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单元测试一_第1页
江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单元测试一_第2页
江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单元测试一_第3页
江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单元测试一_第4页
江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单元测试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陵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 单元测试一1.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 1500 年到 1800 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稳定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 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3.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 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4.罗兹墨菲在东亚史中说,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以下符合“现代”特征的是( )A设通判监督知州 B坊市界限的打 C工场手工业萌芽 D白银被交子取代5.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6.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 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 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7.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的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确立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8.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9.黄崇德是 16 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A.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商人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D.农产品成为商品流通主体10.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11.隆庆元年(1567 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12.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A.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13.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坊民300 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这表明当时A.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C.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14.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长江流域23%珠江流域2%总人口约 900 万长江流域36%长江流域58%珠江流域3%珠江流域7%总人口约 5300 万总人口约 9000 万黄河流域75%黄河流域61%黄河流域35%总人口呈增长趋势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战乱,南方安定A B C D15.据记载,清代棉花的价格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百至三百文。据此推测,当时A.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B.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中外贸易的迅猛发展16.1644-1883 年,越南各王朝共派出 60 多批使者到中国,贡品主要有金香炉、沉香、白色土绢等,清朝皇帝的回赐物品总价值一般会高于员品,以显示大国风度。这表明古代中越贸易往来A.中国对越南商品需求量大 B.有利于中越经济文化交流C.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 D.促进了中越商品经济发展17.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18.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19.乾隆元年延绥镇总兵奏称:“榆林、神木等处边口,越种蒙古余闲套地越三四千顷,岁得粮 10 万石”。至乾隆 33 年,陕西府谷县人民租种五堡口外蒙古鄂尔多斯地土已成规模,共租蒙古地计“牛 22266 犋,每年共租银约 3866 两,共租约 1971 石”。这一现象A.表明关内土地兼并严重 B.促进了农耕技术的革新C.导致了人地矛盾的激化 D.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0.在古代中国,打春牛逐渐成为一种习俗。立春之日“周公始制立春土牛”,汉代“陈列土牛模型”,宋代“自京都至各州县俱于衙前陈列土牛”。后世大略相同,迄于清末。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历法体系不断完善 B.民本思想得以延续 C.牛耕文化不断丰富 D.耕牛崇拜成为民俗21.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 1.5 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22.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当淡薄,而民间信仰非常强烈。如刘猛将军是驱蝗英雄,所以在北方蝗灾区最受重视;二郎神是李冰化身,善治水,得到四川人供奉;江南司桑发达,有蚕神庙,崇拜蚕华娘娘;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祈求航海平安。这反映了A.民间信仰与农耕文明休戚相关 B.北方地区的经济出现急剧衰退C.民间信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 D.儒学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有限23.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匾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24.利玛窦(1583 年进入中国,1610 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践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材料二、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货币化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 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6.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材料一、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1617 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三、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表 5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 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 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 年) 206,993 ,224 乾隆四十年(1775 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 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条件。(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617 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7 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6 分) 27.(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初年南京,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并由“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后,出现了“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遂有斤五六百张织机 者”。乾嘉年间,全城织机数已达“三万余计”,至道光时,仅锻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摘编自陈拫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務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译者則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农业而言,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以来的一整套农具,耕作 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和欧洲相比,18 世纪中叶,处于乾降鼎盛时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已从总体上落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欧列强之后。长沙京刀业行规规定:“一议外来京刀,内行外行,毋得发售,如违将货充公”。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淸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0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江陵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 单元测试一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25、26(1)26(2)26(3)27(1)(2)28、江陵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卷 单元测试一试卷答案1.B 2. C3. A 4. B 5. A 6.B 7. B 8.D 9.B 10.D 11.A 12.C 13.A14.A 15.B 16.C 17.D 18.D 19.D 20.B 21.D 22.C 23.B 24.C25.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性。论证:(1)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具有较大的价值。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事实上,明代民间贸易冲破政府的禁令,既有前述原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2)白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必须与经济总量相适应。当市场上的商品丰富而白银总量较少时,它显得特别贵重;反之,白银总量较多而商品供应不足时,白银就会贬值。因此,白银的购买力也是随着商品数量和白银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十分稳定的价值尺度。(3)明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大量白银流入。表面上看,这是对外贸易顺差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中国以外来的白银为主建立了银本位制,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主要依赖外国的输入。一旦外国减少或停止对中国的白银输入,必然造成国内白银的缺乏,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损失,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性。26. (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特点: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大陆。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 (3)影响: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