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1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2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3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4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讲堂,儒学的复兴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在当下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归罪于市场经济。社会两极分化、惟利是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问题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完全避免的;而价值紊乱、诚信缺失、心态冷漠、人伦失范等等问题,则是传统文化断裂,社会转型急剧所造成的中国特有问题。,伟大时代:以回归为风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回归什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儿童读经,成人学国学,央视开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传统社会,个人的入仕还是国家的治理,皆以道德为精神支撑。一条足资现代借鉴的文脉,阴差阳错而出现断层。3、党员干部学国学,对于增进自道德素养,陶冶性心,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讲道德、有品行,5000年文明中孕育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的文化沃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无必凝结在国学及经典之中。,一、什么是国学,国外叫中国学。中国学的内容记在典籍之中,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也叫汉学。,国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西学东渐” 张之洞、魏源等人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繁体字。,三教九流 三大传统宗教:儒、释、道。汉书班固把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除却闲事娱乐,不耕不织,迎合他人,阿谀奉承。被认为不入流。,国学的主体部分保存在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门。1、“经”:儒家经典以及历史注解,十三经。经的原意是线,经书就是线装书。意义为常道。先秦五经、汉七经、唐“九经”、五代“十一经”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于石易诗书仪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四书五经:南宋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易诗书礼春秋称五经。最初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三)、国学的主要内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史”正史二十四史及各类历史类典籍官修为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为末定稿新元史为廿五史。私家著史为别史通志。纪述制度文物沿革的史书叫政书。不以中央政权为纲领的史书叫杂史。,3、“子”诸子百家,儒家,道教、佛教的著作,兵家、法家、阴阳家、天文历法家、农家、医家、小说家、杂家。4、“集”包括各种集子,有个人文集,也有学派汇编的文集。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秦汉以后,以一切文章为文学。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散文、小说。,“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四)、国学的衰落和复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爱我中华” 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 口号之响起,,国学不是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是每个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和精神脊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都是知识分子的追求,修、齐、治、平的观念总足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仁、义、道、德、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国学与每个中国人密切相关,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学博大精深,浩瀚无边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主流,代表着最主流的思想智慧。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传统社会,个人的入仕还是国家的治理,皆以道德为精神支撑。,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修养理论,想象古人或正襟危坐,或颠倒衣裳,严肃而真诚地反省自己,并不厌其烦地记录自身感受,用心可谓良苦。尝试走近古人,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毕竟,无论在多么现代化的社会中,注重自我修养,带来的终归是件愉快的事。,抛开理学家之庄严面目与经学家之道德衣冠,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方式。,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何为道德,何为修养,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及达境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文明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儒学的道德塑造,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可谓深远。,5、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儒家思想最为系统,既肯定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为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道德修养方法。,“立志”、“学习”、“克己”、“内省”、“实践”、“慎独”,(一)论语论道德修养,儒家文化,大成至圣先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儒家经典。史称“大成至圣先师”,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性,奠立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基础,塑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赋予了中国文化基本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力量,使儒家文明成为“道德的文明”。,1、以“仁”为核心的君子人格,“仁”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人人相等,即君民同视,平等博爱。论语仁字出现了109次,频率最高的概念,道德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结构。仁的内容1、血亲之爱;“孝悌”为核心2、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3、理想境界;个人品徳杀身成仁,社会天下归仁仁义 仁爱 仁慈 仁政 仁人君子 仁至义尽 仁人志士 孔子道德修养目标培养做君子型的理想人格。君子是儒家对道德完善的人的一种尊称。,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尚和,“君子”虽非孔子首创,但孔子对其作出了新的阐释与界定,以具体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内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与理论体系。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君子”是一种理想人格。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论语出现107次。 “孔子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奠定了“君子”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概念地位。,君子原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地位较高者称“君”,地位较低者称“子”。孔子是君子之义由“位”至“德”。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是高尚的思想和正派的行为,指有德者或道德高尚之人。,道德人格,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任重道远,君子要有崇高的德性,有宽广、坚韧的品质,有了完善的人格,就能在群众中起到表率的作用。不仅道德楷模,而且在面临危机时,要能够挺身而出,具有杀身成仁的勇气。君子的理想修己以安百姓。君子的形象文质彬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道德修养内容,(1)合“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不合于礼的现象不要看,声音不要听,话不要说,事不要做。”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入则孝,出则悌,(2)孝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如果能做到维护父子、兄弟之间的孝悌关系不受破坏,人们就不会犯上作乱。,“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3)爱人樊迟问仁。子日:爱人。“爱人”不是具体的规定,而是一般的精神。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家人,还要把这种爱推广,做到“泛爱众,而亲仁”。乡党记载的爱人思想一个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烧了,孔子首先想到的是否有人受伤,而不是问损失了多少马。,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忠恕“忠恕”是指待人的态度。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农民种菜自己不吃,3、道德修养方法,论语道德修养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归纳学、思、行 。“博学”“ 慎思“ 笃行”(1) 博学:“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广泛的学习古圣遗文, 再用礼来约束白己,就不会有背离仁道的行为。做官的学习了, 就全有仁爱之心; 老百姓学习了, 就会循规蹈距,学习经典,还要向道德先进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博学”“慎思”“笃行”,(2) 慎思: “内省” 和“自讼”道德上的自我反省,道德上自己检查自己, 自己责备自己。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3) 笃行: 主张“ 躬行实践”,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和李讷。,吾日三省吾身,(二)孟子论道德修养,居仁由义,孟子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的道德范畴,仁义道德由此而来。被称为“亚圣”。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提出了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观。,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儒家四圣,1、“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观,(1)人性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善性。“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心理,不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强加进来的,是与生俱来的。“性善四端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2)立身之道、道德修养是立身做人的重要条件。“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只有人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存心养性,才能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自己则可以安身立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 以天下为己任,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的根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身。”人生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立身做人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要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生理想。,修 、齐、 治、 平,(1)“大丈夫”精神“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道德人格,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廉洁奉公,乐天知命,自得其乐,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2)道德理想,居仁由义,“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义,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居仁由义,大人之事矣。”“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最根本的立足点,“义”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说人都有不应当干的事,知道了这一点,去做应当做的事,这就是“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生,我所欲也;义我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也。,内心存仁、行事循义,(3)五伦。同类同族之人的条理、顺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叙,夫妇有别,朋友有信”,是其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五伦: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父子有亲孝仁长幼有序悌义君臣有义忠礼夫妇有别忍智朋友有信善信 生而有仁,交而有礼,行而有义,思而有智,言而有信。,(4)乐天知命,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3、道德修养方法:养气成德,(1)养心寡欲,修养善性人要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首先要“养心”。就是“存其心,养其性”,即保持住本性中固有的善性而不使其丢失。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要想保存仁义之心不丧失,就必须克制、减少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扩展善性,培养仁德,成为志向远大的人。,(2)自我反省,进行道德修养最主要的在于自己是否自觉主动地从心内求,进行自我反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吾日三省吾身,(3)养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并要与“道”相配合,即“配义与道”人若能用道义来培养气,坚持积累善性,经常自觉地做善事,并与道义相配合,使之不受伤害,它就会在人们的心中逐渐培养成一种凛然的正气。,浩然之气,(三)大学论道德修养,初学入德之门,大学与 论语孟子中庸一起称为 四书,南宋朱熹列为 四书之首,大学战国初期曾参所作。大学所涉道德修养、政治哲学、为政之道等、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儒学经典中最重要的著作。自宋以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科目的钦定科目。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经文做题目台湾将大学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纲。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学习形式呈现多样化,国学经典地位依然稳固。,“初学入德之门”,是传统知识分子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朱熹认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不同于今日之大学,只学具体科学知识其人格然是小学。“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 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出自礼记,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大学经一章,传十章,共1700余字,四书中最短的。强调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构建起以人的道德修养为中心的 修己治人之道,核心体系,为 “三纲八目”。 三纲领是实现身修家齐国治的前提,八目则是达到止于至善实现平天下理想社会的具体实施步骤。,为人之道,大学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也对当今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修己治人,1、三纲领-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大学的目的,开篇开宗明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明德,“明”是彰明、弘扬。“明”光明的”就是把人天生所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因子。后天的教育,就是依靠道德的引导把人性之善开发出来、鼓励出来、彰显出来、践行出来,让德善的力量在每一次观念抉择时都占上风。学会审视自我、能不断地朝着光明前进,这样的修身过程,就是大人之学,君子所为,大学之道。,光明正大,(2)亲民,亲民;简单理解为亲近爱护民众; 亲民就是在使自己本身善良的本性得以彰显之后,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周边的人,促使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达到 至善的境界。朱熹通“新民”,“亲”即为“新”,就是图新、向新、革新的意思,要不断改故向新、不断自我求新。“亲民”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的意思。“在亲民”,人通过追求光明、彰明德善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止于至善,“止”是达到,“至”是极度,“善”可理解为“好”,“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就是至极之善,也就是指最完善的地步与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定、静、安、虑、得都指的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和秩序,这是大学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它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当代社会的危机正在于动而不静,进而不止,富而不安,乱而不定。,(4)、接近大学之道的方法,2、修身八目,具体方法步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简化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简称为 “修齐治平”四个字。,内圣外王,内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八目分成内修和外治两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修(內圣),外治 齐家、治国、平天(外王)修身是连接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前连,是 “独善其身”。后连,代表“兼济天下”。所谓修身,指提高个人的知识涵养与品行。修身的途径是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养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外用之道的最高目标,也是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如何做到外王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对民众予以教诲,把“老老”、“长长”、“恤孤”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治国平天下”就有了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和保障,“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也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治国平天下,大 学,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入德之门,(四)中庸论道德修养,孔门传授心法,大学是修身学问,中庸是处世之道。大学提出了“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于所修到的境界却未提到,缺了验证修身所达到之境界的一环,而中庸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环,所以二者正好共成了一套完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有人将二者称之为姐妹篇。今天国人的为人处世基本上遵循的是二者阐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处世之道,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出于孔子的孙子述圣子思之手。与大学一样,也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一下的根本。独特之处把大学修身八目中的“诚意”提了出来,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诚”实相当于道德信念和意志。缺少信念和意志,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道德修养。“完全以人的意识修养为中心”的华人世界永恒经典。,中庸一向被视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最玄妙的处世哲学。是儒家“实学”的典范之作,是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儒家经典。,华人世界永恒经典,中庸的道中,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人的自然禀赋是天性。“率性之谓道”人们顺着自然本性行事是道。“修道之谓教”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做教化。说明性、道、教关系。核心是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中庸通篇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行乎当行,止乎当止,1、中庸之道-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中庸之道”在现代人心目中几乎成了迂腐、缺乏个性、走中间路线、不思进取的代名词什么骑墙啊,和稀泥啊,好好先生啊,没有原则啊,各打五十大板啊,等等细读中庸,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我们曲解了古人,中庸不是没原则,中庸写于济宁。而中庸中的中字,在济宁方言中为可以、行的意思。而中庸中的庸字,则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变庚的庚和一个用。,(1)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沉着有涵养,感情不外露。,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和是天地之间的准则,人们应遵循的道理,碰到各种情况表现恰到好处为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中是本来面目,和是具体表现和结果。,中,和,(2)致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与”和”都发展到极至。则天地各得其所,万物各遂其生。天人合一。,(3)中庸。 庸,用也。用,可施行也汉郑玄“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既不是不到,更不是过头。 中庸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庸在此作为“不改变保持原样,延续之前”之意。,中和,中庸,(4)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便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各安其所。通俗的解释,去两端,取中间。中庸是一种低调慎行的策略和处世方法。和而不流、以德服人、至诚无欺、知足常乐、取舍有道、适可而止、物极必反、兼听则明、左右逢源、韬光养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刚柔并用、进退有度,和而不流,适可而止,2、中庸之道具体内容,中庸之道同大学之道一样,是儒家修己治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性情的中及修养,外王是和。中庸是主张内中,外和的。把中庸之道运用于修己治人,具体地说就是所谓三达德、五达道、治国九经。,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中庸一定是适中之道,中庸一定是可行之道,(1)五达道“五伦合礼”五达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种人际关系。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五种人际关系。作人的规范。“故圣人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乐、惧、爱、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情、义、利、患,“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2)三达德而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君子应具备三种美徳,就是智、仁、勇。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3)治国九经,管理之道,凡是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一要修养自身品德,二要尊崇贤人,三要亲爱亲人,四要敬重大臣,五要体恤群臣,六要爱民如子,七要招徕各类工匠,八要优待远方来人,九要安抚诸侯。,内中外和,而用来实行这些纲要的前提却只有一个“诚”。,3、中庸之道修德,(1)慎独自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要求在无人注意独自一人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永不离开中庸之道的“道”,实现道德自律。关键是要在他人“不睹”“不闻”之地之时,在“隐”“微”的人和事上,做到意念诚实,不自欺欺人,问心无愧。,慎独 自律的最高境界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是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三个如一。一、言行如一,为情操“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二、心口如一,为良知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三、始终如一,为坦荡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是内在的定力。,(2)忠恕宽容(将心比心、互相谅解)提出了“以人治人”,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只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努力做好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什么境遇都能保持中庸之道安然自足。,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安分守己,(3)至诚尽性诚,实打实的说话意,待人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即四时运行,百物生衍,亘万古无一息之差谬的状态。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是为人之道。“诚意”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道德修养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学、问、思、辨、行中国五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者,是择善;“笃行”即“择善而固执之”。,三、传统道德修养对党员干部(教师)启示,传统文化“扬弃”的态度。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是民族的“形”与“魂”。仁、义、道、德、善是中国思想的关键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传统文化表彰八种德行。,诚是立身之本,“慎独”是个人品行操守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社会政治标准。,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价值,“自强不息”,“以和为贵”,“以礼为序”,“经世致用”,“以人为本”,“仁爱和平”,“厚德载物”,的实践精神。,的奋斗精神;,的宽容品格;,的民族性格;,的入世倾向;,的群体意识,的差等观念;,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德治党的“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其内核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王岐山,为政要有德,德不厚不可以为官。领导干部把品德修养作为必修课;为官要谨慎,大事小事不糊涂。要慎独,守住道德、良知还有法律的底线。要慎微,细节决定为官为政的成败,要慎重使用权力这把“双刃剑”,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守住人伦道德的根基,孝道。“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守身如玉、洁身自好就是尽孝;贪为万恶之源,“人之所欲,天必从之。”人的正常欲望,老天都会满足。一旦超出界限,就会变成私欲和贪欲。权力和私欲、贪欲一旦结合就是人性的毁灭。为君贪,亡其国;为臣贪,亡其家。,1、立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宇宙运行刚健强劲,与此相应,人活着也应该自强不息,不断克服困难和障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新的人生境界,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如何做到表现“自强不息”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自强不息”,首先需要有自我反思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现实生存境况。“自强不息”还要求立志、求知、进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止于至善”。,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义、天下兴亡而不懈努力。岳飞“精忠报国”,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儒学所主张的道德准则难道不正是每位党员干部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吗?,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2、立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厚德”即“大德”“高德”。“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它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宏大的气度,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的德治传统尚书:“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周公“德治”思想: “天命糜常,惟德是辅 ”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以德服人” “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修身立德”是“为政”基础,君子六德: 1、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 2、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 3、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 4、人品:品德如莲,不损公肥私,是为廉 5、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 6、修心:优为聚灵,敬天爱人,是仁。,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七情有节制,八方广结缘,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厚德载物”人生处处可修德,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说长说短,宁说人长莫说短” 。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结交一人难上难,得罪 一人一时间”。 面德:打人莫打脸,骂人莫骂短。 信任德: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民无信不立”。方便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家打墙两家好”。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谦让德:锋芒毕露处处树暗敌。“谦恭待人,忠厚传家”。 理解德: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 ”。尊重德: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诚信德:无信不立。“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蹊跷,神道先知、实惠德: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一言不中,千言不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生香”。,虚心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欣赏德:“见人富贵生欢喜,莫把心头似火烧”。爱心德:爱像春日的阳光。“五百年前共一家,不同祖宗也同华” 。笑脸德: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感恩德: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得人一牛,还人一马”。“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 。”援助德: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现真情。“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宽容德: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 合作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善良德: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倾听德:多看多听,少开口。“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礼节德:有“礼”走遍天下,礼多人不怪。,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宋元明清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反思和忏悔: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我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吸取我的教训,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现在我常想,人啊人,难道只有坐了牢,才能体验到腐败的苦涩吗?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场噩梦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道家之静坐:坐忘、体道“忘我”是道家追求的“道”的境界,只有“忘我”,才能心无执着,心无执着与万物融为一体。佛家之静坐:去执、修慧佛家的静坐要诀则在于“空”。只有“空”化外物,才可获得宇宙之大智、全智,进入“佛”的涅槃状态。儒家之静坐:内省、致中和其目的在于成就圣贤人格:一是内省而有得;二是体味中和之道。在“静坐”中省察自己的行为。“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今天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让心在忙碌中得到片刻宁静,乃是多数人的盼望。也许我们难以达到儒、释、道所追求的至高之境,难以体悟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意蕴,但静坐至少可以让我们调养身心、放松紧绷的神经,以更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俭以养德,“君子恭俭以求役仁。”礼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俭可养德,俭可养寿,俭可养神,俭可养心。” 清石成金传家宝正确对待“富”与“贵”: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反思和忏悔: 现在才认识到,钱财是身外之物,害人太狠。钱少一点,可以催人向上,打掉头脑里许多私心杂念;钱多了,就容易走歪门邪道,将你葬身其中。 到一定限度的利,它就是狱,不是贪欲的欲,是监狱的狱。 给我拉上关系的、送钱的人大多都是请我出来吃顿饭而联系上的。时间一长,接触的次数多了,也就无所拘束了,违法乱纪的事也就干起来了。,4、“清正廉洁”,崇尚正义,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