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_课件_第1页
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_课件_第2页
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_课件_第3页
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_课件_第4页
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_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酸强碱、甲醇乙醇安全管理与使用,高级工程师龚铁强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评价师,1,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第一章 强酸强碱安全管理与使用,1.1 腐蚀性强烈的物质1.2 强酸强碱及腐蚀性物质危害1.3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剂安全规程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2,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 溴及溴水; 硝酸; 硫酸; 王水; 氢氟酸; 铬酸溶液; 氢氰酸; 五氧化二磷;磷酸雾;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铵; 冰醋酸; 磷; 硝酸银; 盐酸。,1.1 腐蚀性强烈的物质,3,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强酸强碱溶液可引起人体皮肤严重腐蚀、烧伤、中毒和窒息。,1.2 强酸强碱及腐蚀性物质危害,4,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1) 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穿深筒胶鞋。 2) 搬运酸、碱前,应仔细做下列几项检查: 装运器具的强度; 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 容器的位置固定是否稳; 搬运时,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1.3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剂安全规程,5,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3) 移注酸碱液时,要用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溶液溅出。 4) 酸碱液,禁止用嘴直接吸取;如无吸气器可用量筒量取。 5) 开放盛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和苛性钠溶液溶器时,应先用水冷却,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 6) 在稀释酸(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1.3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剂安全规程,6,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7) 拿取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磁匙采取。 8) 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缸子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9) 如腐蚀性物质触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3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剂安全规程,7,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1 事故特征1.1 由于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在化验操作过程中或配制药剂时;1.2在拿取、搬运酸碱药剂瓶,未穿戴劳保用品而直接接触酸碱。1.3 强酸强碱溶液可引起人体皮肤严重腐蚀、烧伤、中毒。2应急处置2.1机构组织发现事故第一人区域负责人化验室领导,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8,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2.2、强酸强碱烧伤的急救原则2.2.1 强酸烧伤常见的强酸:硫酸、盐酸、王水、碳酸,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急救原则:(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注意:切忌不轻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2)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差创面,送往医院处理。,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9,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强酸所致的皮肤及眼烧伤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至少20分钟。待脱去污染的衣服后,再用清水或40%碳酸氢钠冲洗、以中和与温敷。在彻底清洗皮肤后,烧伤创面可用无菌或洁净的三角巾、床单、被罩、衣服等包扎。眼内彻底冲洗后,可应用氢化可的松或氯霉素眼药膏或眼药水点眼,并包扎双眼。,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0,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强酸所致的消化道烧伤应立即口服牛奶、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等,每次200升;亦可口服2.5%氧化镁溶液或氢氧化铝凝胶100毫升,以保护胃黏膜。严禁催吐或洗胃,以免消化道穿孔;严禁口服碳酸氢钠,以免因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消化道穿孔。,涂,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1,2.2.2强碱烧伤常见的强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石灰等。强碱对人体的皮肤组织的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急救原则:(1)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碱性化学烧伤也可用食醋来清洗,以中和皮肤的碱液。(2)生石灰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皮肤化学性烧伤急救要点 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切忌不加处理急急忙忙送医院。,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2,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强碱所致皮肤及眼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直到皂样物质消失为止。皮肤创面彻底冲洗后,可用食醋或2%醋酸冲洗或湿敷,然后包扎。眼内彻底冲洗后(禁用酸性液体冲洗),可应用氯霉素等抗生素服药膏或眼药水,然后包扎双眼。,涂,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3,2.2.3、强酸强碱中毒的急救护理(1)强酸中毒强酸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酸类中毒是指硫酸、盐酸、硝酸等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中毒表现如下:急性吸入性中毒可出现呛咳、胸闷、流泪、呼吸困难、发绀、咯血性泡沫痰、肺水肿、喉头痉挛或小肿、休克、昏迷等皮肤及眼烧伤部位呈灰白、黄竭或棕黑色,四周皮肤发红,界限分明,局部剧痛,面积大者可发生休克;眼烧伤可见角膜混浊,甚至穿孔,以至完全失明。,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4,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2)强碱中毒强碱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碱类中毒是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钾、碳酸钾等经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中毒表现如下:皮肤烧伤可见皮肤充血、水肿、糜烂。开始为白色、后变为红或棕色,并形成溃疡、局部伴有剧痛。眼烧伤可引起严重的角膜损伤,以致失明。,涂,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5,3 注意事项1.进行救援工作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防止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2.对窒息人员要进行人工呼吸等现场急救措施。3.对于局部烧伤伤口,应早作清创处理,但不宜包扎,以免腐烂和感染。4.切忌不进行处理,慌张送入医院。5.若伤者较严重时,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拨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涂,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6,三、安全检查项目1、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案2、作业场所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牌3、配备和穿戴劳保用品:橡皮手套,围裙、眼镜,深筒胶鞋。4、应急设施:清洁纱布、洗眼器、清水、创面清洗的酸碱中和池:40%碳酸氢钠(中和酸),食醋或2%醋酸(中和碱),涂,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7,1.4 强酸强碱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8,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第二章 甲醇乙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2 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19,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1、特别警示甲醇:有毒液体,可引起失明、死亡。2、理化特性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等有机溶剂。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体积比),最小点火能0.215mJ。3、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0,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4、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健康危害】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解毒剂:口服乙醇或静脉输乙醇、碳酸氢钠、叶酸、4-甲基吡唑。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5(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50(皮)。,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1,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5、安全措施【一般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2)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3)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4)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5)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6)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7)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8)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9)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10)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2,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操作安全】(1)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贮存甲醇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2)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入罐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入罐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视具体条件加强罐内通风;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在罐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罐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罐内充氧。焊工离开作业罐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3,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4,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7、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5,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2.1 甲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6,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2.2 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中文名:乙醇,酒精 化学分子式:C2H6O,1、理化性质,27,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2.2 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2、燃烧爆炸危险性,28,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3、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2.2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29,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2.2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30,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4、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5、毒性危害,2.2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31,涂装作业危害因素及其安全技术,6、急救措施,2.2乙醇(酒精)的安全管理与使用,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