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_第1页
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_第2页
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_第3页
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_第4页
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内容摘要: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问题是近几年在北京市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关系到技工院校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作者 20 年来从事技工教育的经验和学习研究,试图揭示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的本质,科学地分析技工院校招生面临的形势及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作者主要研究了影响招生工作的北京市政策、人口、学校间的竞争、个人对技工教育需求的因素;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院校应从需求出发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办学,技工院校应加强内部建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解决招生问题;提出了为保障解决招生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技工院校 招生 一、问题的提出北京市技工院校是最早兴办和发展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形式。自 1951 年长辛店机车车辆厂技校创办至今,北京的技工教育已有 61 年的发展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北京的技工院校历经艰难与挫折,却始终能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活跃在职业教育战线上,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努力去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开创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技工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已成为必然。就教育过程而言,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是教育与社会市场的两个接口。一个教育过程运作是否成功,会非常明确地体现在这两个接口的运作状态上。由于近些年来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普高热” 、 “高校扩招” 、 “就业市场学历高移”等原因,导致了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开始走向低谷,招生工作十分艰难。北京市技工院校在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淘汰了一批招生困难规模小的学校。学校数量减到 2012 年的 20 所,在北京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中数量为最少。这与北京市技工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技工院校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表 1 北京市技工院校数量(公示具有招收初中毕业生资格的学校)统计年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数量(所) 141 127 11968 44 45 39 39 32 28 24 22 20(资料来源:依据 2000 年2003 年、2006 年北京统计年鉴和 20072012 年中招办文件整理)02040608010012014016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数 量 ( 所 )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造成技工院校目前招生困难,即有技工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等所造成的外部原因,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观念改变等原因。为此,有必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调整、高科技等环境下,科学地、客观地、冷静地对技工教育的招生问题展开理性的讨论与研究。二、研究的意义、方法、范围和现状(一)研究的意义、方法和范围1、研究的意义北京市技工教育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影响其进一步生存发展的招生问题,则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于解决,需要教育科研的支特,因此研究技工院校招生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提高对技工教育的认识目前社会和教育界内部仍有许多人对技工教育持有怀疑和鄙视的态度,加之技工院校招生问题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也使相当一部分技校教师感到前景渺茫,他们为技工教育以及个人的前途担忧。作者试图通过本文的研究来统一人们的认识,争取消除人们对技工教育的怀疑态度,争取改变人们对技工教育的鄙视态度,坚定人们对技工教育的信心,提升人们对技工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同时,使人们认识到技工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它存在的必要性,从而使社会形成共识,形成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2)丰富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内容招生问题系统研究的空白,它反映出人们对技工教育的研究重视不够。本文意在填补在该问题研究上的空白。本文以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研究为核心,从宏观的政策、社会经济等到微观的技工院校内部建设和学生及家长,都努力探求影响招生最核心及本质的因素,解析出形成问题的成因,从不同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因此,本文对技工教育招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贡献。(3)立足应用性研究,解决招生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产生于技工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在作者从事技工教育二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到技工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及实践问题需要去探讨。在诸多问题中,作者选择了目前矛盾最突出,最急待解决,影响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招生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努力追求实际的应用性,希望在研究招生问题共性的同时,更侧重于研究北京市的具体实际。作者研究了北京市其它类型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状况,研究了技工院校自身情况,研究了北京市社会经济、企业和学生及家长等情况,并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通过研究作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政策上的建议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并给予技工院校以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力争使技工院校在生源市场竟争中,采取正确的谋略,从而立于不败之地。(4)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技工院校招生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在目前许多情况下,恰恰是政府部门的政策不当或缺乏政策,未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竟争环境,阻碍了该问题的解决。鉴于此,本文无论是在宏观问题还是在微观问题上都注意进行政策的分析与研究,为有效地解决招生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2.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并运用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3.研究的范围本文仅限于对技工院校招收北京市籍初中毕业生进行研究。因为现存的 20 所技工院校有 17 所是北京市财政根据北京市籍学生数拨款的学校,由于高级工班、技师班生源主要来自于本校初中生源组成的中级工班,没有中级工班做基础,高级工班、技师班将成为无源之水,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至于非京户籍学生,由于没有市财政拨款,学校招收他们将处于亏损运营状态,解决不了学校生存问题,故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二)研究的现状 作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文献进行了搜集表 2 中国知网检索情况检索途径 检索年限 检索项目(题名、关键字)中国知网 1997 年-2012 年 职业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技工院校以上几种形式结合进行检索表 3 书籍检索情况名 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论文集 朱小蔓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0“面向 21 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 教育部职教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2002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季明明 红旗出版社 20038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马淑平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990 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 杨金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面向 21 世纪我的教育观、职业技术教育卷 孟广平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8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 姜大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广东省技工教育论文选 20002001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4职业能力建设法规与政策 职业能力建设司 劳动保障出版社 2010.3职业技术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探索 张森镇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62011 北京市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研究论文集 北京市人社局 内部刊物 2011通过对上述途径所获得的文献经整理后未发现针对职业教育招生问题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只有一项“八五”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农业中专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 ) ,而有关方面的专著也同样存在着空白。但是却有一些对于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就业分支问题的研究课题,其中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课题首先是“九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委级重点研究项目面向 21 世纪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该研究中的关于专业设置的动力模式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一些研究课题如北京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 2002 年首都中等职业教育和职工文化技术现状调查 、 北京郊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19992005 年北京市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这些研究对北京市的人力资源分别进行了整体或局部的研究,并对劳动力市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北京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是一些期刊或报纸文章,这些文章认为造成招生不景气问题的主要有普高热、高校扩招、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等原因。上述针对招生问题研究的匮乏,反映了目前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滞后性,对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研究尚未真正起步。无论是对实践的反思,还是理论上的探索都很不够,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职业教育学科理论发展的滞后,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招生问题的本质揭示,对职业教育的功能认识不够,没有为其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其次,对国情研究、市情研究、以及对历史的回顾总结提炼不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或背离招生与就业需要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不够;以及对事关职业教育生命发展的招生制度、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远未达到理性思维的高度。第三,对招生问题的研究广度、深度不够,而且没有形成对其系统的研究。表现为研究成果少,以报纸、期刊的一般性文章居多,专著罕见,对现象分析的多,对历史的纵深研究,对背后的观念性、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的少,研究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三、北京市技工院校招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招生问题现状学生是学校办学活力的所在,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源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与质量差,技工院校身在其中也不例外。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1、技工院校所占生源市场份额减少,招生人数出现负增长技工院校所占生源市场份额决定了它们在各类学校中的市场地位。设定市场占有率=技工院校当年招生数/全市当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从表 4 的分析看,技工院校在 2000 年初中毕业生生源仅有 13.89 万的情况下,却市场占有率为 15.48%达到最高峰,而相反在 2000 年以后每年生源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2011 年市场占有率仅 3.96%,即使是在 2003 年生源市场的顶峰年,生源比 2000年扩大 43068 人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相对于 2000 年也减少 3.94%。这个指标充分显示了北京市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困难,呈整体下滑局面。表 4 2000 年2011 年北京市技工院校中招生源市场份额表(单位:万人)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初中毕业生数 13.89 14.94 16.88 18.2 17.0 15.64 12.5 9.31 8.42 8.93 10.11 9.1技校招生数 2.15 2.03 2.56 2.1 1.80 1.7 1.3 0.71 0.57 0.52 0.43 0.36所占比例% 15481356151511541059 10.87 10.4 7.63 6.76 5.78 4.25 3.96(资料来源:依倨 20012003、2006 年北京统计年鉴整理;2003-2011 年资料根据北京中招办文件整理)2、各专业的招生情况极不均衡从技工院校的整体情况看,传统二产类专业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三产类专业反差明显,主要体现在各个专业上的不平衡。以 2011 年录取情况为例,机械制造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电工电子类四类专业共计录取 1138 人,占录取总人数的 75%,未录满人数共计 2628 人,占未录满总人数 3376 人的77.8%。这四类专业是问题的主要矛盾,录取的人数最多,同时未录取的人数也是最多。实际录取人数是未录人数的 43%。此外,并不是这几类专业没有生源,而是因校而异,如北京应用高级技校数控专业录取率 100%,但有的学校该专业录取率为 0%。2011 年技工院校的幼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招生形势极好,录取率几乎 100%,这两个专业行业优势极其明显,学生和家长对这些行业认可度极高。而商务礼仪等专业生源不足,有的专业甚至招不到一个学生。表 5 2011 年技工院校统一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录取数 完成比例%1 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数控加工 35 35 100%2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环境保护与检测 30 37 123.3%3 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校 幼儿教育(美术方向) 34 41 120.6%4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幼儿教育 50 58 116.0%5 北京市市政管理学校 环境保护与检测 30 32 106.7%6 北京飞机维修航空技工学校 飞机维修 70 74 105.7%7 北京地铁技术学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48 60 125.0%8 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校 汽车维修 80 63 78.8%9 北京市城建职业技术学校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方向) 70 51 72.9%(资料来源:依据 2011 年北京市中招文件整理)表 6 2011 年技工院校统一招生人数最少的专业专业名称与统招计划数 录取数汽车检测 40 人、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 30 人、计算机动画制作(动、漫、游造型设计)25 人、市场营销 20 人、计算机动画制作(网游与网页艺术设计)20 人、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方向)15 人、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 15 人、商务礼仪服务 15 人、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 装配钳工)15 人、内然机车运用与检修(内燃机车钳工)14 人、多媒体制作(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方向)11 人0(资料来源:依据 2011 年北京市中招文件整理)3、技校招生在城八区中的认可度较低。2009 年职技类学校统招中在原城八区录取人数为 4337 人,但技工学校仅录取 421 人,只占城八区录取人数的 10%。2011 年统招职技类学校在原城八区录取人数为 5668 人,但技工院校仅录取 602 人,只占原城八区录取人数的 11%,对原城八区考生不具备吸引力。相反,2011 年中专校在这些地区录取2193 人,占 38.7%;职高在原城八区录取 1886 人,占 33.3%;其他份额被五年制高职校占据。技工院校的生源主要分布于城市新发展区(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怀柔、平谷、 ,密云、延庆) 、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燕山、大兴) 。4、生源质量差技工院校生源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技校生源是经过普高招生扩招,中专招生筛选后所留下来的生源,所以生源质量的下降也就在所难免。其主要表现第一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低。技校招生由过去的平均三百分左右的学生,落到了今天的根本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学生想上技校就行。有很多职高、技校的学生 5 门成绩不足百分。第二是相当部分学生的品德差。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思想品德和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非界限模糊,出现违纪、违法的现象逐年递增。5、招生工作的操作难度加大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校招生走向市场也是必然的选择。当前,为争夺极度萎缩的生源市场,各类职校在招生办法上都积极采取了一些市场化的手段,从而加剧了招生的竞争。招生工作的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技工院校从过去的一本招生简章招生到现在的招生简章、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手段齐上进行招生;从过去的技校选择学生到现在的学生选择技校;从过去的坐等招生到现在的技校入生源校、入学生家招生;从过去的无壁垒招生到现在的区县政策保护限制招生。如此种种变化显示了技校招生工作的难度。6、劳动预备制招生技工院校优势明显劳动预备制招生是技工院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2011 年 22 所技工院校中有 21 所学校参加劳动预备制的招生工作,在生源数量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劳动预备制招生的宣传力度,实现了弥补生源、扩充生源的目标。通过各学校的努力,技校 2011 年共招收劳动预备制学生 7398 名,其中初中生2825 人,高中生 687 人,外地招生 3886 人。绝大部分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劳动预备制招生人数远远大于提招、统招人数,甚至个别学校劳动预备制招生人数是提招、统招人数的 24 倍。13 所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中只有应用高级技校等 4 所学校招生人数是以提招和统招北京生源为主体,通过劳动预备制共招收了北京初中生 2825 人。劳动预备制招生(本市生+外地生)是提招统招数量的 2.05 倍,由此看来,劳动预备制招生对技工学校至关重要。(二)影响因素分析1、北京市有关政策对技校招生的影响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贯彻、实施教育方针、路线或完成某一重大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统一和引导人们意志、行为的重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要保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完善的政策,从而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为中等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北京市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现在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计划指标分配招生名额的政策。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每年分别分配给普高、中专、技校、职高相应的招生指标,各类学校按照分配给的指标进行招生和最终的录取审批。其中技工院校还要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招生指标的二次分配,将招生指标具体分配到各个技校。这种招生指标的分配政策决定了北京市高中阶段学生的职普比例,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内部中专、技校、职高的生源分配比例。由于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增加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机会,也刺激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的发展。北京市教委决定大力发展普通优质高中,扩大普通高中的规模。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中计划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到 2005 年应达到 8 万,而实际 2002 年,北京市的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已达到 84679 人,2005 年实际达到 8.86 万人。由此带来 的直接影响是近些年来的高中阶段职普比例的急剧变化。表 7 19992011 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校招生实际职普比年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普高 5.7 6.59 6.92 8.9 9.2. 9.0. 8.86. 7.8 6.37 6.04 5.82 5.7 5.53中职 9.08. 7.13 7.91 8.4. 9.0. 8.1. 7.69. 5.7 2.93 2.38 2.23 2.21 1.8职普比 1:0.63. 1:0.92. 1:0.87. 1:0.95 1:1.02 1:1.11 1:1.15 1:1.37 1:2.17 1:2.54 1:2.61 1:2.58 1:3.07(资料来源:依据 20012002、2006 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历年北京市中招文件整理)职普比例的下降意味着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的相对减少。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职普比例从 1:0.632 下降到 1:3.07,意味着由过去每招一个职校生才能招 0.63 个高中生到现在每招一个职校生就能招 3.07 个高中生。整个比例严重失调,如不加以限制,北京市所有初中毕业生全部上高中,高中名额还有富余。北京市在 2003 年以前考取技校,计划指标内的农业户口考生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因此有相当多的考生为农转非的户口而报考技校。从 2003 年起,由于北京市户籍政策的改变,凡是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都可以自愿农转非。从而使技校在此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部分想农转非的生源被职业高中吸引走,进而也影响到技校的生源。2、北京市人口发展的趋势对技校招生的影响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正常进行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也不能忽视环境的影响。人口状况作为教育的背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人口的发展变化必然对教育结构、教育规19992011 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校招生实际职普比例图模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人口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上,它与教育规模有着显著的关系。首先是人口数量要直接影响到相应的教育规模,而人口数量又与人口的出生率密切相关。人口出生率越高则人口增长越快,导致教育规模就越大。反之,人口出生率越低,学龄人口数量越少,教育规模也相应变小。同时人口的不同年龄结构也相应的决定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例如 1519 岁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关系到就读中等教育学校的人数,从而决定了中等教育的规模。其次是人口数量结构除了对教育的纵向结构即教育体系中各个等级之间的构成关系的影响外,还对教育的横向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横向结构是指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构成,它主要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从业人口从事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因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就比较低,导致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反之,则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北京市初中毕业生数量显示:北京市初中毕业生人数从 2003 年的 18.2 万人将减少到 2011 年的 9.1万人,也就是说接受中等教育的生源将减少一半。这个数字比 2003 年全北京市普高的招生人数 9.2 万还低。根据 2012 年中招文件规定,北京市技工院校的中招名额为 6800 人,许多技工院校将面临无生可招的局面(实际上全市计划数要大于毕业生数) 。因此,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职普比例对技工院校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意义。 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横向结构职普比例的影响,北京市的状况令人担忧。北京市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较高,人口职业构成中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口所占比重大,对技工教育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从理论上讲技工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应比较大。近几年来,社会上对技工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可相反的技工教育在全市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却是最少的。单从招生角度来讲,政府给技工院校的招生指标是最少的,从而实际招生的人数也是最少的,所以技工院校在全市的平均每万人在校生人数,技工院校的数量、技工院校的市场占有率这三项指标它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都是最低的。这与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实际需求产生了背离。表 8 2000-2011 北京市籍初中毕业生情况表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毕业生数 13.89 14.94 16.88 18.2 17.0 15.64 12.5 9.31 8.42 8.93 10.11 9.1(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和历年中招文件整理)3、个人对技工教育需求的影响“教育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 在现代社会,个人教育意愿的调节在很大程度还是市场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选择性教育。由于受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收入、生活状况和个性的发展,所以个人的教育需求在人的教育选择过程中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个人对技工教育需求的因素有:(1)个人天赋能力个人天赋能力是影响初中毕业生选择技工教育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天赋能力高的人,有能力接受高一级的教育,因而他们的教育需求较大。他们会沿着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三个阶梯不断攀登,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而对于天赋能力较低的人来说,完成初、中等教育已经是尽其所能了,他们对高等教育需求往往比较淡薄。但是,就目前北京市情况而言,所有初中毕业生无论天赋能力高低,他们都要选择中等教育。而中等教育中的普通高中基本上是通向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所以初中毕业生中大部分天赋能力高的人都选择了上普高。同样是中等教育,那些经过竞争筛选未能上普高被认为是天赋能力较低的毕业生,他们作为无奈之举才选择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技工教育。例如 2000 年第一志愿报考技校的学生占技校计划招生数 12%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统一招生的生源对于技工院校来讲还是优质生源。那些没有勇气参加统一招生通过登记入学、提前招生入学的学生水平更是堪忧,其天赋能力就可想而知了。技工院校的生源差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2)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技工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如果学生想接受技工教育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投资,交付接受教育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技工教育的现实需求是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如果只有某种愿望而缺乏相应支付能力则只是潜在需求,家庭经济条件是学生接受技工教育由希望变成现实的保障。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能有较多的收入用于基本物质生活以外的消费,对教育的投资就会比较多;反之,对教育的投资就会比较少。特别是非义务教育,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对其投资就会有所限制或顾虑,要引发家庭动用储蓄或举债来投资技工教育是有相当难度的。目前,作为北京市技工院校生源的主体郊区县的学生成为生源的主力军。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民家庭,他们家庭经济条件状况较差。一般农民身份的学生离城较远都需要住宿,这样一个学生的一年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总计要达到 7000 元以上。另外新生入学第一年的体检费、校服费、军训费、住宿用品费、书本费、交通费总计又有 1500 元。按比较保守的计算,一个住宿的技校生三年个人直接成本总计 2.2 万元。可是据北京市 2011 年统计年鉴对 3000 户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与生活费支出调查显示:人均收入 13262、人均支出 10109,每人一年才有 3153 元的结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只有 2 人有收入,年结余 6306 元,三年共结余 18918 元。但是对于住宿的技校生三年个人直接成本总计 2.2 万元而言,尽管农户生政府给每人每年 1800 的助学金,其家庭负担也是非常重的。现实的支付能力,使他们不得不三思是否要上技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农民家庭的学生不愿报考技校,而报考投资少,发展前景好的普通高中。城市学生的家长现在很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对培养子女比较舍得投资,而且希望子女在教育程度上超过自己,他们普遍不愿让学生选择技工教育。而城市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家长,虽然也希望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今后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层次上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他们在进行选择时若孩子的天赋较差,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选择技工教育。这部分家庭背景的学生现在成为了技工院校城市生源的主力军,但此部分学生每年不过几百人。(3)教育投资的效益人们放弃其它投资机会而在教育方面投资,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预期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如果教育投资的效益较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就会增大;如果效益较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会下降;如果效益为零或负值,许多人就会放弃求学机会而选择在其他方面进行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或家庭的投资是要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北京市初中毕业生不愿选择技工教育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是技工教育的个人成本高,从而造成教育投资效益低下。教育成本是指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个人成本又包括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个人直接成本是由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直接支付的培养费用,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受教育者间接受教育可能放弃的收入,是机会成本,社会成本是由社会支付的培养学生的费用。由于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市政府对技工院校拨款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较少,甚至部分技工院校还没有任何国拨经费。此外,在工业企业大多不景气的情况下,主管行业或企业也不能提供财力的支持,所以技工教育的社会成本严重不足。而技工教育由于是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对场地、设备、师资、技能训练费等费用支出高于普高,所以其成本高于普高。北京市技校的年学费是普高年学费的三倍,造成了选择技校比选择普高要多支出两倍的成本。根据“利益获得”原则指谁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利益) ,谁支付的费用便越多;反之,支付的费用便越少,它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可现实中,学生对技校的投资多获得效益少,对普高的投资少获得的效益多。此现象违背了“利益获得”原则,严重影响了学生报考技校的积极性,影响了技校的生源。(4)对职业不同的预期人们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就业,要投入职业生活。为了获取谋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就必须接受教育。而接受不同的教育则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希望掌握较高水平的技术,谋求较高层次的职位,这就需要接受较高程度的教育。在当今的社会,人们通过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完成社会的等级分层。每个阶层的人都希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地位不是世袭的,接受良好的教育则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条件。学生接受技工教育就意味着将来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工人阶级早已从过去的当家作主转变为受雇佣的合同制工人,工人阶级的社会实际地位是相对较低的,他们在经受低收入的同时还要承担下岗失业的职业风险。据北京市 2011 年统计年鉴显示:2010 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65683 元,技校培养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仅为 47175 元,比北京市平均水平少 18508 元。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对将来职业预期的不乐观,从而影响了学生选择技工教育。(5)传统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靠观念支撑的。而教育中的一些根本观念或基本观念其实均源于社会,是社会中一些根本观念或基本观念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些观念不可避免地要对教育产生冲击性的影响,技工教育当然也难逃一劫。传统观念与残酷的现实融合强烈影响着学生对技工教育的选择。首先是“学生优则仕”的影响。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中国古老文化传统思维定式是几千年来封建教育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儒家文化是以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为主,轻视科学技术教育。儒家要培养的是能够治国的德才兼备的君子,而君子最重要的品德是道德方面的修养,而非科学技术上的本领。儒家提倡读的“书”讲授的不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是如何安身立命与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条和经世之学。科学技术在教育中难有立足之地,他们视科学技术为“奇计淫巧” 。这种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认为,只有考入大学,将来谋得一官半职,才能称得上人才。这种传统观念反应在教育上就是大部分学生或家长仍将培养目标对准普通高校,避免今后成为“劳力者”而受治于人。因此在进行教育选择时,他们自然也就选择通往高校的必由之路普通高中,而不选择让孩子成为技术工人的技工教育。其次是重学历的教育价值取向影响。 “重学历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者以授予学生学历文凭为主要目的,学习者以获取某种学历文凭为主要目的,人才选择单位以学历文凭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今社会追求高学历的倾向。随着北京市居民小康生活的实现,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许多家长尤其是城市居民不希望也不需要孩子过早地就业而承担家庭负担,只希望能多读一些书。家长们普遍存在望子成龙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以期成为一名“劳心者” 。再加之北京市目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企业对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严重。如果以传统的观念来衡量一个人,没有一个本科学历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所以家长们倾向于选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北京市高教资源的丰富,高教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挺进,80%上了普高的学生都能进入大学学习。而就目前教育体制,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上普通高中。因此,普通高中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青睐。其结果则导致初中毕业生在进行学校类别选择时失衡,使技工院校入选的机会减少,加剧技工院校的办学困难。最后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对学生及家长选择技工教育的影响。其一是与毕业生就业的关联。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学生接受技工教育本想谋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使其感到渺茫,难以如愿时,他自然也就不会选择技工教育,因而导致近些年来技工教育缺乏吸引力。其二是与社会舆论的关联。技工教育需要正确舆论的引导,错误的导向将使技工教育误入歧途。一些学者不加分析的将国外的理论或其它学科的理论套用到技工教育上,由此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知本论、需求论、高新论”所提出的种种观点,知识经济的到来,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技工教育的能力为本位;社会就业压力过大,技工教育又重新培养了大量富余人员,应提倡发展普通高中;现在是高新技术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