1)调解民间纠纷,即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纠纷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调解委员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特点是通过进行调解工作来实现的;(3)向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人民调解的原则】(PRINCIPLESOFPEOPLESMEDIATION)民事诉讼法特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被西方一些人士称为“东方经验”。其内容包含三方面对于一般民间纠纷,如性质不很严重,情节比较简单,影响不大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调解解决。人民调解委员会只能根据当事人的自愿进行调解,不得强迫调解;只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进行调解,不能采用法律的或行政的强制措施;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调解不能违背政策法律,法院对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有违背政策法律的调解案件,法院应当予以纠正。【人民调解协议】(AGREEMENTOFPEOPLESMEDIATION)在人民调解员的主持下,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协议的内容包括调解时间、调解地点、人民调解员姓名、纠纷双方当事人姓名、纠纷事实、解决纠纷的具体协议事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当事人对经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如有违背法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协议主要是通过当事人的自觉行为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得以履行。如果纠纷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表示反悔,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法院都不得阻止其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的形式】(FORMOFPEOPLESMEDIATION)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所采用的具体方式。通常采用的调解形式有以下几种个别调解。对比较简单的纠纷,涉及当事人隐私或其他不宜公开的纠纷,由调解人员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找当事人个别谈话,了解实际情况,分清是非和责任,使双方能就纠纷的解决取得一致的意见,合情合理地解决纠纷。就地调解。在纠纷发生地进行当场调解,这种形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纠纷。开家庭座谈会调解。这种形式多用于调解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小型群众座谈会调解。这种形式适用于一般打架斗殴性质的纠纷或者当事人明显有错误而又蛮不讲理,需要群众评理说服的纠纷。集体调解。这种形式适用于两个以上的性质相同而情节又不太复杂的纠纷的调解。【人民调解组织】(ORGANIZATIONOFPEOPLESMEDIATION)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调解组织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组织没有统一的形式,很多地区都在农民协会中设立“仲裁部”或“公断处”兼管调解工作。城市的工会、工人俱乐部中设立“裁判委员会”等机构主管调解工作。建国初期,各地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置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1953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步骤地建立和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的决定,全国许多地方都设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主管调解工作。但这一时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并不完善。1954年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颁布后,特别是1980年1月国家又重新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国主管人民调解工作的专门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PEOPLESMEDIATIONCOMMITTEE)我国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9年6月发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根据1991年4月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上述法律、法规中,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性质的规定都是一致的,即它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管范围】(RESPONSIBILITYRANGEOFPEOPLESMEDIATIONCOMMITTEE)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职权范围,是确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职权分工的依据。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负责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组织。在职权范围上,它既不同于人民法院,也不同于治安保卫及其他群众组织,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管的纠纷包括一般的民事纠纷,主要是指人民群众之间发生的简单的民事权利义务的争执。但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管同人民法院的主管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依据我国法律中所规定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凡是人民调解组织不能解决的民间纠纷,最终都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设置】(ORGANIZATIONINSTALLATIONOFPEOPLESMEDIATIONCOMMITTEE)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是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1954年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第4条规定“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城市一般以派出所辖区或街道为单位,农村以乡为单位。”1956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的需要撤区并乡后,随着乡辖区域的扩大,山东、湖北、内蒙等不少地区除了保留乡调解委员会以外,普遍在合作社中建立调解小组,并在有关地方性法规中作了相应的规定。1957年司法部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通知中肯定了这种把调解组织向基层延伸的作法。人民公社化后,农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逐步过渡到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少数还有以公社为单位建立。1976年农村恢复和组建调解委员会时,一般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设置。至此,农村中调解委员会的设置变化比较早。1954年12月颁布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中规定,调解委员会是居民委员会中常设的一个工作委员会。从此,城市调解委员会的设置以街道为单位改变为以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建立,并一直延续至今。1982年宪法对此加以了确认。在厂矿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建国初期没有统一的要求。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倡在厂矿试行人民调解工作。60年代,天津、内蒙等地的许多厂矿曾建立过调解组织。1981年8月第一次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正式明确要求,各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此后的几年中,许多省、市、自治区都相继颁布有关文件,推动厂矿、交通、财贸等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的发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其组织设置也有不少创新,使调解组织网络化、联片化。【人民调解工作制度】(WOKINGSYSTEMOFPEOPLESMEDIATION)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中形成的具体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纠纷登记制度。建立纠纷登记制度既便于调解人员了解纠纷的情况,及时做出调处,又便于为纠纷的统计工作和总结工作积累资料。纠纷统计制度。人民调解统计制度是反映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状况,观察社会,反映社会精神面貌的重要渠道。疑难纠纷的分析制度。指人民调解组织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争议较大的疑难纠纷事件的调处,实行集体讨论研究,然后做出决定的工作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指人民调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以取得指导和支持的工作制度。回防制度。即人民调解组织对已经调解结案的纠纷进行重新走访、了解的工作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指人民调解组织定期组织并召集调解人员学习调解业务知识的一项工作制度。总结评比制度。指人民调解组织为了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树立典型,推动调解工作的开展而实行的一项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工作方针】(WORKINGPOLICYOFPEOPLESMEDIATION)人民调解工作方针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这一方针体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原则。“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含义(1)要及时正确地解决纠纷;(2)要着重防止纠纷的激化;(3)要积极有效地预防纠纷的发生。“调”和“防”是调解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是在总结多年人民调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体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规律,对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调解工作原则】(PRINCIPLESOFPEOPLESMEDIATION)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是全部调解活动必须遵循,并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些原则依次可简称为依法原则、自愿原则、不限制诉讼原则。这三条原则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其中,依法原则在三项原则中居首要地位,是根本的原则,是贯彻其他两个原则的前提。【公证】(NOTARY)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由主体、客体、内容三部分构成。公证的主体,包括公证机构和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公证的客体,即公证的对象,既可以是法律行为,也可以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行为。公证的内容是证明公证对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在中国,设立公证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证原则】(PRINCIPLESOFNOTARY)公证机关在公证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公证活动具有指导作用,贯穿于公证活动中,是办理公证业务的总依据。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法律事实的公证】(NOTARYOFFACTUMJURIDICUM)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证明客观存在的,将对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义务和活动在法律上产生一定效力的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是公证机关主要业务活动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类证明自然人个人经历、身份、状况等方面的事实,包括出生、死亡(含宣告死亡)、生存、失踪、经历、学历、未受刑事制裁、婚姻关系、亲属关系、婚姻状况、身份、职务、职称、继承权等;证明企业或其他组织资格、资信、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事实,包括法人资格、企业资信、法人国籍、企业工程资历、债务履行、票据拒付、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证明自然灾害、事故等事实,如空难、海损、海难、火灾、地震、雷击、洪水、运输事故、货损、交通事故等。【法律行为的公证】(NOTARYOFLEGALACT)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证明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权利和义务关系真实、合法的活动。是国家公证机关受理的公证事项中最常见、数量最大的公证业务。可以进行公证的法律行为主要有证明经济合同;证明其他民事合同和协议;证明遗嘱,包括遗赠、遗赠扶养等;证明委托;证明收养关系;证明声明和保证,包括弃权、接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声明,各种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声明等;证明招标、拍卖及法律允许的各种有奖活动;证明签字或盖章行为。【公证费用】(NOTARYEXPENSES)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务依法向直接受益的当事人征收的费用。包括办证手续费、代书费、副本费、翻译费、保管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公证费。”公证费是国家司法规费的一种,公证收费的主要原则是个人不得私自收费;低标准收费;由申请公证当事人自行平均负担原则;对于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实行减免收费原则。具体收费标准有四种情况按件收费;按比例收费;按投资规模酌情收费;按年收费。【公证费用的减免】(REDUCTIONORREMISSIONOFNOTARIALEXPENSES)公证处受理公证事务时,遇有法律规定情况,可以减免或免除申请公证当事人的公证费用。公证处办理公证事项时,遇有下列情况可以减免收费;办理抚恤金(或劳工赔偿金)、劳动保险金证明的;办理养老金、子女助学金证明的;当事人所在工作单位、城市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证明当事人确实是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减免者。减免收费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公证收费办法】(NOTARIALCHARGINGREGULATIONS)公证处办理公证事务征收费用的规定及标准。征收公证费用计算标准有四类不涉及财产问题的公证事项,按件收费;涉及经济活动或财产转移的公证事项依率计征;申请合资企业、国外投资企业有关协议文书的收费,按企业投资规模等具体情况,酌定收费标准;办理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等公证事项,按年度计收。对于确有经济困难的申请人,还可以减免收费。【公证期限】(TERMFORNOTARY)国家公证机关办理一项公证事项从受理到出具公证书之间的法定时间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条规定“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公证程序】(NOTARIALPROCEDURE)公证机关和当事人进行公证活动时,必须遵守的法定顺序和形式。公证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公证的申请和受理。审查公证事项,确认公证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公证机关受理了当事人的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公证的事项进行调查、核实证据,然后,对公证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制作、签发公证文书。公证机关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确认其真实性与合法性之后,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和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文书。【公证当事人】(NOTARIALCLIENT)公证申请人的法律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可以作为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法人可以作为公证事项的当事人。但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办公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方可申办公证事项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公证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公证的权利;委托代理人代办公证的权利(但办理遗嘱、收养子女、赠与、委托书、声明书等与个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请求公证员回避的权利;对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以及拒绝公证、终止办理公证有疑义,有向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有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权利等。公证当事人的义务有对申办的公证事项负有提供证据材料的义务;交纳公证费用的义务;遵守公证程序,正确使用公证文书的义务等。【公证共同当事人】(NOTARIALCOCLIENT)申请办理同一项公证事项的两人以上的当事人,是公证当事人主体的合并。构成公证共同当事人的条件有公证当事人为两人以上;共同当事人申办同一项公证事项;必须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申办。公证共同当事人之间一般存在共同利害关系,由一个公证机关合并办理,有利于简化公证程序和公证事项的彻底解决。【公证法定代表人】(LEGALREPRESENTATIVEINCHARGEOFNOTARIALAFFAIRS)代表法人办理公证事务的人。根据法律、行政命令、组织章程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定代表人。由于各类法人组织进行公证活动,是以社会组织的身份出现,其具体公证行为只能由其法定代表人来实现,法定代表人不需经过特别授权就可以以单位名义,在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行为,行使公证权利履行公证义务,并对该单位发生法律效力。在公证进行活动中,如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发生更换,原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对新法定代表人仍然有效。公证法定代表人还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公证。【公证法定代理人】(LEGALAGENTINCHARGEOFNOTARIALAFFAIRS)根据法律规定代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进行公证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公证法定代理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一种代理制度,公证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是根据民事实体法律关于亲权和监护权的规定产生。公证法定代理人与公证当事人居于同等法律地位,其代理权限不受限制。【公证委托代理人】(ENTRUSTEDAGENTFORNOTARIALAFFAIRS)接受公证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为申办公证的人。公证人员、公证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公证机关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公证代理人。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许可为公证代理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以代理公证为业并借此牟利的;公证机关认为不宜作为公证处理人的。代理人代为申办公证,必须向公证处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中应说明委托事项、权限、委托人数等。【公证管辖】(NOTARIALJURISDICTION)公证机关之间办理公证事务的分工和权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公证申请】(APPLICATIONFORNOTARY)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提出请求办理有关公证事项的行为。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应符合以下条件当事人是与本公证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在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应无争议;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受理的公证处管辖。当事人申请公证,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当事人如果委托别人代为办理公证,必须向公证处提交书面委托书,凡与人身有密切联系或涉及身份关系的法律行为,如申请公证证明委托书、声明书、收养子女、遗嘱、签名印鉴等,不得委托别人代理。【公证申请表】(NOTARIALAPPLICATIONFORM)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提交的请求公证机关予以公证的书面材料。申请公证的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的,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其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证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申请的时间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申请表应由申请人用钢笔或毛笔逐项填写,并签名或盖章。【公证申请受理】(ACCEPTANCEOFNOTARIALAPPLICATION)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初步作出接受办理公证事项的决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受理公证通知书】(NOTEOFACCEPTANCEOFNOTARIALAPPLICATION)国家公证机关决定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向当事人发出的书面通知材料。受理通知书中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公证的事项、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代表人)应在受理通知书回执上签名。受理通知书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代表人)到公证处领取,必要时,也可由公证处发送。将通知书给当事人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明确公证机关受理公证的时间及承办人,督促公证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早办结公证事项,有利于公证机关的内部管理。受理通知书发出后即开始建立公证卷宗。【公证的申请回避】(CHALLENGEOFNOTARY)公证回避方式的一种,根据法律规定的公证员回避事由,当事人有权提出申请要求公证员回避。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在公证活动中的一项权利,贯穿于办理公证事务的全过程。当事人申请公证人员回避的,应当向公证处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并说明理由,公证处应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公证的申请回避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公证。【公证当事人陈述】(STATEMENTOFNOTARIALCLIENT)公证证据的一种。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所作的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的叙述。陈述是当事人履行公证举证责任的一种方式,除了口头陈述以外,还应当向公证机关提供相应的材料。陈述包括当事人主动陈述和公证人员询问后的陈述。对于公证当事人的陈述,公证人员应当制作笔录。当事人陈述并不都是证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出证根据,应当把它与其他公证证据结合,审查确定能否作为出证根据。对于公证当事人陈述,要注意其随意性、夸张性、片面性,公证人员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要进行严格地审查。【公证当事人的举证责任】(BURDENOFPROOFOFNOTARIALCLIENT)公证活动中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对其提出公证的事项所依据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义务。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公证处如认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完备或有疑义的,应当通知当事人作必要的补充。公证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围包括一切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如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证明、委托公证代理权资格的证明、需公证的行为或事实、文书内容是否真实、合法等。中国的公证制度实行当事人举证和公证处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当事人提不出证据或提出的证据不完全的,公证人员应当通过询问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取得。【公证调查】(NOTARIALINVESTIGATION)国家公证机关对受理的公证事项的有关事实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公证处认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完备或有疑义的,应通知当事人作必要的补充或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索取有关证明材料,并有权利到场作实地调查。公证调查分为直接调查和委托调查。调查对于保证公证质量,证实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公证的调查方式主要有(1)询问证人,提取证人证言;(2)调取书证;(3)调取物证;(4)现场勘验(5)鉴定或翻译。公证人员外出调查,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进行。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名公证人员进行调查的,应有一名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应在笔录上签名。【公证委托调查】(MANDATEDNOTARIALINVESTIGATION)国家公证机关根据需要委托外地公证处代为进行调查取证的活动。公证处可以委托外地公证处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受委托的公证处根据办证需要,可以主动补充调查内容。公证委托调查是国家公证机关相互协作的一种表现。【出证】(TONOTARIZE)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公证事项,依法制作和出具公证书的活动。出证是公证处公证活动的最后一道工序。公证机关出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法律行为公证应符合的条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社会公共利益。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公证应符合的条件是该事实或文书对公证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事实或文书真实无误;事实或文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公证和文书文体公证应符合的条件是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应当准确、真实无误;或文书的文体(如副本等)内容与原本应完全一致。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应符合的条件是债权文书经过公证证明;债权文书是以给付一定的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债权文书中要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受强制执行的意思表示。【公证书】(NOTARIALDEED)司法文书的一种。国家公证机关制作的,发给公证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组织使用的法律文书。公证书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是国家公证机关行使公证证明权的集中表现。公证书应按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内容包括公证书编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公证证词;承办公证员的签名(签名章)、公证处印章和钢印;出证日期。公证书不得涂改、挖补,必须修改的应加盖公证处校对章。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证书从审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公证处应制作公证书正本和若干份副本发给当事人。公证处留存公证书原本(签发稿)和一份正本附卷。【公证书的认证】(AUTHENTICATIONOFNOTARIALDEED)亦称“外交认证”、“领事认证”。一国外交机构对本国或驻在国公证文件的真实性加以证明的法律行为。其证明内容不涉及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仅涉及公证形式的真实性。通常适用于涉外民事法律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证书需要在国外使用,使用国要求先认证的,应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权的机构和有关国家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认证。【公证书的效力】(EFFECTOFNOTARIALDEED)公证证明文书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能。中国的公证书在法律上具有三种效力(1)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效力。即某些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过公证才能成立并且具有法律上的效力。(2)证据效力。即公证书在法律上的证明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3)强制执行效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拒绝公证】(REFUSETONOTARY)国家公证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某些申请公证事项不予公证的行为。公证处是国家司法证明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公证处在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如发现当事人所申请的公证事项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撤回公证】(WITHDRAWALOFNOTARY)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在公证书生效前主动撤回对公证事项进行公证的申请。申请公证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一项司法权利。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活动是在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前提下进行,为了体现当事人的民事处分权利,法律允许当事人可以撤回公证,撤回公证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提出公证申请的当事人主动要求撤回;(2)必须在受理公证以后至公证书生效以前的期限内撤回;(3)撤回公证的申请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规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公证申请的撤回产生终止公证的法律后果,承办公证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批准,终止公证的决定应通知当事人。【公证管理体制】(SYSTEMOFNOTARIALMANAGEMENT)公证机关的管理制度及其管理权限。为保证公证机关更好地执行公证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条规定“全国设立中国公证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公证协会。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由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公证协会是公证业的自律性组织,依据章程开展活动,对公证机构、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同法第五条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由此表明我国实行公证协会的行业管理与司法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公证处】(NOTARYOFFICE)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处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它们各自在其管辖范围内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各公证处依法制作的证明文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公证处的业务有(1)证明合同(契约)、委托、遗嘱;(2)证明继承权;(3)证明财务赠与、分割;(4)证明收养关系;(5)证明亲属关系;(6)证明身份、学历、经历;(7)证明出生、婚姻状况;(8)证明文件上的签名、印鉴属实;(9)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10)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认为无疑义的,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11)保全证据;(12)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13)代当事人起草申请公证的文书;(14)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国际惯例办理其他公证事务。【公证处的设置】(INSTALLATIONOFNOTARYOFFICE)即公证处的设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七条的规定,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公证处保全证据】(PRESERVATIONOFEVIDENCEBYNOTARYOFFICE)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依法进行事先收取、固定或保管,以保持证据的证明力和真实性的措施。公证处的保全证据业务,包括在诉讼发生之前的诉前证据保全和非诉讼证据保全两类。需要向公证机关申请证据保全的情况有两种(1)证据有灭失或失真的可能;(2)证据在将来可能难以取得。公证处保全证据因证据的种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1)对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主要采取制作笔录使之成为不易灭失或失真的书面形式;(2)对书证、视听资料,主要采取保存原件、封存或制作并予以保存的方法;(3)对物证,主要采取保存原物、封存或进行现场勘验、制作勘验笔录或绘图、照像、录像、制作模型等方法;(4)对需要鉴定的物品,可采取制作鉴定结论的形式,记录其内在性质、质量等特征。【公证员】(NOTARYPUBLIC)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规定的条件,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公证员的数量根据公证业务需要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