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_第1页
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_第2页
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_第3页
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_第4页
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王开东老师在参加第六届全国“聚焦课堂课堂教学文化研讨”活动后,写了一篇听课随感。文中,他说:“老实说,三节语文课,让人芒刺在背,骨鲠在喉。诸多复杂情感涌上心头:语文课任重道远!语文课高碳低效!语文课失魂落魄!语文课形销骨立!语文课既没有语,也没有文。”读完这段评价文字,突然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如同别里科夫被埋葬之后周围人的感觉。但是短暂的快乐,背负的却是长久的痛苦。就像那娇艳美丽的罂粟,如果陶醉于片刻的快乐,终将承受它带来的长久的苦累。语文课堂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当前需要的不是互相理解及安慰,而是所有语文人站出来,携手解决,共同为自己目前尴尬的身价和地位声讨,为语文课正名。但是,最首要的是弄清自己的症结所在。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课堂严重走样了呢?第一,教师缺乏深度解读文本的理念和能力。这个问题极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了网络和教参,相当多的教师不会解读文本,更不会教书。一本教参包打天下。一味依赖会使我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知道,眼睛永远没有心走得远。倘若一个老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了个体意识,没有了开阔的境界,缺失了睿智的思想,这样的课没有人听,一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肯定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因为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核心内容把握不当。对于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当然心里最惦记的就是交给学生一点知识。殊不知,“知识” ,不能将其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其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倘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因缺乏细读文本的理念和能力,自己对文本也是稀里糊涂,只关注了表层,没有深入挖掘,对核心内容把握不当。这样的我们和韩愈斥责的只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 彼童子之师” 有何本质区别?缺乏文本开掘的课堂教学,也就不要责怪学生对其不够重视了。第三,课堂往往成为老师既定环节的表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被丢到了脑后。课堂教学有三个元素:教材、教师和学生。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读、品、悟、写、交流、对话等形式亲近语言和文字,引导并组织学生围绕在“问题文本”的周围,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而不应该隔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用既定的生硬的程序和流程,将设计好的知识转交给学生。这个探索不是重复前人积累的知识,而是重视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和探索,获得生命体验的愉悦和成就感。然而很多时候,因为没有思维的训练,没有智慧的挑战,我们的课堂气氛因为浅易而变得沉重和压抑。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呆若木鸡,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死水一潭。课堂最终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一群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四,没有弄清楚该教学生什么,不敢直面学生的问题。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但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提出?这个知识由谁来主导?这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现在的尴尬是:学生不懂的,我们不敢讲,而且也不大会讲。学生懂的东西,我们却大讲特讲,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一知半解,眼高手低,最终却一无所获,还要美其名曰为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延伸学生的生命状态,实质上是用所谓的人文性掩饰自己的形销骨立。诚然,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严重走样,教学手段泛滥,课堂已经不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阵地。然而作为语文人,我们应该把求真务实教语文当作自己的信仰,我们更有责任寻找回归到“真语文” 教学状态。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第一,转变语文观,懂得语文的真谛。陈日亮老师有本著作叫我即语文。在序言中,著名学者钱理群对书名如此诠释:“我”走了怎样一条“ 语文人生之路” ,“我”和“ 语文”有着怎样的关系?无独有偶,两个人历史认识一致:他们都认为以读书、写作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是一种“ 人生行为,生命行为” 。强调的其实是语文与人一生健全发展的关系,通过语文活动达到的生命大境界。虽然刚刚行走在语文这条路上,尽管外界喧嚣繁华,然而我以两位学者为榜样,一直以教学生读书、写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我想,读书和写作既是抵御一切压力和诱惑的精神支柱,更是自我生命发展的需要,是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依托。课标中谈到要成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意图,恐怕也就是源于此吧。第二,重心智体验,重质疑批判,培养真品格。语文是一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它的任务和目标是引导青年学生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掌握、运用语言,并具备学习语言的能力,养成习惯。那么,规律如何生成?韩愈很早就教导我们:“文以载道。”“ 道” 完全就在文本中,在语言和文字所营造的氛围中。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师生完整而真实的相遇和体验,没有真理重新发现的质疑和探索,教学就不可能真正发生。真正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人与知识的深刻共鸣,还要实现人与人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珍贵的,不可替代的。课堂上,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复活。这才是我们教师的永恒的追求。带领学生遨游书海,深度解读,咬文嚼字,品味感受。哪里还会为在繁华热闹之中孜孜以求、寻寻觅觅那些高尚的情感而发愁?那种为情感而情感,为态度和价值观所作的延伸,完全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是背离本真,迷失自我。解读出了这一层,我想,学生思想上都会获得洗礼,境界上都会攀升提高。所以,教师从高一刚开始就要给学生渗透这样细读文本的理念,让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写一点文字。静水深流,苦练三年,学生自然不会为高考中那几篇阅读而揪心,同时还养成静心阅读的优秀习惯,具备求真务实的真品格,可以说受益终身。第三,热爱生活,热爱语文,钟情教育。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书卷,止步于课堂,这半亩方塘就会成为无源之死水,不会有徘徊的天光和云影。当语文融入生活时,教学才会有更多真切的、鲜活的、灵动的光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行走的思考、朋友的交流当成自己对语文的诠释。这样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即语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也都可以把对生活的热爱转化成对语文的爱。作为语文教师,语文还成了你点滴嘱托、倾心教育的阵地,随笔作文中几句不经意的鼓励或许就可以拯救一颗正在陨落的心灵。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你还能说它是毫无生趣的一潭死水吗?所有的爱心、耐心、包容心、期望,就在真实的师生对话中流露转达,再也不需要那些违心的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