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毕业论文_第1页
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毕业论文_第2页
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毕业论文_第3页
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毕业论文_第4页
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本 科 学 位 论 文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专业名称:历史学学生姓名:马丹指导老师:贾发义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学生:马丹 指导老师:贾发义中文摘要:唐代,是一个诗人层出不穷的时代,不论是初唐,盛唐,还是晚唐,诗文荟萃,大家名列,其发展到一个群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又靓丽的风景。安史之乱,强大不可一世的盛唐逐渐走向衰败,跟之在政治上的一蹶不振,经济也较之萧条,但是,政治上的混乱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混乱和滞后,反之,晚唐文化呈现出了一种与初唐激昂,盛唐气势恢宏不同的既对前世的一种怀念又对现实讽刺的悲凉抑郁之风。李商隐,便是代表。中晚唐社会政治混乱,藩镇割据一方,威胁中央集权,宦官专政,掌握天子命运,朝堂之上,党争不断,相互倾轧。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涵养的文人士大夫,李商隐以他朦胧却又清晰透彻的的笔尖抒发出对国家,对天子,对朝堂,对政事,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怜惜。对天子不能用人唯才,当政者不能解民生疾苦,为臣者不能替君王分担解忧,镇守边关者不能保护百姓安危,都进行了一个有力的抨击,其诗文多情,朦胧,缠绵,伤感,却又悲愤,豪壮,咏史咏怀,咏物歌志,既有缠绵悱恻,朦胧难懂的爱情诗,也有沉郁顿挫,荒凉沧桑的现实诗,更有悲愤豪壮,意志难酬的咏怀诗,一个人便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在李商隐的身上,有晚唐,在李商隐的诗文中,有晚唐政治。在晚唐崇山峻岭中他是一抹淡淡的溪流,既清澈见底,却又浑浊于世,卷入牛李党争,在两党倾轧的险恶政治漩涡中,至死都无法自拔,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关键词:晚唐,李商隐,诗文,党争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is a poet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era, whether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is, meta, all manufacturers, its development into a group,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formed a unique and beautiful scenery.The an Shi rebellion, powerful powerful Tang Dynasty declined gradually, with the politically unable to get up after a fall, the economy is in recession, however, the political confus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ultural confusion and delay, otherwise, the culture presents a passionate and early Tang Dynasty, Tang magnificent different to the previous one a miss to reality irony of desolation depression wind. Li Shangyin, is the representative.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os, local separate regime, threatening centralization, the eunuch dictatorship, grasp the fate, toward the hall on, a continuous, envy. As a thinking, culture, conservation of the literati, Li Shangyin with his vague but clear thorough NIB expresses to the country, to the emperor, towards the hall, on the political scene, deep sympathy and compassion for the sufferings of the people. The emperor is not meritocratic, policymakers cannot sol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s Minister for the king cannot share melancholy, guarding the border can not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is a powerful attack, his sentimental, hazy, lingering, sad, but the 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Grand Suites of poems on history, chanting, chanting song annals, both full of pathos, dim elusive love poems, there are profound and forceful, desolation vicissitudes of realistic poetry, and will more heroic, difficult to fulfill the lyric poetry, one is the epitome of a dynasty, a Tang Dynasty on Li Shangyins body, in Li Shangyins works, there is the politics. In the high mountains and lofty hills he is a faint streams, is clear, but the turbidity in the world, involved in the partisanship, in both the political whirlpool with evil, death are unable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become a victim.Key words:The late Tang Dynasty, Li Shangyin, poetry, factionalism绪论 李商隐盛世余晖的落魄才子一:选题动机爱屋及乌,由诗念人,唐代,是诗文鼎盛的时代,也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初唐词意激昂,风格高峻的陈子昂,才华横溢,独具一格的初唐四杰;盛唐 雄浑奔放,色彩绚丽又富有浪漫气息的李白,田园诗作的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中晚唐典雅华丽而又寄情深婉的李商隐,辞藻华丽,秾艳精致的温庭筠。若是单纯的从文学方面来理解的话,这些都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璀璨明珠,但是,政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唐代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会产生这样的文学作品,也是与唐代独特的历史背景无法分开的,抛开初唐、盛唐,从晚唐的社会状况来说,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相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人们,大多数被无辜的卷入朝堂党争之中,或是辗转于幕府中数十载生涯,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1,李商隐便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2 ,他犀利的指出藩镇割据的根源在于朝廷政事不修,贤人失位,姑息养奸;“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 3,他急切渴望地方节度使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清除宦官,恢复皇帝的自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4,他咏叹六朝兴废更替,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限感概;“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刺始堪伤” 5,他讽刺北齐无愁天子宠女色,实则讽概现实政治,用很隐晦的笔法暗指当朝天子唐敬宗之被杀; 6“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旧将军 ”7他借咏两汉史事,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功臣良将的压抑和迫害,对李德裕、石雄等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朝政昏暗予以讽刺和愤慨。除此之外,我们熟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不用典故,妙造自然,惘惘情怀,无可消逝,唯有死亡,才能把彻骨的相思抹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年华往事,如梦似幻,迷惘历乱,虽曾经呕心沥1崔钰.哭李商隐,刘学锴.李商隐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二页2李商隐.隋师东,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十七页3李商隐.重有感,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四六页4李商隐.咏史,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一四七页5李商隐.北齐二首,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七零九页6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第一册 20-21 页7李商隐.旧将军,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三二九页8李商隐.无题,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三九九页9李商隐.锦瑟,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四九三页血的去追求过,可结果却归于了一场盛世浩大的惘然。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在今日的我们看来,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方面的欣赏,更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晚唐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状况,由此对晚唐诗人这个群体产生的一个影响。刘学锴在其著作李商隐传论中指出,李商隐的诗分为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爱情诗,女冠诗。所以我想,李商隐作为一个文学史上的研究人物,定是被众多大家所看重,在文学方面似乎也没有问题可以涉及的了,若是能从历史方面入手,剖析其诗文中的历史事件,抛开文学性,反应那个时代的一个社会政治状况,也是一个新的视角,由是,我便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借助众多古典文学大家的作品,以文学反应历史,从历史背景出发,解读在那个时代下,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这么一个群体以及其诗文,所以定名为评析李商隐诗文与晚唐政治 。二:研究方法既对李商隐要有一个深入的研究,更对晚唐有一个透彻的剖析,还要综合晚唐社会政治,对晚唐诗人这么一个群体有一个解析,在这个课题上,单一的一种研究方法肯定是不够的。1、历史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文学方法 :从诗歌的集解、笺注中领略文学风采,李商隐诗歌文风,工于比兴,妙于象征,善于用典,清词丽句,语言凝炼。3、社会学方法 :李商隐属于晚唐诗人,在晚唐那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一个群体,晚唐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他和其他晚唐诗人一样,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主要采用社会分析法和群体分析法,通过他们的诗文去揭示晚唐的社会现实。三:学术前史“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有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又是大骈文家,他代表晚唐,又超越晚唐,他的诗文创作的特征、意义、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被人们所深刻认识。 ”10古往今来,对李商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史上的热题,李商隐以及其友人温庭筠对五代乃至宋时期的婉约派诗词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唐书文艺传中说:“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11。北宋后期著名词人贺铸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而南唐国主李煜“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沉感慨中,我们耳畔回响着的仿佛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 “深知身在情长中” 。三十六体本就是开创了晚唐婉约派的先河。所以,一直以来,都把李商隐当做中华古典文学史上的热议人物。清代朱鹤龄,陆昆曾,程梦星,冯浩,屈复以及近代的张采田都对李商隐的诗下过一番功夫,尤其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和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最为详备,现代著述中,中山大学的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 ,刘学锴李商隐资料汇编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 ,吴调公李商隐研究 ,杨柳李商隐评传 ,吴晶、黄世中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传 ,前些都把其当做纯碎的文学人物来研究,而后些把其放在了晚唐的历史背景中,深入剖析了晚唐社会政治状况,以及李商隐的出身,家世,经历,更加系统全面,尤其是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的李商隐传论从李商隐的出生,籍贯,幼少年入手,经其踏入社会,从郓幕到10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 下册 767 页11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卷 203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下 5793 页兖幕,又经历“天荒地变” ,登进士第,入泾幕成婚,到后来的桂幕往返,梓幕五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更对唐末以来人们对李商隐研究的一个综合概述,早期的研究中,对其诗品人品多倾向了一个否定,对新唐书中的“背恩” , “无行” ,“无特操” , “恃才诡激”都给以了肯定。后来,出现了对李商隐人品诗品肯定赞扬态度的研究。从清朝以来,进入了李商隐研究的重要成就阶段,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 ,徐树谷李义山文集笺注 ,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屈复玉溪生诗意 ,纪昀玉溪生诗说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冯浩樊南文集祥注 ,是一本非常完备的研究李商隐的优秀著作。关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在李商隐的生平遭际以及其创作中,与牛李党争是密切相联系的,也是李商隐研究中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党李,朱鹤龄主张,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下,岑仲勉,傅璇琮发挥了其合理的部分,并对其有所修正。第二,党牛,据冯浩玉溪生年谱所引,徐逢源曾笺注义山诗,在文中所主张李商隐“终乎党牛之党矣” 。第三,无关党局,冯浩主张,吴调公在李商隐研究中认为李商隐决无意于参加任何一党。董乃斌在李商隐悲剧初探中说“义山悲剧与牛李党争有关,但牛李党争并非义山悲剧的真正根源。真正根源是晚唐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官僚制度的极端腐朽。 ”“晚唐时代有一大批下层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其中绝大多数与牛李党争毫无关系论义山悲剧,自然不能不谈牛李党争。但如果仅停留在他与牛李两党个别人物的关系上,势必有碍于对悲剧实质的深入探讨。 ”12可见,在李商隐的历来研究中,必然不可少了其与牛李党争的这一部分,在前面三者的基本观点上,本文也不列外,这些著述虽然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必然会受那个时代下的限制,对李商隐诗文的肯定或者否定,对其人品的批判,对其在牛李党争中的倾向的研究也是有不足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我们要去弥补,完善和创新,本文会在晚唐社会政治的基础上再一次的对李商隐的诗文进行一个解析,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研究限制,肯定会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认真的完成本文。第一章 寰宇浮沉辗转幕府对李商隐诗文创作的影响历史在翻页,随风而逝的年华,当一页一页的轻拂而过时,须臾之间,岁月便沧桑了人间,站在新的时代步伐上,我们是否会忘记,那些曾经存在于历史上的,曾经被忽视过的,但是却被重新提起的,并且将一直存在于这个客观世界里的人?一叶一浮沉,当历史的步伐停留在唐代的轮廓上,我们想到的只有两个字诗人。但是谁最能代表晚唐诗坛呢?温庭筠?段成式?杜牧?不,是李商隐。李商隐生在宪宗朝,长在穆宗、敬宗朝,经历文宗、武宗、宣宗,六朝变幻,斗转星移,转眼间,这个强盛的帝国便走向了灭亡,李商隐飘蓬般的一生见证了家国变幻,王朝兴衰,浓缩了一个王朝的历史,只有李商隐才最能代表那个时代。子與氏有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3。想要研究李商隐其诗文,其诗文中反映的晚唐政治,则必须先入手李商隐其人,其家世。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说“有唐一代,惟玉溪生诗词旨最为微晦,遗山论诗,已有无人作会笺12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 下册 453 页13 張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一页之叹,三百年来,治之者近十家,蓋未尝不以论世为逆志之具。 ”14可見,对李商隐诗文的研究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上了,李商隐诗词本就极为隐晦朦胧,多数纯碎的爱情诗、无题诗都被文学大家史学家解析为复杂的政治诗,甚至锦瑟一诗都被蒙上了一层晦暗的党争意味。要想对李商隐在每个时期的诗文创作,诗风的转换,如早年诗风中表现出来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才华,开成三年到会昌六年期间,李商隐诗歌题材的丰富, “感事抒怀,羁旅行役,咏史咏物,写的沉厚深婉” ,短暂的九年,诗人便从一个志向高远的轻狂之人转变到如此的深沉成熟,却透着淡淡的忧伤,似乎经历人间沧桑,而从宣宗大中元年开始,李党遭到贬斥,李商隐的诗歌又转向了一种沉郁苍凉的风格,沉挚笔触间表达的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老成,情致深蕴,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大家,政治上失意的宵小之人。 李商隐传论中说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于学习模仿中初露风格个性的时期,由关注现实政治向着重抒写个人身世和人生感慨转变的时期,感伤诗风的成熟期。如果没有对李商隐身处的那个时代进行了一个透视,那便无法对李商隐诗文以及其风格转变进行一个合理的解释。第一,安史之乱是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的产物,此后,藩镇雄踞一方,越来越不受中央控制,在宪宗元和年间,唐王朝在经历了大动荡,大破坏,长达数十年的藩镇割据叛乱和吐蕃、回鹘侵扰之后,终于迎来了转机“元和中兴” 。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考证宪宗元和七年壬辰,便是李商隐的出生之年。李商隐此时正为幼年,不会对朝堂之事有过多的实际感受和认识,数年之后,这一时期却出现在了李商隐的著名七古长诗韩碑中:“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官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豹豹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并且在诗的末尾大赞“呜呼圣皇及圣相,相遇烜赫流淳熙。 ”15诗是对元和十二年讨伐淮西藩镇吴元济的战争的描写,有对元和天子神武英姿的赞美,有对正直宰相裴度的极力颂扬,有对“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推崇,综合起来,是李商隐对这个时代的一种追怀,晚唐诗人大都有这种情怀。元和之后,不论是短暂的穆宗、敬宗两朝或是励精图治的文宗朝,以及会昌年间的中兴之局,都远远不及中唐之兴,三大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扭转的形势上,唐王朝衰败已成定局,怀古便成了文人的一种品行。元和十五年正月宪宗逝世之时,李商隐年方九岁,伴随着他的成长,元和中兴的种种情况他已经有了愈发深刻的感受。贞观、开元盛世早已离他远去,可望而不可即,元和中兴却是伴着他的出生而一起出现的,仿佛给他树立了一个从艰难竭蹶中重新振起的政治样板,让他这样一位“我系本王孙”的李姓子弟有一种欲回天地的匡国宏愿,强烈的振兴唐室的政治责任感使他渴望参与政治,促使他思考晚唐政治中的许多弊端和矛盾,籍诗歌来发表见解,抒写怀抱,他后期的诗中,都表现出了对唐室再度中兴的向往和中兴人才被摧抑的悲愤。元和年间,唐王朝进行了一系列讨伐各地藩镇叛乱的战争,在英明决断的元和天子和政绩卓越的宰相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垍、李绛、裴度的辅佐下并取得了胜利,叛镇基本得以解决,朝堂之上,更有以上数位贤明能干政绩辉煌的宰相,天子亦是恢复了太宗朝的皇帝纳谏的传统,给予其中兴之君自然是实至名归。这样一番恢复盛唐繁华的前兆潜在的给了李商隐一种意识匡世济民,忧济为任。再次,对李商隐的身世背景的了解也是对李商隐诗文解析的一个重要基础。14 張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山海古籍出版社,2010 四页15 李商隐.韩碑,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一页李商隐的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中说“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百岁本无业,阴阴仙李枝。 ”16这里的山西指的是陇山之西,李唐王室便是源出于此,仙李指的是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老子生而能言,李商隐与皇室同宗,自然也就是仙李枝了。在其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中说“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17旧唐书文苑传中记载“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18而新唐书文艺传中,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或言英国公世勣之裔孙。 ”19两言便以蔽之,可见,正史中对李商隐的身家并无过多记载,更无什么显赫的身世。但在李商隐的文章中,却在时时刻刻的透漏着他和李唐王室的宗亲关系。 请卢尚书撰李氏仲姊河东裴氏夫人志文状中,他说“昔我先君姑藏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蝉联之盛,著于史谍。 ”20在其文章无言述德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李商隐称杜悰为外兄,杜悰是会昌年间宰相,其父为杜式方, 全唐文卷六三九“府君讳则,字某,凉武昭王十三世孙次女婿桂州观察使杜式方”如此算下来,李商隐当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十五代孙。李商隐的父亲李嗣在其文仲姊志文状中记载曾为获嘉令,后被辟为幕僚,在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中具体指出了李嗣先为浙江观察使孟简、继为浙西观察使李翛所辟。所以,即使是在李商隐的文章中指出了他乃凉武昭王之后,但实际上,他与李唐王室的宗亲关系已经是非常疏远的了,同宗别派之下不会给他的带来任何政治经济上的实际利益,况且,在其父李嗣去世之后,李商隐所处的现实已经是“宗绪衰微,簪缨殆歇.泽底名家,翻同单系,山东旧族,不及寒门。 ”21(李商隐祭处士房叔父文 ) 。在这样一种现实的寒微衰落而家世又是“我系本王孙”的悬殊下,一方面使他具有了对唐王朝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政治责任感,怀抱欲回天地,复兴李唐王室的宏愿,另外一方面又使他具有强烈的家族责任感,时刻想着振兴家道,冀立门构, “以显之义,虽不敢望,无忝之训,庶几或存。 ”(祭徐氏姊文 ) ,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家族没落之下,赋予李商隐的却是一种伤感的气质,在他的诗文中,即使是悲愤又豪壮的咏怀诗政治诗,都隐藏着一种触动人心灵的感伤,似乎暗示着中兴无望,家国衰亡。尤其是他中后期的诗文创作,经历宦海沉浮,岁月碾磨,往昔那一字一句的豪言壮语再也没有了势头,这一切与他这种落差悬殊的家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第三,李商隐十七岁以圣论和才论知名,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看重,辟为幕僚,从此便开始了他一生飘零无所的薄宦生涯,辗转幕府数十载,从踏入令狐楚的郓幕开始,到兖幕,泾幕,两入秘书省,经历桂幕往返,卢幕从军,梓幕五年,怀着匡国未遂之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都陷在幕府中,无法走出,而在这一时期,却是他诗文创作的最辉煌也是最成熟时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对这一阶段李商隐经历的解读是对李商隐诗文解析的前提和基础。在刘学锴的李商隐传论中指出,李商隐之名取自于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位高士,既“商山四皓” ,而字义山也是取义于四皓之高义如山之意,众所周知,商山四皓后因张良推荐,出山辅佐太子,安定储位。李嗣为李商隐取名字,不是希望他隐居不仕,而是期盼他如四皓之待时而出,成为帝王之佐。当然,李商隐对于其父的这种厚望还是有深刻体会16 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四三四页17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五一页18 后晋刘煦.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下文苑下 5077 页19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卷 203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下 5793 页20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三页21刘学锴.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上册 011 页的,在他后来的两首四皓庙中,一首借概李德裕能任用石雄,破回鹘,平泽潞,却不能如张良荐四皓,安储位,另一首则借四皓之建立羽翼殊勋而见弃于时,以托讽时君之斥弃功臣。表面上看来是李商隐对商山四皓的钦仰,对当世之君不能任用贤臣,鄙弃功臣的讽刺,实则感伤自身,壮志难酬,李商隐的诗文中,很多都是自伤身世,即使写的深曲隐晦,历来解说纷纭,但是,联想到李商隐所处的晚唐社会,我们便能感受到那种个人身世与时代命运,与家国兴亡息息相通的气息, “悲剧性的爱情实则是其在政治生活上希望、追求以及失意之后的苦闷和悲愤。 ”在李商隐的少年时代,便立志苦学,十七岁以圣论和才论两首成名,只可惜,如今这两首文章早已失遗,留下来的资料便是李商隐以此被令狐楚看重,进入天平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漂泊无居的幕府生涯,三十年中,十二次佐幕,时间长达二十年。樊南甲集序中说“樊南生十六能著圣论 、 才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联为郓相国、华太守所怜,居门下时,敕定奏记,始通今体。 ”文中郓相国指的便是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旧相国令狐楚,华太守指的是华州刺史崔戎。 旧唐书文苑传李商隐中记载“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 ”22新唐书文艺传李商隐中载“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 ”23大和三年(828 年)十一月,令狐楚由东都留守调任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观察使 24,李商隐携文初谒其于东都,得到令狐楚赏识,随随军东至郓州,命诸子同游,这里的“诸子”指的是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令狐纶。在后来李商隐与令狐绹的书信中,他也多次提到,如上令狐相公状七中“某倾在东都,久陪文会。 ”文会指的是令狐楚、白居易等人在东都的宴集聚会。可见,令狐楚对他这位后生的赏识、重视与爱惜,有心栽培,望其成才,遗承其风。在令狐楚府中,对李商隐的静心栽培主要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授他做骈文四六的诀窍,这种传授,不单纯是文章之学上的传授,更在于一种政治上的提携。因为做得一手好骈文,是胜任幕府掌书记的基本条件,不止能得到幕主的赏识,有时还能受到天子的关注。第二,令其诸子与李商隐交游,参加使府宴集。令狐楚的诸子皆是当时文坛政坛名士,长子令狐绪号“博士七郎” ,但因少患风痹之症,常年卧病再床,而其次子令狐绹为左补阙、右司郎中。令狐楚让李商隐与其诸子交游,一方面是对李商隐的赏识疼爱,另一方面,也希望李商隐在逐渐的接触政治中变得成熟起来,懂得处世之道。第三,两次资助李商隐入京参加进士考试。 旧唐书中说“.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考证,在郓州期间,令狐楚曾在大和五、六年两次资助李商隐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只是,这两次考试,李商隐都未被录取,其文章上崔华州书中明确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均被贾所斥,故不取。这便是令狐楚助李商隐直接获取功名之举。从这些中能看的出来, “李商隐与令狐楚的亲密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幕主与僚属的关系。 ”虽然在此时,李商隐的心境是轻松愉快的,情绪比较稳定,在其诗文上令狐相公状一 , 九日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 春游等都有描述,即使是在屡试不举的情况下也未引起其情绪的波动,但是也为李商隐后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与令狐绹的交游更是注定了其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党争下“背恩无行”的骂名,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再论。大和七年六月末,令狐楚自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22后晋刘煦.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卷 190 列传第一百四十下文苑传下 5077 页23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卷 203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下 5793 页24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卷 166 列传第九十一 5098 页25李商隐.安平公诗,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三零页度使入为检校右仆射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则来到了华州,在华州刺史崔戎门下做掾属,当是代其草拟表奏之事,在李商隐留存下来的文章中,有代安平公华州贺圣躬痊复表 ,为安平公贺皇躬痊复上门下状等,根据前人的考证,李商隐此些上书皇帝朝廷的表状从写作技巧来看,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大和八年三月丙子,崔戎被调为兖海观察使,李商隐跟随其到达兖幕,担任表奏之事,这是李商隐第二次在幕府中任职,依然是文字性的工作。在李商隐的安平公诗中,他说“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25可以看出,李商隐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甚至是自负,大量用典,是骈体文的要素之一,也是李商隐诗的特点。崔戎在兖海任上,恪尽职守, 新唐书记载“鉏灭奸吏十余辈,民大喜。 ”但是,天妒英才,六月十一日,崔戎猝然去世,李商隐代其撰代安平公遗表 ,此文不在此附上。李商隐一生写过不少的遗表,令狐楚的遗表也是李商隐撰写。崔戎除了是李商隐的幕主之外,更是李商隐的表叔,所以,这首遗表不仅仅是一个僚属对自己幕主去世的遗憾和哀痛,更是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哀悼,写的情真意切,恻闵恳实。而且这也是李商隐诗文的一个特点,写情抒哀,感慨人生。在李商隐入幕府的初期便遇到了这样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对李商隐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沉重的影响,也是从此刻开始,使他明白即使有幕主的庇护,能使自己依赖,可终究难以预测前途,一片渺茫之下,李商隐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已经开始显著了。而这种基于悲剧性的情调已经不单单是崔戎的去世,更多的也是李商隐对自己身世境遇的一个介怀,在安平公诗中,他说“况我沦贱艰虞多。 ”这种身世境遇是其诗文悲音的主要原因。短暂的七年,李商隐却已经经历了郓州幕、太原幕、华州幕、兖海幕,而在崔戎去世之后的一年里,李商隐参加了礼部进士考试,再一次的落第,大和九年春夏际,李商隐自京返郑州,这一年,在朝堂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廷政局在李训郑注的把持下剧烈震荡,多数贤臣被贬斥,李德裕一贬再贬,李宗闵也被贬为潮州司户。 (资治通鉴.大和九年八月 ) 。李商隐诗夕阳楼便是此年的一个侧面写照,只是李商隐用文学的笔法来表达了一个文人的感情,写得情致凄婉,伤他人被贬斥,实则感慨自身的孤孑,当然了,也是时代的一个映射,折射出当时政局的昏暗凄凉和它所给诗人的心里重压,诗人忽感自己身世境遇如孤鸿一般悠悠然无着落。此后,是李商隐诗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感时伤乱。大和九年十一月,朝廷发生了一场大的变动甘露之变,这是唐王朝各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唐王朝衰亡的标志,关于此处后文再论。令狐楚后又调任兴元,任其节度使,李商隐再一次的跟随入兴元幕,在这一时期,李商隐结识了刘蕡、赵皙等人,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时景不长,开成二年,令狐楚便病逝,李商隐再一次的失去了依靠。李商隐帮助令狐兄弟料理丧事,从兴元返回长安,在途中,越过大散关陈仓之间的大散岭时,李商隐写下了著名的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长达千字,堪称史诗史上的典范。 “这是李商隐诗集中篇幅最长内容涵量最大的政治诗,也是整个唐代政治诗中罕见的史诗性杰构。它意味着,从甘露之变发生前后开始的诗人对政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已经由局部发展到全局,由一时一事扩展到唐朝整个盛衰史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由注目当前到前瞻后顾,总结历史经验,展示历史趋势,从而达到他政治诗创作的最高峰,也达到他第一次创作高潮的顶点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创作,由于个人遭遇的困厄坎坷和时代的愈趋衰败没落,便逐渐由关注政治转为对个人身世命运的感概,对心灵世界的抒写和深刻表现。 ”26从令狐楚的逝世开始,李商隐的诗风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年少时的意气风发,胸怀凌云壮志,才华自负早已不复存在,此后,他的诗文已经完全背离了他初期的宗旨,匡国救难,振兴家族早已成浮云过眼,转而变成了自伤身世,悲愤又伤感的节奏也暗示了他往后悲剧性的一生,沉沦不遇,伶仃漂泊。在崔戎逝世之后,他还在玉阳山学道,道教的神26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 上册第六章 113 页秘气氛,虚伪飘渺的环境也给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他后期的诗中,都是朦胧难懂,深曲隐晦。甚至在他学习杜甫的诗句中,都带着前人没有的晦涩之风,讽刺现实的政治诗中似乎都暗示着家国衰败,自身凄凉落寞的结局。从李商隐的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