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精品】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精品】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精品】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精品】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年九月 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院 长: 陈翰新 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 冯永能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号:311018-AY005项目负责: 邹喜国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号:报告编写: 司 涛 工 程 师审 核: 李长雄 教授级高工 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号:311018-AY004建设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年九月 目 录第一章:工作概况 .11.1 任务由来、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工程概况及勘察目的 .11.1.1 任务由来 .11.1.2 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勘察目的与任务 .11.1.5 以往工作程度 .21.2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完成工作量和勘察质量评述 .31.2.1 勘察工作范围 .31.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31.2.3 勘察工作布置 .31.2.4 任务完成情况 .41.2.5 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4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 .52.1 地理位置 .52.2 气 象 .52.3 水 文 .5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 .63.1 地形、地貌 .63.2 地层岩性 .63.3 地质构造 .63.4 地震 .73.5 水文地质条件 .73.6 地面重要建筑调查 .83.6.1 北引道 1#涵洞 .83.6.2 内环快速路 1#涵洞 .93.6.3 北引道东侧抗滑桩 .93.6.4 内环快速路南侧抗滑桩 .93.6.5 内环快速路北侧高压线、 铁塔 .93.7 不良地质现象 .93.8 岩、土可挖性分级 .10第四章:测试成果整理分析与选用 .104.1 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整理 .104.2 室内岩石试验 .114.3 波速测试资料 .114.4 重型动力触探(N63.5) .11第五章: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 .12第六章: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26.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126.2 工程地质评价 .136.2.1 A 匝道(AK0+74.161AK0+430.511) .136.2.2 B 匝道(BK0+000BK0+381.596) .136.2.3 C 匝道(CK0+69.310CK0+358.049) .146.2.4 D 匝道(DK0+54.919DK0+185.817) .156.2.5 E 匝道(EK0+118.829EK0+609.394) .166.2.6 F 匝道( FK0+084.730FK0+630.064) .176.2.7 G 匝道(GK0+084.046GK0+630.064 ) .206.2.8 H 匝道(HK0+000HK0+545.569) .22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237.1 结 论 .237.2 建 议 .24附件:1. 动力触探统计表2.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3. 波速测试报告4. 水质分析报告附图: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张2. 工程地质断面图 53 张3. 工程地质柱状图 138 张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1 .N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第一章:工作概况1.1 任务由来、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工程概况及勘察目的1.1.1 任务由来为改善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状况,重庆市政府拟兴建连接重庆市巴南区和大渡口区的南北快速干道。本工程业主为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上界立交的详勘工作,本次勘察内容包括: AH 匝道共计八个匝道,其配套建筑尚未完善,留待以后补勘。1.1.2 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如下: 我院与甲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 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及线路纵断面图(电子图)。本次勘察主要执行: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 D30-2004);S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土工试验方法规程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版)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1.3 工程概况拟建上界立交位于大渡口区八桥镇新华村、互助村,本次勘察由八条匝道(A、 B、C、 D、E、F 、G、H 匝道)组成(见图 1.1-1,立交匝道分布示意图) ,其中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内环快速路已建成使用;其中 F 匝道于里程FK0+300.905 下穿北引道段的下穿通道段,拟采用明挖施工方式。立交匝道工程特征详见表 1.1-1 。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1 .表 1.1-1 上界立交匝道工程特征一览表勘察范围内 前进方向匝道编号 匝道长度(m)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设计标高(m) 设计纵坡(%) 分段里程 工程部位 道路间相互关系 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A 430.511 AK0+74.161 AK0+430.511 268.982262.015 1.05-3.10 CK0+69.310CK0+176.000 填方段 左邻 E 匝道、右接 G 匝道 内环鱼洞 大渡口BK0+000BK0+155 填方段B 381.596 BK0+000 BK0+381.596 262.216273.630 -1.604.80 BK0+155 BK0+381.596 挖方段 右接 H 匝道大渡口 内环沙坪坝CK0+69.310CK0+176.000 挖方段CK0+176.000CK0+235.000 架空段C 358.049 CK0+69.310 CK0+358.049 269.815266.491 -1.753.00CK0+235.000CK0+358.049 填方段分别于里程 CK0+204、CK0+345.581 上跨 F 匝道内环沙坪坝 鱼洞D 247.318 DK0+54.919 DK0+185.817 268.531265.878 0.302.70 DK0+54.919DK0+185.817 挖方段 左邻 F 匝道 鱼洞 内环鱼洞EK0+118.829EK0+180.000 路基段EK0+180.000EK0+445.050 架空段EK0+445.050EK0+561.000 挖方段E 699.089 EK0+118.829 EK0+609.394 268.977268.184 -1.804.90EK0+561.000EK0+609.394 架空段于里程 EK0+242.564 上跨北引道、于里程 EK0+356.827 上跨 H 匝道、于里程 EK0+356.827 上跨内环快速路、于里程 EK0+589.060 上跨 F匝道、内环鱼洞 鱼洞F 562.29 FK0+84.730 FK0+490.467 261.931266.545 -2.205.50 FK0+084.730FK0+630.064 挖方段于里程 GK0+090.011 下穿 G 匝道、于里程 FK0+130.080 下穿 C 匝道、于里程 FK0+169.683 下穿 E 匝道、于里程 FK0+280.061 下穿 C 匝道、于里程 FK0+300.905 下穿北引道、于里程 FK0+320.695 下穿 H 匝道大渡口 内环鱼洞GK0+084.046GK0+211.000 架空段GK0+211GK0+299 填方段GK0+299GK0+540 架空段G 778.718 GK0+84.046 GK0+630.064 269.667266.163 0.95-3.00GK0+540GK0+630.064 挖填段于里程 GK0+116.237 上跨 F 匝道、于里程 GK0+146.458 上跨北引道、于里程 GK0+190.789 下穿 H 匝道、于里程 GK0+356.827 上跨内环快速路内环沙坪坝 大渡口HK0+000HK0+161 挖填段HK0+161HK0+440 架空段H 636.753 HK0+000 HK0+545.569 269.491269.819 -3.004.35HK0+440HK0+545.569 挖方段于里程 HK0+105.349 上跨 F 匝道、于里程 HK0+240.655 上跨 G 匝道、于里程 HK0+289.183 上跨内环快速路、于里程 HK0+379.703 上跨北引道、于里程 HK0+489.233 下穿 E 匝道鱼洞 内环沙坪坝1.1.4 勘察目的与任务勘察目的:根据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收集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水文资料,对工程部位实施勘察,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依据。勘察任务: 查明拟建工程沿线一定范围的地形地貌特征; 查明拟建工程沿线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 查明拟建工程沿线各段岩土的类型、分布状况,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拟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与适宜性; 查明拟建工程沿线有无不良地质,若有不良地质现象,还应查明其成因、类型、性质、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拟建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对桥梁墩台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形式作出建议,并评价基础施工过程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2 .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确定边坡的最优坡形和坡角。 确定拟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评价拟建区的地震效应。 其他未尽事宜以规范为准。1.1.5 以往工作程度沿线以往的工程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四川省地矿局南江队、四川省地矿局208 队和冶金地质 607 队等都先后在该地区作过大量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1977 年四川省地矿局南江队测制出版了重庆幅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及综合水文地质图,1975 年我院编制了重庆市 15 区 1:2.5万区域工程地质图及报告。我院于 2005 年 5 月份完成了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直接详勘) ,勘察成果通过了“ 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审查,审查合格书编号分别为:“渝勘质审书 (2005)-0967 号”。我院于 2009 年 8 月份完成了重庆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岩土工程初步勘察 ,勘察成果通过了“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审查,审查合格书编号分别为:“ 渝勘质审书(2009)-0653 号”。我院于 2010 年 4 月份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新山村西互助村高架区间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勘察成果通过了“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审查,审查合格书编号分别为:“ 渝勘质审书(2010)-0381 号”。我院于 2010 年 8 月份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新山村互助村高架段 A00B26 桥墩进行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 。我院于 2005 年 2 月完成了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工程上界路立交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 (勘察成果通过了“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审查,审查合格书编号分别为:“渝勘质审书 (2009)-0968 号”) ,对沿线进行了比例为 1:2000 的地质调查和以往勘察资料的收集。初勘报告认为: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工程上界路立交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岩土层序正常,无滑坡、断层,坍塌体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倾角较平缓;岩体结构面一般为二组,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轻微,构造裂隙不发育,基岩完整性较好。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冲沟处赋存的地下水季节性变化较明显。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以 0.35s 为主。覆盖层主要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主要为类,多数属可建筑的一般场地,沿线场地总体稳定,可以建设。初勘报告建议详勘阶段对高架桥按一墩一孔布置;沿线上覆土层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强度低,不宜作为拟建匝道高架桥墩的地基持力层。下卧中等风化基岩强度高且稳定,建议以之作为地基。高架桥桥墩基础建议以人工挖孔桩基础为主;匝道填方段形成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放坡或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本次勘察钻孔编号均冠以“AK HK ”字头,图中非本次勘察范围的利用钻孔则保持其原钻孔编号基本保持不变。具体见表 1.1-1。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3 .表 1.1-1 钻孔所属工程表钻孔编号 所属工程 审查意见书编号AK1HK15 本次详勘S2S28、16-2 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工程上界路立交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渝勘质审书(2005) 0968LCK6LCK15 重庆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岩土工程初步勘察 渝勘质审书(2009) 0653B07-1、B08-1、B14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新山村西互助村高架区间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渝勘质审书(2010)0381BBK3 BBK34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新山村互助村高架段A00B26 桥墩进行岩土工程补充勘察 补充资料1.2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完成工作量和勘察质量评述1.2.1 勘察工作范围在线路区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采用 1:500,并编制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场 地 面 积 约 0.32km2。调绘范围:调查内容包括道路两侧对工程有影响的工程地质现象。测绘范围为中线左右两侧各 200m。对影响线路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和高边坡的影响范围作重点观测,并适当加宽调查范围。1.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以上因素,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3 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手段主要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地面地质调查、现场原位测试(包括标贯、动力触探、抽水试验等),结合室内岩、土、水试验等手段综合进行,以查明场地岩、土、水的物理力学性质。钻孔布置原则:首先尽量利用初步勘察的成果资料,本次勘察对原勘察的成果资料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区段,补充布置勘探工作量。具体布置原则如下: 高架桥:桥台布置勘探线 1 条,每条勘探线上布置 12 个钻孔,其中技术性钻孔约占 1/3;独立柱形桥墩每墩布置 1 个钻孔,全部为技术性钻孔。桥台技术性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层 58m,一般性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层35m;桥墩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层 1015m。技术性钻孔兼作取样孔测试孔。 下穿通道挡墙:沿挡墙轴线按照 20m 的间距布置勘探点,每间隔 40m布置 1 条勘探线,每条勘探线上布置 23 个钻孔,其中 1/3 的钻孔为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钻入通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中等风化岩层 58m,一般性钻孔钻入通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中等风化岩层 35m。 深路堑:对切坡高度大于 15m 的边坡每间隔 3040m 布设 1 条横向勘探断面,每条横断面布设 34 个钻孔,其中 1/3 的钻孔为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钻入潜在的不利结构面下 5m,一般性钻孔钻入潜在的不利结构面下3m。对于 E、F 匝道西侧曾滑坡路段适当加密了勘探点线。 陡坡路堤:对填方路段地形坡度大于 20%的陡坡路堤布置横向勘探断面 12 条,每条断面上按间距 30m 布置钻孔,其中 1/3 的钻孔为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钻入稳定岩土层 5m,一般性钻孔钻入稳定岩土层 3m。 高路堤:对填方高度大于 8m 的高路堤布置横向勘探断面 12 条,每条断面上按间距 30m 布置钻孔,其中 1/3 的钻孔为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钻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4 .入稳定岩土层 3m,一般性钻孔钻入稳定岩土层 13m 。 一般路基:每间隔 5080m 布设 1 条横断面,每条横断面布设 35个钻孔,钻孔间距 3040m。其中 1/3 的钻孔为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钻入设计路面标高下稳定岩土层 35m,一般性钻孔钻入设计路面标高下稳定岩土层 13m。钻孔取样:原状土样:在粉质粘土厚度在 2m 以上的钻孔,采集土样进行土工常规试验。岩样:桥梁和挡墙的技术性钻孔均作为岩样孔,采集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桥梁取样深度为进入中等风化岩层 46m,挡墙取样深度为进入中等风化岩层 23m。高边坡技术性钻孔的一半作为取样孔,在坡顶下 1/3 坡高处取岩样进行三轴剪切和物理性质试验。在预计采样位置若遇岩性变化分层,则每层均应取样。C 水样:在抽水试验钻孔中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 CO2分析。原位测试: 声波测试:在高边坡及跨线桥钻孔中选取 35 个钻孔作声波测井,并对岩芯进行波速测试(利用岩芯试件),判断强、中、微风化界线,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了解岩体完整性。 抽水试验:对地势低洼的冲沟,选取有代表性的钻孔作抽水试验,了解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并取水样作水质分析。 动力触探:在填土层厚度大于 5m 的钻孔中选取 58 钻孔作动力触探测试,以了解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 剪切波测试:分区段选取 34 个覆盖层厚度较大的钻孔作剪切波测试,以评价场地地震效应。1.2.4 任务完成情况任务接手后,我院于 2010 年 8 月 7 日全面开展外业勘察工作,于 2010年 8 月 26 日结束外业勘察工作,全面转入内业资料整理。本次勘察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 1.2.4-1,完成的钻孔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附表)。表 1.2-1 工作量完成情况一览表工程地质测绘 机械岩芯钻探 人工螺纹钻 利用钻孔 原位测试 取样平面图(1:1000)km2断面图(条)进尺 /孔数(m/个)进尺/孔数(m/个)进尺/孔数(m/个)波速测试(孔) 动力触探(m/孔)抽水试验(次) 岩样 (组) 土样 (组) 水样 (组)0.32 53 1766.56/105 2.4/2 754.8/29 12 32.5/4 6 70 17 71.2.5 勘探工作质量评述接到本工程的勘察任务后,项目组成员对拟建道路沿线进行了踏勘,并熟悉设计方案和前期的相关勘察报告,然后严格按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编制勘察方案。本次勘察现场工作于 2010 年 8 月 7 日开始,历时 22 天,于 2010 年 8 月26 日完成, ,由重庆 607 勘察实业总公司见证;钻孔定位在一级导线点或图根导线点(详见测量成果表)上采用 2 台 LEICATC307 全站仪按设计孔位图解坐标以极坐标法施放,终孔后采用以上方法实测钻孔平面坐标和黄海高程,尔后随即转入室内资料的整理、检查、分析、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5 .本次勘察共有 3 个钻孔未能施钻,其中 EK10、GK8、HK 孔位位于内环快速路中隔离带中,因此对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控制相对较弱,待立交施工时对该区域后进行补充勘察或加强施工验槽。本 报 告 的 勘 察 成 果 采 用 重 庆 市 独 立 坐 标 系 统 、 黄 海 高 程 系 , 测 量 基 准 点 有2Y0303、 2Y0304、 2Y0305 等 (详 见 测 量 成 果 表 ), 各 钻 孔 定 位 系 采 用 全 站 仪 施 放 。 经复 核 , 钻 孔 定 位 达 到 精 度 要 求 。 钻 探 采 取 率 土 层 达 到 60 以 上 , 岩 层 达 到 80以 上 。 钻 探 、 采 样 工 作 严 格 执 行 规 范 的 强 制 性 条 文 。 在地基持力层范围内分层采集了岩样或土样(取土器取样)后及时进行蜡封包装,并送检进行室内试验;进行室内岩石试验及波速测试的单位均具有相应的资质并通过计量认证,试验成果已加盖 CMA 计量认证标志。对填土层进行了动力触探测试;对施工开挖有影响的地下水,选取有代表性的钻孔作简易抽水试验,了解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并取水样作水质分析,勘探成果满足规范要求;内业工作严格按规范进行工作组织,工程地质剖面图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 CAD 成图,成果资料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勘察报告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本次勘察工作重点突出,基本查明了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使用。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2.1 地理位置拟 建 工 程 项 目 位 于 大 渡 口 区 八 桥 镇 新 华 村 、 互 助 村 , 已 有 鱼 洞 长 江大 桥 北 引 道 、 上 界 高 速 公 路 横 穿 立 交 场 地 , 交 通 极 为 便 利 。2.2 气 象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 300m 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 18.018.8,海拔高程 300m 以下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16.818.0之间。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上界立交工程范围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 8 月为 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 1 月为 5.7。极端最高气温 43,出现日期:2006 年 8 月 15 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 年 1 月 11 日。湿度:年蒸发量 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 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 17.7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 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 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 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1082.6mm 左右,降雨多集中在 59 月,其降雨最高达 746.1mm 左右,日最大降雨量 266.6mm(出现在 2007 年 7 月 17 日),日降雨量大于 25mm 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 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 62.1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 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 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 1.3m/s 左右,最大风速为 26.1m/s。2.3 水 文拟建场地北侧发育有一小河沟,且于 A 匝道里程 AK0+383AK0+387 段重庆市上界立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CHONGQING SURVEYING INSTITUTE . 6 .排水涵洞横穿北引道,沟内为居民生活污水,水深约 0.20.5m,水面高程252.8251.2m,其水量较小,水力坡度较大,流速约 12m/s。除此之外,场地内无其他地表水体。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总体特征为一丘一坡。拟建立交范围总体上西高东低,地面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