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doc_第1页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doc_第2页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doc_第3页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doc_第4页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目录1导言.21.1企业国际化概念探讨.21.2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21.3文献综述.31.4本文框架结构.52TCL与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历程.52.1TCL国际化进程.52.2海尔的国际化进程.73.TCL与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共同点和区别.103.1TCL与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共同点.103.2TCL与海尔国际化经营的不同之处.144.TCL与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对我国企业的启迪.154.1练好“内功”,培育核心竞争力.154.2制定恰当的国际化经营战略.164.3注意文化整合,培育自己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164.4注重企业的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174.5建立国际营销渠道.17总结.17参考文献.18致谢.20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1导言1.1企业国际化概念探讨关于企业国际化概念的界定,中外学者有过很多研究,各有见解。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批北欧学者约翰森(Johanson,1975)、瓦伦(Vahlne,1975)1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渐进演变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国外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形式。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企业海外经营都要经过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即不规则出口、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既是企业国际化不断深人和扩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国际市场知识不断积累,资源不断投人的过程。国际商务专家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Robinson,1989)教授认为2,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提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企业对市场国际化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国家市场所做出的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也不断进行探索。鲁桐3认为,国际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与国际经济发生直接联系的过程。她认为,企业国际化是双向的,即包括内向(Inward)国际化和外向(Outward)国际化两个方面。2000年,鲁桐将这一观点进一步深化得出结论认为4,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的过程。1.2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家电企业是国内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产品覆盖面最广、著名企业家也最集中的行业,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1Johanson,J.,andVahlne,J.E,1975,“TheMechanismof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Vol.72美理查德罗宾逊著、马春光等译,1989:企业国际化导论,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PP15-203鲁桐,2000: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对英国中资企业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第4期,第3-15页。4鲁桐,2000:企业国际化阶段、测量方法及案例研究,世界经济,第2期,第9-18页。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500强,与国际家电巨头相比竞争实力仍比较薄弱。加入WTO后,中国家电企业面对的是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竞争和压力,而且其中任何一种竞争都已达到空前的激烈甚至白热化的程度。一方面,我国国内家电市场日趋饱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型家电先后渡过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大幅度放缓,家电行业供过于求的状态已基本形成;同时,大部分传统家电产品过早地走向了成熟期(空调器、新兴家电产品等除外),市场趋向饱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产业集中度提高与平均盈利水平下降等特征将成为一种经济常态。而另一方面,国际家电业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国际家电跨国公司借着我国入世这一有利条件,大举进入我国家电市场,投资策略也由产品和技术设备输出转为资本和品牌输出。随着其国际销售经验与国内市场条件日益有机的结合,市场占有率呈现增长之势。面对如此残酷的格局,“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将是中国家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家电企业的成长与中国市场的开放,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一个最大的发展课题。因此,在这种大格局下,本文选取中国家电企业两大主流品牌TCL和海尔进行研究,分析其国际化的背景,比较二者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对己经进入国际市场和即将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1.3文献综述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经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斯蒂芬海默(StephenHerbertHymer)5和查理斯金德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6的垄断优势理论。海默(StephenHerbertHymer,1976)认为,企业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拥有一定的特定优势(即垄断优势),从而以此来牟取更大的利润。海默的导师金德尔博格(CharlesPKindleberger,1969)认为,这种特定优势来自三个5StephenHerbertHvmer,1976:“Intem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1976editon.Massachusetts:MITPress:PP16-238.6CharlesPKindleberger,1969:“AmericanBusinessAbroad:SixLecturesonDirectInvestment”,1969edition,NewHaven:Connecticut:YaleUniversity,Press:PP33-279.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方面: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善的优势,如产品差异等;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善的优势,如专利技术等来自规模效益的优势。哈佛大学教授雷蒙维农(RaymondVernon,1966)7提出了产品寿命周期理论,认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是与产品的寿命周期密切联系的。该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条件在这三个阶段中发生变化,从而决定产品的生产、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流向和时间选择。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和卡森(MarkC.Casson)于1976年提出内部化优势学说8,该学说从分析市场交易机制和企业内部交易机制的关系来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发展动因。他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实质并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对外扩张,即以企业管理机制来代替市场机制来协调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进行资源配置。英国教授约翰邓宁(JohnH.Dunning,1981)9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三个决定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量,即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直接投资和许可证安排之间的选择。关于中国家电业方面,陈英葵、王小飞(2007)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品牌正成为提高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最为有利的武器,海尔、TCL等企业则成为其中的优秀企业。何斌(2007)则针对TCL等企业近年来国际化经营中的难处,提出只有进军上游产业,通过“上下通吃”整合资源,进而谋求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才能成为家电业自我拯救之途。李甲荣(2007)以海尔等企业为例,分析了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关系,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集群作为区7RaymondVemon,1966:“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Qu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80PP13-458P.JBuckley,M.C.Casson,1976:“TheFutureoftheMultinationalEn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