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系统设计4第三章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点7第四章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8第五章建筑物(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9第六章交接间及设备间设计要点9第七章管理子系统设计要点10第八章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11第九章光纤布线系统要点11第十章标记管理规定13第十一章电源、电气防护及接地213第十二章安装工艺要求16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录B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及线缆技术特性第一章总则1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已由智能大厦延伸到智能住宅(小区),住宅(小区)的智能化要求提到日程上来,通过互联网在家办公、在家炒股、VOD视频点播、住宅自控等已得到实现。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智能化的“高速公路”。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住宅(小区)通信网用户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宽带网社区网络发展需要,使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住宅(小区)信息化、公用网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个人化、全球化的发展,保障通信的通畅、快捷、高效,有必要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规定和统一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为此,特制定宽带网社区网络工程设计规范。12本规范是在参照了国际ISO/IEC11801、北美EIA/TIA568A、欧洲EN50173和EN50167等标准、国内建设部CECS7297、YD/T926131997、YD/T92621997及其它相关的标准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的特点,编写完成的。13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和近远期住宅(小区)用户的需求,制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包括管槽、线缆的近远期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便于系统的局部变更与功能升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14本规范未能包括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规定。本规范有关名词解释CDCAMPUSDISTRIBUTOR楼群配线架BDBUILDINGDISTRIBUTOR大楼配线架FDFLOORDISTRIBUTOR楼层配线架TPTRANSITIONPOINT接续点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信息插座TCTELECOMMUNICATIONSCLOSET电信间MCMAINCROSSCONNECTCLOSET主交接间EREQUIPMENTROOM设备间ICINTERMEDIATECROSSCONNECT中转配线架ACRATTENUATIONTOCROSSTALKLOSSRATIO衰减与串音衰减比UPSUNINTERRUPTED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系统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STPSHIELDEDTWISTEDPAIR屏蔽对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非屏蔽对绞线FCFIBERCHANNEL光纤信道SCSUBSCRIBERCONNECTOROPTICALFIBER用户连接器(光纤)SCDSUBSCRIBERCONNECTORDIALOPTICALFIBER双联用户连接器(光纤)FTTDFIBERTOTHEDESK光纤到桌面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家庭4VRMSVROOTMEANSQUARE电压有效值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HIPPIHIGHPERFORMPARALLELINTERFACE高性能并行接口SMFDDISINGLEMODEFDDI单模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LCFFDDILOWCOSTFIBERFDDI低损耗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OIRLFIBEROPTICINTERREPEATERLINK光纤中继器之间链路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带碰撞检测的载波多路侦听TPPMDTWISTEDPAIRPHYSICALLAYERMEDIUMDEPENDENT双绞线上的分布式数据接口ATM(TP)双绞线上的异步传输模式10BASEF10MBPS光纤以太网10BASET10MBPS双绞线以太网1BASE51MBPS50欧姆同轴以太网S1/S2ISDN(30BD)总线S0ISDN(2BD)总线PBXPRIVATEBRANCHEXCHANGE用户交换机过路箱是指电缆暗管当直线铺设超过30M或两次弯曲超过15M时,或超过两次弯曲的段落中间,为施工和维护方便而暗设的箱体第二章系统设计21系统设计要求21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HGCS)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包括实时多媒体图像信息的传送)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22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HGCS)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只要通过改变接点连接就可使网络的星型、总线型、环型等各种网络之间进行转换。23系统设计时,全系统所选的线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必须与选定的类型相一致。如采取屏蔽措施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22系统组成5221住宅(小区)综合布线子系统综合布线可分为6个布线子系统1建筑群布线主干子系统2建筑物(垂直)主干布线子系统3水平布线子系统4工作区布线子系统5管理子系统6主交接间及设备间子系统222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指从楼群配线架(CD)到各建筑物配线架(BD)之间,包括建筑群主干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及其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和建筑群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和跳线。一般情况下,建筑群主干线缆宜采用光缆。建筑群主干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也可用于各建筑物配线架间的互连。223建筑物(垂直)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指从建筑物配线架(BD)到各楼层配线架(FD)之间,包括建筑物主干电缆、建筑物主干光缆及其在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和建筑物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和跳线。建筑物主干电缆、建筑物主干光缆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224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指从楼层配线架(FD)到各信息插座(TO)之间,包括信息插座、水平电缆、水平光缆及其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接插软线和跳线。水平电缆、水平光缆一般直接连接到信息插座(TO)。如有必要,楼层配线架至信息插座之间允许有一个转接点。接入和引出的电缆线对或光纤在转接点处应按11连接以保持对应关系。在转接点处所有电缆、光缆应作机械终结。转接点处只包括无源连接硬件,应用设备不应在这里连接。转接点处宜为永久性连接,不作配线用。225工作区布线子系统工作区布线是把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TO)。工作区布线一般是非6永久性的。226管理子系统管理是指线路的交连,直连控制。靠管理点来安排或重新安排(即改变路由),使信息传送到所需的新工作区,以实现通信线路的管理。它是由楼群/大楼主配线架、楼层配线架、跳接线、转换插座等组成。227交接间及设备间子系统主交接间及设备间应是电信公用网的入出口位置,CD应设于此,当仅有一个大楼时,楼群主交接间即为大楼主交接间,BD应安放于此;设备间则用来安放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接入网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除强电设备以外的设备。23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及其应用231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应用所需的传输带宽等级可划分为A类100KHZB类1MHZC类16MHZD类100MHZ光纤类高于100MHZ的应用(100MHZ以上的应用场合推荐使用)不同应用等级对不同线缆的要求应符合下表表21线缆传输距离最大值介质A类B类C类D类光纤类三类平衡电缆1002KM200M100M1100M注1四类平衡电缆1003KM260M150M17五类平衡电缆1003KM260M160M1100M注1150平衡电缆3KM400M250M1150M注3多模光纤2KM单模光纤3KM注2注1100米是由10米的设备连接线缆、工作区线缆,跳接线和90米配线线缆组成。23KM是国际标准定义的范围,并不是介质的极限。3对于水平子系统中平衡电缆大于100M的情况,相应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确定。32综合布线铜缆具体应用与芯对数分配关系如下表表22应用线号1和2线号3和6线号4和5线号7和8PBXA类1)A类1)A类A类1)X21/V11A类A类S0总线B类B类S0点对点B类B类B类B类8S1/S2B类2)B类1BASE5B类B类10BASETC类C类令牌环(4MBPS)C类C类令牌环(16MBPS)C类C类令牌环(16MBPS)D类D类ATM(TP)D类D类TPPMDD类D类注1宽带网社区网络铜缆部分为保证以后网络的扩展性,以及应用于升级的需要,选用的线缆宜为D类、100超五类铜缆。2宽带网社区网络光缆部分在距离2000米以下距离宜选用625/125M多模光纤,2000米以上距离选用单模光纤。第三章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点31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组成。工作区可支持电信终端设备、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32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1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92在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介质)时,宜采用适配器;3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4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适合适配器;5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第四章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41水平子系统应根据住宅(小区)楼层(用户)实际情况每户应铺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信息插座(TO),信息插座位置一般宜安装在书房或者第二卧室;并要考虑终端设备将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重新安排以及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的方案选定。信息插座的布设采用暗装式。42水平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1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2每户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3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4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的方案比较。43配线子系统宜采用八芯双绞线缆。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必须在90米以内。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宜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换间、交换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数据、视频系统并进行管理。在由强磁场干扰需要屏蔽的场合应采用屏蔽电缆。44信息出口应为标准的RJ45型单个连接的8芯插座,并与线缆类别相对应。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不得空线、空脚。要求屏蔽的场合插座须有屏蔽措施。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45水平子系统采用暗管和爬架方式进行布线。根据住宅(小区)布线的实际情况,住宅(小区)为多层楼或低层楼时,水平方向采用预埋暗管,垂直方向也采用预埋暗管的方式,在水平和垂直管线交接处预留分线盒,不同楼层的用户共用一个子设备间;住宅(小区)为高层楼或小高层楼时,水平布线采用预埋暗管的方式,在弱电竖井里宜采用爬架的方式。46信息插座(TO)面板规格应采用国家标准面板。考虑到信息出口的美观和一致性,以及未来信息点扩充问题,将所有信息出口都设计为单口86国标面板。1047终接在信息插座(TO)上的五类双绞电缆开绞度不宜超过13MM。48预埋底盒规格应采用国家标准暗装86底盒,为避免强电的干扰,信息插座底盒与强电底盒之间距离应不小于20CM。第五章建筑物(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51根据住宅(小区)的具体情况,当住宅(小区)属于多层楼或低层楼时,此子系统可能会不存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对待。52楼内干线线缆应采用竖井和走线架方式敷设,敷设时应选择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并应选择带门的,有防火措施的封闭型通道进行敷设。53垂直干线子系统在设计时,根据距离大小采用铜缆、多模或单模光纤。54根据各住宅(小区)楼宇(用户)信息数点综合确定楼内主干线缆的芯/对数。每50户主交换间中数据网主干光缆芯数一般不应少于四芯。55楼内干线线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方法。根据用户数的多少,干线子系统可设计为单干线子系统、双干线子系统或多干线子系统。第六章交接间及设备间设计要点61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楼群(或大楼)主交接间(MC)宜选在楼群中最主要的一座大楼内,且最好离电信公用网最近,若条件允许,最好将主交接间与大楼设备间合二为一。62设备间面积、净高选取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当主交接间和设备间合二为一时,总面积应不小于两者分立时的面积要求之和。63主交接间与设备间的门开启方向须向外。64大楼主交接间配线架CD/BD宜采用机架式,以分侧上列、分区上列方式设计列架数量。当采用墙挂式配线架时,设备间应有足够的端接墙面以便操作和安装。1165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66主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67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楼层上的线路较少进行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宜使用夹接线方式;2在经常需要重组线路时宜使用插接线方式。68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第七章管理子系统设计要点71管理子系统设置在离交接间较近的地方。管理子系统应由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72管理子系统中楼层配线管理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宜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73配线架的结构取决于住宅(小区)中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的大小和信息点的数量,当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小于1平方米时,应选用110配线架,以保证减小配线柜的尺寸。当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大于3平方米时,同时对配线架美观要求比较高时选用1100配线架。74管理子系统中配线箱大小根据配线箱管理的信息点的多少和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大小决定。住宅(小区)一般分为多层、小高层、高层,如表71所示75根据信息插座(TO)的分布和数量确定交接间及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FD的接线模块应有510左右的余量。76根据光缆的芯数及规格、型式确定光端箱规格、型式。77在配线箱内应留有一定的余量空间以备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设备。表71类型多层小高层高层12层数2791215以上一个门栋每层住户数243568配线箱可容纳TO数量2448486262配线箱数量1122个以上第八章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81建筑群主干子系统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数据、视频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82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一般应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根据住宅(小区)综合布线实际情况在高层和小高层住宅,建筑群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一般为同一光缆,即由设备间子系统到管理子系统为同一根光缆,光缆芯数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相同。82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当使用光缆与电信公用网连接时,应采用单模光缆,芯数应根据综合通信业务的需要确定。83建筑群主干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进行敷设,设计时应预留备用管孔,以便为扩充使用。管道所埋设的深度要求至少要离地面18英尺4572CM,或者应遵循有关市话线路的各项设计规定。84当采用直埋方式时,电缆通常离地面6096CM以下的地方或按当地法规。并应做好路由标志,缆线应作好保护。线缆引入大楼时,入口处应做好铁管保护。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第九章光纤布线系统要点91为了在社区建筑群之间实现长距离传输,社区网络主干采用光缆线路。对多层住宅实现光缆到单元,对高层住宅实现光缆到楼层,可以几层共用一对光纤,对于别墅实现光缆到户。1392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设备可作为光缆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他建筑。93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连接器可端接于光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4DB。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5DB。94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线直径625M光纤包层直径125M的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标称波长为850M或1300M;也可采用标称波长为1310M或1550M的单模光缆。光缆宜采用无金属线对光缆。根据工程需要,在雷害严重地段光缆中心加强芯应采用非金属构件。95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PDH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GB41108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如下表系列比特率数字系列等级基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标称比特率(BPS)20488448343681392642数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脉冲波形特性、码型、输入口与输出口规范等,应符合国家标准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的规定。96光缆传输系统宜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纤束合光缆,也可采用带状光纤光缆。97光缆传输系统中标准光缆连接装置硬件交接设备,除应支持连接器外,还应直接支持束合光缆和跨接线光缆。98各种光缆的接续应采用通用光缆盒,为束合光缆、带状光缆或跨接线光缆的结合处提供可靠的连接和保护外壳。通用光缆盒提供的光缆入口应能同时容纳多根建筑物光缆99多模光纤一般用于短距离传输,单模光纤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910光缆和铜缆一样也有铠装、普通和填充等类型。14当带状光缆与带状光缆互连时,就必须使用陈列结合连接器。如果一根带状光缆中的光缆要与一根室内非带状光缆互连,应使用增强型转换结合连接器。911社区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通信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考虑管道路由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并应满足下述要求1光缆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维护方便。2用户分布集中的区域。3扩建光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道路上扩增新路由。4社区内的光缆应采用管道敷设方式,也可选用架空或埋式。912社区光缆线路建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社区光缆线路应采用管道建设方式,当没有管道或不能建筑管道时,可采用埋设方式,亦可采用架空方式。2采用管道建筑方式的光缆线路,当管孔直径远大于光缆外径时,应在原管孔中采用多根子管道。子管道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第十章标记管理规定101综合布线系统涉及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有明确的标识。它们的名字、颜色、数字或序号及相关特性所组成的标识应是可方便地互相区分的。102在各交接间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明确中文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103跳线区应有良好的明确的中文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楼层号、起始点和功能等。104配线架布线标记方法应按照以下要求设计FD出线标明楼层信息点序列号,房间号FD入线标明来的BD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和芯/对数BD出线标明去的FD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BD入线标明来的CD配线架号,缆号和芯/对数(或外线引入的缆号)。CD出线标明去的BD配线架号,缆号和芯/对数。CD入线标明由外线引入的缆线号和线序对数。15当使用光纤时应明确标明每芯的衰减系数。使用集线器时应标明来的BD配线架号,缆号,芯/对数,去的FD配线架号,缆号。105信息插座上每个接插口位置上应用中文明确标明“语音”、“数据”、“控制”、“光纤”、等接口类型及楼层信息点序列号。106应给出楼层信息点序列号与最终房间信息点号的对照表。楼层信息点序列号指在未确定房间号之前,为在设计中标定信息点的位置,以楼层为单位给各个信息点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号。(对于开放式办公环境,所有预留的信息点都应编号)。第十一章电源、电气防护及接地111电源1111设备间安放的计算机主机,接入网设备及必要的转换设备对交、直流电源提出的要求,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1112设备间、交接间应有独立、可靠的交流220V、50HZ电源配电线路,有条件时可配置220V、50HZUPS电源供电设备。不要用临近的照明开关来控制这些电源插座,减少偶然断电事故发生。112电气防护及接地1121当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存在电磁干扰时,布线电缆必须采用屏蔽防护措施,以抑制外来的电磁干扰,建议采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方式或采用屏蔽线缆或者光纤。1122综合布线系统如采用电缆屏蔽层组成接地网时,各段的屏蔽层必须保持可靠连通并接地,任意两点的接地电压不应超过1VRMS,不能满足接地条件的场合宜采用光纤敷设。1123使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方式敷设的非屏蔽双绞线,各段钢管或金属线槽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当使用屏蔽电缆时,从配线架到信息出口的整条通道都应有可靠的屏蔽措施。1124在设备间、各层交接间、通信间都应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列架应16用直径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干线交接间必须把电缆的屏蔽层连至合格的楼层接地端,屏蔽层在各楼层的接地,都应采用直径4MM的铜线把干线电缆的屏蔽层焊接到合格的楼层接地端。1125干线电缆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部分。1126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期。1127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地电势上升250V以上引起的电源故障。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1128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放电保护器。1129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11210干线通道中垂直布线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是阻燃型线缆。11211凡与综合布线系统有关的配线架、线缆等的接地点在任何层次上都不得与避雷系统相连,与强电接地系统的连接只能在两个接地系统的最底层。11212要求综合楼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当楼内设备有更高要求或邻近有强电磁场干扰,而对接地电阻提出更高要求时,应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设计依据。11213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表其他干扰源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间距(CM)与缆线平行敷设13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7380V以下电力电源5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15荧光灯、氩灯、电子启动器或交感性设备与缆线接近1530无线电发射设备(如天线、传输线、发射机等)雷达设备其他工业设备(开关电源、电磁感应炉、绝缘测试仪等)与缆线接近。150配电箱与配线设备接近100电梯、变电室尽量远离200注1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C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CM。2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11214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接地导线选择表名称接地距离30M接地距离100M接入自动交换机的工作站数量(个)5050,30018专线的数量(条)1515,80信息插座的数量(个)7575,450工作区的面积(平方米)750750,4500配线室或电脑室的面积(平方米)1015选用绝缘铜导线的面积(平方米)6161650113环境保护1131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电缆和光缆,宜采用防火和防毒的电缆;相邻的设备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对于穿钢管的电缆或光缆可采用普通外护套。1132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防止由射频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周围其他网络的正常运行。第十二章安装工艺要求121设备间1211设备间应处于干线综合体的最佳网络中心位置。1212设备间应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点和主交接间。电缆引入点和主交接间的相互距离宜不大于15M。1213设备间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1214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1215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1216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距离不应19小于15M,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当需维修测试时,侧面距离不应小于12M。设备间内至少留有一条走道,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1217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内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若根据设备、环境要求需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应作防静电处理。1218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允许尘埃含量限值如下表表121灰尘颗粒的最大直径(UM)05135灰尘颗粒的最大浓度(粒子数/M)141071024101310注灰尘应是不导电的、非磁性的和非腐蚀性的。1219设备间的面积应按所安装的设备数量具体确定,其高度至少应为设备提供24M的无障碍空间。出入门高度应大于21M,门宽应大于12M,地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应大于5000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材料。12110设备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LX,规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8M处,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4M处的规定。122交接间1221楼群/大楼主交接间净高不低于24M,门高不小于21M,门宽不小于12M。1222确定干线通道和交接间数目,应根据楼层的办公使用面积来考虑。如同层的信息插座都在距交接间90M范围之内,宜采用单通道干线系统,凡超出这一范围的,可采用双通道干线系统。1223楼层交接间的面积一般不应小于2平方米。201224垂直干先竖井上线洞尺寸不小于40CM20CM。1225不适宜在用水设备的下层。1226应尽量远离强噪声源强振动源。1227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源。1228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腐蚀、易燃、易爆物。123电缆1231水平子系统电缆采用暗管和爬架方式进行布线。根据住宅(小区)布线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个楼梯为六户一下,用户数太少,同时住宅(小区)内部空间比较紧张,不可能每个楼层设一个子设备间。所以水平布线子系统在高层和小高层由弱电竖井时,水平方向采用预埋PVC管的方式,在弱电竖井里采用爬架的方式。在多层没有弱电竖井时水平方向采用预埋PVC管,垂直方向也采用预埋PVC管的方式,在水平和垂直线管交接的部分预留检修孔。PVC管管经选择原则如下图干线子系统垂直走线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孔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管道方式、电缆桥架方式或地槽方式。1232一根管子宜穿设一条综合布线电缆。敷设线缆管子的管径应不小于20MM,最大不超过50MM。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一般可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一般可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宜为2530。1233敷设线缆管子直线敷设距离超过30M时,应加装过路箱。管子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且该段内不1根电缆532根电缆313根电缆4021得有S弯,当弯曲超过两次时,应加装过路箱。1234允许综合布线电缆、有线电视电缆,监控系统电缆合用金属电缆桥架,但不同系统的电缆宜用金属隔板分开,分侧布设。1235对于平衡电缆的弯曲度应符合;水平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4倍;干线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6倍。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A1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A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范”。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附录B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及线缆技术特性B1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根据语音、数据、可视电话以及多媒体图像、宽带ISDN等不同层次应用所提出的方案要求而作出相应的设计,具体应用见下表22表B1应用来源说明时间线对数A类平衡线缆(低于100KHZ)PBXX21/V11国家需要ITUTRECSX21/V111994142S总线(扩展)S点到点S1/S2CSMA/CD1BASESITUTRECI430ITUTRECI430ITUTRECI431ISO/IEC88023ISDN基本存取(物理层)ISDN基本存取(物理层)ISDN主要存取(物理层)199319931993199324242223C类平衡线缆(低于16MHZ)CSMA/CD10BASET令牌环(4MBPS)令牌环(16MBPS)ISO8023ISO8025ISO8025199319921992222D类平衡线缆(低于100MHZ)令牌环(16MBPS)ATM(TP)TPPMDISO8025ITUTATMFORUMISO/IEC9314XXBISDN双绞线DDI1992222光纤类24CSMA/CDFOIRLCSMA/CD10BASET令牌环FDDILCFFDDISMFDDIHIPPIATMFCISO/IEC8023ISO/IEC8023AM14ISO/IECTR118024ISO/IEC93143ISO/IECCD93149ISO/IECDIS93144ISO/IEC115181ITUTRECI432ISO/IECCD141651FOINTERREPEATERLINKFOSTATIONATTACHMENTFDDILOWCOSTFDDI单模FDDI高性能并行接口BISDNFIBERCHANNEL199319941994199019951992222222222注为支持使用有源HUB的16MBPS令牌环应用,C类线缆ACR值至少比平常要求高出6DB无源HUB不作要求。平衡电缆和TPPMD的ATM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B2建筑群主配线架(CD)至各建筑物内主干线缆配线架(BD)线缆距离不25超过1500米,BD至各楼层配线架(FD)线缆距离不超过500米。FD至信息插座线缆距离不超过90米,楼层配线铜缆长度应不超过90米,其余接线部分加起来长度不超过10米楼层配线系统推荐使用100欧姆平衡电缆或625/125M的多模光纤,也可使用120欧姆、150欧姆平衡电缆,或50/125M的多模光纤。从FD到CD中间至多只能有一个BD来转接,FD至CD线缆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000米。干线线缆可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缆,使用大对数电缆时可使用100欧姆、120欧姆、150欧姆平衡电缆,其中100欧姆平衡电缆为首选电缆。B3不同等级应用中回波损耗值应符合下表表B2最小回波损耗(DB)频率(MHZ)C类D类1F1018FFS18FFS10F1615FFS15FFS16F2015FFS20F10010FFSB4综合布线系统频率衰减特性应符合下表表B3最大衰减(DB)频率(MHZ)A类B类C类D类0116551058372540674826100107751601409420010531251316251841000232B5综合布线近端串音特性应符合下表表B4最大串音衰减(DB)频率(MHZ)A类B类C类D类01274010253954402945002300391601900362003531253262527100024B6综合布线系统衰减与串音比ACR(ATTENUATIONTOCROSSTALKLOSSRATIO)应符合下表27表B5最小ACR(DB)频率(MHZ)D类0140401003516030200283125236251310004B7综合布线系统直流回路电阻应符合下表表B6线缆种类A类B类C类D类最大回路电阻()5601704040B8综合布线系统传播时延应符合下表表B7测量频率(MHZ)种类时延(S)001A200281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