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与责任演示文档_第1页
罪过与责任演示文档_第2页
罪过与责任演示文档_第3页
罪过与责任演示文档_第4页
罪过与责任演示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01,.,责任论中的罪过,杨辉忠,201801,.,一、罪过的历史沿革(一)英美法系普遍使用“犯意”这一概念,而不使用“罪过”的概念。(二)大陆法系将“故意”和“过失”看作是责任要件,而非罪过的形式。,201801,.,(三)前苏联最早使用“罪过”一词的是皮杨德科夫斯基,他在其刑法总论教科书一书中最早使用,以后用“犯罪的主观要件“代替该词,得到了特拉伊宁的支持。30 年代,维辛斯基提倡用该词。(四)我国使用该词是从前苏联和东欧承袭而来的。曾有一段时间也不使用“罪过”一词,较频繁的使用也是近些年来的事情。,201801,.,二、罪过的含义(一)关于罪过含义的诸种学说1结果标准说。所谓罪过,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2行为标准说。所谓罪过,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3双重标准说。所谓罪过,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201801,.,(二)罪过的现行含义所谓罪过,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的社会性质以及其他诸种社会事实的一种心理态度。它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三)罪过的特征1 罪过是一种心理态度2罪过是对于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他客观方面的诸种事实的一种心理态度。3罪过仅包括故意和过失,而不包括其他。如犯罪的特殊目的等。,201801,.,三、罪过的形式(一)犯罪故意1犯罪故意的概念(1)关于犯罪故意概念的几种学说a认识主义说。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认识,即可成立犯罪故意。弊病:包含了“过于自信的过失”b希望主义说。行为人不仅认识到结果会发生,而且必须希望结果的发生,方可成立犯罪故意。弊病:排斥了“间接故意”的主观形态c容认主义说。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只要他容忍结果的发生,即可成立犯罪故意。,201801,.,(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基本上是采取:“容认主义说”。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是犯罪故意。,201801,.,2犯罪故意的形式a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b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c突发故意和预谋故意d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201801,.,3关于犯罪故意的几个特殊问题第一、犯罪故意的认识程度问题:即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中应不应该包含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观点一:违法性认识不必要说。a.违法性认识全面不必要说。(也称为“严格故意”),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认识。b.违法性认识限制不必要说。即行为人该不该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认识,要具体分析:对于自然犯,行为人不需要有违法性认识;对于法定犯,行为人应该有违法性认识。自然犯:也称刑事犯,即无需法律的明文规定,其犯罪性质也非常明显的犯罪。 法定犯:也称行政犯,即必须要经过法律的明文规定才具有犯罪性质的犯罪。,201801,.,观点二:违法性认识必要说。a现实的违法性认识说。对行为的违法性已经有明确的认识。b违法性认识可能说。对行为的违法性可能有认识。观点三:责任说。,201801,.,第二、关于“变化的故意”A.概念:变化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以新的犯罪故意代替原有的犯罪故意。B.类型:a.以实行的故意代替预备的故意 b.后一实行故意代替前一实行故意 c.侵害乙的故意代替侵害甲的故意,201801,.,C.“变化的故意”与“转化犯”的相互联系a.变化的故意不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而转化犯必须给予法律的明确规定。b.变化的故意一般是新的故意代替原有的故意,而转化犯的故意一般是新的故意与原有故意的结合。c.变化的故意可以有重罪转化为轻罪,也可以由轻罪转化为重罪,但转化犯只能由轻罪转化为重罪。,201801,.,第三、关于“并合的故意”A.概念:并合的故意,是指两个以上的内容基于相同或者概括的故意共同支配一个犯罪行为。B.类型:a.行为人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得以实现。 b.直接故意未遂,而间接故意得以实现。,201801,.,C.成立条件:a.行为人有两个以上的犯罪故意。b.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指向两个不同的犯罪对象。d.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个罪名。,201801,.,第四、混合罪过A.概念: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后,对其行为及其能够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持两种以上的罪过形式,便是混合罪过。,201801,.,B.混合罪过认识上的分歧a.结果加重混合罪过观:代表人物:吴振兴教授 他认为混合罪过也称为双重罪过,是指行为人实施一种犯罪行为,造成了某种更为严重的结果,对这种严重结果的罪过形式和他直接实施危害行为的所引起结果的罪过形式合起来,便是混合罪过。这主要是针对结果加重犯而言的。,201801,.,b.罪过模糊混合罪过观。代表人物:刘家琛教授。他认为混合罪过就是行为时的一种模糊不定的罪过,需要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地认定。如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模糊罪过。,201801,.,c.混合罪过否定观。代表人物:张明楷教授。他认为,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只能持一种罪过形态,要么是故意中的一种,要么是过失中的一种,不可能同时持两种罪过形态。,201801,.,C.对混合罪过问题的评价a.首先,应该持肯定的态度。b.在定罪量刑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201801,.,(二)犯罪过失1犯罪过失的概念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至于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201801,.,2犯罪过失的类型(1)疏忽大意过失A.概念: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意志发生结果的心理状态。,201801,.,B.特点:a.行为人没有预见。 情况一:行为人有意违反行为规则,对结果却没有预见;【积极过失】 情况二: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没有认识,对危害行为也没有认识;如某些过失犯罪中的“不正确履行”【消极过失】,201801,.,b.行为人应当预见 是指行为人有预见义务,而且还有预见能力。 预见义务的来源:法定义务;公共生活要求的义务;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等。 c.未预见的原因是因为行为人的疏忽大意,201801,.,(2)过于自信过失A.概念: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至于发生结果的心理态度。,201801,.,B.过于自信过失的特点:a.行为人已经预见。b.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c.处于轻率心理的相信,所以,相信的条件不成立。,201801,.,3犯罪过失的其他学理类型(1)有认识的过失和无认识的过失(2)普通过失、业务过失、职务过失,201801,.,(3)重过失、轻过失: 重过失是指诸客观方面存在着足够预见或者能够预见的条件,而行为人竟然未予预见或者避免的情况。日本刑法第117条第二短的后段:业务上失火罪之重过失,即是此例。 轻过失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预见,需要高度注意才能预见,或者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避免,需要特别注意才能避免,行为人未能预见或者未能避免的过失情况。,201801,.,(4)积极的过失和消极的过失 积极的过失是指积极的行为产生过失的结果;消极的过失是指消极的行为产生了消极的结果。(5)纯正的过失和不纯正的过失。纯正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和结果都有过失;不纯正过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但对结果的发生是过失的。,201801,.,4.过失论的历史发展(1)旧过失论:结果无价值。保护法益在意人本主义。(2)新过失论:行为无价值。保护法益在于社会秩序。(3)超新过失论:恐惧感说。其保护法益无限超前,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社会价值,对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阻碍的效果。,201801,.,4犯罪过失中的几个特殊问题第一、犯罪过失能否想犯罪故意转化?答案:是有可能的。犯罪过失想犯罪故意转化的类型:A.过失犯罪的结果发生以后,行为人基于故意,实施积极行为,导致更大的危害结果。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搬离原地,只是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重伤或者死亡。,201801,.,B.过失犯罪结果发生后,这种结果尚处于进一步恶化的危险状态,行为人明知此情,一消极的不作为方式放任不管,导致更严重的结果发生。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直接逃逸,只是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刑法将此种情况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而非转化为故意犯罪。,201801,.,第二、义务冲突A.义务冲突的含义:是指不作为犯罪人的作为义务之间或者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之间发生冲突,行为人为了履行其中的一项义务,而导致另一项义务无法履行,因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201801,.,B.义务冲突的类型:a.两个义务都是不作为犯所典型要求的义务。如两个女儿同时落水,父亲救助其中一个女儿而无法救助另外一个女儿的情况。b.两个义务不都是不作为犯所典型要求的义务。如负责给锅炉给水的人为了追赶小偷(非典型义务)而忽视给锅炉给水(典型义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的情况。,201801,.,C. 义务冲突的履行原则a.应当优先履行或避免可能直接造成危害后果的义务b.应当优先履行或避免可能直接造成较大的危害后果的义务,201801,.,D. 义务冲突的归责原理一般来讲,应该引入紧急避险和不可抗力原理。符合紧急避险的,不负刑事责任;不符合紧急避险的,一般应当负过失犯罪的责任。,201801,.,第三、原因上的自由行为A.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概念:是指行为人本身有责任能力,但故意或者过失地将自己处于无责任能力状态,进而故意或过失地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201801,.,B.原因上的自由行为责任承担上的意见分歧a.无责说:认为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责任能力,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b.有责说:认为行为人在行为原因的设定上有责任能力,所以,应当负刑事责任。c.通说:应当承担故意或者过失的责任。如我国刑法地18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01801,.,笔者认为:对于原因上的自由行为,应当让行为人承担责任,但是必须要考虑对于行为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减免责任),201801,.,C.原因上的自由行为成立犯罪的条件a.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b.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处于故意或者过失。【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主观上”一般是指原因行为的主观心理,而非后一行为的主观心理。】c.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与原因行为联系在一起的。,201801,.,D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几种情况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a.行为人在主观上欲以不作为形式犯罪,而故意使自己处于无责任能力状态,从而实施了不作为犯罪。如:某甲欲故意不搬道岔,先喝酒使自己处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应当负故意犯罪的责任】,201801,.,b.行为人对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是故意的,但事前并不想犯罪,也不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 如:某甲先喝醉了酒,而忘记了搬道岔,致使火车倾覆。 【不负故意罪的责任,如果有过失,应当负过失罪的责任。】,201801,.,c.行为人以作为的方式过失地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如果实施后一行为时,确实处于无责任状态,一般不按犯罪处理;如果实施后一行为时是限制行为能力,则要负刑事责任。 如:先吸食毒品,而后实施杀人行为。 【值得探讨:如何解释我国刑法关于醉酒人刑事责任的规定?】,201801,.,第四、信赖原则与犯罪过失A.含义:行为人相信对方会遵守有关制度、履行注意义务或者实施合法行为,并以此作为判断或指导自己行为的原则。,201801,.,B.信赖原则在刑事责任承担上的意见分歧:a.旧过失论认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结果无价值】b.新过失论认为: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行为无价值】我国的立法原则:我国的立法采取的时旧过失论的归责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公共交通的场合,机动车应当避让行人,让行人先行。这一规定否定了“撞了白撞”的规则原则,其实就是承认即便是基于信赖原则的过失行为,也应当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201801,.,C.信赖原则成立的条件a.主观上,行为人主观上信赖他人能够实施适当的行为,而且这种信赖在社会生活上是相当的。b.客观上,存在着信赖他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具体状况或者条件,且自己的行为不违法。这里说明两点:一:行为人不能信赖幼儿、醉酒者或者精神障碍者实施适当行为。二、行为人自己实施违法行为时,不能信赖他人实施适当行为。,201801,.,D.旧过失论对信赖原则(新过失论)的批判a.新过失论将过失犯罪违法性的重点从结果无价值转向了行为无价值,于是,过失犯罪中的法益侵害的含义变得模糊不清。b.新过失论没有注意保护人的生命、身体,特别是在公害犯罪的情况下,容易给公害企业找到逃避责任的理由。,201801,.,第五、期待可能性理论A.含义:是指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期待行为人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201801,.,B.期待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