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_第1页
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_第2页
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_第3页
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_第4页
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6)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年12月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7)目录第一章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及排名3一、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3二、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聚类分析4三、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5第二章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理论14一、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理论14二、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16三、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21四、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23五、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24第三章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指标分析28一、青年人才分析28二、引进人才分析29三、学科平台分析30四、服务社会分析31五、科技奖励分析321第一章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及排名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排名,对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30的院校进行报告,并分析其各项一级指标。一、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前30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如表11所示。表11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30强排名排名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数1南京大学089872东南大学085783苏州大学070144南京理工大学06892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67106江南大学066367中国矿业大学065158河海大学063649南京农业大学0624210江苏大学0603811南京师范大学0600612南京工业大学0597413扬州大学0539014中国药科大学0502515南京医科大学0488116南京邮电大学048441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479418南京林业大学0430719南京中医药大学0427120南通大学0403321江苏师范大学0359322常州大学0359023江苏科技大学0324424徐州医科大学02558225南京财经大学0233526盐城工学院0223627苏州科技学院0213628南京审计大学0187429南京工程学院0186330盐城师范学院01710二、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聚类分析根据2016年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的五个一级指标(即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育贡献和人才科技贡献)的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可划分为四个群类,如表格12。表122016年江苏本科院人才竞争力30强聚类高校01人才规模竞争力02人才素质竞争力03人才平台竞争力04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05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分类南京大学09310944096009250773东南大学09810802082408820876实力领先型(2)苏州大学09800694059406400712南京理工大学0779070105950769063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7720659051207940642江南大学07400638060806920675中国矿业大学07560665063306610597河海大学07690697051006820549南京农业大学07160705055406250532江苏大学08200490050107160626南京师范大学07720548055207670491南京工业大学06930656060605790498扬州大学07730447044807050478综合优势型(11)中国药科大学04560606029605760462南京医科大学04830549041305190438南京邮电大学066604490365056504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6560485023305650482南京林业大学06130451032505090335南京中医药大学04050408037206080347南通大学07180371033703750379江苏师范大学06150339021605530213常州大学04430315023604870350学科特色型(9)江苏科技大学05690269013403670373徐州医科大学03400255015303750189南京财经大学04640267012303510073盐城工学院04560196007103350166苏州科技学院04520232007102540149南京审计大学04540249003602430053追赶超越型(8)3南京工程学院05050191005102040121盐城师范学院03860214004001920096第一类为综合实力领先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2所高校。这两所大学五个一级竞争力指标处于领先地位,得分均高于0750。其中南京大学人才素质、人才平台指标得分均大于0940,人才教育贡献得分为0925,排名全省第一,人才科技贡献得分为0773,排名全省第一,人才规模竞争力居东南大学与苏州大学之后,位居第三。东南大学的人才规模竞争力、人才科技贡献率得分分别为0981和0876,排名全省第一,人才素质竞争力、人才平台竞争力、教育贡献竞争力指标得分均高于0800,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排名全省第二。可以看出,这两所学校的五项竞争力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属于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综合实力的领头羊。第二类为综合优势型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11所高校。该类型的高校五项一级指标的得分基本在0440以上,各项人才竞争力均较突出。其中,人才规模在五项一级指标中得分较高。人才素质、人才教育贡献和人才科技贡献在五项一级指标中表现也比较突出,得分基本在05000700之间。但在人才平台方面,综合优势型高校并不具有显著优势。第三类为学科特色型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等9所高校。此类高校的学科特色突出,在特色学科上形成了规模优势和突出的人才教育贡献。两项指标得分基本在03000650之间。第四类为追赶超越型江苏科技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8所高校。此类高校的学科特色较强,人才竞争力五个方面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拥有较好的人才规模,人才规模指标达到0340以上,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4三、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人才竞争力一级指标包括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育贡献和人才科技贡献。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是本科院校现有的各类人才数量的体现,反映了本科院校现有的人才队伍规模。人才素质竞争力指标,是本科院校现有的具备某些素质的人才数量和各类人才所占比重,反映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人才平台竞争力指标,反映本科院校将人才潜力转化为现实人才竞争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等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正向或反向作用。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指标,是衡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果的指标,反映了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竞争力。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指标,是本科院校取得科研经费、获得科研奖项、发表论文以及拥有专利的能力,反映了本科院校在科研领域的竞争力。表13是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一级指标得分及其排名。表13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一级指标得分及其排名综合竞争力01人才规模竞争力02人才素质竞争力03人才平台竞争力04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05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南京大学089910931309441096010925107732东南大学085820981108022082420882208761苏州大学0701309802069460594706401107123南京理工大学0689407795070140595607694063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671507727065980512100794306425江南大学06646074011063810060840692806754中国矿业大学06527075610066570633306611005978河海大学0636807699069750510110682905499南京农业大学062490716130705305548062512053210江苏大学060410082040490140501120716606267南京师范大学060111077280548130552907675049112南京工业大学0597120693140656906065057914049811扬州大学05391307736044718044813070570478145中国药科大学050314045624060611029619057615046216南京医科大学048815048321054912041314051919043817南京邮电大学0484160666150449170365160565170462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47917065616048515023321056516048213南京林业大学043118061318045116032518050920033522南京中医药大学042719040528040819037215060813034721南通大学040320071812037120033717037523037918江苏师范大学035921061517033921021622055318021323常州大学035922044327031522023620048721035020江苏科技大学032423056919026923013424036724037319医科大学025624034030025525015323037522018924南京财经大学023425046422026724012325035125007329盐城工学院022426045623019629007126033526016625苏州科技学院021427045226023227007127025427014926南京审计大学018728045425024926003630024328005330南京工程学院018629050520019130005128020429012127盐城师范学院0171300386290214280040290192300096281、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表14为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的人才规模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东南大学与苏州大学居人才规模竞争力相差不大,位居前两位,南京大学紧随其后,列第三位。三所学校人才规模竞争力相差不大,得分均大于0930,表明三所本科院校具有很强的人才规模竞争力。江苏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列第四、五位,得分为082和0779,与位列前三的本科院校的人才规模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的二级指标只有一个,故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分析结果相同。表14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人才规模得分及其排名其中01人才规模竞争力011规模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东南大学0981109811苏州大学0980209802南京大学0931309313江苏大学0820408204南京理工大学0779507795扬州大学07736077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772707727南京师范大学0772807728河海大学0769907699中国矿业大学075610075610江南大学0740110740116南通大学071812071812南京农业大学071613071613南京工业大学069314069314南京邮电大学0666150666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65616065616江苏师范大学061517061517南京林业大学061318061318江苏科技大学056919056919南京工程学院050520050520南京医科大学048321048321南京财经大学046422046422盐城工学院045623045623中国药科大学045624045624南京审计大学045425045425苏州科技学院045226045226常州大学044327044327南京中医药大学040528040528盐城师范学院038629038629徐州医科大学0340300340302、人才素质竞争力指标表15为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的人才素质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南京大学雄踞人才素质竞争力之首,为0944,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东南大学080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与河海大学分别位列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与居于第二位的东南大学存在明显的差距。二级指标中,南京大学的两个二级指标(人才结构和培养高端人才)居于首位(得分分别为0958和0966),而引进高端人才指标苏州大学位列第一,得分为0917。人才结构、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高端人才的第二位则分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1)人才结构指标。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居于人才结构的第三位和第四位,两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得分在081083之间。(2)引进高端人才指标。南京理工大学居引进高端人才指标第三位,得分为0720,与前两所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别居引进高端人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二者得分在0700左右。7(3)培养高端人才指标。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河海大学分别居培养高端人才的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得分在06450670之间,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表15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人才素质得分及其排名其中02人才素质竞争力021人才结构022引进高端人才023培养高端人才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南京大学09441095810868209661东南大学08022081340714408312南京农业大学07053082330632906634南京理工大学0701407488072306653河海大学06975078950684606485苏州大学069460719120917105919中国矿业大学06657078360542140644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65980834205591305958南京工业大学065690723110663706137江南大学06381007459063110057610中国药科大学060611073310052315056311南京医科大学054912067916061811044313南京师范大学0548130772704616044912江苏大学049140676170613120329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485150641210688503117南京林业大学0451160671180321803715南京邮电大学0449170685150644802320扬州大学044718071813022720037214南京中医药大学040819068614030119028519南通大学037120064120012125030918江苏师范大学033921063223033717016422常州大学031522060926022121017721江苏科技大学02692306519015523008624南京财经大学02672406332201132701123徐州医科大学025525059627020122007226南京审计大学024926063124011526007325苏州科技学院023227061925009729005428盐城师范学院021428053129011228006427盐城工学院0196290513001324003320南京工程学院0191300546280300053293、人才平台竞争力指标表16为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平台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南京大学居于人才平台竞争力之首,得分为0960,明显高于第8二位东南大学的0824。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分别居于人才平台竞争力的第三到七位,人才平台竞争力得分在05900640之间,与东南大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二级指标中,南京大学居三个二级指标(博硕士点、学科平台和创新平台)之首,其中学科平台指标得分高达1000,博硕士点指标和创新平台指标得分也分别达到了0960和0934,明显高于居于第二的东南大学(博硕士点0878;学科平台0832;创新平台0695);但南京大学的成果转化创业平台相对较弱,位列第7。(1)博硕士点指标。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四位。(2)学科平台指标。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分别列居第三位和第四位,且得分明显低于居第二位的东南大学。(3)创新平台指标。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641和0423,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明显的差距。(4)成果转化创业平台指标。东南大学居于首位,得分为0957,南京理工大学位列第二,得分0936;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分别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907和0899。表16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人才平台得分及其排名其中03人才平台竞争力031博硕士点032学科平台033创新平台034成果转化创业平台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南京大学0960109601100010934108837东南大学0824208782083220695209571中国矿业大学0633307227065240403608698江南大学06084063113064850412508945南京工业大学060650623140479130641309073南京理工大学0595607208052880401709362苏州大学05947085230527903058077710南京农业大学05548072460566604234033523南京师范大学0552907984068930092200482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5121007265051911024311052012河海大学05101107121005617026110034322江苏大学05011206901104821202819055011扬州大学044813071790476150112140384209南京医科大学041314059115052410020913000030南京中医药大学03721503341804551601091708479南京邮电大学03651603731603881701091708994南通大学03371703411703761800552508906南京林业大学032518063712016023011214050113中国药科大学029619024419047614021212003527常州大学0236200125250376180069230493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23321017623030120011214046716江苏师范大学021622019821027521006923043217徐州医科大学015323019022020422009419001728江苏科技大学013424023020006525002627035721南京财经大学012325017324012724008022006926盐城工学院007126000028002429008621041518苏州科技学院007127006726005826002627023724南京工程学院005128000028000830002627041518盐城师范学院004029000028003128005525015025南京审计大学0036300023270058260026270017284、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指标表17为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南京大学的人才教育贡献在全省本科院校居首,得分为0925。东南大学,紧随其后得分为088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分别居于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得分均大于0760,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的差距。(1)培养学生指标。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分别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为0950和0887;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居于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2)创新教育成果指标。南京师范大学居于创新教育成果的首位,得分为094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居于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3)专业教育成果指标。南京大学居于专业教育成果的首位,得分为0995;东南大学居于专业教育成果的第二位,得分为0943;中国矿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768和0746,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明显的差距。表17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人才教育贡献得分及其排名10其中04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041培养学生042创新教育成果043专业教育成果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南京大学09251095010745609951东南大学0882208872076350943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79430784608212025923南京理工大学07694077970784407464南京师范大学07675079840946107185江苏大学07166073590649906697扬州大学07057073311047712064210江南大学0692807291204171306996河海大学0682907875036319063612中国矿业大学066110075780695807683苏州大学0641108573059111057118南京农业大学0625120734100789306519南京中医药大学0608130632140717706618南京工业大学057914058120037616063611中国药科大学0576150618150189240603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56516064813038915060914南京邮电大学056517060816029320061313江苏师范大学055318059619023721059417南京医科大学0519190617063210056419南京林业大学05092005632102123018124常州大学04872104712403717060116徐州医科大学037522043525039314056120南通大学037523059918036518015129江苏科技大学036724053623000930050622南京财经大学0351250562220212201626盐城工学院033526026130014125054121苏州科技学院02542703812701226016825南京审计大学0243280412600182801626南京工程学院02042903228001828015728盐城师范学院019230026629011270144305、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指标表18为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东南大学的人才科技贡献在全省本科院校居首,得分为0876,明显高于居于第二位第三位的南京大学(0773)和苏州大学(0712),与居于前两位的本科院校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江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居第三名和第四名,得分分别为0675和0642。关于二级指标,南京大学居纵向课题、论文专著两项指标之首,11东南大学居横向课题、科研奖励及专利三项指标的第一,两所本科院校遥遥领先于其它学校,表现出明显的优势。(1)纵向课题指标。苏州大学居第二位,与第一位的南京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东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在0710以上。(2)横向课题指标。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居于横向课题指标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指标得分分别为0868、0845和0823。(3)科研奖励指标。江南大学居于科研奖励指标的第二位,得分为0647,与居于首位的南京大学存在很大的差距;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分别居于科研奖励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在0550左右。(4)论文专著指标。东南大学居于第二位,得分为0883,与居于首位的东南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苏州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分列第三、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856和0778,与前两位存在明显的差距。(5)专利指标。江苏大学居专利指标的第二位,得分为0829,与居于首位的南京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江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分别居专利指标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在0750以上,但与前两位存在明显的差距。表182016年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人才科技贡献得分及其排名其中05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051纵向课题052横向课题053科研奖励054论文专著055专利本科院校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东南大学087610727309761091510883209701南京大学077320972107536050361000106677苏州大学071230753208682051150856306896江南大学06754063880700906472069270773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642507115084530460706851006249南京理工大学06336055210082340587306918056912江苏大学062670645607167044780700508292中国矿业大学0597804761507038052940691807584河海大学054990468160776503881006501106985南京农业大学0532100717404901802671706996059011南京工业大学04981105371106971002411906251506191012南京师范大学0491120639706421202741506201602892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48213041917061214038112063912043218扬州大学047814052513064212026018063513045816南京邮电大学046215039418064811030513060618053614中国药科大学046215052912055515026916062814040120南京医科大学0438170615900192803881007784009025南通大学037918034820036619020721061617052315江苏科技大学0373190175240548170404903142406348常州大学035020026023055016018722046120054113南京中医药大学034721052214006527029414051519015623南京林业大学033522036119023522024020046021045617江苏师范大学021323029422012325012823037623008026徐州医科大学018924029421000429008725043222002329盐城工学院016625010429015224012624018226043019苏州科技学院014926010628028821000129021825035621南京工程学院012127013225031220000030013027015424盐城师范学院009628012826016723005527010028002728南京财经大学007329012227009226002728008529003827南京审计大学00533001033000033000632600413000013013第二章江苏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理论一、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理论1、本科院校竞争力竞争力的概念在早期是针对企业和地区提出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竞争力的概念运用到高等学校的发展中来,探讨高等院校竞争力的内涵、评价与发展策略等问题。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在经济学中,竞争力一般表现为市场结构的形式或市场中厂商相互竞争的过程。在教育上,高等院校竞争力是高等院校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展现其高品质、表现卓越价值、发挥学校特色以达成学校目标的能力。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2004)认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使命,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民大学刘向兵(2007)则认为大学竞争力由大学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两个构面决定。沈健(2016)则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素质老师队伍、具有优势的学科创新平台及及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本研究根据大学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高等院校评价研究,将本科院校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归纳为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教育产出效率、研发实力、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硬件资源、教育改革等八个面向。2、人才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属于管理学科中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范畴。人才竞争力研究可以在国家、省(地县)域、城市、行业、组织等不同层次展开,每个层次又可以从某一个侧重点入手分别展开研究,由此可以形成围绕人才竞争力这个中心主题的研究系列。人才竞争力评价是人才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探索竞争力的性质、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而且还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以数量化的指标把竞争力的状况呈现出来。相关文献中人才竞争力的指标通常分为两大类效能指标和归因指标。效能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即竞14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归因指标所反映的则是形成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在人才竞争力评价方面,近几年有不少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发表,但大都存在两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其一是“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并没有“人才”的特征指标或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指标体系中大多以“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指标替代“人才”指标,这样的指标体系无法真实反映“人才竞争力”的内涵;其二是在“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人才”的特征指标或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不完整,“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没有诸如“人才贡献率”、“人才使用效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等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而有些指标与人才特征相关度并不大。使用这样的“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得到的研究结果,不能准确反映人才竞争力的本质,与人才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差距。2013年6月30日,由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区域人才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并发布了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该报告在构建“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时,运用当前人才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为核心指标(反映“人才”特征的指标),并辅以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其他指标,使得指标体系完整地反映人才竞争力的本质,反映人才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水平。运用此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与所研究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比较贴近。3、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是本科院校竞争力的核心面向,是组织层次的人才竞争力相关概念,用以衡量及表达高等院校在人才相关指标方面的表现与特点。因此本研究参考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的维度构成,并择取高等院校竞争力评价中与人才密切相关的指标,将高等院校人才竞争力定义为由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15育贡献与人才科技贡献五个面向构成的综合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高等院校人才竞争力的现状,探讨江苏本科院校人才引进与开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省内高等院校与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与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二、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竞争力评价方法有多种,存在着不同分类。按照评价指标多少,竞争力评价方法分为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以本科院校为例,单项指标评价法是直接用某本科院校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两个不同本科院校的同一指标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结论。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出相应结论。考虑到本科院校竞争力的复杂性、多属性特征,单个指标显然不能全面反映本科院校竞争力的状况,因此,对其的评价通常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评价理论中,经典的综合评价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任务并结合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权重系数;第三个阶段,对指标值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第四个阶段,通过选择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算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名或分类。下面,将以上述经典的综合评价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简述相应的方法。1、评价指标构建及筛选方法评价指标筛选及体系构建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专家调研法(德尔菲法)、最小均方差法及极小极大离差法。(1)专家调研法这是一种向专家发函、征求意见的调研方法。评价者可根据评价目标及评价对象的特征,在所设计的调查表中列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分别征询专家对所设计的评价指标的意见,然后进行统计处理,并反馈咨询结果,经几轮咨询后,如果专家意见趋于集中,则16由最后一次咨询确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2)最小均方差法最小均方差法的思想在于对N个取定的被评价对象S1,S2,SN,每个评价对象都可用M个指标的观测值XIJ(I1,2,N;J1,2,M)来表示。容易看出,如果N个被评价对象关于某项评价指标的取值都差不多,那么尽管这个评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这N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来说,它并不起什么作用。因此,为减少计算量就可以考虑删除这个评价指标。(3)极小极大离差法极小极大离差法的思想在于先求出各评价指标XJ的最大离差RJ,再求出RJ的最小值R0,若R0接近于零,则可删除与其对应的评价指标。2、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DEA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等。(1)主观赋权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它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系教授,著名运筹学家萨迪(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给予量化,特别适用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数据的情况。它是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自层次分析法提出以来,在各行各业的决策问题上都有所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它是把一个复杂问题中的各个指标通过划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其分解为若干个有序层次。每一层次中的元素具有大致相等的地位,并且17每一层与上一层次和下一层次有着一定的联系,层次之间按隶属关系建立起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模型。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几个基本层次。在递阶层次模型中,按照对一定客观事实的判断,对每层的重要性以定量的形式加以反映,即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个层次中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并用定量的方法表示,进而建立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每个层次的判断距阵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数。最后通过在递阶层次结构内各层次相对重要性权数的组合,得到全部指标相对于目标的重要程度权数。模糊综合评价法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控制论专家查德(ZADEH)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模糊集合(FUZZYSETS)的重要论文,第一次成功地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描述了模糊概念,在精确的经典数学与充满了模糊性的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宣告了模糊数学的诞生。从此,模糊现象进入了人类科学研究的领域。模糊综合评价,即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模糊数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它首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因素(指标)集U(X1,X2,XM)和评价集V(V1,V2,VN),其中XI为各单项指标,VJ为对XI的评价等级层次,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V优,良,中等,较差,差。再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及它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重集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粗糙集理论是波兰学者PAWLAK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新型数学工具,利用粗糙集可以评价特定条件属性的重要性;建立属性的约简;从决策表中去除冗余属性;从约简的决策表中产生决策规则,并利用规则对新对象进行决策。18(2)客观赋权评价法TOPSIS评价法TOPSIS(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IDEALSOLUTION的缩写)是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后来LAI等于1994年将TOPSIS的观念转为应用于规划问题之多目标决策(MULTIPLEOBJECTIVEDECISIONMAKING,MODM)问题上。TOPSIS评价法是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TOPSIS评价法的基本原理(逼近于理想解的思路)在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矩阵中,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出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该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之后,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RELATIONALANALYSIS,简称GRA)便是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它是针对少数据且不明确的情况,利用既有数据所潜在之信息来白化处理,并进行预测或决策的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若干个统计数列所构成的各条曲线几何形状越接近,即各条曲线越平行,则它们的变化趋势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因此,可利用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关联度的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名。该方法首先是求各个方案与由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方案的关联系数矩阵,由关联系数矩阵得到关联度,再按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排名、分析,得出结论。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即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简称PCA)是由卡尔(KARL)和皮尔逊(PEARSON)最早在1901年提出,只不过当时是应用于非随机变量。1933年霍蒂林(HOTELLING)将这个概念推广到随机向量。该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是19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K个变量就有K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根据专业知识和指标所反映的独特含义对提取的主成分因子给予新的命名,从而得到合理的解释性变量。DEA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于1978年被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所提出。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它通过保持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DMU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DMU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对于评价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部门”的“综合有效”、“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类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结构,由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由大量与自然神经细胞类似的人工神经元互联而成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和方法是模仿大脑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大致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即首先以一定的学习准则进行学习,然后才能进行判断评价工作。它主要根据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求取问题的解。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强容错性,建立更加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把专家的评级思想以连接权的方式赋予网络上,这样该网络不仅可以模拟专家进行定量评价,而且避免了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由于模型的权值是通过实例学习得到的,这样就避免了人为计取权重和相关系数的主观影响和不确定性。203、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常见的评价指标值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有六种(1)标准化处理法;(2)极值处理法;(3)线性比例法;(4)归一化处理法;(5)向量规范法;(6)功效系数法。4、评价信息集结方法评价信息集结方法是指通过选择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算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常见的评价信息集结方法主要包括四种方式(1)线性加权综合法;(2)非线性加权综合法;(3)增益性线性加权综合法;(4)理想点法。三、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1、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所本科院校的教育与科研活动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善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竞争中有着显著的“马太效应”,使得优者更优、劣者更劣,本科院校间的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因此,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的环境,是高等院校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对于大学而言,人才竞争力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是其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拥有、使用及转化的能力。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讲,资源观(包括竞争能力观)和环境观的关系是对一个事物发展起作用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人才流动和人才集聚的规律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