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PPT模板课件_第1页
高血压管理PPT模板课件_第2页
高血压管理PPT模板课件_第3页
高血压管理PPT模板课件_第4页
高血压管理PPT模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健康教育,定义,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血压标准: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也就是说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一个超过或达到正常值,就是高血压。我国现行的就是这个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高血压之分类,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占5%-10%。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 A.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B.大血管病变,如大血管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D.内分泌性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E.脑部疾患,如脑瘤、脑部创伤等;F.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激素等。,高血压之特点,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头晕、头痛或鼻出血等症状。有无血压高或血压升高之程度与症状有无或症状程度并不平行。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很高,仍然不会感到不适。所以,高血压更大的危害在于它是“无声杀手”,因此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发现的。一旦发现,不论轻重,都应尽早治疗。,高血压之特点,正是由于“安静”的高血压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卫生部早在1998年第一个全国高血压日就倡导35岁以上的成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另外35岁以下有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脂血症、家族有高血压史)的人群应做到每年就医测一次血压。对于已患高血压的病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当做到至少每月就医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之危害,高血压之危害,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见表),高血压之危害,高血压之危害,高血压病人的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小动脉痉挛状态和血压升高使小动脉内膜因为压力负荷、缺血、缺氧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涉及小动脉中层,最后导致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变窄,呈现不可逆的病变。高血压促进小动脉病变,而小动脉病变后管腔狭窄又促进了高血压。,高血压之节律,血压有一日内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白昼升高、夜晚降低,即夜间睡眠中下降,早晨醒后血压开始升高的昼夜节律性。应一早醒来先服降压药,一般不提倡已有明显心血管病者清晨运动,因为此时正是心血管意外的好发时间,可改在晚饭前运动。 血压有一年内也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热低冷高,即夏季下降,春季秋季冬季升高的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高血压之节律,影响血压的因素,增减血容量; 血管的收缩或扩张; 心肌的收缩力。 平常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对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高血压的相关疾病,高血压与糖尿病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而5%10%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同时有2型糖尿病。总之,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是独立但又关系密切的疾病,恰似“狼”与“狈”的关系。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很复杂,常同时存在。但是,有的人先发生糖尿病,有的人先发生高血压。一些患者患糖尿病十余年后尿中出现白蛋白,血压逐步升高。在高血压病患者群中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又称“胰岛素抵抗”状态)比正常血压者明显要多。这部分患者随着时间延长,其中一些人将逐步发展成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保护肾脏,当合并糖尿病时更要注意保护肾脏,因为高血压加上高血糖,更易损伤肾脏,发生蛋白尿,加快肾功能的恶化。保护肾脏除降血糖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的相关疾病,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与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过高的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通透性增加,胆固醇脂蛋白聚集,由于脂肪物质过多的黏附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过多地脂肪黏附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小,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心脏的压力负荷增加,心脏的射血受阻,血压升高,最终出现心脏血管、脑血管的损害,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国同时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3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过2500万,并且这些患者得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几率高于只有高血压和只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之和,即1+12。去年公布ASCOT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经严格控制血压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mg/日治疗3年,可在降压治疗降低39%中风和16%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降低36%的心肌梗死和27%的中风。因此在继续关注高血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胆固醇,“两手都要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 180 110 单纯收缩 期高血压 140 90,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见表)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 mmHg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为高血压前期 应使患者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宣传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诊断的注意要点,上述标准仅适用于未服用降压药物者成人、无性别差异,儿童尚无标准。首次发现血压高时,不能根据某一次血压下结论,应于不同时间多次测量血压。为排除白必要时行24h血压监测。,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高血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我国高血压现状,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血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epi/epi_main.asp 全国第三次高血压抽样结果,我国高血压现状,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有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另外我国农村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更明显。35岁至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 总体来讲,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快速增加。我国成年人中估计的高血压人数已经从1960年的3000万增加到1980年的5900万,而后又增加到1991年的9400万,而现在是1.6亿,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由此可见,我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epi/epi_main.asp 全国第三次高血压抽样结果,药物治疗,治疗原则()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降压药的降压机制及选择,高血压睡前用药易发脑中风,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病,经医生确诊后,很多患者都会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采取自我药疗,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凭感觉服药。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舒适的时候就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患。 间断服药。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升高。如此这般,人为地使血压反复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不仅加重病情,还容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等急症。,高血压睡前用药易发脑中风,无症状不服药。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识,很少服药或从不服药。但是医生提醒,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定期体检,并留意血压波动是指导高血压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睡前服药。有些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种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只有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方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高血压防治篇,1、高血压的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高血压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由于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是相同的,如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等,所以干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同时降低糖尿病、肿瘤等其他慢性病的危险。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平均每下降3mmHg,脑卒中的危险将下降32%,冠心病的危险将下降19%。另外,各国的实践也证实高血压的人群干预是有效的。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等国都成功地开展了高血压人群干预,美国1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35%,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48%。而我国7城市的干预成果是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50%,死亡率下降了4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2、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据报道,美国每年在高血压一项疾病上的损失为2900万个劳动日和20亿美元。而我国的有关调查表明若使舒张压平均每下降3mmHg,每年就可减少48.7万的脑卒中和14.4万的冠心病病例,按每一例溶栓治疗花费70008000元计算,仅一年就可为国家节约几十乃至上百亿的医疗费用,这样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而且也减轻了社会负担。,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1、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相反牙买加某岛每天摄盐小于2克,则无高血压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2、控制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BMI25 为超重,BMI27为肥胖。,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3、摄入食品的“宜”与“忌”1)碳水化合物适宜米饭、粥、面食类、芋类、软豆类应忌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2)蛋白质适宜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猪瘦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黄豆粉、豆腐丝等)。应忌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无鳞鱼等)、肉类加工品(香肠等)。3)脂肪类适宜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应忌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高血压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4)维生素、矿物质适宜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应忌纤维硬的蔬菜(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香菜类)。5)其他食品适宜淡红茶、酵母乳饮料。应忌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碳酸饮料、盐渍食品(咸菜类、咸鱼子、腥鱼子、糖酱油煮的菜、酱菜类)。4、限酒、戒烟。5、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步行。,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高血压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