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现场处置_第1页
流感现场处置_第2页
流感现场处置_第3页
流感现场处置_第4页
流感现场处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感疫情现场处置技术,蜀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知识,病原学流感病毒: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抗原漂移-流感流行,流感病毒为球形,直径80120nm属于正粘病毒科,外层:血凝素(H,1-15)、神经氨酸酶(N,1-9)中层:内膜蛋白内层:单链核糖核酸核蛋白,病毒结构,临床表现,可表现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急临床特点为:畏寒体温速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34天开始恢复,流行病学,甲型流感病毒: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可感染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局部爆发,症状较轻;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流行病学,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北方流行一般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超额死亡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流感传播: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诊断原则,1流感样病例(ILI) 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其它实验室确诊依据2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病学史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消化道症状,诊断原则,(3)临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诊断原则,确诊病例具备以下任何一项的流感样病例。(1)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肺标本中分离出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2)患者恢复期(发病后24周)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发病后7天内)有4倍或以上升高;,诊断原则,(3)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肺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法检测到流感病毒特异的核蛋白(NP)或基质蛋白(M1),或亚型特异的血凝素蛋白;或用RT-PCR法、RealTime PCR法检测到特异的病毒核酸; (4)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一代后,查到流感病毒粒特异的蛋白或特异的核酸。,流感样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一)病例的发现常规疫情(网络直报)监测流感监测网主动监测应急监测社会信息,流感样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二)疫情报告1、常规病例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流行性感冒时,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同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流感监测系统监测报告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流感样病例的发现与报告,3、事件报告1)报告标准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临床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流感样病例的发现与报告,2)报告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流感样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报告内容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整个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中信息还应形成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收集背景资料 1、一般情况学校或其他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发生学校教职工和各班级的学生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涉及人口数、教学/生产活动形式(如学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全校或部分单位的名册及单位的平面图、示意图(注明工作住宿分班级、部门、楼层、区域);地理地貌、居住条件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历史发病情况和工作指标:了解当地的人口资料(最新的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流动人口数)既往流感的发病资料免疫预防相关资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二)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疑似病人情况,填写个案调查表近期外出史可疑病人接触史流感疫苗接种史主要临床和体征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三)暴发疫情调查组织与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存在病例定义,病例主动搜索资料描述分析建立验证假设控制措施总结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组织与准备 (1)分级处理 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2)出发前的准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部门职责分工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和教育等行政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开展医疗救治,加强与教育行政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学校传染病信息收集;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和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指导辖区集体单位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防病和报告意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治疗、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样本采集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织建立学校、托幼机构的晨检制度及疫情报告制度,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监督学校、托幼等机构落实有关措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暴发单位职责:主动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建立健全学校缺课/缺勤的监测、报告与管理制度;加强与卫生部门的信息沟通,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校园内的爱国卫生运动,清楚卫生垃圾和死角;做好单位配套设施(如洗手设备)的装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有关领导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它相关人员等 根据疫情的规模和实际需要,携带必要的调查、取证、采样设备、 消杀器械、防护用品、预防性药品和相关书籍、调查表格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取样的器材(根据采样不同而异)必要的消杀药物等电脑、摄像机、照相机文具防护用具现金通信问题(电话、电脑、传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核实诊断接到疫情报告后,各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3、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注意分析导致病例数增加的可能原因,如报病方式是否发生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及标准是否改变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4、病例主动搜索(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点病例)在当地主要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采用查看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村入户调查等方式主动搜索发热病人对于搜索和报告的病例(包括流感样、临床和确诊病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的病例及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调查分析:患者资料:根据流行性感冒病例调查一览表,填写病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体征,病情、病程,检验结果(X光、血象);诊断;病人隔离、治疗情况和效果、转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5、资料描述分析分析病例三间分布,分析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该单位近2周考勤记录、因病缺勤情况,接触者健康情况;事件发生前一周及发生后单位内外集体活动情况;环境状况(通风、一般清洁状况、宿舍情况);必要时收集其他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流行曲线类型,点源,连续性的同源,人人传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6、疫情追踪调查及时汇总分析疫情动态对于新发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掌握和评估疫情趋势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续到最后一个病例出现后一周在暴发疫情控制后一周内,补充完成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内容包括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发病数和死亡数、样本采集、送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并报告至上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样本采集1、采样种类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以及血清样本。2、采样对象(1)咽、鼻拭子/咽漱液:发病3天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2)急性期血清:发病后7天内的流感样病例。(3)恢复期血清:发病后24周的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3、采样方法(1)咽拭子采集(2)鼻拭子(3)含漱液采集(4)鼻咽抽取物(5)血清采集4、样本采集数量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采集20份左右咽拭子样本(如果现症病例在20例以下的,就全部都要采样)及20份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采集一批次标本即可明确实验室诊断的,不必采集第二批次标本不能明确诊断的可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新发生的地点(学校)必须要采集,老地区出现临床症状明显不同时,也必须采集,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包装、保存和运送 标本的检测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 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学检测 其他检测,预防控制措施,(一)隔离病人1、发热(体温38),或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劝喻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单独宿舍区居住,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患者所在单位指派人员负责追踪记录转归情况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热退48小时后,患者可恢复正常上课或上班。,预防控制措施,(二)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2、自然通风不良的,机械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先请专业消毒公司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再使用,并保证足够的新风量。,预防控制措施,3、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上一节课后或一节活动后开启门窗,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保证室内空气交换1次以上4、勤晾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配戴好口罩等。,预防控制措施,(三)做好疫情监测分析工作。 1、晨检制度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实行每天晨检制度,测量体温,发现体温38的流感样病人应劝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晨检程序:学生在教室静坐15分钟后,由班主任用手指(把手搓暖)触摸学生额头,感觉异常者统一到校医室或其它指定地点测量体温;防保人员配合校医对体温异常者测量腋下温度,询问、查看相关症状、体征,并用“登记表”详实记录。测体温要求:将消毒后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放入被测试者腋下5分钟;察看体温表读数,做好记录;将用后的体温表放入盛有消毒液的盒中消毒。,预防控制措施,对达到晨检诊断标准的学生,不让其回班上课,留在校医室或其它指定地点,督促学校通知家长将其领回家观察完善统计当日的晨检结果,并向校方领导报告,学校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将结果报告疾控机构,预防控制措施,2、缺勤/缺课监测学校内因病缺勤/缺课短期内异常增加时,应在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的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3、医疗机构门诊监测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短期内发现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尤其是中小学生)明显增多时,应做好登记,及时向当地防保所或疾控机构报告。4、疾控机构的信息监测疾控机构根据学校、辖区内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来源的报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疫情趋势,发现流感暴发苗头时及时预警。,预防控制措施,(四)在流感样病例暴发期间,高危人群要避免集体活动避免集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预防控制措施,1、停课期间学生的管理每日随访,告知家长做好学生的防寒保暖工作,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要求老师每天进行停课学生的家访和医学观察,教育孩子少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督促学生居家,不能互相串门,不探视生病的学生必要时疾控机构与教育机构可联合下发告家长书,加强学生停课期间的管理。利用学生放假期间对学生宿舍、教室及其他场所进行一次终末消毒,对学生被褥、毛巾等物品进行晾晒。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每天做好停课在家学生的医学观察,记录学生的体温,发现新发病例,及时做好登记和报告,预防控制措施,2、学生复课标准病人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后2天,或住院病人凭医院的出院病历证明可复课;由校医或疾控人员检查签字,班主任审核后,方可允许学生进入教室上课。书面资料留存备查。,预防控制措施,(五)消毒处理必要时对部分重点场所、公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物体表面消毒为主(含氯消毒液如1:49漂白水、二氧化氯液抹洗),空气消毒为辅(必要时过氧乙酸、乳酸、醋酸喷雾、熏蒸)。(六)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重点是保持个人卫生,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家居教室空气流通;接触病人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要立即洗手,看护患者要带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提高机体防病能力;鼓励有病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预防控制措施,(七)预防服药明确疫情性质为流感暴发后,必要时,可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在疫情发生单位开展预防性服药。药物可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条件的还可选用达菲(Tamiflu)也可选中药(方剂或合剂)进行预防服药前要告知药物疗效、副作用等预防性服药采取自愿原则,预防控制措施,(八)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行季节,尤其推荐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流感疫苗接种为控制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保护易感人群,必要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对疫情发生单位中的易感人群开展流感疫苗应急接种,疫情性质判断原则和控制效果评价,以下一些考核评价方法可作为参考:1、分析对比在采取疫情控制措施前后新发病例的情况。2、密切接触者中是否有新的病例出现。3、续发病例是否在已经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中,分析密接观察效率。4、从疫情报告率、病人从起病到住院的时间、疫情报告的实际时间、远距离传播等评价传染源管理效果。5、分析二代三代发病率、病例处理天数、病例间联系和传播关系,评价处理效果。,调查报告撰写,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